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折衷”是刘勰的主要论文方法,《文心雕龙》“变乎《骚》”一语较典型地体现了他的这种“折衷”思维模式。在刘勰看来,体“资于故实”、数“酌于新声”是文“变”之“势”、“理”,而《楚辞》则是对这两者的集中体现。“变乎《骚扩者,实指《骚》(概指《楚辞》)为文“变”之典范。  相似文献   

2.
《钟嵘诗品陆士衡条疏证》误漏颇多。对“尚规矩,不贵绮错,有伤直致之奇”数句的《疏证》补正如下:1.《疏证》谓《诗品》“尚规矩”之评本于《晋书.陆机传》“士衡‘服膺儒术,非礼勿动’”。按当本于《抱朴子》佚文及《陆机别传》等。又《疏证》谓“尚规矩”是褒义,不妥。2.《疏证》校释“不贵绮错”,前后矛盾。3.《疏证》未笺“直致”语源。4.还分别补述了陆机诗“尚规矩,不贵绮错,有伤直致之奇”的种种表现等。其中,特别指出“尚规矩,不贵绮错”的实质,是只知“通”而不知“变”。  相似文献   

3.
西印 《青年科学》2009,(3):40-40
《红楼梦》这部古典小说还有《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书名,但都没有《红楼梦》更符合原书旨意。原书的“凡例”说,“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意思是说,整部小说写的就是红楼一梦。“红楼”和“朱门”一样,是古代王侯贵族住宅的代称。不言而喻,“红楼梦”就是说红楼贵族的显赫无非南柯一梦。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的《自序》将“刑余之人”列入“奇人”、“忠臣死义之士”行列中,是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大胆肯定,是对自己人生价值的高扬,是“人”的独立意志的升华。《自序》可能受到《离骚》的启示。《汉书&;#183;敏传》、《论衡&;#183;自纪篇》、曾丕《自龊》皆模仿《自序》。《自序》不仅写了他如何“发愤著书”,而且全面、深刻地昭示了他“何以”要“为太史公书”。从现代传记中可以看到这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经”、“史”之别是王闿运《春秋》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他认定《春秋》及《公羊传》、《梁传》是“经”不是“史”,在“义”不在“事”,而《左传》为记事之书。在此前提下,王运展开了对《春秋》学的研究,沿着公羊家之“义例”解经风格,努力阐释经典之微言大义,以达通经致用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毛诗·周南·关雎》主题思想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诗·周南·关雎》主题思想的再认识刘操南1、绪言《毛诗·周南·关雎》是列入《诗》305篇中的第一篇,也是“周南”和“风”的第一篇。它和“小雅”的第一篇《鹿鸣》、“大雅”的第一篇《文王》和“颂”的第一篇《清庙》,古称“四始”。这样的编次,司马迁曾说是...  相似文献   

7.
“给”在现代汉语中表示的义位较多,其“给予”义是“给”字最基本的意义,也是最早产生的义位。通过对清代有代表性文本《醒世姻缘传》、《红楼梦》、《儒林外史》、《儿女英雄传》、《老残游记》的搜索,对表示“给予”和“使役”义的句型结构进行了分析,指出“使役”义的“给”是由表“给予”义的“给”转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8.
孔子整理《春秋》所继承的是古代史学中的“记言”传统。重在阐释古史的微言大义一面,由他的弟子所传承的《公羊》,《谷梁》二传,继承了孔子重在阐释的风格。在丘明的身份是“鲁太史”,“鲁君子”,所继承的古代史学中的“记事”传统,由他所传承的《左传》仍是从“记事”一面为《春秋》补充史料,但是在《左传》中,却又包含有较之《公羊》,《谷梁》更多的孔子史论,这些史论基本上体出了《论语》所说“子以四教,却又包含有较之《公羊》,《谷梁》更多的孔子史论,这些史论基本上体现了《论语》所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读罢斯剑先生写的《是“资本家”,更是“知本家”》,感触颇深。近几年“知本家”变成“资本家”的故事已是很多了,《知识经济》2002年第一期的《2002十大知识英雄》也可以说个个是“资本家”。但是对于什么是“知本家”大家还存在误区,对于“知本家”一定  相似文献   

10.
以往楚辞研究者训释屈原《东皇太一》中的“蕙肴蒸”、《云中君》中的“极”,有不妥之处。通过考稽相关古典文献资料 ,可知《东皇太一》中的“蕙肴”为连文 ,“蒸”用作动词 ,不为“荐”字之讹 ;《云中君》的“极”是“亟”的借字 ,意为“屡次”、“每每”。  相似文献   

11.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分别是司马迁的哲学观、历史观和文学观,文学观是主体,哲学观和历史观是两翼,它们是翱翔在文学自由王国的精灵.“究天人之际”的哲学观使《史记》具有形而上的超越品质;“通古今之变”的历史观使《史记》具有深厚的历史感;“成一家之言”的文学观则赋予《史记》艺术性、审美性,三者异质同构,共同建构起《史记》文化意蕴的高楼大厦,使《史记》光芒四射、魅力无穷.  相似文献   

12.
《易传》是阴阳理论衍生出的《易传》的宇宙创生模式,“道”是其核心内容,从“道”向下落实到人心、人性,最后贯通于“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道”是《易传》形上道德本体的内涵依据。《易传》的致思倾向与《孟子》、道家哲学稍有差异,对比之中凸显了自身的局限性。而《礼记》之《乐记》乃《易传》道德本体论的落实与延续。  相似文献   

13.
1972年2月底,《上海公报》中美国声明“认识到”“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8年12月,中美《建交公报》则宣布“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上海公报》中美国的“认识到”和《建交公报》中美国的“承认”有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今人认为朱熹《诗集传》废《毛诗序》不用,直接从文学角度求之于《诗经》。而《诗集传》对诸诗的题解。有近三分之二沿袭《毛诗序》,故“废《毛诗序》不用”的说法不能成立。朱熹反《毛诗序》的言论主要集中在“淫诗”和《诗经》尤其是“小雅”诸篇的写作时代两点上。“淫诗”说为朱熹承袭《论语》及《礼记·乐记》之说而来。但朱熹的推论犯了逻辑方面的错误,其“淫诗”说缺乏可靠的依据。《诗序》作者离开《诗经》写作时代下限不远、其所说时世较为可信。朱熹反《毛诗序》的主要目的,一是认为《毛诗序》为汉儒或村野妄人所作;二是认为《毛诗序》有害于温柔敦厚之“诗教”。其反《毛诗序》的根本目的,是想借解《诗》来为其理学思想服务。  相似文献   

15.
盖优斯是罗马著名的“五大法学家”之一,其代表著作《法学阶梯》影响深远。《法学阶梯》“人法”、“债”、“继承”、“诉讼法”四编的合理结构莫定了罗马法、乃至现代民法体系的框架基础。《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是《法学阶梯》结构发展的典型代表。《日本民法典》、《苏俄民法典》以及中国近现代民法典,甚至英美法系主要国家英国、美国的民法也无不受其影响。《法学阶梯》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从空间和时间看都是无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16.
《流别集》“为世所重”的主要是其所附之“论”而非“集”本身;《隋书》“辞赋转繁”乃举“辞赋”以概其凡,而“继轨”“取则”者与《流别集》之间,其体例亦非丝丝入扣。这与《南齐书·文学列传·论》所云与该列传所载有异略同,故以之说《流别集》有所失照。就今存佚文考察,《流别论》分为论“体”与解说作品两个部分。《文章志》乃独立于《流别集》之外的传录体书目。故考察《流别集》对《文选》的影响,不当涉及《文章志》。  相似文献   

17.
关于《水浒传》的作者曾有“隐居”苏北兴化“施彦端”的说法。从《大宋宣和遗事》中的“素材”而在《水浒传》中被大量充实扩展的几个例子看来,《水浒传》的作者并非是那位被认为“隐居”于苏北兴化故居的施彦端,而更可能是久居于钱塘的施耐庵。  相似文献   

18.
戏剧虽具有多学科属性,但其本质属“文”不属“艺”。《辞海》将戏剧归在《艺术分册》是错误的。《辞海》是以事物的学科属性为依据来安排内容的,含有“分类”的意味,同《中图法》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因此,其戏剧“归类”的失误可参照《中图法》加以更正  相似文献   

19.
罗漫先生在《云梦学刊》1995年1期发表《<远游>与屈原的“绝命词”》一文,提出《远游》是屈原的“绝命词”,这是屈学界至今为止提出有关屈原“绝命词”的第8种学说了。我姑且不谈前面7种中是否有“绝命词”,只想考证一下《远游》是不是屈原的作品,如果真的是屈原的作品,那么,这篇游仙赋是屈原的绝命词还是可以说得通的。假如《远游》根本不是屈原作品,那么,说《远游》是屈原的绝命词就不能成立。(一)《远游》是公认的游仙辞赋,作者在作《远游》之前居住在自己的故居,他是从故居起程游历“四荒”、“六漠”的。《远游》主人公的…  相似文献   

20.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的文选注释有可商榷之处.《战国策·鲁仲连义不帝秦》中“则连有赴东海而死矣”的“有”当是表委婉语气,其他古文献中习见.《诗经·无衣》中“与子同仇”的“仇”应该是“朋友、伙伴”.《公刘》“爰方启行”的“启行”当是“开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