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湖北桃花冲国家森林公园蝶类资源及区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2007年6月对湖北省英山县桃花冲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为期12 d的蝶类资源调查,共采集到蝶类标本348只,经鉴定桃花冲森林公园有蝶类59种,隶属于8科38属,其中有5种为湖北地区新记录.根据调查结果对蝶类区系组成进行了分析,表明该地区的蝶类以东洋界种为主,古北种和广布种也有较多分布.  相似文献   

2.
两次对邻水县的两栖爬行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邻水县有两栖动物15种(隶属2目7科8属),爬行动物21种(隶属2目8科15属)。动物地理分布型为:热带亚热带型6种,占16.7%;全北型1种,占2.8%;南中国型19种,占52.8%;季风型8种,占22.2%;喜马拉雅-横断山型2种,占5.56%。区系组成:属东洋界有:华中区物种17种,占47.2%,华中华南区物种6种,占16.7%,东洋界广布种4种,占11.1%,属东洋、古北两界广布种的有9种,占总物种数的25%。  相似文献   

3.
秦岭地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组成特点及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秦岭地区内11个县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该区共有两栖爬行动物60种(亚种),占陕西省总种数的75.0%。其中两栖动物19种,隶2目7科12属;爬行动物41种,分隶2目8科26属。该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界华中区或华中-华南区共有种类为主,也有一定数量的广布种和古北界华北区种类,还有少量东洋界西南区种类,并就秦岭地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现状提出了5项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对湖北省建始县城关周边地区的蝶类资源进行调查,报告该地区的蝶类种类.采集的标本经鉴定共有45种隶属于8科35属,有12种为湖北地区新记录.区系分析结果:东洋界种32种,占总数的71.11%,古北界种4种,占总数的8.89%,广布种9种,占总数的20.00%,该地蝶类以东洋界种为主.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国现有隐脉叶蝉亚科昆虫分类研究文献,对中国隐脉叶蝉亚科昆虫的区系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得出81种中国隐脉叶蝉在世界动物地理区中,东洋界63种,比重达77.78%;古北界6种,比重仅为7.41%;东洋界、古北界共有种为11种,比重达13.58%;东洋界、古北界和新北界共有种为1种,比重为1.23%。在中国动物地理区中,华中区44种,比重达54.32%;华南区6种,比重为7.41%;西南区8种,比重为9.88%;华中区、华南区和西南区共有种为2种,比重为2.49%;华中、华南、西南和华北区共有种为2种,比重达2.49%。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蝶类资源及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湖北省蝶类已知种类进行区系分析,与邻近的江西、湖南和河南三省蝶类区系进行比较,以研究湖北省蝶类区系组成和地理分布.湖北省已知蝶类478种,隶属12科198属,其中东洋界种类317种,占66.3%,古北界种类94种,占19.7%,广布种类67种,占14.0%.分析研究认为,湖北省蝶类资源及生物多样性丰富,蝶类区系应划归东洋界.  相似文献   

7.
武汉市木兰天池蝶类资源及区系组成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9年6月对武汉市木兰天池进行了蝶类资源调查,共采集到蝶类标本388只,经鉴定武汉市木兰天池有蝶类40种,隶属于8科29属.根据调查结果,对蝶类区系组成进行了分析,表明该地区的蝶类以东洋界种为主.  相似文献   

8.
广西十万大山蝶类区系组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初步调查获知,广西十万大山的蝶类有9科22亚科83属135种.该地区蝶类主要以东洋区成分(74.8%)为主,兼有广布种(24.4%),并发现一个地方特有种,以此为据,探讨了广西十万大山蝶类的区系的组成特征。  相似文献   

9.
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地区蝶类资源及区系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7~2009年间对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地区的蝶类进行调查,共采集到蝶类163种,隶属于10科99属,其中东洋界种76种,古北界种35种,广布种53种,分别占总数的46.34%、21.34%和32.32%,表明该地区是东洋界与古北界的过渡带;应用Jaccard相似性系数对天堂寨地区蝶类的相似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桃花冲森林公园与鹞落坪保护区相似程度最低,罗田天堂寨与安徽天堂寨的相似程度最高,表现在蝶类种类上也是相似度最高的.  相似文献   

10.
调查和研究表明,广东省深圳市围岭公园有两栖动物9种5科1目,全部都属于东洋界物种,其中华中区和华南区的共有物种占66.7%,属华南区的物种占33.3%.已知爬行动物15种8科2目.属东洋界物种有14种,其中华南区物种有6种,占总数的40.0%;华中华南区共有种5种,占总数的33.3%;属华中区种有3种,占总数的20.0%.除此外有1种是属广布种.论文还分析了围岭爬行动物的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11.
2005年4月-2006年7月,对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内共有两栖爬行动物36种,隶属于5目11科26属.其中,两栖动物10种,区系组成以广布种和东洋界成分为主;爬行动物26种,以东洋界华中区和华中与华南区种类为主要成分.受气候和植被的影响,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内两栖爬行动物亦呈现出垂直分布的特征,基本上分布于4个带,并且古北界与东洋界种类交汇过渡分布.分析了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现状,提出了今后保护管理的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12.
祁连山北坡及河西走廊蝶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92~2002年6~9月,对祁连山北坡及河西走廊蝶类经行系统的采集,共采集蝶类标本6000余号,经鉴定、整理隶属于8科74属128种,根据世界及中国昆虫地理区划,该区分布有古北区系种99种,东洋区系种2种,广布种27种,以古北种占有绝对优势.同时对国内其他地区(包括其周边地区)的蝶类区系与祁连山及河西走廊蝶类区系作了相似度比较,初步探讨了祁连山北坡及河西走廊蝶类在中国蝶类区系中的地位,以及祁连山及河西走廊对于蝴蝶分布的影响和中国昆虫地理区划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湖北应山自然保护区蝶类多样性及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湖北省应山自然保护区蝶类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共发现蝶类68种,隶属8科45属,其中的蛱蝶亚科的类为保护区蝶类中的优势种群,研究表明,该地区蝶类具有东洋界属性向古北界过渡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经2004年2~6月调查,笔架山有两栖类4科、5属、9种,全为无尾目。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种类1种。东洋界种类7种,约占种数的78%。广泛分布的种类2种,约占种数的22%。爬行类动物23种,隶属3目、10科、18属。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种类1种。18种是东洋界的种类,约占种数的78%。5种是广布种,约占种数22%。笔架山地处东洋界华南区闽广沿海亚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组成在整体上是华南区与华中区成分的共有,这是本亚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组成的普遍现象,也是笔架山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的重要特征。分析了两栖爬行类的种群分布,对其资源状况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保护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15年7月及8月对甘肃省迭部县多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分布有繁殖鸟类8目29科95种,在沿海拔梯度分布的4类生境中,阔叶林中鸟类多样性最高(47种,多样性指数3.34),高山灌草丛及裸岩生境中鸟类多样性最低(23种,多样性指数2.90),鸟类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随海拔梯度呈递减趋势.保护区鸟类区系中,广布种的种类有74种(占77.89%),古北界的种类有8种(占8.42%),东洋界的种类有13种(占13.68%),以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33种、34.73%)、不易归类型(16种、16.84%)和古北型(12种、12.63%)分布为主.不同海拔生境中,广布种均占较大优势,东洋界及古北界种类比例少,这些区系上的特点体现了保护区动物地理上位于古北界青藏区和东洋界华中区、西南区三区交界的特点.保护区典型的青藏区物种有斑尾榛鸡(Bonasa sewerzowi)、雪鹑(Lerwa lerwa)、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长尾地鸫(Zoothera dixoni)、雪鸽(Columba leuconota)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贵州省关岭县66种叶蝉进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66种关岭叶蝉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有10个区系型,其中以东洋界区系型为主体,种数为31种,所占比例46.97%;其次为东洋界—古北界区系型,种数为23种,占34.85%;按含特定地理区的跨区区系型复计种数和复计比例来看,纯东洋界区系型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含古北界的跨区区系型.66种关岭叶蝉科昆虫在我国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归属共计20种类型,其中以华中区特有种所占比例最高,计13种,占19.70%;其次为华中区—西南区—华南区种类,计9种,占13.64%.分析结果表明66种关岭叶蝉昆虫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以东洋界为主,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以华中区所占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17.
湖北地区已知蚤类87种,其中属东洋界种类41种,占47.1%;属古北界种类38种,占43.7%,广布两界种类8种,占9.2%.古北界种类中,位于鄂西华中第一高峰的神农架林区发现了37种,其中与古北界青海藏南亚区共有的蚤类达18种,具有明显的古北界特征,呈现"古北界岛屿"现象.分析研究后认为,湖北地区蚤类区系应划归东洋界.东洋界与古北界分界线在秦岭以东,湖北地区的走向,应由陕西丹凤入豫后沿南阳盆地西缘南下入鄂抵武当山向东经桐柏山、大别山向东为妥.  相似文献   

18.
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西省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资源的调查,共发现蝶类25种,隶属7科,25属。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蝶类以古北界种为主,东洋界与古北界共有种次之,东洋界种类最少。结合保护区的地理地貌、植被类型、土壤、气候等生态地理因素,分析了保护区蝶类的垂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的爬行动物区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在湖南省30个县先后采得爬行动物73种(亚种),隶44属,12科,2目,其中福建颈斑蛇系省的新记录。湖南省爬行动物区系属东洋界、华中区。其成分:属华中区—华南区者有32种(亚种),占43.8%;华南区者16种(亚种),占21.9%;华中区者12种(亚种);占16.4%;华中区—西南区者3种,占4.1%;华中区—华北区者1种,占1.3%;全国广布者有6种(亚种),占8.2%;古北区者3种(亚科),占4.1%。并就湖南省与其邻接六省的爬行动物区系进行了成分的分析比较,以及初步认为湖南省爬行动物区系可分为三个地区:湘东、中、湖区,湘南丘陵区及湘西、西北山区。本区系成分种类表现华南区者与华中区者互相渗透,而前者较广于后者。  相似文献   

20.
本以属为分类阶元,对我国晰蜴类爬行动物地理区划的7个区,18个亚区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东洋界和古北界的划分可以明显地从爬行动物的分布中反映出来,但古北界区和亚区的划分则不能反映爬行 物的地理分布特点,东洋界中,西南区喜马拉雅亚区单独聚为一支,是与其爬行动物主要来自于印度半岛相一致的;而华南区的台湾亚区则与华中区和西南区的西南山地亚区聚在一起,说明将台湾亚区放在华南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