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广泛选择外源真核基因高频扩增及高效表达的载体和黑体系统,利用改良的M3(BF)培养基从黑腹果蝇黑条体的胚胎中建立了一株细胞系命名为BSR-9804,原代培养40d形成单层细胞,以1:2分种率7d传代一次,连续传代40代次,细胞倍增时间为18h,细胞系以2倍染色体为主,未发现结构异常的染色体,2%胎牛血清为维持细胞生存的最小需要量,细胞系可在4℃普通冰箱中保存复苏。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静置及微载体悬浮培养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CHO)的最适血清的快速筛选方法,在含10%不同批次国产新生牛血清的F12培养液中培养CHO细胞,分别用传代稳定性观察、克隆形成率、绘制微载体培养生长曲线及生长动力学分析的方法,评价不同批次国产新生牛血清对CHO细胞促生长...  相似文献   

3.
用蓖麻蚕雌蛹卵巢组织进行离体细胞培养,建立了细胞株,命名为WVB-Pcr-02,在建株过程中,原代培养一个月左右,就开始传代。细胞生长稳定,分裂比值为1:2,每4-5d传代一次。细胞主要为贴壁的圆形细胞,其次是梭形细胞。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为60-64h。观察细胞染色体,其二倍体蚕的染色体为56条,建株后染色体数为100-110条,与其他蚕细胞类似。  相似文献   

4.
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其在体外生长增殖的生物特性。冲洗手术弃骨骨髓,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绘制生长曲线,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表面抗原,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冷冻保存细胞复苏后的生长状况观察。结果显示,原代和传代培养的细胞呈现梭形外观,具有较强的生长增殖能力;细胞CD44,CD54抗原表达阳性,CD34表达阴性。染色体核型分析表明是正常的人二倍体细胞。复苏细胞生物学特性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5.
以鳙鱼吻端组织为材料,建立了鳙鱼吻端细胞系,定命为 BHS。7个月期间细胞已传25代,选用培养基为 TC-199加20%或10%小牛血清。该细胞生长温度范围为14℃—35℃,最适温度28℃—30℃,形态主要为纤维样细胞,染色体数从55—82(2n=48)为异倍体细胞,克隆形成率较低为4.4%。  相似文献   

6.
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离体细胞原代培养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以不同类型的培养液和盐度条件培养文昌鱼尾部、鳃、肝盲囊组织细胞. 观察显示经培养文昌鱼三类组织块在贴壁后24 h内细胞开始从组织块内迁移出来,并迅速增殖形成细胞晕,鳃组织细胞为圆球形状,尾部组织细胞为多边形上皮样细胞,肝盲囊组织细胞为圆球形状. 其中肝盲囊细胞和鳃组织细胞在含0.45% NaCl、15%小牛血清的Eagle's MEM培养粉中生长较其他培养条件好,而尾部组织细胞则在含0.9% NaCl、15%小牛血清的Eagle's MEM培养粉中生长较其他培养条件好. 这样的细胞能存活近40天,从而为文昌鱼体外细胞培养及建细胞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一种适合粉纹夜蛾5B1细胞生长的无血清培养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一种适合粉纹夜蛾(5B1)细胞生长的无血清培养基(简称为SFM),该培养基以Tc-100基础培养基为基础,补加一定量的水解乳蛋白和酵母抽提物,并加入适量的微量元素,维生素,脂类复合物等,5B1细胞已在该SDFM中传代18代,研究结果表明:该培养基能支持5B1细胞的生长和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faMNPV)在其中复制。  相似文献   

8.
考察不同血清对山羊成纤维细胞传代培养的影响.第6~8代细胞分别在添加10%Hyclone和10%四季青胎牛血清的DMEM中传代培养,实验发现,前者平均增殖倍数和群体倍增次数均高于后者.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多,细胞在四季青血清培养液中的生长行为发生明显变化,细胞不能倍增且生长曲线呈不规则波动状.结果表明,细胞传代过程中使用不同血清会改变细胞生物学特性,降低细胞活力.用这种方式传代的细胞不宜用作核移植供体细胞及其他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了广泛选择外源真核基因高频扩增及高效表达的载体和受体系统,利用改良的M3(BF)培养基从黑腹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黑条体(Blackstreakbody·BSR)的胚胎中建立了一株细胞系命名为BSR9804.原代培养40d形成单层细胞,以1∶2分种率7d传代一次,连续传代40代次,细胞倍增时间为18h,细胞系以2倍染色体为主,未发现结构异常的染色体,2%胎牛血清为维持细胞生存的最小需要量,细胞系可在4℃普通冰箱中保存复苏.  相似文献   

10.
胚胎干细胞的体外扩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大量扩增的方法。将胚胎干细胞复苏后,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含高糖和谷氨酰胺的DMEM,加入ψ=20%胎牛血清,10^5U/L青链霉素双抗,0.1mmol/L L—谷氨酰胺,10^3IU/L白血病抑制因子,0.1mmol/L β-巯基乙醇)进行培养。此外,使用早代胚胎于细胞;培养时使用不涂明胶的一次性培养瓶;掌握好消化、复苏和冻存时机并及时换液;按照严格步骤进行培养、传代、冻仔。对扩增后的ES细胞进行染色体和全能性检测。结果表明,在较短时问内(5d)可将胚胎干细胞扩增16倍以上。扩增后的ES细胞较好地保持了胚胎干细胞的全能性和核型。可见使用合适的培养基,按照严格步骤操作,短期内完全可以大量扩增胚胎干细胞。  相似文献   

11.
藏山羊二价染色体高分辨G带核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延长低渗和固定液中加入氯仿的方法,制备了藏山羊二价染色体高分辩G带核型,结果表明:二价染色体带纹数约为体细胞染色体的2倍,带型十分丰富,带纹分化明显,反差大,特征鲜明,并认为用二价染色体高分辩核型作为研究藏山羊、牦牛等高原家畜的细胞遗传学特征是十分有利的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引进Marc-145细胞,建立了原始细胞库、主细胞库和工作细胞库,并对工作细胞库的细胞复苏后进行了活力、形态、生长特性、微生物污染、核型、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和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敏感性等特性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Marc-145细胞为上皮型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生长曲线呈"S"型,最大增殖浓度为4.71×105/mL,倍增时间为26.1h,细菌、真菌、支原体和红细胞吸附检测均为阴性,染色体核型为2n=60,对PRRSV敏感.建立的细胞,为开展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及其疫苗研究提供了细胞资源.  相似文献   

13.
马氏珠母贝外套膜组织培养基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培养基中的小牛血清、贝血清、水解乳蛋白等几种天然成分和合成培养基TC199对中国马氏珠母贝外套膜组织细胞在体外的生长情况和珍珠质分泌功能的影响,并确定了它们在组成培养基时的适宜含量,其中,贝组织提取物,鸡胚汁对细胞的生长和珍珠质的分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的小牛血清和10%的贝血清共同使用对维持细胞形促进细胞生长有很好的作用,但单独使用则有一定的负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鲢、鳙单倍体和二倍体单个囊胚胚胎进行培养.结果表明,单倍体和二倍体细胞对培养条件的要求相差不大,其原代培养细胞的生长特点表现为新生细胞主要沿着组织块边缘重叠生长,向外扩展生长的速度非常缓慢.二倍体的鲢和鳙胚胎细胞培养物成活率相对高于单倍体,其中鲢二倍体胚胎细胞传代细胞占细胞培养数的18.06%.本结果对深入开展鲢、鳙核移植及胚胎干细胞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构建IGF1基因的毛囊特异表达载体,可为今后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建立转基因克隆绒山羊准备核供体细胞.将绵羊IGF1 cDNA序列,连接到含有UHS启动子序列的克隆载体p19TU的SalI、SphI位点,获得过渡质粒载体p19TUI;pCDsRed2和过渡质粒载体分别经酶切和连接构成表达载体pCDsR-UI.以组织块贴附法分离和培养绒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外源性表达载体以脂质体方法转染所培养的第2代成纤维细胞,DMEM/F12+ 10% FBS、37℃5%CO2中培养,经添加G418筛选,获得了稳定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细胞克隆,经特异性PCR鉴定证实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在细胞基因组中.转基因前后分析细胞生长曲线和染色体核型证明转基因细胞的生长状态良好、各项参数正常.  相似文献   

16.
中型肝炎减毒活疫苗毒种(H2减毒株)的选育包括:用新生猴肾细胞(NMK)直接分离人粪便中的肝病毒(HAV);HAV在NMK细胞上的连续传代;低温传代;低温适应于人胚肺二倍体细胞(KMB17);减毒株特征研究;发现猕猴对HAV易感并建立用猕猴筛选减毒株;在KMB17细胞上制备合格的人用疫苗;疫苗安全性的考核、疫苗效果的考核等。  相似文献   

17.
防风(Saposchnikovia divaricata)体细胞在继代培养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防风体细胞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遗传物质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防风体细胞在继代这程中染色体变异显著,有亚倍体、超倍体、单倍体、多倍体和微核细胞出现,并发生染色体的形态变异,培养半年以上亚倍体和微核细胞出现并开始增多,超倍体和多倍体细胞极少;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亚倍体和微核细胞消失,而多倍体和超倍体细胞显著增多,对于这和睦生的变化,认为是在成分对不同的变异类型加以选择的结果,推测培养后期超倍体的大  相似文献   

18.
研制安全病毒疫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内容 早期生产小儿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所用猴肾原代细胞曾发生SV40病毒传播,近年患者使用人脑垂体制备的人生长激素曾传播疯牛病,人类输血及使用血源产品曾传播艾滋病病毒.诸如此类的报道近年在媒体并不鲜见,人们不禁对使用原代细胞的安全性问题产生了担忧.自人类二倍体细胞(HDC)成功用作病毒活疫苗细胞培养基质以来,异种动物传代细胞系(CCL)用作生物制品及生物工程产品细胞培养基质的重要性进一步显示出来,它必将加快传代细胞系用作病毒活疫苗培养基质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比较人类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和食管癌细胞系EC-1和EC-109染色体核型,了解食管癌细胞系EC-1和EC-109的细胞遗传特征,为研究食管癌的癌变机理提供了方向.利用秋水仙素、KCl低渗液处理细胞,经卡诺氏固定液固定制备染色体,滴片,进行Giemsa染色、镜检、选取染色体长度适中且分散程度好的染色体拍照,采用Adobe Photoshop软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人类细胞比较,食管癌鳞状上皮细胞系EC-1和EC-109的染色体核型出现明显异常,染色体核型分析为亚三倍体,众数为46~68条.食管癌鳞状上皮细胞系EC-1和EC-109的细胞遗传特征有显著的异常改变,细胞恶性转化特质明显.它们是研究癌变机理的良好细胞模型,可用于研究CNV与癌变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20.
九孔鲍二倍体与三倍体核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孔鲍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及核型为:2n=32,18m 6sm 8t,NF=56,第1、2、3、4、6、7、9、10、11对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第5、8、12对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sm),第13、14、15、16对为端着丝粒染色体(t),三倍体细胞染色体数及核型为:3n=48,30m 6sm 12t,NF=84,第1、2、3、4、5、7、8、9、10、12组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第6、11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第13、14、15、16组为端着丝粒染色体(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