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一种不饱和结晶性聚酯的熔融温度,并使用Avrami方程和Jeziorny法、Ozawa法和Mo法分别对不饱和结晶性聚酯的等温结晶动力学和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研究,通过偏光显微镜对不饱和结晶性聚酯等温结晶后的结晶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不饱和结晶性聚酯的熔点受升温速率的影响;等温结晶的温度越高,结晶速率也越大;晶体形貌为球晶;结晶性聚酯存在二次结晶,且随着相对结晶度的增大,结晶变得越来越困难。由于存在二次结晶,Ozawa法和Jeziorny法均出现偏移,而Mo法用于不饱和结晶性聚酯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分析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2.
采用添加二氧化钛(TiO_2)的防透明聚酯母粒和纺丝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切片制备防透明聚酯材料,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比研究纯PET和防透明PET/TiO_2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行为,运用Jeziorny法和莫志深法分析了两者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防透明聚酯母粒中的TiO_2对PET结晶过程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没有明显改变其成核机理和晶体生长方式;单位结晶时间内,可以通过提高冷却速率来获取较高的结晶度;莫志深法比Jeziorny法更适合分析纯PET和PET/TiO_2共混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行为.  相似文献   

3.
以母液苛性比和结晶率为考察指标,对高铝粉煤灰水热法浸出液结晶铝酸钠的行为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Na_2O浓度、结晶时间、结晶温度和晶种添加量对铝酸钠结晶的影响。结果表明,铝酸钠溶液中氧化钠浓度的升高和结晶时间的延长,有利于提高铝酸钠结晶率。但升高温度,会导致铝酸钠结晶率小幅下降。其次,研究还发现添加晶种能显著提高铝酸钠的结晶率,但晶种添加量对铝酸钠结晶影响不大。水合铝酸钠结晶工序优化的操作条件为:Na_2O浓度600 g/L、结晶温度60℃、晶种添加量20g/L、结晶时间16h。在此条件下,铝酸钠结晶率达到66.67%,结晶母液苛性比超过了25,能够满足循环溶出的要求。结晶获得的固相主要是水合铝酸钠,分子式为4NaAlO_2·5H_2O。  相似文献   

4.
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含有间苯二甲酸乙二酯(EI)的共聚酯(PEIT)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得到了不同间苯含量(A_1相似文献   

5.
研究了145℃下铝酸钠溶液中乙酸盐浓度对拜耳法脱硅产物矿相组成、微观组织和析出活性的影响规律.铝酸钠溶液中含有乙酸盐时,结晶水合铝硅酸钠主要由沸石和羟甲基方钠石组成,其晶格常数随着乙酸根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乙酸根浓度的增加,沸石和羟甲基方钠石的结晶度逐渐降低,羟甲基方钠石的生成量逐渐增加,而沸石的生成量逐渐降低.乙酸盐对水合铝硅酸钠的微观形貌和官能团结构影响不大,但能提高水合铝硅酸钠的碱铝比,并降低硅铝比,使硅缺位程度增加;随着乙酸根浓度的增加,水合铝硅酸钠的粒度降低,在铝酸钠溶液中的活性增加.  相似文献   

6.
用膨胀计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酯和聚对苯二甲酸癸二酯的等温结晶,得到了它们的半结晶时间(t_(1/2)).作t_(1/2)对过冷程度(ΔT)关系图,看到有二类曲线:PET 为一类,其他聚酯为另一类.其性能可能与聚酯的主链刚性有关.把曲线向轴进行外推,获得了这些聚酯的具有最大结晶速度的温度(T_(max))  相似文献   

7.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工业产品,通常含有2~4mol%的二甘醇(DEG),DEG对PET的结晶行为、热性能等都有很大的影响.我们用固态缩聚方法制备了不含金属盐催化剂、含不同DEG量的聚酯,并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激光小角光散射、偏光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聚酯的结晶动力学和结构形态. 随试样的DEG含量不同和结晶条件不同,聚酯试样表现出不同的结晶动力学行为.在冷结晶(由非晶态升温结晶)时,DEG含量不同的聚酯试样呈现基本相同的结晶动力学行为.这是因为DEG的引入,一方面增加了链的不规则性,阻碍了结晶;另一方面增加了主链的柔顺性和流动性,导致T_g降低,从而加速了结晶过程.两种效应相互抵销.在  相似文献   

8.
间同1,2-聚丁二烯(s-PB)由丁二烯用Fe(2-EHA)3/Al(i-Bu)3/DEP作催化剂,在己烷溶剂中50℃下聚合制备.用13C NMR谱方法测定的1,2-结构含量为89.3%,间同结构为86.5%;X射线测得聚合物的结晶度约为68%.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采用DSC方法,改进的Avrami方程可以很好地分析s-PB非等温结晶过程的主期结晶,表明其结晶过程是自成核,三维球形生长.Ozawa方程不适合分析s-PB非等温结晶动力学;Avrami和Ozawa方程结合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描述s-PB非等温结晶过程,指数a为1.138,F(θ)随着结晶度的提高而增大;并计算了s-PB的结晶活化能.  相似文献   

9.
铝酸钠溶液脱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硅在铝酸钠溶液中的存在状态 ,指出了在碱法生产氧化铝过程中铝酸钠溶液脱硅的重要性 ,并从形成水合铝硅酸钠的一次脱硅和形成水化石榴石的二次深度脱硅两个方面介绍了铝酸钠溶液的脱硅机理、研究现状及进展。在此基础上指出了铝酸钠溶液脱硅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热致性液晶共聚酯和聚酯(PET)的共混中引入相溶剂,讨论了它们对分散相稳定性和共混体力学性能以及共混中分散程度的影响,还讨论了相容剂对聚酯相等温结晶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结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DSC方法研究了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体系的结晶行为,探讨了体系等温及非等温结晶动力学,采用Mandelkern方法和Jeziorny方法对体系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玻璃纤维的引入改变了聚丙烯的结晶温度和结晶度,对聚丙烯的结晶有成核作用,短玻璃纤维的成核作用强于玻璃纤维毡;聚丙烯及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的等温结晶在相当大的结晶范围内符合Avrami方程;由Jeziorny方法得出的单位冷却速率非等温结晶能力参数Gc不随冷却速率的改变而变化,能较好地反映结晶过程,可用该方法材料结晶动力学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2.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研究了硬脂酰胺对热塑性聚氨酯(TPU)氢键化程度的影响。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硬脂酰胺对TPU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采用Avrami方程分析了TPU等温结晶过程,并计算出其结晶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加入硬脂酰胺后的TPU氢键化程度显著增大,结晶时间缩短,结晶速率提高。  相似文献   

13.
作者用DSC法研究了LDPE的等温和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和熔化行为。LDPE的平衡熔点和晶片折迭表面自由能分别为111.7℃和1.33×10~(-11)J/m~2,有8%的长支链参与主链结晶。  相似文献   

14.
聚丙烯与三单体固相接枝物的等温结晶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接枝法合成聚丙烯(PP)与3种单体(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的固相接枝物,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接枝物的结构,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偏光显微镜研究固相接枝物的等温结晶行为,采用Avrami方程研究固相接枝物的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接枝物的Avrami指数n和PP的相近,在0~3之间,说明接枝物存在混合式的成核生长方式.接枝支链充当异相成核剂,提高了成核速率,降低了结晶活化能;同时,接枝支链阻碍了PP基体的结晶进程,延长了接枝物完成结晶的时间.PP和PP接枝物结晶参数的拟合值与实验值基本一致,说明Avrami方程能有效地描述三单体固相接枝物的等温结晶行为.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DSC法对聚乙交酯(PGA)和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PGLA)熔体的冷却结晶和等温结晶过程作了研究,揭示了结晶行为随聚合物组成变化的规律。在熔体冷却结晶过程中,结晶温度、结晶速率和结晶热随着PGLA中LA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在熔体等温结晶过程中,PGLA2(GA∶LA=90∶10)和PGLA3(GA∶LA=95∶5)的Avrami指数分别为1.92和2.16。PGLA2在168℃的结晶速率为0.050min~(-1),PGLA3在171℃的结晶速率为0.033min~(-1)。用x-射线衍射法测出了它们的结晶度和微晶尺寸,PGA和PGLA2的结晶度分别为39.6%和34.6%。研究结果为PGA及PGLA的纺丝及后加工工艺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解偏振光强度(DLI)和偏光显微镜(POM)等方法研究了含不同成核剂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的结晶行为。结果显示,成核剂的加入对PTT的熔融结晶温度、等温结晶速率和结晶形貌等均有影响。成核剂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PTT的结晶,其中滑石粉的效果最明显,苯甲酸钠的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7.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玻璃纤维、碳纤维、Kevlar 浆粕等增强纤维对PET等温结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发现增强纤维的引入能促进PET的结晶,其效果与纤维种类有关,以碳纤维最好,Kevlar浆粕次之;玻璃纤维最差.同时还比较了等离子处理增强纤维及成核剂对PET结晶行为的影响.通过对体系的结晶形态研究发现,增强纤维的引入没有改变PET的结晶形态,但纤维表面的晶核密度比基体大而形成一层柱状的微晶区.  相似文献   

18.
The non-isothermal 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isothermal crystallization and the morphology of crystals of the copolymer poly ( ethylene terephthalate/ isophthalate ) (IPET) were studied by DSC and polarized-light microscopy in this paper. DSC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Tg of IPET is slightly lower than that of poly (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but the melting temperature Tm and the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Tc of PET and IPET have much difference. The difference of Tc between PET and IPET2 is about 7℃, and the difference of Tm between PET and IPET2 is about 16℃. From the kinetics analysis of the crystallization, the crystallization mechanism of all samples is of three-dimension spherulitic growth from instantaneous nuclei and the incorporation of isophthalate (IPA) decreases the crystallization rate of IPET greatly. The isotherm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orphologies of PET and IPET crystals are all spherulite, which is in conformity to the results of non-isothermal d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解偏振光强度测定(DLI)、差示扫描量热(DSC)、偏光显微镜(PLM)及激光小角散射(SALS)等方法研究了聚丙烯(PP)与聚氯酯(PU)共混物的等温结晶动力学及其结晶形态。结果表明,共混物中PP的结晶过程可由Avrami方程很好地描述;Avrami指数n及全程结晶速率常数均与组成有关。部分非晶的PU作为成核剂参与PP的结晶过程;当PU含量高于20%时,由于其聚集成较大的颗粒,而对结晶起阻碍作用,PP的球晶形态也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