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庐山地区混杂堆积物砾向计算初步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布在庐山地区的一套混杂堆积物的成因,是我国东部是否存在过第四纪冰川争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持肯定态度者,将其称为冰川泥砾,而否定论者,却用非冰川成因去解释。 兰州大学冰川冻土研究室,近年致力于东部古环境研究,对于庐山地区这套沉积物的砾石产状,进行过量测和分析。我们拟对这些数据,作进一步统计计算。用统计方  相似文献   

2.
论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庐山现已发现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为依据,论述了庐山的地质基础与地貌基本特征(地貌形态与地质构造一致性、谷宽岭狭平行排列、里平外陡相差悬殊),庐山第四纪冰川地貌遗迹(冰蚀地貌、冰碛地貌),庐山第四纪冰川作用所造成的表皮构造,与庐山成冰条件的分析等问题。文中强调指出,庐山第四纪冰川应为海洋型冰川,当时降雪量丰富,积累与消融均强烈,冰川可塑性大,运动速度快,冰川作用能大,所以即使庐山面积不大,也形成了巨大的U谷(如王家坡、七里冲、大校场)与大量冰碛物。尤其是最近在羊角岭冰碛物下,发现寒武系页岩被冰川挤压所造成的岩层弯曲的表皮构造,提供了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的重要新资料,是庐山第四纪冰川作用的铁证。  相似文献   

3.
第四纪全世界大冰期时代,中国是否存在第四纪冰川问题,在三十年代争论甚激.有些学者如巴博尔等认为中国东部不存在第四纪古冰川.1931年李四光教授带领学生在江西庐山进行实地考察,获得许多第四纪冰川的证据,1937年完成《冰期之庐山》一文,公诸于世,受到中外许多学者的承认和应用.学者威斯曼、柯萨尔斯基等一致肯定庐山冰川遗迹是存在的.近年来,有的学者认为李四光教授关于庐山第四纪冰川学说立论依据不足,在成因上应  相似文献   

4.
《科技潮》2004,(5)
江西庐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总占地面积500平方公里,地质公园内发育有地垒式断块山及第四纪冰川遗迹,以及第四纪冰川地层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层剖面,具有极高的美学及科学价值。庐山还孕育和诞生了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1931年,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首次发现庐山及其附近存在着大量冰川沉积物及冰川遗迹地貌,并于1933年发表了《扬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期》的论文。这是中国大陆东部首次发现的第四纪冰川。受第四纪冰川活动影响,庐山全山出现了许多冰斗、冰窖、U型谷、冰阶、冰刃脊和角峰等地貌景观。由于处在华南扬子地块北端…  相似文献   

5.
为了配合第四纪冰川科学研究和教学的需要,我校地质地理系冰川冻土研究室与电教科共同摄制的彩色科教录象片——《庐山真面目——庐山有第四纪冰川吗?》已于最近完成。 对庐山有无第四纪冰川的问题争论已久。此片根据我校教师和有关科研人员在庐山地区科学考察的发现和取得的成果,将庐山的有关地貌现象与现代冰川区确定无疑的冰  相似文献   

6.
更新世中国东部盛行季风,长江谷地产生冰川,庐山冰川发育、更新世亚洲东部雪线降低,鄱阳湖畔有发育完美的羊背石及冰溜面,终碛及冰水沉积物。有3次冰川期:庐山鄱阳冰川期、大姑冰川期、庐山冰川期  相似文献   

7.
笔者到庐山对一些有争议的堆积物进行了实地观察研究和室内孢粉分析工作,结果:1、姑塘“鄱阳期冰碛层”绛色泥砾、孢粉组合为Keteleeria—Pinus—larix—Tilia属于暖温带针阔叶林。2、长岭头“庐山期冰碛层”孢粉组合为larix—Pinus—Tsuga—Juglans,属于湿热的亚热带针阔叶林。从“冰碛层”的孢粉组合所反映的古气候属于温暖甚至湿热的气候条件下的沉积物。  相似文献   

8.
混积岩,包括大陆冰川混积岩、冰海混积岩、碎(泥)石流混积岩和浊流之浊积岩。它们是外貌上极为相似、粒级大小混杂的岩石——泥质砾岩、砾泥岩、砂砾泥岩等。区别它们是比较困难的。为了进行沉积环境分析和沉积矿产的研究,把这些沉积产物区别开来显得非常重要。为此,本文讨论了区别这类混积岩的若干方面。  相似文献   

9.
由我院主持召开的“庐山第四纪冰川地貌学术讨论会”,巳于一九七八年十月十五日至十月二十五日,在江西庐山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共七十七名,来自全国二十五个省、市、自治区,代表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四十三个高等院校和有关科研生产单位。会议坚持实践第一和实践是检验眞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共同探讨庐山第四纪冰川的问题。会议首先听取了华中师院地理系景才瑞等同志作的“论第四纪大冰期的庐山”、“论庐山第四纪冰期划分”等学术报告,接着阅读有关论文和资料,并用五天时间进行野外考察,然后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坦率地交换了意见。一  相似文献   

10.
论庐山第四纪冰期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第四纪冰川作用是近三百万年以来,地球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许多自然现象都与第四纪冰川有密切关系。随着我国生产实践及第四纪地层的研究的需要,第四纪冰川作用和冰期问题,日益引起了有关单位的重视。庐山是我国卓越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同志所创立的我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诞生场所,也是我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典型地区。以第四纪冰川遗迹为依据,深入研究庐山的第四纪冰期的划分,对于解决我国东部地区第四纪冰川作用问题,尤为重要。本文试图在前人调查基础上,结合我们多次的调查工作,对庐山地区的第四纪冰期的划分,进一步提出我们的一些看法,希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1.
笔者结合庐山实地考察,探讨第四纪冰川发育的确凿证据,同时分析泥石流作用、河流作用存在的客观性,从而建立以冰川作用为主,泥石流、河流作用为次的庐山地貌及第四纪堆积物的造貌外力设想,略见如下: 1、堆积物形态及其中砾石倾向、条痕石均不可作为冰川或泥石流活动的有力证据。 2、表皮构造和鄱阳湖畔、鞋山之上的泥砾堆积是冰川作用存在的有力证据。 3、气候条件允许冰川发育。 4、小结。 冰川作用肯定存在,泥石流流水作用也不可排除。只是以冰川作用为主,乃决定性造貌外力,泥石流流水作用为次,为辅助性造貌外力。  相似文献   

12.
皖西震旦纪冰川沉积相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研究各种宏微观资料,作者首次将皖西震旦纪冰成宕划出4种冰川沉积相:A.冰川底碛——冰碛砾岩相;B.冰川消融碛——冰碛砾质砂泥岩相;C.冰湖纹泥岩相;D.冰前滨海相。其基本相序为:“C—A—C—D”;文中还对本区冰川形成环境及演化规律作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描述了秭归庙河一带的冰斗、漂砾、冰川谷及冰水阶地等冰川遗迹,该古冰川的发现有利证实中纬度地区中低山第四纪时冰川运动的存在.为了探讨该地第四纪经冰川作用,从影响冰川形成的机制(降水、温度和雪线高度)出发,通过与庐山地区的气候特征对比,来进一步阐明秭归地区第四纪冰川作用.基于庙河阶地中钙结岩中δ^18O的分析,恢复了该地第四纪冰期时的古气温和降雨量,第四纪冰期时温度和降水分别为一3.1~+3.2℃和776~1155mm,这种气候背景条件有利于低山冰川作用的形成,总结出庙河第四纪时的冰期.  相似文献   

14.
神农架大九湖地区更新世冰川遗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通过两次实地调查,发现神农架大九湖地区更新世冰川遗迹有冰斗、槽谷、基岩鼓丘和侧碛等。冰碛砾石砾向组构分析表明砾石a轴走向大多与所在谷地走向平行,倾角18~23°;砾石ab面倾向离散,倾角15—20°。冰碛细粒部分79.1—84.5%由粉砂和砂组成,粒度频率曲线呈双峰态。冰碛石英砂表面电镜扫描成象表明砂粒表面具有典型冰川砂的特征.根据冰川地貌特征和室内分析结果,本文把该地区晚更新世气候期划分为两次冰期和一次冰缘期。  相似文献   

15.
庐山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是很多高校地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庐山的地质、构造地貌、河谷地貌和冰川地貌,结合实地考察,提出了庐山地貌实习的三条路线与内容:莲牯路—剪刀峡—小天池—王家坡—莲花谷—大月山—大校厂—东谷;如琴湖—锦锈谷—龙首崖—石门涧—电站大坝—黄龙潭—芦林桥;犁头尖—太乙峰—含鄱口—五老峰—三叠泉。  相似文献   

16.
滇西施甸下泥盆统沙坝脚组和中泥盆统松林沟组、何元寨组具有典型斜坡相沉积特征,由三个主要沉积单元组成:a.由半远洋沉积含有光壳竹节石、笔石、菊石等浮游生物的薄层泥晶灰岩、泥灰岩、页岩组成;b.由碎屑流和变密度颗粒流形成的砾屑灰岩;c.在松林沟组中出现有滑塌层及变形构造。  相似文献   

17.
以野外地质调查资料及岩石薄片为基础,通过研究贺兰山苏峪口正目观组冰碛砾岩的各种形态特征,依据冰川沉积学、沉积岩石学及古地理学等对苏峪口冰碛砾岩的形成环境进行分析.研究得出:该套冰碛砾岩是冰川搬运大小不等的岩块至苏峪口进行堆积,接着是海侵阶段,致使冰块周围水体温度升高,携带于冰块内的岩块、岩屑由于冰块的消融坠沉到海底还未固结的砂泥纹层上,并逐渐为碳酸盐泥晶掩埋形成.  相似文献   

18.
蜿蜒在闽、赣边界的武夷山脉中的黄岗山,海拔2,158米,是我国东南山区的最高山峰.这里第四纪时发生过冰川吗?这是地学上十分敏感的问题,许多年来一直吸引着我们.李四光教授对庐山冰川的问题曾作了非常详细的考证,许多人也深信不疑.但是,持相反意见的却也仍有人在.武夷山第四纪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中央隆起带以南地区,奥陶纪时南有秦岭深水海槽,北为中央隆起南延段,其间地势平缓平距可达100 km,为一末端变陡的碳酸盐缓坡。当处于高海平面时期,由于气候温暖潮湿,大气降水丰沛而且与广海连通性好,海水循环亦好。这时的整个缓坡环境多发育泥晶灰岩、生屑灰岩、砂屑灰岩、粉屑灰岩、球粒-团粒灰岩,间有生物礁、风暴岩等沉积。当处于低海平面和极低海平面时期,气候越来越炎热干旱,雨量减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海平面降低,缓坡与广海的连通受阻、海水循环受限,这时区内总体上以发育泥晶白云岩、粉晶白云岩为主,少量颗粒泥粉晶白云岩、泥粉晶颗粒白云岩、风暴岩等沉积,潮缘及浅缓坡的局部洼凼内因CaSO4甚至NaCl过饱和,也可发育含膏质白云岩以至盐岩。缓坡以南的斜坡区则发育重力流成因的砾屑灰岩和巨角砾灰岩以及浊积岩等沉积。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在江西省吉水县炉下环形构造坑底部出现混杂堆积层,它是由大小不等泥砂岩角砾及河流沉积物砂砾在高温作用下烧结而形成的集块岩石,富含熔岩玻璃,气孔构造发育。经化学分析、X衍射以及镜下鉴定等一系列室内研究,发现集块岩的砂岩角砾中SiO_2的含量明显减少,Al_2O_3、Fe_2O_3的含量明显增加;砂岩角砾呈现典型的冲击变质特征,其中包括面型微裂隙(PFs)、面型微页理(PDFs)及击变矿物玻璃等。集块岩外部形貌特征和结构构造分析,完全符合"击变岩"的标准,初步判断陨石撞击形成了混杂堆积层及炉下环形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