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鲁迅的“立人”思想与中国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发展的主体是人,社会现代化的前提是人的现代化。早在八十年前,鲁迅已在批判西方文明偏至弊端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国家发展、社会进步“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的主张。这一主张仍有现实意义。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借鉴其它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教训,力避“西方之祸”,在发展物质生产力的同时,建设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努力提高民族素质,重构我们民族新的理想的文化人格。  相似文献   

2.
在城乡融合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的情况下,现代化也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然而从人类文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来看,总不能只有现代文化、城市文明而没有乡风文明和乡村文化。文化的多样性如同生物的多样性一样重要。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探析新农村文化建设就成为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张红娟 《中国西部科技》2009,8(25):86-87,81
千百年来,人们都将春秋时期由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并在中国和世界文明发展中有着广泛而深远影响的,关于人与社会的学说称为“儒学”。传统中国社会深受儒文化的浸润,本文着力研究“儒文化”的形成及衍生过程,提出了“儒教中国”的特征,指明实现“儒文化”同历史文化的整合和促进儒文化的新变革,必然适应我国正在发展中的现代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双百”方针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但在贯彻的过程中却历经坎坷。本文认为,在我国文化现代化过程中,为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在社会环境上必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在建设的方法上尊重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开展同志式的讨论和竞赛;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克服“左”和右的错误思想的干扰;在文化管理体制上,摒弃“一元化”坚持多元共存。  相似文献   

5.
在由快速现代化引起的文化变迁中,文化主体在认识上容易陷入“传统还是现代”的两难境地。就西藏社会而言,厘清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使民族文化在文化整合中继续有力发展,显得至关重要。作为西藏传统文化核心的藏传佛教正日益世俗化,是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仍可以在现代生活的部分精神领域中发挥着积极的功能。现代化不是一个千篇一律的模式与过程,完全可以做到民族化与地方化。对于“变”,需要有开阔的心胸、长远的眼光,以及耐心、主动、自觉的文化姿态,既不能做传统的卫道士。也不能臆想一蹴而就地完成现代化。文化的主体选择机制、行政力量与法律机制,以及知识分子的批判和理性精神,都应该在社会转型期中发挥出各自的功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文明运动,是一种现代社会对传统社会的超越。中国的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要突出本民族特色。因此,必然涵摄着深刻的历史合理性意蕴和鲜明的文化价值目标追求;中国现代化的实质是“合理性”的探寻与重建过程,其关键在于处理好以下问题:一是关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合理阐释;二是树立合理的功利价值观念;三是必须认真协调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的矛盾;四是“理性文化人”的人文目标的设计与追求  相似文献   

7.
女子高等教育,灵敏地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化现代化过程和现代化程度.1949年以后,女子接受高等教育有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当前中国女子高等教育,还远未实现“男女平等”、“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中国女子高等教育应在21世纪获得巨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民族文化的一元化,还是多元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少数民族人口将越来越多地进入城市.进入城市的少数民族成员在适应都市文化的过程中,一方面使城市文化呈现出一元化倾向,另一方面又存在多元化的事实.在对待少数民族文化的态度上,既不能以“一”否“多”,也不能强调“多”而忽视“一”.城市文化--乃至人类文化在实质上都是多元文化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中后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文化思潮,它的主要倾向是否定现代工业社会的理性。西方世界在现代化过程中产生了深刻的社会矛盾,后现代主义就是这些矛盾的文化表现,它是对科学主义精神的一种回应,也是人们理想破灭的产物。哲学领域中后现代科学观的形成,文学创作中“作者之死”、“主体之死”及其向“后现代个体”的复归,是后现代主义产生的两上重要途径。后现代主义反对人类中心主义、逻各斯中心主义和进步史观,提倡生态伦理和女权运动,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0.
<正>建设创新型国家,塑造创新型社会,必须孕育深厚的社会底蕴。创新文化是开拓创新事业的基础。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和环境,是开展自主创新的重要前提。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曾经有过繁荣的创新文化,并结出了丰硕的创新成果。四大发明,不仅是中华民族创新智慧的结晶,也是创新文化孕育的必然结果。但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元素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创新的文化积弊。这些积弊归纳起来主要有:一是受小农经济思想束缚,科技人员很难敢为天下先,并且时常将标新立异视为另类。二是追求真理、挑战  相似文献   

11.
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各种文化相互交织、激烈碰撞,渗透到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给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加强领导干部核心价值观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以十八大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为总体要求和基本参照,我们认为应该用优秀文化积极培育和塑造领导干部“服务人民、敬业求实、公正无私、诚信友善、清正廉洁”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民俗体育文化现代化是现代体育文化形成、发展、转型和互动的过程,是文化要素创新、选择、传播、退出的一个复杂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部分民俗体育进行文化转型,适应社会发展;部分以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被遗弃或者淘汰.进行文化现代化转型以直步现代化,是民俗体育文化时代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党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带领全国人民向现代化社会是军的征途中,深入学习和研究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这一观点,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华”一词是由“中国”与“华夏”二名复合而成,其现代的词义,既可指中国,也可指中华民族。“文明”与“文化”词义相近,但也有区别。中华文明是指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中华文明的概念和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在不断发展和丰富。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一具有多重意义的概念。若从不同之角度分析皆可得出不同之理解。著名英国学者泰勒对于文化有着经典的阐述,彼将文化与文明放在同一层面来概括,对文化作出了如下的定义: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其他人类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种种能力,习性在内的一种复合整体。早在五四运动之时,周人也对文化之定义展开了深厚的思考。其中梁漱溟先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对于文化做了“人类生活的样法”的定义。胡适先生也于《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化的态度》一文中指出,文化是文明社会形成的生活的方式。现今,倘若我们翻开现代汉语词典,会看到文化一词有着三种不同的定义:  相似文献   

16.
郭冰 《奇闻怪事》2011,(12):40-43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性与实践指导性。传统文化逐渐受到众人的关注。然而,在一片热阉繁盛的孔子文化盛事下,我们是否真的理解了孔子教书育人的苦心和“以礼治国”“以仁为纲”的思想精髓?“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论语》中有105处谈到“仁”,集中体现了孔子如何做人的思想。孔子的“仁”主要强调自身的修身养性和对他人的爱。我们不仅仅把孔子看作是一个“古代学术名人”来崇拜,当作一枚古典文化勋章来佩戴,藉以标榜自我的素养与内涵。我们应该更深刻地理解孔子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孔子对教育事业的贡献。在教育领域里,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思想在今天看来依然闪烁着智慧与仁爱的光芒。孔子那种对教学执着的追求是难能可贵并值得教育工作者学习的。从教育的视角来理解《论语》,我们就会领悟到孔子智慧中的个体价值,以及孔子尊重个体、弘扬主体,最大限度实现个体社会价值的良好愿望。“泛爱众,而亲仁”,孔子这种高尚的道德思想,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经济时代更具有涤化人浮躁心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国理政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在理论和实践中形成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被文史学家梁启超称为“汉人著述第一流”的《淮南子》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哲理,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墨家智慧     
王健 《科技信息》2009,(33):167-167,185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中国历史上对各族人民的生存和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对世界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尤其是对中国一些周边国家的文化思想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今天,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传统文化仍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资源。对于传统文化,要古为今用,为我国社会主义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建设服务。墨子是位思想巨子.因为他自立门户,创立了墨家学说;他也是位大爱无言的圣贤,因为他是整个中国两千年文明历史上第一位站在最底层劳动者和社会弱者的立场上说话的人;他在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因为他与众多的圣贤一道,展开思想的砥砺和交锋,共同创造出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学习墨子的智慧,也学习墨子的精神,做一个智慧而又理智的人,虽然我们不一定要做到墨家弟子那样以苦为乐,但起码我们要学习墨子那种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在从农业文明向工商文明和信息文明、生态文明过渡的重要转型期,不仅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中会产生结构性变迁,也会在审美心理、审美文化和艺术样态方面发生质的改变,具体表现在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时代文化、职业文化、城乡文化、性别文化、年龄文化、教育文化等领域及其艺术反映形式中.对不断萌生和变革中的当代社会文化作审美分析,以文化生态审美观念促进社会文化系统在巨变中保持要素互补、结构均衡、功能协调,实现文化生态平衡,会利于中国社会在快速转型中维持良性运作、稳态进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个社区或者文化都与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尤其明显,不同的社会亦或文化,或者“城”与“乡”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或接受、或演变、或拒绝的特质。游牧社区面临着来自生态环境、传统经济方式、本土生活方式方面的挑战,但其亲系组织之间的互惠和互助仍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以西藏那曲嘉黎县为例,研究了游牧社区在应对现代化进程时,如何保持并发挥其本土社会组织的文化功能,从而实现多方位的人文和生态的长远可持续性共存。阐明了乡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构和延续,从而说明文化形态中的任何一种元素都不是静止的,在变迁的过程中它以延续的方式通过重构融入到宏观的社会环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