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影响安徽省武术文化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安徽省武术文化的分布与地域特点紧密相联,发展受到武术习练者自身感受到的健身效果、武馆(校)教学的传授方式和武馆经营模式、武术练习对象相关身体条件等武术自身发展因素的影响;同时,社会价值观、大众健身方式的建立、现代竞技项目的兴起和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变等外部因素也影响着安徽省武术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健身武术(太极拳)在吉首市社区、广场发展现状展开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太极拳活动在吉首市的开展状况不容乐观,存在参与人群呈老龄化比重大;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缺乏专业指导老师;场馆设施缺乏;练习项目单一、套路却涉及繁多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武术健身在社区体育运动中发展前景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金勇 《科技信息》2008,(14):224-22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探讨武术健身在社区体育中开展的优势、武术健身在社区体育中发展的对策以及武术健身在社区体育中发展的前号等,旨在为武术健身在社区体育中的广泛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现状、试点效果等进行了深入调研.研究显示:安徽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状况良好,完成了预期建设目标;但还存在"工程"选址不合理,实施效果不明显,居民参与体育锻炼频率有待提高,对"工程"认识不到位等问题.并针对调研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运用调查、访谈等方法对重庆市武术运动项目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认为重庆市依据独有的地域特征和人文特征打造武术特色全民健身计划是必要和可行的.基于全民健身视角分析重庆市武术运动项目的地域分布和发展普及的限制条件,并依据各区县现有公共体育服务资源浅析改进完善措施,旨在增强重庆市群众和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和综合素养水平,激发群众参与武术运动的兴趣,促进武术体育产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个人自我投资,围绕大众消费的单一型、复合型、组合型健身娱乐的生活方式也在广为流行,人们涉足于营利或非营利的健身娱乐站点及场所,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休闲时尚和健身需求。文章通过考察、问卷、理性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健身娱乐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定层面的研究。结论认为:目前安徽省健身娱乐产业结构不成"规模化、集团化、综合化"的问题较为凸现;"趣味运动型"即占地小、成本低、宜开展、基础好、受众广的大众健身娱乐产品形态,未能在社会中形成规模性市场;健身娱乐业"城镇优势现象"的强化,是我省(乃至全国)体育事业发展喜忧参半的一个基本特征;安徽省健身娱乐业自身发展和市场管理体制尚处在摸索和完善中。  相似文献   

7.
崔建国 《科技信息》2008,(5):241-243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9所体育院系的武术教研室负责人、武术专业教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安徽省体育教育专业武术类课程按照新课程方案要求都能开设,但教学效果离武术类课程指导纲要的教学目标还有差距.这种差距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教学内容设置的相对滞后,不符合学生的习武心理需求;高学历、高职称的武术教师缺乏,以及武术教师人数的分布不均衡性;体育经费投入不足,部分院系缺少武术教学所必要的器材和专用场地;缺乏武术训练竞赛的环境等限制了武术类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黄杰 《科技信息》2007,(9):212-213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安徽省高校太极拳开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了解学生学习太极拳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这对太极拳的发展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现场评判和录像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安徽省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初级拳动作质量、演练水平、动作难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运动员在完成动作质量、演练水平、动作难度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为安徽省基层武术训练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安徽省12所院校的1200名大学生的调查,分析安徽省大学生课余健身的现状,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并为我省建立大学生课余健身体系提出对策.研究表明:课余健身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活动方式之一.多数大学生对课余健身表现出一定兴趣,总体上课余健身参与比例较高,但活动量相对不足,健身的方式、场所及健身项目等存在显著的集中趋势,健身效应取向具有多元化特征,在课余健身参与率、周健身次数、每次健身时间、健身兴趣等方面,存在着较明显的性别差异.同时健身场地器材缺乏等外在条件仍然是制约课余健身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