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很好地控制甘草多发性害虫,针对甘草主要害虫甘草萤叶甲(Diorhbda tarsalis)和甘草蚜虫(Aphiscraccivora),采用不同时期施药和释放天敌,确定最佳防治时期及防治指标.结果表明,5月中旬,甘草萤叶甲虫口基数达到4头/株时为防治关键时期,采用苦参碱(8.33μg/mL)进行控制,药后21 d防效可达93.91%,很好地压低了越冬成虫虫口基数;5月下旬,甘草蚜虫开始发生,虫口基数为50~80头/株时释放天敌(3头/m2),此时对甘草蚜虫的控制效果最好,可达80%以上.研究对甘草萤叶甲和甘草蚜虫起到了很好的协调控制作用,为建立甘草害虫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武威绿洲区花绒寄甲防治光肩星天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武威市绿洲区释放天敌昆虫花绒寄甲进行光肩星天牛防治试验,通过寄生率和种群数量调查发现,在天牛羽化前期释放花绒寄甲成虫,释放3个月后寄生率为54.24%;花绒寄甲主要寄生蛹期的光肩星天牛虫体,寄生率为79.87%;花绒寄甲在武威绿洲区释放当年繁殖周期为1~1.5代,平均1对花绒寄甲成虫可繁育子代在12只以上,种群数量增长显著。试验表明,在武威绿洲区通过林间释放花绒寄甲成虫的方法,是安全有效可持续的防治光肩星天牛技术。  相似文献   

3.
罗盘 《科技信息》2005,(6):17-18
山西省垣曲县的白蚁防控科研成果9年前已见成效,如今防治工作又要从零开始。一直活跃在江南的白蚁,如今已越过黄河,给山西省林业大县垣曲造成了巨大灾害。今年以来,垣曲县境内11个乡镇不同程度被白蚁侵害。山西省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树棠日前对笔者痛心地说,山西省9年前已对垣曲的白蚁进行了种属确认,防治科研取得很大成果,但由于一直没有实施这些成果,如今,垣曲再次上演“人蚁大战”。  相似文献   

4.
近半个世纪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化学防治以产生目标生物的抗药性、误杀天敌生物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备受批评。生物防治以能克服上述缺点而被寄予厚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仍有许多缺陷,如缺少人工释放的天敌生物种群持续存在的生态学动态证据,生物防治的研究者考虑更多的是食物链而不是食物网络的关系等等,在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面,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也没有成功的事例表明在人工的或人工干预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建立了对森林病虫害控制持续有效的天敌生物种群。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统讨论了河南舞阳地区黑胸散白蚁分飞生物学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提出了黑胸散白蚁分飞前繁殖蚁发育的形态特征,羽化期、分飞期和分飞过程。分飞受气象因素的综合影响,降水则是影响分飞的主要因素。对黑胸散白蚁分飞预测和防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5种白蚁基因组DNA随机扩增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技术对尖唇异白蚁(Heterotermes aculabialis)、黄肢散白蚁(Reticulitermes flaviceps)、扩头散白蚁(R.ampliceps)、细颚木鼻白蚁(Stylotermes angustignathus)和陇南树白蚁(Glyptotermes longnanensis)等5种白蚁的基因组DNA多态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在所用的20个随机引物中有4个引物能扩增出稳定的带型,5种白蚁6个群体共扩增出43条带,均为多态性片段;同一种类不同群体和同一群体不同品级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多态性,但种间扩增片段差异显著大于种内差异。以UPGMA方法将扩增片段分布和共享度数据矩阵进行聚类分析,所得结果支持我国异白蚁属与散白蚁属合并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稻粉虱Aleurocybotus indicus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田间笼罩实验种群调查、自然种群定点跟踪调查和室内实验种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将“捕食”、“寄生”、“抗性”、其它(气候及田间管理)作用因子分解开来,组建了以作用因子组配的稻粉虱第三代自然种群生命表与生殖力表;采用排除作用的控制指数(IPC)分析生命表中各作用因子对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天敌、抗性、其它作用因子的控制指数分别为:3.4969、1.5749、5.2857;以自然种群及其排除天敌后种群的生殖力参数内禀增长率r_m等作为判断稻粉虱自然种群发展趋势的指标及分析天敌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天敌对第三代稻粉虱的控制作用是明显的,但并不能控制第四代稻粉虱种群增长趋势。因此,在制定稻粉虱的综合防治中,需要结合其它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简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天敌防治技术存在的不足,详细介绍了飞机释放天敌创新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从灾害性白蚁的分布与扩散论证白蚁应列为检疫对象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指出中国三属(散白蚁属、土白蚁属和家白蚁属)灾害性白蚁的分布区大致相同于中国气候区划范围。以往国内学者和白蚁工作者在防治方面多从白蚁的固有分布和灭蚁方面着眼,忽视了白蚁正在随着人民的交通贸易而扩散。作者经过数年来的现场调查和文献报道提出了依据,建议在这三属白蚁可能分布的范围内把有关的白蚁列为检疫对象。  相似文献   

10.
常州地区的城市害虫经两年调查 ,室内蛀木害虫有 3目 8科 30种。等翅目有 2科 3属 1 4种 ,其中散白蚁属 9种 ,乳白蚁 2种 ,土白蚁 3种。鞘翅目有 5科 1 0属 1 4种 ,粉蠹 3种、长蠹 1种、天牛 6种 ,窃蠹、小蠹各 2种 ,膜翅目是 2种木蜂。常州地区蛀木害虫发现最多、危害最重的是白蚁 ,而主要是散白蚁危害 ,以圆唇散白蚁Reticulitermes labralis、褐缘散白蚁 R.fulvimargnalis和弯颚散白蚁 R.curvatus三种为主 ,占散白蚁总数的 6 9.0 8% ,而圆唇散白蚁采集 6 0份 ,占散白蚁总数的 2 8.98% ,为优势种白蚁。乳白蚁发生极少 ,土白蚁发生在丘陵…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Sentricon和Exterra白蚁监测饵剂系统的地下饵站进行地下埋放研究,较为系统地分析了白蚁监测饵剂系统地下饵站对白蚁的诱食诱捕效果.结果表明两套地下饵站诱食诱捕白蚁效果较好,其中Sentricon白蚁监测饵剂系统的地下饵站对台湾乳白蚁和黄翅大白蚁的诱食诱捕效果较好,Exterra 白蚁监测饵剂系统的地下饵站对黄胸散白蚁和黑翅土白蚁的诱食诱捕效果较好.两者的监测木条埋放地下后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吸水率、发霉率以及饵站内有少量土壤动物的入侵居住,但尚无实验结果显示对白蚁的诱食诱捕效应造成影响,所以是白蚁防治领域具有较好前景的IPM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2.
采用诱捕回输技术对尖唇散白蚁的灭治进行了室内外试验。以粉剂灭蚁灵施药,每头带药白蚁可使至少50头左右的健康白蚁在11d内染药死亡;室内模拟测试表明,少量带药白蚁可使人工群体所有白蚁在10d内染药死亡,野外巢群杀灭实验证实,诱捕白蚁后再施药回放,可在施药后30d内有效杀灭野外群体。该技术使用简便,对环境无污染。  相似文献   

13.
美国杏李园间种紫花苜蓿和间作红豆草对天敌影响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系统地调查了单作与间种紫花苜蓿和间种红豆草杏李园树上天敌的群落动态,评价了间断使用化学农药对天敌功能团的干扰与天敌种群的恢复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美国杏李树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间种紫花苜蓿园中、间种红豆草园和未种草常规防治园杏李树上天敌功能团的参数存在差异.种植红豆草果园生物多样性指数高于种植紫花苜蓿的果园和未种草常规防治园.美国杏李园间种紫花苜蓿和间种红豆草对天敌功能团的演替产生一定的作用,杏李树不同发育阶段中,天敌功能团的群落参数随物候而改变.杏李园间种紫花苜蓿园中和间种红豆草对于受到化学农药干扰的天敌功能团种群的恢复与重建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08—2010年,在辽宁东部岫岩县进行了大豆不同栽培模式(清种、大豆与玉米8∶2和8∶8间作)与天敌协同对大豆蚜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大豆蚜及天敌种群数量变动趋势有一定差异,但百株蚜量与天敌单位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天敌跟随紧密,对蚜虫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大豆蚜和天敌一般在7月11日—21日出现第1次高峰(主要危害期),7月26日—8月6日出现第2次高峰,个别年份延后或不明显。各年度间大豆蚜的发生程度不同,3种栽培模式的控蚜作用也有差异。轻发生年(2008、2009年)第1次高峰期3种栽培模式平均百株蚜量较低(0.4万头~1.3万头,清种间作),天敌单位数量较高(51~226个),天敌控蚜作用均比较明显;第2次高峰期平均百株蚜量上升(0.9万头~2.7万头,间作清种),但因天敌、蚜霉菌、植株抗性及小型蚜比例高(70%)等因子综合影响,蚜虫种群迅速下降,大豆均未明显受害。重发生年(2010年)第1次高峰期清种模式平均百株蚜量高达4.6万头,分别是8∶2模式的3.8倍和8∶8模式的2.6倍,天敌不足以控制蚜虫的增长,酿成危害;而间作模式蚜虫增长缓慢,蚜量低(1.2万头,1.8万头),天敌效能高,表明间作模式与天敌协同控蚜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利用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害虫种群系统的控制是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途径和发展趋势。根据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思路,构建了描述不同世代稻纵卷叶螟种群子系统之间、稻纵卷叶螟种群与天敌子系统之间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概念框架模型,并建立和明确了描述各子系统之间数量关系的微分方程或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STELLA软件对不同控制方案下稻纵卷叶螟种群的动态进行了模拟和情景分析。结果表明,6种不同模拟情景下,稻纵卷叶螟成虫及天敌种群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趋势各不相同,主要表现在稻纵卷叶螟各世代成虫及天敌种群密度峰值的大小、出现时间等方面;一定数量天敌的存在,对有效地防治和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如果能在虫害发生初期,适量补充一定数量的天敌以扩大田间种群发展的基数,可提高其对水稻中后期稻纵卷叶螟的控制效能。  相似文献   

16.
蔗糖、甜蜜素与白酒对白蚁引诱效应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蔗糖、甜蜜素和白酒对台湾乳白蚁和黄肢散白蚁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50%的蔗糖和酒精含量为40%的白酒对台湾乳白蚁具有较强的引诱效果,20%的甜蜜素对台湾乳白蚁具有轻微的引诱效果; 15%的蔗糖和酒精含量为50%的白酒对黄肢散白蚁具有一定的引诱效果,而甜蜜素对黄肢散白蚁基本没有引诱效果.  相似文献   

17.
运用复合经营、保护与释放天敌等综合措施对杨树天牛进行了生态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杨树复合经营、保护天敌与释放肿腿蜂的模式对杨树天牛的抑制效果最佳,其有虫株率、平均虫口密度和相对虫口密度较对照组分别下降66.O%、98.3%和41.5%;释放肿腿蜂并与白僵菌结合的防治效果也明显提高.此外,肿腿蜂释放后可在杨树林间形成野外种群,并对杨树天牛具有很好的持续控制作用.据此,推荐在杨树种植区大面积实施复合经营,辅以释放肿腿蜂,以达到生态控制天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南充地区位处四川盆地中部,主要属川中方山丘陵区。一九七九年九月南充师范学院生物系无脊椎动物学教学小组,沿本区北部的西充、南部、阆中、苍溪等县进行了白蚁调查,采集不少标本,经整理鉴定后,其中有一新种。苍溪散白蚁Reticulitermes(Planifrontotermes)cangxienis Li et Chi新种苍溪散白蚁R.(P.)cangxiensis sp.nov 兵蚁兵蚁形态描述体形中等,乳白色,毛被稀疏。比较细长狭长形,两侧平行,头部背面较平直,侧视几乎与头部下缘平行,后缘卵园形。其头连上腭的长度约相当于胸腹之和。额峰微突延至头中部。上唇长三角形,长大于宽,顶端端毛一对,尖端透明区尖  相似文献   

19.
黑翅土白蚁和黑胸散白蚁对药剂传毒效率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Shiraki)]和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Snyder)]为研究对象,采用传毒效率法比较了这两种白蚁对9种药剂传毒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黑胸散白蚁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哒螨灵和三唑磷的传毒效率要高于黑翅土白蚁的;黑翅土白蚁对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啶虫脒和灭多威的传毒效率比黑胸散白蚁的高;两种白蚁对联苯菊酯的传毒效率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两种天敌种群和两种害虫种群的数学模型的正平衡点的稳定性,并把结果推广到n种天敌种群和n种害虫种群的情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