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为压力是生物多样性系统保护规划和自然保护区设置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确定34个保护优先县基础上,耦合物种分布环境信息,进一步识别了保护优先生境.结合优先县的人为压力指数和保护空缺分析,根据保护优先生境的景观格局分析结果,对云南省保护地体系进行优化.结果表明:34个优先县自然保护区覆盖率为12.04%,其中有14个优先县自然保护区覆盖率小于5%,自然保护区覆盖率总体偏小;优先县内81.75%的保护优先生境面积还未被自然保护区覆盖而未受到保护,保护地体系优化存在较大空间; 34个优先县人为压力指数总体较低,自然保护区覆盖率小于5%的优先县人为压力指数较大;无保护区分布的昆明等4个优先县,以及有保护空缺和IHP值等级低的玉龙等3个优先县均存在未来保护区范围调整的潜在保护优先生境.因此需将更多保护优先生境纳入就地保护体系中,特别应重视以上7个优先县的保护地体系的优化.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重庆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综合研究,定量揭示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级及空间分布规律。【方法】借助遥感数据和GIS空间分析技术,根据重庆市的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选取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等3项服务功能建立评估模型。【结果】1)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极重要区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18.81%,土壤保持功能极重要区面积比例为17.43%,水源涵养功能极重要区面积略大,占区域总面积为29.58%,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区面积比例为19.75%;2)3种单个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及生态系统综合服务功能的极重要区均主要分布在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与渝东南生态保护区。【结论】评价结果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区的空间分布与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主体功能区划中定位的生态保护区相符,可见研究结果具有科学性,能够对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3.
我国区域尺度保护区网络规划和设计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自然保护区网络,是对现有保护区体系的空间格局重组和优化,对保护濒危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特别是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对不同研究视角下的保护区网络建设,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就其特点和未来发展做出评价和预测.  相似文献   

4.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而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方式,建立合理的生物多样性测度体系是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重要方面.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方面:容量、通量和质量,它们从不同的侧面测度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容量指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系统类型、物种数的绝对多度和相对多度.物种丰富度是衡量生物多样性容量的较好的指标.通量是指不同自然保护区之间在生态系统类型或物种组成上的相似性与连通性,可以采用β多样性来衡量,如Cody指数和Li指数.当保护区之间的通量值较低时,需要进行整体插值,建立新的保护区.质量指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的价值、特色与脆弱性,可以采用Li质量指数来测度.最后,讨论了基于生物多样性容量、通量和质量的保护区群网规划,认为通过保护区群网的建设,可以有效地保护更多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明确宝鸡市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格局,补充与厘清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热点”,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划和重要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提供有效参考。方法 采用GAP分析法和最短路径分析法识别宝鸡市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结果 在ArcGIS软件的支持下,得出了现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格局和研究区的“空白点”,亦即“待保护点”。结论 (1)陈仓区、岐山县的生态安全关键区比例在5%以下,需要较大程度地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生态安全关键区,并提高生态网络的连接度;(2)凤县的生态安全关键区的比例在6%左右,需在小范围内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如加强生态环境建设;(3)太白县和渭滨区的生态安全关键区比例在50%以下,可以对现有生态资源进行恢复性扩展;(4)眉县的生态安全关键区比例最高,应加强巡逻,避免被破坏。  相似文献   

6.
在调研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基础上,分析了陕西省自然保护区数量、类型、空间分布等特征。结合陕西省自然地理特点,从生态系统类型、生物多样性、区域布局体系等方面对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进行了空缺分析。提出调整现有自然保护区(主要方式为升级、扩区),新建自然保护区(如沙漠生态系统)、新建自然保护小区的建设思路,为陕西省生物多样性战略行动计划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自然保护区林班优先保护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班是森林资源统计和管理的第三级森林经营区划单位,也是大多数自然保护区管护分区的重要层次单元,林班尺度的优先保护排序与评价,对于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多样性编目与动态监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也是进一步提高自然保护区集约化管护水平的有效途径。自然保护区林班尺度的优先保护评价,合理利用了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可以实现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的长期监测和评价,对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物种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和管理具有指导意义,并对增强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的科学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基于甘肃莲花山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运用多层次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自然保护区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8.
研究达赉湖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司法价格法等方法评价了达赉湖自然保护区1999年和2007年的主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1999年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达353.28亿元。1999—2007年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了28.66%,其中调蓄水量价值、物质生产价值、生物多样性价值下降较大。达赉湖地区气候变化的暖干化趋势和人类活动影响造成的湖面萎缩、草地退化是造成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针对生物多样性数据资源庞大、整理工作繁琐、资源共享程度低、交流困难等状况,以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案例,整合现有的物种多样性信息,通过数据库构建和网站开发,建立了基于Web的物种多样性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物种数据检索、展示、交流、资源共享等功能.填补了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数字化管理的空白,为保护区管护水平提升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也为其他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数字化建设提供技术参考和样本,从而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栖息地以生境为单位进行生物多样性维持服务及其空间格局的研究,是未来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重要方向之一。以甘肃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综合InVEST模型的生境质量评价模块和景观多样性指数,对其1995—2015年的生物多样性维持服务进行综合评估,在此基础上采用Getis-Ord Gi*指数进行了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以上游祁连山地为最好,中游平原地区次之,下游平原及沙漠区最差;冷热区界限分明,存在空间上的协同关系。生物多样性维持服务得分≥0.5的面积不足流域总面积的50%,人类活动强度的剧增是主要原因,保护形势十分严峻,制定适宜的治理方针、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以湖南省自然保护区现状为基础数据,利用地理统计学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湖南省自然保护区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从地理空间、生态空间和社会经济空间布局对湖南省自然保护区建设进行空缺分析,旨在为湖南省自然保护区中远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湖南省自然保护区在行政地理区划空间上分布不平衡,湘西、岳阳和永州自然保护区数量占到全省总数的37.74%,娄底市西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空缺,湘潭市存在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空缺;2)湖南省自然保护区在生态功能区划空间上分布不平衡,东北部生物多样性保育亚区内自然保护区较为集中,数量占全省总数的16.04%,涟-邵盆地丘陵退化矿区植被恢复亚区部分区域可建设为保护要求更为严格的自然保护区,中部水土保持与生态休闲亚区的东南部和北部存在保护空缺;3)相关性分析表明,自然保护区建设数量与国土面积有一定的关系(r=0.61),而暂未受到GDP总值的影响(r=-0.35),结合国土面积、森林和湿地资源分布情况,湖南省南部地区还有建设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冗余和需求.  相似文献   

12.
珲春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多样性,自然特征代表性,稀有性,自然性,生态脆弱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威胁等7个方面对珲春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生态评价,最终得出评价分值:74.7.珲春自然保护区表现出了在野生生物和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方面的优先地位,它与现有国家级同类保护区相近,符合《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中国国家标准中有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规定,应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予以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13.
在秦岭山脉的中部,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自然保护区,它就是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被确定为40个最优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之一。该保护区位于宁陕、柞水、长安三县交界处,总面积16418公顷,是以保护羚牛及其栖息地为主的森林野生动物类型的  相似文献   

14.
祁连山山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建立祁连山山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和利用AHP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构建该地区山地生态稳定性综合评价模型。研究表明,水资源开发强度、植被覆盖度、地面坡度、生物多样性指数和自然保护区面积比重对祁连山山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贡献率较大;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高植被覆盖率、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适当扩大自然保护区面积,是维护该区生态平衡、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发展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及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受各种因素的胁迫和干扰,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丰富度降低,森林生态系统脆弱,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文章根据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特点并通过调查分析,分别从冰暴雨雪、矿山开发、有害生物以及人为因素等方面系统阐述和分析了影响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的胁迫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以期为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结合福建省生物多样性优先区域自然保护地建设现状,分析和评估福建省生物多样性优先区域内各类保护对象的保护空缺。基于系统保护规划技术、保护区网络优化技术和生态廊道构建技术,研究提出优先区域网络优化布局和建设方案,为优先区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根据生物地理学理论和专家知识,以地形褶皱度和起伏度为地形指标,以年平均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降水量为水热指标,提出了宏观区域尺度上地形、水热综合作用下陆地生物多样性富集度评估方法.以我国野生生物种类最为丰富的云南为研究区,评估了因地形、水热作用产生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富集度.从物种多样性层次,分别在自然保护区、县域、全省尺度上,使用区域平均统计方法和目视解译判读法,对该生物多样性富集度评估结果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1)陆地生物多样性富集度评估可具体到"山头地块",以空间连续化的方式反映生物多样性富集与否的自然属性.云南陆地生物多样性富集分布具有十分显著的区域性特征,富集区集中在西南纵向岭谷区、滇东南文山东南部、滇东北乌蒙山山区,而在滇中高原、坝子区生物多样性富集性较低.(2)保护区内富集度评估结果与已记录物种总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3)在生物多样性低富集区,县域富集度评估结果与全省县域物种调查总数的分布格局较一致.(4)在生物多样性高富集区,空间连续化评估结果与基于TM卫星影像显示的植被信息的分布格局基本吻合.对于缺乏可靠的生物学信息的区域,作者提出的方法能提供至少是理论上的生物多样性描述信息.  相似文献   

18.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如何加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保护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分通过分析东大河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具体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铁岭凡河自然保护区是内陆湿地与森林生态型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论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管理现状的基础上,从依法保护和科学管理、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加强生态旅游管理、开展科学研究几个方面,提出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以呼伦湖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服务价值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生态学和经济学评价方法,对呼伦湖自然保护区湿地的调节服务、支持服务、文化服务、供给服务4类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进行了初步估算.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呼伦湖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471.3亿元,各项服务价值大小顺序为气候调节>净化水质>调蓄洪水>生物多样性>大气调节>生物栖息地>物质生产>科研教育>休闲旅游.呼伦湖保护区在区域气候调节、净化水质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同时它也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及蓄洪区.在呼伦湖保护区的管理方面,应该重点保护和恢复沼泽湿地,同时适度加大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