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对彝族化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区,是彝族化保留最完整的地方。在西部大开发中,要以先进化思想认识彝族化,保护彝族化,挽救和挖掘彝族化,发展繁荣彝族化,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明和精神明建设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自己民族的人要研究自己民族的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孝通先生以当年对自己家乡江村调查为例,在民族研究方面提出自己民族的人研究自己民族是一条很好的道路的看法。本是费老2001年7月10日出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楚雄彝族化研究所《彝族化研究丛书》的首发式暨研讨会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3.
谱系是对民族或宗族世系延续的系统记录,在凉山彝族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谱系的整理有助于进一步对彝族化思想的研究,还能加强彝族人民在化、心理和血缘上的认同感,对加强民族团结,形成民族凝聚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部大开发对彝族文化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区,是彝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方.在西部大开发中,要以先进文化思想认识彝族文化,保护彝族文化,挽救和挖掘彝族文化,发展繁荣彝族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利布 《凉山大学学报》2003,5(3):168-169
富有哲理的彝族尔比尔吉反映出彝族人独特的思维方式,是特定历史化和地域环境在思想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作根据凉山州旅游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节三地”经典性旅游线设想,打出彝族化艺术牌,这个设想具有很高的社会和经济价值。与此同时提出针对性很强的建议,以飨读。  相似文献   

7.
在全媒体时代保护和开发红河彝族文化,要利用先进、便捷的新媒体传播手段,以优秀的彝族传统文化为保护和开发对象,以文化遗产名录为重点传承和保护项目,打造红河彝族文化品牌,实现以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以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8.
阿蕾 《凉山大学学报》2003,5(4):155-157
凉山彝族是崇拜火的民族。彝族传统节日中火把节是重大节日。火把节历史悠久,传说神话饱含彝人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和古朴苍凉的情结。作以自身的生活阅历,用散的笔触对火把节的历史与内涵作了具体诠释。  相似文献   

9.
世界各民族的学史,都是在不断的继承与创新的对立统一律中,随着不同时代人精神和审美趣尚的不同而不断变革发展的。本拟从艺术化学的角度,将彝族学的历史性变革,即由原有的母语叙事模式全面转向汉语叙述模式这一化变迁现象,作为彝族学继承与创新的根本命题加以透视,同时,分析和揭示彝族学变革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底蕴、当代形态、时代背景及未来走势。  相似文献   

10.
本土民族文化的价值与保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民族化生态日益显示出其独特而昂贵的价值,民族化生态不可移植,不能复制,不会再生。在黔西南,特定的地理条件使其保存有许多具有原始性,原生性的少数民族化,它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的“根”,西部化开发必将民族化生态推到极其显耀的位置,然而本土民族化正处于快速度消失之中。为弘扬优秀的民族化,亦为留住这块土地上的“根”,当务之急,应及早地采取多种措施,抢救民族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彝族是开发中国西部的先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华民族五千年明史上看,彝族在民族大家庭中交融性,持续性和独立性是十分明显的,在其生存发展中毕摩化起到关键性作用,几千年来,毕摩能抵御外来宗教影响,佛教、道教,基督教对它起不到任何作用,同一历史时期的埃及人早消失在外来民族;之中,而凉山彝族直到1956年“民主改革”前仍保持着奴隶社会制度和保存完整的古代毕摩化,这是世界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凉山彝族的奴隶社会是一种奇特的奴隶制社会,它既不同于古代东方的奴隶制,又区别于古代西方的奴隶制,在商彝周鼎秦汉碑,唐宋元明清翰墨和毕摩的史诗经中均有不同记载,凉山彝族用优秀传统化勤劳,智慧和明的习惯法开发了中国西部。  相似文献   

12.
白彝支系服饰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研究彝族社会历史与经济文化的“活态史书”,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着白彝这一族群独特的文化心态与审美意识。研究其民族服饰,对保护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进而开发民族商品与发展文化旅游,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全面阅读和深入考察了当代著名彝族青年诗人沙马的诗歌创作的前提下,着重从艺术美学的层面论述了沙马的诗歌与南高原地域文化和彝族文化深刻的渊源关系,诗歌中所呈现出来的生命意识、文化精神、文化品格,以及沙马诗歌艺术追求中的美学倾向和美学贡献。  相似文献   

14.
黄兴 《凉山大学学报》2004,6(2):120-122
民族地区有丰富的民族化资源,合理发展优秀的民族化资源、以其特色和魅力步入市场是发展民族旅游化产业,使民族化进入化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正确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本就凉山彝族的婚姻与家庭、宗教信仰、民宅、饮食与服饰、丧葬习俗、节日、化艺术等多方位研究这些人类古朴、浓烈、独特、珍贵的传统化和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促进彝族化的交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西部开发不是简单的自然资源的开发,也不能把它完全看成是工业化的过程。人力资源的开发才是最重要的,要认识到西部历史文化及民族文化的资源优势,使之为新时代服务。要达到上述目的,在发展规范旅游业的同时,还应集结合相关研究领域的力量,形成对西部研究的规模优势。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的少数民族化的“化”一词内涵仅只是:人生态的化。构成的要素有——语言、字、学、艺术、科学等等。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化体系是复合的中华民族化体系中的重要因素,它们正共创着中华民族化的辉煌,这是它们共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毕摩化与彝族古代教育有一定的关系,但古代彝族存在独立于毕摩化的古代教育。它以家支为存在,在社会生活及生产中,在教育内容上包容进行了对彝族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伦理道德观、婚姻家庭观、学艺术观以及大量的生产生活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化的全球性发展。化全球化给各国化发展带来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能否保持民族化的独立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华民族化的发展前景,并最终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保持民族化独立性,关键在于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积极发展化产业,借鉴中西化的精华,创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化,以增强中华民族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20.
西部要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必须优先发展民族旅游业,使之成为西部跨越式发展的龙头。鉴于此,本文认为,发展民族旅游业,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西部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优势,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旅游业的产业优势,把握发展机遇,乘势而上,为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创造大好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