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明  杨永生  胡愈 《河南科学》2011,29(12):1478-1480
介绍了某填海造陆工程预压法加固吹填淤泥与海相沉积淤泥软基处理效果检测方案,对加固前后淤泥的物理力学性质与强度进行了整理分析,结果表明:①软基处理加固前应充分考虑晾晒与自重固结作用对吹填淤泥固结性状的影响;②加固前吹填淤泥的物理力学性质明显差于海相沉积淤泥,加固后除十字板剪切强度远小于后者外,前者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  相似文献   

2.
海相淤泥压缩特性的研究对于其地基处理沉降准确预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对深圳湾吹填淤泥与海相原状淤泥压缩曲线特征分析,对其压缩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吹填淤泥的e-P曲线不同于海相原状淤泥,压缩过程分为扰动压缩、弹性压缩、塑性压缩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压缩系数比海相原状淤泥大一倍以上;2)吹填淤泥的e-lgP曲线转折点对应的固结压力为结构强度,将曲线分为两近似直线;3)由吹填淤泥压缩曲线特征得到的地基沉降简化计算方法,无需事先确定先期固结压力,使用方便且简洁。  相似文献   

3.
吹填土的沉降是非线性的变速过程,初始含水率和掺砂量对其有直接影响.通过沉降柱试验研究了吹填泥浆的自重沉降特性,发现沉降过程分为3个阶段.通过量筒试验进行了不同初始含水率和掺砂比吹填泥浆的静水自重沉降试验,分别对其沉降量、沉降速率、孔隙比、沉积物含水率变化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初始含水率和掺砂比对沉降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较高的吹填泥浆沉降更快,沉降量拐点出现较早,在拐点之后沉降量变化较小;初始含水率较低的吹填泥浆在开始阶段即存在自重固结现象,沉降较慢,沉降量拐点出现较晚,较小的沉降模型甚至没有明显的拐点.掺砂量对前期沉降量影响不大,对自重固结阶段沉降量影响较大,但其对初始含水率较高的吹填泥浆的沉降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通过量筒沉积试验分析了不同浓度的尾矿泥浆沉积变化历程及泥水分离规律,并根据矿山实际生产情况开展逐级堆排沉积柱试验,获取尾矿泥浆沉积后不同深度处的物理参数,从而得到逐级堆排下泥浆沉积特性,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各参数之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铝土尾矿泥浆沉积稳定后泥水分界面高度与泥浆含泥量密切相关,与泥浆浓度无关,推测矿山常用排放浓度30%的泥水分离比为1:1.018;各堆排层间存在“锁水”现象,含水量、密度、孔隙比、渗透系数、压缩系数和体积压缩系数等物理参数沿深度方向上存在逐级分段、各级相互独立的特性;且各物理参数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其中含水量对其它物理参数的影响显著,含水量对密度、孔隙比、渗透系数、压缩系数的关联程度依次为:0.945、0.952、0.856、0.889。  相似文献   

5.
以兰州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钻孔取样并进行室内土工试验,调查了不同深度处黄土物理力学特性分布特征以及湿陷特性。结果表明,黄土的含水率以及饱和度随着土体埋深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干密度以及压缩模量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而孔隙比则呈减小的趋势。黄土不同深度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导致了土体结构的差异,埋深较浅的土层易于形成发生湿陷的架空结构体系,而随着深度的增加,土体的密实度逐渐增大,土体结构稳定性较强,湿陷性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6.
吹填泥浆沉积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天津滨海新区吹填泥浆沉积特性,采用大型沉降柱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泥浆中土颗粒越细,泥水分界面下沉速度越慢;超静孔隙水压力随沉淀深度增大而增大;沉淀过程中阳离子由于交换减少,可加速泥浆沉淀;沉积后土颗粒沉积分选较明显。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吹填软上工程性质及相关地基处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国近海岸工程中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疏浚淤泥,了解海水环境下疏浚淤泥自然沉积规律是疏浚淤泥堆场处理时提高堆场储存效率的前提。通过开展不同盐度下疏浚淤泥自然沉积试验,探讨盐度对疏浚淤泥沉积规律的影响,明确海水环境下疏浚淤泥的沉积规律。试验成果表明,在海水环境下泥浆的沉降曲线可分为区域沉降与固结沉降两种类型,区域沉降分为阻碍沉降与自重固结两个阶段。泥浆自然沉积过程中泥面在初始阶段的沉降速率与盐度密切相关,随盐度的增加而增加。海水环境下土的初始结构形成时的含水率在5~9倍液限间,并且随盐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王伟  陈帅  王龙飞 《工程与建设》2023,(3):1006-1008+1029
海相淤泥质土富水性差、透水性差、盐碱度大,是生态环保工程、土壤改造工程、地基处理工程中的难题,如何通过对淤泥质盐碱土的降盐排碱施工使其循环再利用是绿色施工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依托实际工程项目对沿海城市淤泥质盐碘土绿化施工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采用室内试验的方法进行物理力学性质、理化性质的测试。结果表明,场区的海相淤泥质土具有六大显著特点,分别为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低渗透系数和欠固结;淤泥质盐碱土的速效钾含量最大,水解氮含量次之,有效磷含量最小;采用粉煤灰对淤泥质盐碱土进行降碱、对主次淋水沟进行排盐的施工措施,取得了良好的降碱排盐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上海地区浅层软粘性土较易被污染,且通常工业污染中以硫酸污染最为严重这一原因,选用该地区浅层典型的淤泥质粉质粘土,通过室内浸泡方法制备酸性污染土,系统研究了不同浓度硫酸溶液、不同侵蚀时间对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随酸侵蚀时间的推移,土的含水量、孔隙比、液塑限都是随硫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土的圆锥入土深度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酸液浓度的增加而加大,微型十字板强度减小,直剪固快试验结果规律不明显;压缩系数随浸泡时间的延长呈增大的趋势,压缩模量呈减小的趋势,而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随酸液浓度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同时对污染土几种强度试验方法的有效性进行对比分析,表明直剪固快试验有效性差;微型十字板试验和圆锥入土深度试验结果相吻合,有效性好,建议采用微型十字板和圆锥入土深度试验进行污染土室内强度试验.  相似文献   

10.
改性真空预压结合覆水预压处理超软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某围海造地工程,采用无砂垫层改性真空预压结合覆水预压法对新吹填软土进行预处理,详细介绍施工工艺,提供了施工与试验中的多种技术参数。通过现场监测,对加固区的表面沉降、水平位移、分层沉降、孔隙水压力等规律进行分析。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表明:该工法具有良好的地基处理效果,加固后原状淤泥的含水量降低、密度增大、孔隙比减小、压缩模量和直剪指标均有大幅度提高;与常规的软基处理方法相比,可缩短工期5~12个月,平均节约成本约40%,从而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1.
渗透系数作为土的基本力学指标参数,是孔隙比和粘滞系数的函数,为了研究黏土中结合水对粘滞系数的影响,开展固结试验得到各级压力下的渗透系数与粘滞系数,并由高速离心机分离试验定量测得结合水量。结果表明固结压力增大,孔隙比减小,渗透系数随之减小,由渗透系数计算公式反算出动力粘滞系数,随固结压力增大而线性增大。压力较小时,结合水量变化较小;自由水减少到一定程度变为结合水排出为主。结合水排出会导致结合水膜厚度变薄,粘滞系数随结合水膜厚度减小而线性增大。所以,对于结合水含量较高的黏土,固结压缩过程中存在结合水排出现象,计算渗透系数时需考虑结合水膜变薄导致粘滞系数增大进而对渗透系数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疏浚工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疏浚泥浆,其浓度低、颗粒细小、长期悬浮难以沉降,占用大量土地。利用聚丙烯酰胺(PAM)为混凝剂加速泥浆泥水分离,通过沉降界面高度、沉降速率及沉降后上覆水的浊度,确定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利用激光粒度仪和显微镜对絮体粒径及絮体形态进行分析,探究疏浚泥浆的混凝沉降特性及混凝机制,并提出混凝沉降模式。结果表明,在PAM作用下,疏浚泥浆在高混合强度、短时间内即形成较大、较密实的絮体,5 min内基本处于沉降稳定状态;PAM最佳投加量与泥浆含固量有关,为0.8wt%,此时沉降高度最高、沉降速度最快、上覆水浊度最低、絮体粒径基本保持不变、絮体分形维数为最大值。疏浚泥浆的混凝沉降过程经历快速沉降、缓慢沉降、稳定三个阶段,即絮团的沉降、压缩、自重固结过程。  相似文献   

13.
河道汇流口水力特性对鱼类栖息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河道水流增量法(IFIM)研究了交汇河口汇流比、汇流口下游弗劳德数及汇流口下游宽深比这3个主要水力控制因素对鲤科鱼类及平鳍鳅科鱼类栖息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交汇河口,水力条件的变化对鲤科鱼类及平鳍鳅科鱼类适宜栖息地分布影响不大;随着汇流比增大,加权可用面积(WUA)逐渐减小;随着汇流口下游弗劳德数增大,WUA迅速减小;随着汇流口下游宽深比增大,WUA逐渐增大,且增幅很小、WIM可以给出鱼类适宜栖息地面积与各水力控制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可为河流管理与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单轴、三轴压缩实验及劈裂等实验研究了湖北云应、江苏淮安和河南平顶山3 个地区层状盐矿岩样的短 期力学特性,并对不同地区及不同深度地层的纯盐岩力学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3 地区中单轴抗压强度 和弹性模量最大的岩样为泥岩和含泥岩的盐岩,而其泊松比却是最小的,证明了泥岩变形性能差的特性。含有不同杂 质的盐岩其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有所增加,其泊松比对杂质的变化不是太敏感。纯盐岩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随地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取自较浅地层的岩样单轴实验有明显的压密阶段。(2)不同地区的岩样都有随围压的增大 峰值强度相应增大的规律。纯盐岩的内摩擦角基本都大于其他岩样的值,而黏聚力则都小于其他岩样的值。反映了纯 盐岩晶体颗粒大,含杂质少的特点。(3)不同地区的纯盐岩相对于其他岩样的抗拉强度最小。  相似文献   

15.
长江口浮泥层“适航水深”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口入海航道7米挖槽开挖以后,洪季挖槽内出现12米的浮泥层,引起了生产部门和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本文介绍了长江口浮泥的一般情况,讨论了浮泥层变化的某些规律、探讨了在长江口测量浮泥层底板水深制作海图、充分利用浮泥层作为通航水深,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垃圾焚烧炉渣的土工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有效处理和利用炉渣,以炉渣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物理试验和扫描电镜,探讨炉渣的性质随时间变化的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粗颗粒变多以及最大干密度变小,炉渣的初始孔隙比较大,属于中高压缩性土,但由于吸附和水化反应,孔隙比随时间减小;同样,无侧限抗压强度随时间增加,变形下降.最后,通过电子显微镜分析了炉渣的...  相似文献   

17.
考虑影响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ECC)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从抗压强度入手,基于水胶比、粉煤灰掺量、减水剂掺量等的变化,制作各批次的ECC立方体试件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探索ECC的力学性能随材料配比而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其它因素都相同的条件下,PVA-ECC的立方体抗压强度随水胶比的增大而减小、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减小、随减水剂掺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普遍意义上,当水胶比为0.25、粉煤灰掺量为45%、减水剂掺量为0.5%时,PVA-ECC达到最优配比,此时立方体抗压强度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8.
郭成会  张维佳  夏圣骥 《河南科学》2010,28(11):1398-1402
采用纳滤膜(NF90,NF270,HL)低压错流过滤含砷水,研究一价、二价无机离子和溶解性天然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对纳滤膜去除水中五价砷(As(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水中无机盐使纳滤膜通量下降,且无机盐浓度增加,通量下降量增大.无机离子的存在导致纳滤膜除砷效率降低,但随着无机离子浓度的增加,砷的去除效率呈现出升高的趋势.天然有机物对纳滤膜除砷效率也有很大的影响,有机物能与砷缔合,且有机物在膜表面形成的凝聚层直接影响纳滤膜对砷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