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准噶尔盆地东部石炭系优质火山岩发育规律,通过野外踏勘、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孔渗分析、测井及地震分析方法研究了火山岩储层特征及分布。结果表明:石炭系火山岩主要岩性岩相以溢流相安山岩、爆发相凝灰岩为主,其次为溢流相玄武岩、爆发相火山角砾岩;火山岩储层中气孔+溶蚀孔和溶蚀孔+裂缝型孔隙为有利的孔隙组合类型,溢流相玄武岩、安山岩和爆发相火山角砾岩储层物性最好,为优质储层发育岩性;优质火山岩储层发育受火山喷发环境、岩性岩相及后期构造改造综合控制,火山岩喷发环境决定了储集空间的发育程度与规模,水上喷发环境造成火山岩原生气孔较为发育,后期淋滤溶蚀改造较为强烈,因此水上喷发环境的火山岩储集性能要好于水下喷发环境;石炭系火山活动具有沿断裂呈串珠-中心式分布的特征,受到构造活动影响,靠近断裂的储层发育有大量的裂缝,对火山物性的改善至关重要,靠近断裂还可沟通烃源岩与储层,为后期有机酸溶蚀创造有利条件。可见准噶尔盆地东部石炭系火山岩油气勘探潜力巨大,火山岩储层中靠近断裂的水上近火山口爆发相和水下近火山口侵出相是最有利储层发育带,有利的火山岩区带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东部滴西地区、五彩湾地区和东部大井地...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PX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储量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勘探取得重要发现,但针对该区的火山岩储层尚未开展系统的储量参数研究。综合运用岩心、岩屑、试油、测井和地震资料,采用岩性约束"孔隙-裂缝"双介质模型方法,对准噶尔盆地PX井区石炭系火山岩岩性、储集空间及储层储量参数进行分析,并针对不同岩相建立火山岩双介质储层物性参数定量解释模型,定量计算火山岩储层的物性参数和含油饱和度。结果表明:研究区火山作用形成的岩石主要有凝灰岩、火山角砾岩、玄武岩和安山岩,可划分为爆发相、溢流相及火山沉积相3种岩相类型;孔隙和裂缝是准噶尔盆地PX井区重要的储集空间,测井综合识别裂缝方法适用于火山岩裂缝型储层预测;岩性约束的"孔隙-裂缝"双介质模型适用于火山岩储层储量参数的优选和储量计算。  相似文献   

3.
从火山岩岩性、岩相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等方面研究了腰英台地区火山岩储层特征,分析了火山岩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区内火山岩储层主要为流纹岩与凝灰岩,岩相主要为溢流相和爆发相,孔隙类型主要为孔缝组合,储集空间为气孔、溶蚀孔、裂缝等;储层物性影响因素主要有火山岩的岩性、相带、埋深以及构造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对新疆北部石炭系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进行划分.依据火山岩岩性岩相分类及火山岩储层孔隙类型、演化模式以及储层物性控制因素的差异,建立了火山岩储层孔隙演化模式.依据后生成岩作用的不同,建立了火山岩储层成因模式.结果表明:该区火山岩储集空间可以划分为4种原生孔隙、4种次生孔隙和4种裂缝类型.火山岩可归纳为4种:基性-中性溢流相的玄武岩和安山岩、中酸性溢流相的英安岩和流纹质英安岩、爆发相的火山角砾岩和爆发相的凝灰岩.分别建立了基性-中性溢流相的玄武岩、安山岩储层和爆发相火山角砾岩储层孔隙演化模式.建立了风化壳型火山岩储层和内幕型火山岩储层2种火山岩储层的成因模式.这2类储层早期都经历了成岩作用阶段的冷凝作用、火山活动后期的热液作用以及火山喷发间歇期的表生作用,后期由于构造作用、埋藏作用的不同产生分化.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优质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储层非均质性强、优质储层特征及控储机理认识不清的问题,选取盆地内在石炭系火山岩钻井中,试油结果显示日产油达到10 t/d或日产气达到5×104m3/d以上的135口工业油气井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录井、测井、试油资料的系统分析,利用岩芯观察、薄片鉴定、测井响应、物性实验数据等对石炭系火山岩优质储层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石炭系优质火山岩储层岩性变化较大,主要以溢流相的基性玄武岩、中性安山岩和爆发相的凝灰岩、火山角砾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溶蚀空隙和裂缝,原生孔隙较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优质储层形成的"三元控储"模式:岩性-岩相控制了原生空隙的发育和储集体的规模、岩石-流体相互作用控制了次生孔隙的形成与演化、构造-应力耦合控制了储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17口钻井的地质与测井资料以及141块岩石样品的物性测试结果,结合火山岩的岩性、岩相特征和产能资料分析,研究了准噶尔盆地东部石炭系不同火山岩岩体储层的特征和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本区发育6种火山岩和2种岩相:XS3岩体以安山岩、火山角砾岩和溢流相为主;XS6岩体以碳质泥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和爆发相为主。XS3和XS6岩体的主要储集空间是溶孔,气孔和裂缝次之;物性表现为高孔、低渗的特点;喉道微细,分选差。XS3岩体整体物性优于XS6岩体。有效储层受岩性、岩相和大型断裂的控制。岩性决定了储集空间类型和物性;岩相控制储层的纵向分布;断裂控制了储层的空间展布和次生裂缝发育程度,靠近深断裂的地方,有效储层集中发育。  相似文献   

7.
利用17口钻井地质与测井资料以及141块岩石样品的物性测试结果,结合火山岩的岩性、岩相特征和产能资料分析,研究了准噶尔盆地东部石炭系不同火山岩岩体储层的特征和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本区发育6种火山岩和2种岩相:XS3岩体以安山岩、火山角砾岩和溢流相为主;XS6岩体以碳质泥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和爆发相为主。XS3和XS6岩体的主要储集空间是溶孔,气孔和裂缝次之;物性表现为高孔、低渗的特点;喉道微细,分选差。XS3岩体整体物性优于XS6岩体。有效储层受岩性、岩相和大型断裂的控制。岩性决定了储集空间类型和物性;岩相控制储层的纵向分布;断裂控制了储层的空间展布和次生裂缝发育程度,靠近深断裂的地方,有效储层集中发育。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凸起石炭系火山岩储层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元素测试、物性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准噶尔西缘车排子凸起石炭系火山岩岩性、岩相、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及储层成因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石炭系火山岩以玄武岩、安山岩、玄武安山岩等火山熔岩和中基性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等火山碎屑岩为主;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溶蚀孔隙和裂缝,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的形成经历了复杂的演化过程,火山岩先后经历了冷凝固结、构造抬升、表生风化淋滤、埋藏流体充填、溶蚀等后期改造作用;火山岩储集性能呈现先提高后降低再提高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通过大量钻井资料及地震资料的对比研究, 建立松辽盆地不对称火山岩喷发模式, 指出火山岩在断层高部位向低洼区流动, 高部位一翼延伸规模小, 低洼区延伸规模大。在对全区257口钻遇火山岩探井统计的基础上, 明确了火石岭组和营城组火山岩的分布规律, 认为酸性火山岩是优势储层岩类; 火山岩岩相控制优质储层的分布, 近火山口不对称的酸性爆发相为火山岩有利储层发育相带; 裂缝是深部流体运移的重要通道, 能改善渗透条件, 促使次生孔隙发育, 是高产气藏形成的关键, 高角度裂缝和溶蚀孔隙组合带是火山岩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带。此外, 建设性的成岩表生作用是优质储层形成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哈山构造带火山岩储层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薄片、岩石元素全分析、扫描电镜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结合测井资料分析,开展准西北缘哈拉阿拉特山(哈山)造山带火山岩发育背景、岩性组合、储层成因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上石炭统火山岩形成于陆缘岛弧及大洋岛弧背景,发育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玄武岩、安山岩及流纹岩组合;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构造裂缝及溶蚀孔缝;岩性岩相是成储基础,成岩作用控制了储层演化,构造演化是火山岩成储的主控因素和关键;在推覆体前翼、构造转折端和多期次断层交汇处的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发育区以及受长期风化淋滤作用改造的火山角砾岩及火山熔岩发育带,为火山岩储层有利发育区。  相似文献   

11.
孔隙和裂缝为火山岩储集空间的重要组成,根据组合方式,将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划分为孔隙型、裂缝型、孔隙-裂缝型、裂缝-孔隙型4种类型.不同相带孔隙及裂隙发育特征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储集空间.本文着重阐述了不同火山岩相带储集空间的特征.其中,远源相主要发育孔隙型储集空间,近源相主要发育裂缝型储集空间,火山口-近火山口相主要发育...  相似文献   

12.
徐家围子汪深1区块火山岩岩相特征及识别标志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火山岩储层岩性类型多样,岩相变化快,因而对火山岩储层评价和预测难度较大.以松辽盆地北部汪深1区块为例,对该区火山岩岩性岩相特征及识别标志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火山岩岩相类型与储层发育特征的关系.研究表明汪深1区块营城组火山岩分为火山通道相、爆发相、溢流相、火山沉积相等4种岩相类型,以爆发相和溢流相为主,有利的储层主要分布在喷溢相上部亚相角砾状熔岩以及爆发相空落亚相的普通火山角砾岩带中.  相似文献   

13.
歧口凹陷新生界火山岩储层特征及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利用岩芯观察、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和测井解释成果等资料, 对歧口凹陷新生界火山岩储层特征和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歧口凹陷新生界火山岩中玄武质火山熔岩占绝对优势, 其次是浅成侵入辉绿岩, 火山碎屑沉积岩和沉积火山碎屑岩也占一定比例。火山岩岩相以火山溢流相为主, 其次为浅成侵入相, 火山沉积相和火山爆发相所占比例较少。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可分为孔隙?气孔型和裂缝型 两大类, 玄武岩的储集空间以气孔(残余气孔)和基质溶孔为主, 辉绿岩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蚀变矿物溶 孔为主, 凝灰质砂岩以粒内溶孔、粒间溶孔和溶蚀缝为主, 凝灰岩以砾内溶孔和粒间溶孔为主。歧口凹陷新生界火山岩储层发育过程中, 溶蚀作用是决定性因素, 岩性和岩相是储层发育的基础, 构造裂缝是储层发育必不可少的条件, 风化淋滤作用是储层发育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滴西-五彩湾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岩相复杂,其分布规律的研究难度较大。在岩芯观察、薄片鉴定、录井、测井资料及扫描电镜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准噶尔盆地滴西-五彩湾地区石炭系火山岩识别图版并对主要火山岩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进行了研究;在对滴西地区5口典型探井的单井相详细分析基础上,研究了该区剖面火山岩岩性及岩相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查明了滴西-五彩湾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岩相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研究区北部主要发育凝灰岩及砂泥岩,期间夹有条带状中性火山岩、基性火山岩及少量火山角砾岩;中部主要发育凝灰岩、中性火山岩、凝灰质砂泥岩,夹有团块状酸性侵入岩、酸性火山岩、火山角砾岩;南部主要发育砂泥岩、凝灰岩,夹有条带状凝灰质砂泥岩、基性火山岩、团块状中性火山岩及少量火山角砾岩。由于不同的火山岩岩相具有不同的储集性能,这种平面分布特征的研究对油气勘探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首次在铜陵凤凰山的二叠系龙潭组B层煤内及其下部发现的火山角砾岩、火山集块岩、英安岩,玻屑、岩屑凝灰岩、具有爆发相—喷溢相的特点,属裂隙型喷发的近火山口相产物,英安岩的成矿元素含量(ppm)很高,Au·Ag的含量高于克拉克值10-18倍。火山岩形成的构造条件为岛弧陆缘环境。  相似文献   

16.
渤海湾盆地济阳拗陷桩西地区中生界西洼组和蒙阴组发育火成岩储层.通过对火成岩储集空间及储层控制因素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桩西地区火成岩主要发育气孔、基质内溶蚀孔隙和构造裂缝3类储集空间,储层物性主要受岩性、岩相和成岩作用控制.杏仁孔状安山岩和火山角砾岩经构造运动和溶蚀作用改造形成大量连接气孔和溶孔的构造裂缝,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次生矿物充填及压实作用显著降低安山岩储层物性,导致岩体边缘及顶部比中部及下部物性好;火成岩溢流相、爆发相的相交部位岩体厚度较大,易于形成裂缝.活动断层附近、各喷发旋回之间形成的不整合面之下的巨厚安山岩发育区控制了火成岩有利储层的发育.  相似文献   

17.
以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古近系水下喷发粗面岩为例,研究粗面岩岩相分类、相序与相模式,分析其优质储层控制因素与分布规律;通过单井相分析和连井岩相对比,将粗面岩划分为5相11亚相,建立粗面岩火山机构的相模式。结果表明:火山口—近火山口相带以侵出相发育为标志,过渡相带以爆发相火山碎屑流亚相为主,边缘相带主要由爆发相空落亚相和火山沉积相构成,纵向相序以爆发相→侵出相、火山通道相→侵出相两类为主,自中心向边缘的平面相序为火山通道相与侵出相→溢流相与爆发相→火山沉积相;水-岩浆反应产生的淬火和爆发作用是水下喷发粗面岩岩相空间分布和储层有效性的关键影响因素;与角砾状粗面岩类的岩石组构相关的粒内溶孔和残余粒间孔-填隙物溶孔构成有效孔隙的主体,粒内斑晶溶孔和基质溶孔对储集性能贡献最大,合计占53. 2%,构造裂缝对渗透性能起控制作用;侵出相外带亚相、爆发相火山碎屑流亚相和火山通道相火山颈亚相是粗面岩发育的3类优质储层,其平均孔隙度大于10. 3%,渗透率大于0. 35×10~(-3)μm~2,应作为粗面岩油气藏勘探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18.
结合录井岩屑、测井曲线和薄片资料,分析不同岩性测井响应特征,利用多参数分布交会法建立组合岩性识别图版,明确优势岩性特征。基于岩心刻度测井思路和火山岩储层特征,对研究区石炭系储层岩性、岩相进行精细划分,识别火山岩相特征。结合研究区储盖条件及地震反射结构和构型,分析火山机构特征及油气藏分布规律。运用地震多属性分析和沿层切片技术,并通过对地震平-剖面成果与井上有利储层的对比验证,进而确定优势储层的空间展布。结果表明:密度-电阻率/自然伽马交会图能够较好地区分玄武岩、安山岩和火山角砾岩,电阻率-自然伽马/密度交会图能够较好地区分火山角砾岩、安山岩和凝灰岩;火山喷发的凝灰岩和间断期的火山沉积岩形成良好的盖层,溢流相的安山岩/玄武岩和爆发相的火山角砾岩形成良好的储集层;综合运用地震纹理和瞬时相位余弦属性及沿层切片技术能够较好地刻画有利储层分布范围;研究区火山岩油气藏是受岩性和火山机构共同控制的非均质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岩心、薄片、及地化分析资料,从火山岩储层基本特征研究出发,对火山岩成岩作用与火山岩储层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马朗凹陷火山岩为岛弧环境下形成的中基性碱性-钙碱系列岩石,岩性以玄武岩为主,发育溢流相、爆发相和火山沉积相类型;储集空间分为孔隙和裂缝两种类型,以次生孔隙尤为发育;储层物性上具中低孔,低-特低渗特征;成岩作用与储层形成机制分析表明,构造作用、风化淋滤因素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作用;酸性和碱性流体叠加溶蚀作用是本区火山岩储层形成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综合利用岩心分析、地震和测井资料对研究区石炭系深部的岩性岩相及其空间展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石炭系深部岩性以火山岩为主,其次为沉积岩和变质岩。研究区发育次火山岩、火山熔岩、火山碎屑熔岩、火山碎屑岩和沉火山碎屑岩5类火山岩,岩相类型主要为次火山相、爆发相、溢流相和火山沉积相;沉积岩可细分为砾岩、砂岩和泥岩;该区变质岩主要分为动力变质岩类的断层角砾岩及区域变质岩类的浅变质砂岩和变质泥岩。西北部靠近逆冲带附近,在深埋期形成的区域浅变质砂岩及泥岩发育,东南部克—百断裂附近溢流相的火山熔岩较发育,东部爆发相的凝灰岩发育,东北部沉积岩较多。研究后认为,不同的岩性和岩相具有不同的储集性能,动力变质成因的断层角砾岩和属于溢流相的安山岩物性最好。该研究结果对于克—百断裂带石炭系深部储层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