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文学批评精神失落进入集体无意识是一个普遍性的症候。本文简要论述了文学批评失落三个方面的问题,语境失守,主体失落,对象虚化的根本原因批评精神失落问题。  相似文献   

2.
《加西亚家的女孩没有口音》中家园空间是怎样失落的?重建是否可能?从空间理论看,空间是权力、意识形态的客体,是权力、意识形态产生的结果.权力对身体空间惩罚、对想象空间规训造成家园的失落;语言、意识形态阻止了在移民国的家园重建;而主人公重回故国,意欲找到家园,但也因自己的身份认同和意识形态影响而以失败告终.权力、意识形态是家园追寻、家园重建和家园失落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3.
意义失落的现象源于转型时期社会存在着“教育走向工具化”、“消费走向物化”和“利益格局失衡导致的分化”等背离“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倾向。信仰重建,给人的现实生活以价值和意义的确认,为人们的精神家园找到归依,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方向和动力,是对意义失落的救赎,是时代的需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经提出,承载着为“意义失落”提供价值匡正、为“信仰重建”担当精神引领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4.
人类史上有很多失落的部分是现代历史还无法告诉我们的,而这些失落的线索很可能就如同那些沉没在海底的遗迹一样,深藏着人类文明兴衰的秘密。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中学生与文学有着一种化不开的情结.失落文学性是语文教育的一个严重缺憾.文章分析了失落文学性的表现及后果,提出了必须将文学教育摆在一个重要的层位上才能对现行教学思想、教学方式、课堂管理模式作出有效变革的见解,同时阐述了文学教育的运作原则  相似文献   

6.
黄毓丹 《科技信息》2007,(17):63-64
对于大学新生来说,大学生活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没进大学以前,这些同学对大学生活充满向往。然而当真的步入大学校园后,刚进校时的那新鲜感和兴奋劲很快就消失了。随着而来的是强烈的失落、茫然和无聊空虚。没了目标、热情与奋斗的动力。人们不禁要问,他们为什么空虚?他们有什么困惑?他们失落了什么?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贾卉 《奇闻怪事》2009,(12):13-15
失落感会加重心理失衡的程度,有些人因此产生心理障碍甚至是不理性的过激行为,给对方和自己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学生一旦有了失落心理就很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的心理,有的由此而破罐破摔。孩子的许多心理问题,也都是由失落感引起的。因此及时抚慰学生的失落心理,对于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新书新碟     
《科技潮》2007,(4)
《失落的文明》出版: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编辑推荐:罕见的山水奇景与独特的民俗民情、失落的古文明与珍贵的文明遗存、悬念重重的地球之谜与千奇百怪的地球之最……  相似文献   

9.
刘勇 《泰山学院学报》2002,24(5):103-106
从语文教育界关于语文学科人文性的讨论起笔 ,阐释了中学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精神 ,从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个性的泯灭、人性的失落、人文视野的狭窄、文化人格构成的缺陷这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失落 ,并强调了人文精神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大意义 ,由此提出了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弘扬人文精神的四项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王文艳 《奇闻怪事》2007,(12):17-18
设计理念: “失落”是一种负性情绪。所谓负性情绪是指人在不利的外界及不利的自身环境下产生的苦闷、寂寞、忧郁、失意、不安、愤懑、痛苦、嫉妒等情绪。“失落”这种负性情绪,是指精神上产生的空虚或失去寄托的感觉,往往是由于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不快乐、不满意、痛苦、失望、烦恼等情绪体验。通过此次活动学会整理负性情绪、认识负性情绪发生发展规律,认识到开放自我、学会合作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合作的愿望。  相似文献   

11.
"诗用实字易,用虚字难"。在古典诗歌尤其是近体诗中恰到好处地运用虚词能有效地增添诗歌的声情韵致,显现诗句的意脉流动,丰富诗歌的审美情趣。古代诗人中杨万里是继杜甫之后善用虚词的高手,恰到好处的虚词也是"诚斋体"独特艺术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值得作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2.
柳永词因其对歌妓舞女的露骨甚至色情描写而在宋代被人以淫艳鄙俗之名棒杀,但在当代的批评中,其词却又被拔高到为妓女写心、代女性立言的高度。这两种评价都不免走入极端。诚然,柳永词在男性视角下的女性描写有局限性,但其花情柳思、俚俗之体对宋词的发展亦有深厚的涵养;另一方面,当时的社会由男性掌握话语权,女性缺乏自己的声音,在男性意识的笼罩之下是不可能出现真正代女性立言写心的词作的。  相似文献   

13.
《九歌》诸篇,风格不尽相同。《湘君》、《湘夫人》、《山鬼》更多地融入屈原的自身情感,读起来格外缠绵宛转,绮靡伤情;《东皇太一》、《礼魂》以及《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河伯》诸篇,更接近《诗经》颂体的风格,更多地显现出"和平婉丽、雍容整暇"的风格;《国殇》则灌注了屈原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深切的体恤士卒之情,充满凛然之气,阳刚之美。《九歌》艺术风格的形成,与"悲壮顿挫"的楚声亦相关联。  相似文献   

14.
陈霆是明代词史上著词较多的词家之一,而其隐逸词尤甚。这些隐逸词描写了闲雅的田园隐居生活,表现了他对功名的厌弃,其中一些词还表现了他对神仙的追求及向往。同时,陈霆的隐逸词既有豪放派之激越,又有婉约派的柔媚,形成了他词中别具一家的风格。  相似文献   

15.
王爱珍 《南昌高专学报》2010,25(2):44-46,50
伟大的中国文化大百科全书《红楼梦》中美丽的诗词歌赋,历来为读者所称颂乐道传唱传扬。而对其不同的翻译方法和风格更引得众多翻译爱好者甚至学者们纷纷进行研究探讨。本文也试着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出发,对《红楼梦》中诗词在杨、霍译本中的翻译进行一定的探究。  相似文献   

16.
盛唐艺术繁荣鼎盛,并且当时的文人普遍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因而留下了数量颇丰的艺术诗。其中,杜甫的艺术诗成就最为显赫。杜甫的艺术诗不但生动展示了盛唐艺术的风貌,而且深刻阐释了盛唐艺术的风度。一方面,杜甫的艺术诗是受盛唐艺术的强烈感染而作,承载了盛唐艺术的大气与恢弘;另一方面,杜诗创作历来与社会现实密不可分,盛唐社会的急转骤变使杜甫后期的艺术诗具有了更加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而盛唐艺术的气度始终是杜甫诗歌创作的底气所在。  相似文献   

17.
陈寅恪先生创作的诗歌世称寒柳诗,作为中国近现代以来最出色的史学家之一,寒柳诗中包孕了许多的典故,尤其是古典与今典的综合运用,更使得寒柳诗达到了诗歌用典的高超境界。本文便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用典传统而下,从陈寅恪寒柳诗中的古典今典入手,从而分析其诗中的心灵变化与复杂情思,进而窥探寒柳诗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8.
虾须帘小考     
虾须帘在唐诗、元曲、宋词、明清小说中都有出现,但对其材质或不加涉及,或语焉不详。笔者试考案文献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虾须帘的材质加以考证。  相似文献   

19.
礼的见证--从《诗经》的饮食器具管窥周代的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经》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其中厚重的文化积淀是后代文化取之不竭的源泉。其祭祀诗、燕饮诗中出现了大量的饮食器具,它们不仅名目繁多、形式多样,而且材质广泛,制作精美,缤纷绚丽,蔚为大观,为研究先秦饮食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尤其是沉淀于诗歌深处的中华礼制精神,给我们以心灵的震撼。  相似文献   

20.
魏玩是北宋重要的女词人,其词既有民歌风味又不失文人雅致。虽内容多闺怨怀人,感时伤春,但在意象选用上自有特点,以“花意象”的功用为例可见其一斑。其遣词每驱使前贤成句,其意境营造更是带着作者的性别印记和个人色彩,足见当时文坛风习对闺秀词人的影响。无怪乎其词在当时就颇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