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盾叶薯蓣中薯蓣皂甙元的提取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简述了从盾叶薯蓣中提取薯蓣皂甙元的意义,对薯蓣皂甙元的化学结构、性质、提取和测定方法及应用领域进行了评述,概括了盾叶薯蓣中薯蓣皂甙元的提取与分离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
栽培盾叶薯蓣中皂甙元含量与质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22个栽培盾叶薯蓣样品测定结果表明:植株中薯蓣皂甙元的含量随植株性别和取材时期的不同而变化。雄株中皂甙元含量高于雌株,种植时期越长,皂甙元含量越高,10月采收的样品皂式元含量最高。按传统方法从样品中提出的皂甙元的熔点几乎相同。均在196-200℃范围内,栽培3年以上的盾叶薯蓣可以用于工业上生产薯蓣皂甙元。  相似文献   

3.
穿山龙中薯蓣皂甙元的测定与宁夏药物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了穿山龙中的薯蓣皂甙元,建立了该中药中薯蓣皂甙元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利用本文考察了宁夏野生穿山龙,为宁夏药物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旋光法测定薯蓣皂甙元含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采用旋光法测定薯蓣皂甙元含量,平均回收率为100%,线性范围0.1~2.4mg/ml.Y=0.9952。  相似文献   

5.
薯蓣皂甙元在医药和化妆品行业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延龄草中薯蓣皂甙元的方法.采用Spherisor C18柱为分离柱,甲醇作流动相,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为209 nm,在10 min内检测到了薯蓣皂甙元.薯蓣皂甙元在进样量2.08-14.56 μg范围内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8),回收率为98.99%,RSD(相对标准偏差)为1.7%.该分析方法简便快速,效果好,适合作为常规分析方法.7个居群中,薯蓣皂甙元含量最高(2.61%)的为大坝子居群,含量最低(0.12%)的是卧龙居群.  相似文献   

6.
基于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理念, 提出一种从盾叶薯蓣根茎中提取薯蓣皂甙元的新工艺。该工艺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利用淀粉酶和糖化酶分离黄姜根茎中的淀粉, 第二部分利用里氏木霉转化糖渣 中的皂苷制备薯蓣皂甙元。研究表明, 与直接酸水解相比, 新工艺可以提取约 98.7%薯蓣皂甙元, 并以还原糖 的形式回收98. 0% 淀粉, 降低生产废水中 99. 4%COD, 100% SO2-4 和100% 酸。在酸水解废水中检测到24 种有机物, 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酯属于美国环保局优先控制污染物。而新工艺废水中仅检测到两种有机物(17β-羟基雄甾-5-烯-3-酮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本研究为皂素清洁生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薯蓣皂甙元的收率为指标,考察了从豆科植物胡芦巴种子提取薯蓣皂甙元的水提和乙醇提两种工艺路线的优劣,并应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乙醇提工艺条件,得到以下结论:采用醇提取工艺有利于提高皂甙元的产率;影响乙醇提取工艺薯蓣皂甙元含量的主次顺序为:A>D>B>C(A乙醇浓度;B乙醇用量;C回流次;D回流时间),其最佳的工艺条件是:脱脂除胶胡芦巴豆粉50g,加入12倍于胡芦巴豆粉9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3h。  相似文献   

8.
报道盾叶薯蓣形成毛状根诱导的方法及不同毛状根系间生长速率与薯蓣皂甙元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盾叶薯蓣的幼叶和茎段难被R1601、A4和LBA9402等发根农杆菌菌株诱导出毛状根,但愈伤组织则比较容易;34%的被R1601菌株感染、并在添加200μmol/L乙酰丁香酮的共培养基上培养3d的愈伤可以在30d内形成毛状根;不同的毛状根系在生长速率与薯蓣皂甙元含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薯蓣皂甙元是合成甾体激素药物和甾体避孕药物的重要原料,是黄姜中的主要活性物质。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探讨了经过二次酸水解法从黄姜中提取薯蓣皂甙元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的薯蓣皂甙元产率达到了2.41%,比直接水解法(2.20%)提高了9.55%。另外,采用熔点、元素分析法、红外、核磁等一系列的手段对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法是可行的,提取的薯蓣皂甙元的质量纯度达到了工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了避免薯蓣皂甙元-3β-乙酸酯溴加成反应中C-23溴代副产物的产生,系统考察了有机碱和环氧化合物对它溴加成反应的影响.由于有机碱和环氧化合物均可消除反应体系中存在的酸,从而有效地抑制溴加成反应中C-23溴代副产物的产生,给出方便合成5,6-二溴代薯蓣皂甙元-3β-乙酸酯的方法.还考察了5,6,23-三溴代薯蓣皂甙元-3β-乙酸酯的脱溴反应条件,当在乙酸中用锌粉处理三溴代薯蓣皂甙元-3β-乙酸酯时得到全部脱溴产物;当在乙醇中用碘化钾处理三溴代薯蓣皂甙元-3β-乙酸酯时,仅得到5,6-脱溴产物.  相似文献   

11.
竹节参与珠子参质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建立珠子参和竹节参中竹节参皂苷Ⅳa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比较二者化学成分的差别。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珠子参和竹节参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二者竹节参皂苷Ⅳa的含量。结果二者在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和种类上存在一定区别,珠子参中竹节参皂苷Ⅳa含量在2.42%~4.99%之间,而竹节参中竹节参皂苷Ⅳa含量3.09%。结论珠子参和竹节参化学成分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
对发酵液中泰乐菌素含量的两种测定方法(即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都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和较高的回收率,回收率分别为95.9%和90.3%。说明除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外,薄层层析法是一种简易又实用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人参茎叶挥发油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纯化 ,利用薄层层析 (TL C)、红外光谱 (IR)、气相色谱 (GC)、气相色谱 -质谱 (GC/MS)联机技术从该挥发油中分离鉴定 6个倍半萜烯类化合物 .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并建立复方苦豆子颗粒处方中主药的TLC图谱。方法:采用归胶G板和硅胶GF254板,用不同的展开剂分别对方中苦豆子、决明子和莱菔子进行薄层色谱(TLC)鉴别。结果:所得的TLC图谱展开效果佳,重复性好。结论:所建立的TLC鉴别方法俭便灵敏、快捷可靠,可为制定本品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对防焦剂CTP的薄层层析流动相进行选择。用正交设计法安排实验,对其R_f值用极差分析方法进行处理,找到了较好的流动相。  相似文献   

16.
通过乙醇浸提、乙酸乙酯萃取、减压蒸馏得到蒲葵籽乙酸乙酯相,经过硅胶色谱柱及TLC分离、结晶及重结晶等方法,获得7种主要的单体化合物,质谱表征结果显示分别为豆甾醇、薯蓣皂苷元、棕榈酸乙酯、小麦黄素、芹菜素、β-胡萝卜苷和正十六酸,其中薯蓣皂苷元首次从蒲葵籽乙酸乙酯相中获得。对分离出的单体化合物进行MTT法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薯蓣皂苷元及β-胡萝卜苷对肝癌细胞株Bel-7402、宫颈癌细胞株Hela及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是蒲葵籽抑制癌细胞功能的主要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7.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制剂中紫河车、地黄进行定性鉴别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对制剂中盐酸小檗碱进行含量测定,建立了河车大造片的质量的控制方法。所鉴别的药材TLC特征明显,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无干扰。盐酸小檗碱检测量在5.2-41.6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11%,RSD=0.43%(n=6)。所建方法可用于河车大造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给种植走马胎入药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种植走马胎与野生走马胎的化学成分差异。【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比种植与野生走马胎的色谱特征,并用分光光度法对比测定其多糖的含量。【结果】野生与种植走马胎的薄层色谱特征和多糖含量基本一致。【结论】种植走马胎与野生走马胎的化学成分无明显差异,可代替野生走马胎入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主要建立胃得康胶囊质量标准中HPLC测定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含量的方法和佛手、延胡索乙素、石菖蒲的薄层层析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色谱柱为Diamonsil(钻石)C18柱(5 um,200×4.6 mm,);流动相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后确定为:甲醇一0.1%磷酸(三乙胺调pH值=6.0)(62:38);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延胡索乙素的线性范围为12~192μg,相关系数R2=0.9999;加样回收率为99.3%(RSD3.2)。佛手、延胡索乙素、石菖蒲薄层层析鉴别采用硅胶254薄层板,展开剂通过实验筛选分别用正已烷一乙酸乙酯(3:1)、正已烷一甲醇一乙酸乙酯一浓氨水(8:2:2:0.1)、石油醚(60~90℃)一乙酸乙酯(3:1)。结论含量测定方法稳定,结果准确,重现性好;薄层层析鉴别方法的色谱中,样品均能在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可作为本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和薄层层析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薄层层析和簿层扫描定量法对庆大霉素C组分(包括发酵液)进行分离和测定.本 法快速、简便、取样量微,在2—10微克范围内溶液的峰面积积分值和庆大霉素的含量呈线性关 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