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在现代中国有着迥异的遭遇,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四部作品《穷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死屋手记》和《罪与罚》相比其他作品,更具有"为人生的现实主义"风味,其受欢迎程度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作家以"为人生的现实主义作家"为国人所接受的历史状况。  相似文献   

2.
《麦克白))(英国.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英国,莎士比亚)《坎特伯雷故事集》(英国,乔叟)《失乐园》(英国,弥尔顿)《傲慢与偏见》(英一,奥斯《罪与罚》(俄国,陀斯妥耶夫斯基)《战争与和平》(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美国独立宣言》(美国,托马斯·杰弗逊)《哈克煲利·芬尼历险记》  相似文献   

3.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十九世纪下半叶俄国最具争议性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一方面,对社会现实状况与矛盾危机作了极其精细、准确而且深入的描写和揭示,具有传统现实主义的特征;另一方面,又把更大的注意力放在人的内心深处,醉心于描写下意识和非理性活动,颠覆了主流小说的许多传统作法,而他的“复调结构”的小说样式,更使叙事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因而被现代派作家奉为鼻祖。本文拟从美学理想、复调小说和叙事方式三方面论述陀氏小说世界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4.
对于无名氏的研究,人们通常只注意他的生命哲学或文体特色,而鲜有对其思想和创作的西方近现代文化背景进行研究.因此,从心理艺术、美学情致以及观念表达三个方面阐述19世纪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无名氏创作的影响便成为无名氏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双重人格是俄国19世纪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人物重要的特征,它主要反映人的内在本性和精神状态的细微的矛盾变化。双重人格人物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为焦虑和矛盾;双重人格既是作家自身的影子,更是作家自觉的艺术追求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罪与罚》中的拉斯科利尼夫染上了19世纪西方理性主义瘟疫,他相信可以用拿破仑的超人法则来救世救己,他杀了他认为不值得活着的人。杀人后却立即从不堪忍受的痛苦绝望疯狂中看清了自己当不了拿破仑。他走向索尼娅。索尼娅作为基督受难的化身昭示出与拿破仑迥然不同的另一种生存法则。她用受难谦卑和永无休止的爱把拉斯科利尼夫从拿破仑的深渊中救护出来,带领他穿越绝望恐惧的死谷走向赎罪、走向新生。  相似文献   

7.
岛崎藤村是近代日本文学的大家。他由诗歌创作走上文坛,他的《嫩菜集》、《一叶舟》、《夏草》和《落梅集》等四本诗集,是他青春生活体验的艺术记录。其中有青春的苦恼,也有人生黎明的欢欣;有爱的向往,也有失恋的忧伤;有自然风光的描绘,也有劳动场面的刻画。受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直接影响而创作的小说《破戒》是日本近代“问题文艺”的力作。具有自传性质的《春》和《家》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性作品。  相似文献   

8.
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乔治·马里恩·奥堂奈在《福克纳的神话》一文中说,福克纳“象陀斯妥耶夫斯基或是当代的朱娜·巴恩斯小姐一样,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作家;他的写作难以模仿,硬去模仿也不会有什么成效,因为他的创作并不遵循一般的传统技巧,他也没有为后继者留下任何可资遵循的传统。”这段话虽说不尽正确,逻辑上也非无懈可击,但它至少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疾病这一视角分析了陀斯妥耶夫斯基作品的思想及艺术的主要特点,关注病苦体现了作家的人道主义思想,借助描写疾病充分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疾病也成为作家干预不同意识对话的手段。疾病在他的作品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俄国和世界学史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是独树一帜的。他注视着人类的问题和理想,考虑的是善与恶、生与死、爱与恨等永恒问题。其作品几乎都是在人类心灵的新大陆上进行创作耕耘的成果。他把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是屹立于两之间的一座高峰。  相似文献   

11.
《新年晚会和婚礼》是十九世纪俄国伟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家以朴素的语言、真实细致的描写和幽默讽刺的笔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出俄国当时上层社会的丑剧,把上层社会利欲熏心、精于谋算的嘴脸揭露得淋漓尽致,并且在字里行间表现出对尤里安·马斯塔柯维奇为代表的上流社会的嘲弄和揶揄,流露出对下层人民的同情.  相似文献   

12.
道德问题贯穿小说《罪与罚》的始终,这也正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宗教探索的主要问题。在道德领域没有纯善与纯恶之分,善恶往往是相随的,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变。同样,《罪与罚》中的人物大多都是善恶相杂的,分析他们身上的善恶,揭示了作者的善恶观。  相似文献   

13.
许多伟大作家都并不是一开始就走上文学道路的,但象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样,竟会是出身于一个与文学最不相干的军事工程学院,却仍不能不说是很不寻常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于一八二一年生于莫斯科,他的父亲是莫斯科一个平民医院的医生。一八四三年他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曾在工程局当过绘图员,不过时间很短,一八四四年就辞职,开始了他的职业文学家的生活。早在求学时代,陀思妥耶夫斯基就对文学发生了兴趣,他把他的全部空闲时间都用在阅读一些著名作家如普希金、果戈理、席勒、霍夫曼和巴尔扎  相似文献   

14.
儿童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卡拉马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其毕生哲学思考的总结,被认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本文以《卡拉马佐夫兄弟》这部作品为例,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儿童形象分成三类:早熟儿童形象、受苦受难的儿童形象、美好的儿童形象,并对其进行解读。陀氏对人性的审察包括对儿童天性及其成长环境的关注,是其深度人道主义的体现,其引发的思考在当代社会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阿Q与戈利亚德金这两个形象的相同之处是,都是二重人格者;不同之处是,他们诞生后的命运截然不同,前者热,后者冷。热冷不同的原因很多。本文仅从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美学追求的不同上进行了四个方面的论述:一是灵魂描写上,鲁迅求“全”,陀思妥耶夫斯基则求“深”;二是文学主张上,鲁迅“遵命”,注重形象的社会功利性,陀思妥耶夫斯基则反对在作品中鲜明地提出社会问题;三是审美观照上,鲁迅以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内容,陀思妥耶夫斯基则让形象在悲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四是创作方法与表现形式上,鲁迅立足传统,立足民族,陀思妥耶夫斯基用的则是“复调”手法与“复调”模式。  相似文献   

16.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品《罪与罚》——"一部为人类感到伟大的隐痛的书",笔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一股悲哀与绝望的同时,尝试着对主人公拉斯科利里尼科夫身上的"罪"之成因与"罚"之终果做出剖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既剖析了《被欺凌与被侮辱的》中瓦尔科夫斯基、涅莉和伊赫缅涅夫等主要人物不同表现的心理变态,又阐述了作品为窥探人物心灵奥秘而采用的种种艺术表现手法,从而揭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心理描写方面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一、明朗的主调消失了早在十八世纪,欧洲就出现了哲理小说。在传统的哲理小说中,人物由于性格刻划的弱化而被抽象成一种“思想人”,成为作者的直接代言人,因而作品中往往突现出一个清晰明朗的主调,即作者意识。哲理小说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手中,却出现了重大的变异。在长篇小说《罪与罚》中,由代言人唱出的明朗的主调消失了,“思想人”各自表达思想,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作者本人的意识不起统治作用,不能形成带明显倾向的主调。作者有时站在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立  相似文献   

19.
我记得,当爱因斯坦在柏林第一次患重病时,由于不能研究物理学,他看了几本小说,当他看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时,他说过一句话:"这是我看过的小说中最好的一本!"而当我看完D·布莱恩的这本爱因斯坦的传记时,我也可以说:"这是我看过的爱因斯坦传记中最好的一本。"阿伯拉翰·派斯写的爱因斯坦传记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论述了生活在传统观念居主导地位的十九世纪中后叶的陀斯妥耶夫斯基在他的诸多作品中表现出的对传统的弊害的反叛与超越,并传达出了许多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