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的实施品管圈活动,降低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组织,拟定活动计划、把握现况、设定目标、解析要因、拟定对策与实施、确认效果等措施,确保品管圈活动顺利实施。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住院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实施QCC前的17%降至5%。改善幅度64%。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降低了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保证了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延续性护理改善直肠癌术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直肠癌术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68例,依据护理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延续性护理组(n=34)和常规护理组(n=34),对两组患者的正确护理造口、饮食排便、社会活动情况及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自我护理能力、护理满意度、生存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延续性护理组患者中正确护理造口、饮食排便、社会活动比例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5.9%(2/34)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26.5%(9/34)(P<0.05),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躯体健康、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直肠癌术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分析优质护理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选取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116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效果。观察组总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55%显著高于对照组81.03%(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为8.62%显著低于对照组27.59%(P0.05)。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该护理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探讨如何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行品管圈活动,为品管圈的临床开展和应用提供方法指导。通过集中培训与分阶段指导实施的方式,前期进行现况调查,普及品管圈基础知识,后期结合品管活动主题及各阶段任务分阶段指导实施。顺利完成25项QCC主题活动,产生21项标准化成果。有效提升了护理人员主动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促进了护理质量安全。集中培训与分阶段指导实施是临床护理实践中推行品管圈活动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品管圈(QCC)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C小组,一般6人左右),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目前,品管圈已成为我院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科也积极地参与此活动,且开展了以"提高脑血管造影术后盐袋加压止血有效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一定成果,现将有关活动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开展品管圈(QCC)活动规范腹腔引流管护理流程,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方法 成立品管圈,选定"降低腹腔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主题,对长沙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102例留置腹腔引流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得出患者活动时最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通过脑力激荡法、绘制特性要因图,找出要因及真因,并制定引流管相关知识宣讲...  相似文献   

7.
采用QCC理论和方法,组建萤火虫品管圈,探讨老年住院患者尿量记录准确性影响因素,制定护理干预措施并观察干预效果。设计前瞻性研究,统计对照组(80例)尿量记录总次数并计算患者/家属口头记录率与书面记录率,针对记录准确性低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制定护理干预对策;观察护理干预后干预组(76例)患者尿量记录总次数并计算患者/家属口头记录率与书面记录率。调查问卷比较干预前后医师对患者尿量记录准确性满意率。针对干预前患者尿量记录口头记录率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并实施护理干预,使尿量书面记录率显著升高(对照组:15.81%,干预组:90.15%),记录准确性得到显著提高;医师满意率显著提高(对照组:30.36%,干预组:89.72%)。通过老年患者尿量记录准确性的QCC研究,发现导致准确性低的多个因素并采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尿量记录准确性,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应用品管圈提升住院患者就医体验的效果。医院科室自行建立品管圈小组,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展开头脑风暴,利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确定以“提升住院患者办理入院手续满意度”为品管圈活动主题,通过提升科室住院患者办理入院就诊手续的满意度从而全面提升患者住院就医体验,随机选取从2019年2月—2019年3月共计120例患者,通过科室品管圈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现状整体把握、目标设定、原因综合分析、对策方案拟定并分步实施,再次随机抽样选取2019年5月—2019年6月共计120例患者进行效果量化评价,并按PDCA循环诊疗特点进行检讨总结与针对性改进,观察品管圈活动前后住院患者办理入院手续满意度。品管圈活动结束后,住院患者办理入院手续满意度由活动前的63.3%,提升到品管圈活动后的98.33%。应用品管圈可以明显提高住院患者办理入院手续方面的就诊满意度,提升患者住院就医护理体验,满足患者护理需求,提高医院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提高PDA夜间分级护理巡视率。开展以"提高PDA夜间分级护理巡视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运用品管圈的活动步骤,针对导致护理人员夜间巡视率低的原因进行要因、真因分析,拟定对策。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夜间巡视率由改善前的60%提升至95%,目标达成率为116%,进步率为58%,同时护理人员解决问题能力、圈员团结精神、执行能力、责任心、沟通能力、品管手法均有明显提高。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PDA夜间分级护理巡视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品管圈活动,探讨如何提高手术床配件使用后归位率。由8人组成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分析手术床配件使用后归位不良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将改进前后状况通过品管手法进行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后(2016.7.7-2016.8.15)与实施前(2016.5.12-2016.6.20)手术床配件使用后归位明显好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015,P0.01)。开展品管圈活动明显提高手术床配件使用后归位率,从而节约每台手术摆体位时间,大大缩短患者无效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的安全隐患,提高手术台的使用频率,增加了医生的满意度,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胃肠道患者术前知识知晓率.方法:品管圈(QCC)小组成员应用头脑风暴法,提出手术前患者应该知道的15个相关知识,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法调查46名患者,根据患者回答找出了最不知晓的5个问题,针对这5个问题,制定新的护理方法,采用新的护理方法后,再对同类患者进行同样的问卷调查.结果:患者知晓效率从80.2%上升到97.1%.结论:采用QCC管理后,能及时准确地找准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提出整改方法,最终形成标准化流程,这样既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又能够高质量的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妇科护理交接单书写质量.方法:通过开展品质管理圈活动,运用QCC手法,启发圈员潜能,发挥头脑风暴,分析出妇科护理交接单书写存在的问题,找出主要原因并进行改进,最后进行效果检查.结果:妇科护理交接单书写不合格率从开展QCC活动前的72%降至活动后的28%,目标达成率为104.76%,活动有效.结论:QCC活动不仅提高了妇科护理交接单书写质量,还提高了护士的团队合作能力及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13.
经皮内镜下行胃造瘘术以其具有创伤小、安全性好、操作方便快捷、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上应用日益广泛,是目前常见的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适用于胃肠功能正常、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经口进食困难,需长期营养支持者,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延长患者的生命。但由于术后造瘘口及进食方式的改变,常给患者身心带来不适。同时,术后护理质量水平也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因此,术前应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后加强饮食护理、造瘘口及造瘘管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做好健康宣教,以确保手术疗效,减轻患者痛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造口皮肤工具即DET评估和AIM造口周围皮肤护理指南在回肠造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初诊时运用造口周围皮肤评估工具DET评估对回肠造口患者的周围皮肤问题进行评分,依据AIM护理指南的指导内容,确定皮肤问题的诊断类别和原因,具有针对性的对回肠造口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复诊时对干预后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初诊时造口周围皮肤问题DET总分为(4.84±2.44),复诊时总分为(1.53±0.51)(P<0.05),表明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造口皮肤工具DET评估及AIM造口周围皮肤护理指南对造口周围皮肤问题进行评估和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指导,能有效改善回肠造口患者的周围皮肤状况,有效降低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正>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确保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是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品管圈(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C小组,一般6人左右,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作为一种质量管理工具,为工作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方式,现已广泛应用在各临床工作中,现如今老年患者越来越多,脑梗死发病率逐年上升,氧气雾化吸入规范性却大打折扣,这严重影响了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因此,我们神经内一科开展了"提高氧气雾化吸入规范性"为课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一定成果,现将有关活动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总结8例直肠癌根治术后行结肠造瘘术艾滋病患者的手术前后心理干预及造口的处理方法。方法:通过术前艾滋病知识宣教,防护措施指导,以及术后造口的观察护理。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切口Ⅰ期愈合7例,Ⅱ期愈合1例,经积极换药后顺利愈合,患者及家属接受手术、接受造口,掌握造口护理技能。结论:耐心细致的造口护理指导可使患者掌握造口护理技能,家属掌握正确防护措施,接受艾滋病患者,提高艾滋病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活信心,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建立品管圈组织,按照品管圈活动的方法步骤,采用视频影像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培训技术,对手术室新护士在临床手术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改进,并将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经比较发现,品管圈活动的实施可以提高手术室新护士护理视频教学及临床实践的效果,有助于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8.
陈洁 《甘肃科技》2022,(5):110-113
分析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管理中应用品管圈(QCC)活动的作用。以2019年6月—2019年11月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镜中心未实施QCC活动的这一段时间作为对照组,共清洗消毒软式内镜314件。以2019年12月—2020年5月内镜中心实施QCC活动后这一段时间作为研究组,共清洗消毒软式内镜317件。比较2组软式内镜清洗消毒质量,包括清洗不合格率、消毒不合格率、包装不合格率、器械损毁率等。同时采用自制的相关量表对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进行评估。研究组清洗不合格率、消毒不合格率、包装不合格率、器械损毁率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总分(35.16±2.93)分亦明显较高于对照组(31.16±2.58)分(P<0.05)。运用QCC活动可明显提高内镜中心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效提升内镜清洗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19.
苟红红  邹荣华  马圣花  田立  张晓  张娟 《甘肃科技》2021,37(20):154-156
探讨多科护理联合的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电子病历系统中护理文书合格率方面的应用.通过多科护理联合下品管圈活动,找出电子病历系统护理文书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剖析原因,针对要因制定相应的改进对策,并分段进行实施与检讨,分析比较活动前后护理文书的合格率与护理人员书写能力.多科护理联合品管圈活动前后比较,护理文书合格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科护理联合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对疾病的观察能力,能够明显提高护理文书合格率,提高护理人员沟通协作能力,提高各科室之间沟通协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探讨"情景模拟教学+品管圈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将桂林医学院护理学院2015级护理本科1班8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实验组(n=40),对照组采用传统"情景模拟教学",实验组采用"情景模拟教学+QCC管理模式"进行实验授课,比较两组学生实验成绩,并了解实验组学生对新教学方法的评价。实验组学生在操作情况、应急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护理记录和总成绩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学生对新教学方法认可度高。"情景模拟教学+QCC管理模式"教学效果良好,学生非常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