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摘要: 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 PDX) 的小鼠模型使用至今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是肿瘤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工具之一。与传统细胞株荷瘤小鼠模型不同的是,PDX 小鼠模型最大程度上保留了患者体内肿瘤真实的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学以及异常的信号通路特征,被广泛用作肿瘤患者的替代模型进行个性化药物筛选等诸多方面的研究。近年来,随着肿瘤精准医学概念的提出,对PDX 小鼠模型的需求和利用正日益扩大,尤其是借助于PDX 小鼠模型进行肿瘤有效药物的筛选和评估,并逐步将其应用于指导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正逐步走向临床。本文就PDX小鼠模型制备的关键因素、临床应用和潜在的不足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基于临床肝癌手术标本的原位移植(patient-derived orthotopic xenograft PDOX)模型,研究近红外荧光(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NIRF)活体成像和PET/CT在模型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将临床新鲜肝癌手术标本接种于重度免疫缺陷NPG小鼠皮下建立肝癌PDX模型,通过组织形态观察、STR分型检测和免疫组化分析对PDX模型进行评估。进一步将PDX模型肿瘤组织进行裸鼠肝原位移植建立PDOX模型,注射近红外荧光染料IR-783,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检测肿瘤的发生;尾静脉注射18F-FDG,通过小动物PET/CT观察确认肝原位肿瘤的生长。结果 STR分型结果表明PDX肿瘤的人源性特征,组织形态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表明PDX肿瘤保持了原发肿瘤病理学特征;近红外荧光活体成像检测到肝脏肿瘤的发生;PET/CT可清晰观察到小鼠肝脏部位18F-FDG分子探针富集。结论 成功建立了肝癌PDOX模型,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和PET/CT影像技术可对该模型进行评估,为肝癌的治疗和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摘要: 线栓法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中应用广泛,但影响其成功率的因素有很多种,本文意于寻求一种更加有效的模型制作方法。通过查找大量文献,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在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过程中,脑缺血实验动物模型为非常重要的研究途径,而在模型制作过程中大鼠的选择、麻醉药品使用、栓线的使用和手术方法等都是影响模型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本文便是对线栓法制作大鼠局部脑缺血动物模型的方法和特点作一综述及介绍。  相似文献   

4.
测试近红外荧光(near infrared fluorescence,NIRF)染料IR-783对胃癌细胞的特异性识别。将转染荧光素酶luciferase的人胃癌传代细胞SGC-7901皮下移植于裸鼠,7 d后分别使用NIRF染料IR-783和荧光素酶底物进行活体荧光成像和生物发光,测定肿瘤部位ROI(region of interest)值,连续检测并绘制NIRF强度与生物发光强度相关性曲线;选择前期建立的胃癌PDX(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s,PDX)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组织中CEA与CK8/18的表达,确定移植瘤与原发肿瘤病理学一致性;将SGC-7901细胞和来自PDX模型的胃癌细胞分别培养24 h,分别加入线粒体示踪剂(mito-tracker)或溶酶体示踪剂(lyso-tracker),30 min后加入IR-783染料,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近IR-783染料在胃癌细胞中的结合部位;将正常胃上皮细胞分别与转染GFP的SGC-7901细胞和来自PDX模型的胃癌细胞共培养24 h后,加入IR-783染料,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近IR-783染料对胃癌细胞的特异性识别。活体成像结果显示,IR-783染料能够特异性的聚集于人胃癌裸鼠移植瘤部位;NIRF强度与luciferase强度的相关性达99%以上;PDX肿瘤与原发肿瘤中CEA与CK8/18表达均呈强阳性;荧光显微镜下检测到NIRF染料不仅能够特异性识别传代胃癌细胞,同时也能识别来自PDX模型的肿瘤细胞,并优先集聚在肿瘤细胞的线粒体与溶酶体中。近红外荧光染料IR-783能够特异性识别胃癌细胞,可用于胃癌模型的成像研究,是肿瘤治疗的一种潜在工具。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对三类犬睾丸原发性特有肿瘤进行病理学诊断和分析,探讨犬睾丸原发性肿瘤的病理学特点,为诊断睾丸原发性肿瘤提供资料。方法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动物海绵状脑病实验室收集来自动物医院的临床犬睾丸肿物病例,从2013 年至2015 年共35 例,制成切片,HE 染色,根据病理学特征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比较肿瘤细胞形态特征、根据组织学特点鉴别细胞起源,总结三类肿瘤的病理学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结果观察比较犬精原细胞瘤、支持细胞瘤、间质细胞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总结犬睾丸肿瘤的临床特征,为今后该类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有效资料。结论精原细胞瘤、支持细胞瘤和间质细胞瘤为睾丸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常见于老年犬,恶性睾丸肿瘤的发病率低。由于肿瘤细胞来源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胰腺癌临床标本异种移植(PDX)模型成模率的影响因素,提高临床样本的利用率。方法采用裸鼠皮下移植的方法,建立稳定传代的胰腺癌PDX模型;综合分析62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信息和肿瘤病理学特征对成模率的影响;通过STR基因分型检测、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检测P1代至P5代移植瘤和原发瘤的一致性。结果成功建立29例胰腺癌PDX模型,并稳定传代至P5代,模型总体成功率为47%;患者年龄、性别、患病史等临床信息与模型成功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肿瘤的大小与模型成功率显著相关(P0.05),淋巴浸润情况与成模率相关性极其显著(P0.01),而肿瘤分化程度等其他病理学特征与成模率无相关性(P0.05);P1代至P5代移植瘤在STR分型检测、组织病理学和特异性抗原CA19-9表达方面与原发瘤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成功建立了29例胰腺癌PDX模型,与原发瘤保持了较好的相关性;移植瘤的大小及淋巴浸润情况是影响胰腺癌PDX模型成模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分离小鼠肝肿瘤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为肝癌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提供有效的实验手段。方法以9 月龄H-ras12V 转基因肝癌小鼠为实验材料,采用传统的小鼠肝细胞原代培养的灌注分离法,并对其进行改进,即在灌注的同时,用剪刀剪去肿瘤表面阻塞的血管和组织,疏通灌注液流,达到有效消化肿瘤组织的目的。对用此改良灌注法分离的肝肿瘤细胞和肿瘤周围组织细胞进行成活率计数,并进行后续的原代细胞培养,观察第3、5、7 天的细胞生长状态和形态特征。结果通过对传统的灌注分离肝细胞法进行改良,分离的肝肿瘤细胞成活率由未改良前的10%提升到40%。原代培养的结果表明,分离的肝肿瘤细胞与肝肿瘤周围的正常肝细胞的形态和随时间延长的凋亡变化状态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改良的灌注法能够有效的分离小鼠肝肿瘤细胞,并显著提高其存活率和细胞质量,可用于后续的原代细胞培养并开展相关的实验。另外,本文对改良灌注法的详细叙述也为相关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8.
摘要: 阿尔兹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 ,AD) ,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性退行性疾病。由于发病机制复杂,发病原因多样,制约了其动物模型研究的发展,本文将阿尔兹海默症动物模型分为转基因动物模型与非转基因动物模型,并具体介绍了APP 转基因小鼠模型、APP/PSI 双转基因小鼠模型、Tau /APP/PSI 三转基因小鼠模型三种转基因动物模型,以及Aβ 诱导的AD 动物模型等六种非转基因动物模型。与此同时就其动物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对32 例犬耳部肿物进行病理学诊断和分析,探讨犬耳部肿瘤发生的规律。方法将中国农业大学教学动物医院2009 ~ 2015 年进行过手术治疗的32 例犬耳部肿物,制成切片,根据病理学观察进行诊断并对其组织来源、年龄、发生部位及品种进行分析。结果犬耳部毛母细胞瘤和组织细胞瘤发生比率均各占26. 7%; 犬耳部肿瘤在0 ~ 4. 9 岁个体中发生率占20%,5 ~ 9. 9 岁占40%,≥10 岁占40%; 肿瘤均发生于外耳,中耳和内耳未见; 在品种方面,发生率较高的是可卡犬共8 例,其余品种均为2 ~ 3 例。结论犬耳部好发毛母细胞瘤和组织细胞瘤,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但组织细胞瘤例外。耳部肿瘤易发在可卡犬品种,均发生在外耳。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通过制备5 /6 肾切除( 5 /6 Nx) 小鼠慢性肾脏病( CKD) 模型,观察小鼠成纤维生长因子23( FGF23) 及钙磷代谢指标,有助于研究矿物质与骨代谢紊乱的发病机制。方法28 只C57 雄性小鼠适应性饲养1 周后,切除模型组约5 /6 左肾,1周后切除右肾, 16 周后处死后收集血尿和肾脏组织标本,常规检测血尿FGF23、甲状旁腺素( PTH) 、活性维生素D、钙、磷等指标,观察肾脏病理。结果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术后16 周5 /6 Nx 小鼠出现体质量减低,血清FGF23、PTH,血磷等异常升高,活性维生素D 水平显著降低,尿蛋白增加。肾脏病理发现系膜基质增生、胶原沉积及纤维化明显,和肾小球代偿性肥大。结论5 /6 Nx 小鼠可以出现明显的矿物质与骨代谢紊乱特征,是研究CKD 骨病合适的模型。  相似文献   

11.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 是一类高发性常见性疾病,研究其发病原因,阐明其发病机制,建立一种能较好模拟人类病变过程的As 动物模型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文就国内外报道的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及其动物模型的选择,造模方法及模型的评价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以期为今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提供参考思路与线索。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炎症性肠病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疾病,包含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以腹痛、腹泻、便血等为主要病理特点。目前认为本病由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主要包括感染、免疫、遗传、环境和精神等因素。炎症性肠病实验动物模型的发展为新药的研究和开发创造了条件,本文旨在对炎症性肠病的常用造模方法及理想动物模型的特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新西兰白兔股骨内植入材料的降解及血液指标的变化验证可降解网状微孔球囊联合钙盐骨水泥治疗骨折的作用。方法根据植入物不同分为实验组( 植入可降解网状微孔球囊及钙盐骨水泥) 和对照组( 植入钙盐骨水泥) ,对术前、术后1,3,6个月的血液指标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并通过影像学及病理学对植入物降解和骨组织生长匹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液指标无明显改变; 在体内无明显免疫反应; 骨组织均可伸入到骨水泥间隙内,取代降解的骨水泥,形成规则的骨小梁结构; 实验组骨小梁较对照组粗大致密、分布规则。结论通过新西兰白兔验证了可降解网状微孔球囊联合钙盐骨水泥对活体无明显免疫反应,并利于骨折的修复愈合。  相似文献   

14.
摘要: 便秘是临床最常见、也非常复杂的消化道症状,便秘动物模型是进行便秘机理研究和通便药物研发的工具,本文就便秘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和模型特征进行总结,为开展润肠通便药效学实验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摘要: 我国现有阿尔茨海默病( AD) 患者800 - 1000 万,患者数量随着人口老龄化逐年增加,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或者逆转AD 的药物和方法。过去基于啮齿类动物模型筛选出的用于治疗AD 的药物在人体试验中均疗效差或有严重的副作用,这与啮齿类动物模型和AD 患者病理及行为特征差异大有直接关系。非人灵长类动物与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高度相似,建立AD 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意义重大。AD 病因复杂,但是致病基因突变是其已知的明确病因,应该重视利用基因修饰或者基因筛选等技术建立AD 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本文将着重介绍AD 致病基因突变相关的转基因小鼠模型和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特点和现状。  相似文献   

16.
摘要: 长爪沙鼠是源于我国的一种“多功能”实验动物,在一些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长爪沙鼠生物学特性培育模型群体将大大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自1987 年首都医科大学捕获野生长爪沙鼠并开始实验动物化以来,开展了人工驯化、生物学特性研究、遗传质量控制、模型资源培育等工作。本文仅对首都医科大学在长爪沙鼠的资源培育历程方面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