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郝智  何敏  罗筑 《贵州科学》2007,25(Z1):28-32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ABS/PVC/CPE三元共混体系,研究了不同加工工艺条件对该共混体系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C基料混合出料温度在110℃,挤出机机头温度在160℃时较为合适,得出的共混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热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2.
用FT-IR光谱证实了PVC与PE-8-DBM(简称FPE)之间存在着氢键和偶极-偶极的作用,其中以氢键作用为主.测定了PVC/CPE/PE和PVC/CPE/FPE合金的力学性能,用DSC、相衬显微镜及SEM表征了这两个体系的微观形态结构,研究了共混物中异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对合金性能与形态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共混方法在PVC中渗混CPE、ACR及其他配料,以改善硬PVC的脆性和熔体流动性。本文研究这一共混体系中各组份用量对熔体流动性能及制品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指出,为得到最好的结果,CPE用量在10份以内,ACR不超过5份。而且预示CPE含量在15份以上时,共混物有形态上的转变。ACR与CPE在改善PVC加工性能上有不同的机构。  相似文献   

4.
从晶态-非晶态共混体系的晶相、非晶相相互作用出发,首次分析归纳山晶态-非晶态共混体系的8种相态结构模型。研究表明:PVC/PP共混物随着PP浓度的增加,PP的结晶度逐渐增大,结晶度随组成单调变化,而PVC/PP/CPE共混物的PP结晶度随组成变化曲线在PVC/PP/CPE=60/40/3处出现极大值,超过纯PP的结晶度,这与CPE诱导PP结晶有关。成核剂苯甲酸使共混物PP结晶度提高,晶区尺寸变小。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用量的CPE对PVC/CaCO3复合材料界面作用、力学性能、耐热性和流变性能的影响.SEM结果显示,加入CPE可明显改善CaCO3颗粒在PVC基体中的分散性和相容性,提高其界面作用.力学性能研究表明,随着CPE加入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随之增加,当CPE加入量超过PVC的10%(wt),试片很难被冲断,说明了CPE的加入能很好改善CaCO3和PVC之间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6.
共混物中聚氯乙烯凝胶化度测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DSC法测定了PVC/CPE/P(VC-b-MMA)共混物中PVC凝胶化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发现,其凝胶化度值随加工时间,加工温度增加而增加,共混体系中刚性有机粒子有利于促进PVC的凝胶化,而弹性体(CPE)可以使其凝胶化度值降低,当PVC的凝胶化度值在70%左右时,其力学性能最佳,DSC法能较好地反映共混物中VPC的加工情况。  相似文献   

7.
基于CPE和P(BA-co-MMA) 改性CaCO3对PVC的协同增韧效应,用其填充PVC,研究加工工艺、CPE及改性CaCO3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流变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二次分散法利于发挥弹性体与刚性无机粒子的协同效应;当m(PVC)∶m(CPE)∶m(改性CaCO3) =100∶8∶10时,PVC/CPE/改性CaCO3复合体系的冲击强度可达15.24 kJ/m2,为纯PVC基体树脂的3.98倍;随着CaCO3用量的增加,体系在保持加工流动性的同时耐热性能逐步改善;ESEM分析表明,复合材料的冲击断面呈现出典型的韧性破坏特征.  相似文献   

8.
通过布拉本德单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挤出制备聚甲醛/热塑性聚氨酯(POM/TPU)共混合金.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台偏光显微镜(HS-PLM)对POM/TPU共混合金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及POM球晶生长形态进行跟踪观察.结果表明:采用莫志深法对POM/TPU共混合金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分析结果与Jeziorny法相吻合;POM结晶过程中同时存在均相成核和异相成核,TPU提高了POM的结晶完善性.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合成了聚乳酸聚氨酯嵌段共聚物预聚体(PLA-b-PUP),以其作为聚乳酸(PLA)和热塑性聚氨酯(TPU)的活性相容剂,通过原位反应增容制备了PLA/TPU/PLA-b-PUP超韧共混物。通过拉伸试验、冲击试验、SEM、FT-IR、DSC和TGA研究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增韧机理。结果表明,PLA-b-PUP中的异氰酸酯基团与PLA和TPU上的活性基团发生了反应,显著改善了PLA/TPU共混物两相界面的相容性。随着PLA-b-PUP的加入,共混物中PL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相对结晶度逐渐降低,当PLA-b-PUP的质量分数为PLA/TPU共混物的4%时,共混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达到无相容剂时的8.12倍和2.73倍,表现出良好的增容增韧效果。添加PLA-b-PUP后,共混物的初始分解温度有所降低,但最快分解温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研究乳化剂的种类、复配比例及质量分数对聚丙烯酸正丁酯 /聚苯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ACR)壳核乳胶粒径、PVC/ACR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3种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K12 -Na)、十二烷基磺酸钠 (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SDBS)中 ,合成的ACR乳胶粒子粒径依次增大 ,PVC/ACR共混物的抗冲强度增大 .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非离子型乳化剂壬基苯聚氧乙烯醚 (OP -1 0 )复配使用时 ,随着非离子乳化剂OP -1 0质量分数的增加 ,ACR乳液聚合各阶段乳胶粒子粒径均相应增大 ,PVC/ACR共混物的抗冲强度增大 .ACR粒子的粒径都随着乳化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而粒径大小分布加宽 ,PVC/ACR共混物的抗冲强度降低 ,PVC/ACR共混物的透光率升高 .  相似文献   

11.
HPVC/CPE热塑性弹性体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借助DSC、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HPVC/CPE热塑性弹性体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通过考察不同聚合度PVC及其改性后的力学性能,确定高聚合度PVC(HPVC)为较好的热塑性弹性体基体,并认为同动脉硫化法制造HPVC/CPE热塑性弹性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以相差显微镜与体积应变测量等方法探索了CPE对PVC的增韧机理,指出剪切带是增韧的主要机理,并提出CPE网络结构在增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动态力学分析法(DMA)研究了聚氯乙烯(PVC)与团相法氯化聚乙烯(CPE)的相容性以及PVC/CPE/LLDPE(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共混体系的动态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由低温-高温两步氯化制得的CPE与PVC组成的共混体系为一部分相容体系,两相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即链段相容性;由低温一步氯化法制得的CPE具有氯化区和未氯化区类似嵌段式结构,对PVC/LLDPE共混体系具有增容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及SBS/CPE(氯化聚乙烯)共混体系的流变学行为。探讨了不同类型的SBS,SBS/CPE比例、CPE含氯量、增粘剂和增塑剂的含量等因素对粘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BS/CPE共混体系对PVC人造革的粘接有正协同效应,并可以得到熔融粘度比SBS小、而粘接力比SBS大的热熔性压敏胶粘剂。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以SG-5型聚氯乙烯(PVC)树脂为基材,重质CaCO_3和氯化聚乙烯(CPE)进行填充增韧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重质CaCO_3和CPE的质量份数分别为20,8时,填充增韧改性PVC树脂所得硬聚氯乙烯(RPVC)复合材料的无缺口冲击强度达到110.9kJ·m~(-2),比纯RPVC提高了3.5倍多,拉伸强度与纯RPVC相比变化不大,综合性能较好,挤出的RPVC管材的性能达到或超过了QJ/CH 02·03-90标准,且大大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16.
在分散型聚四氟乙烯树脂(PTFE)中混入热塑性弹性体聚氨酯(TPU),采用二次双向拉伸制备了具有良好弹性的多微孔薄膜,并对薄膜进行弹性性能测试及透射电镜(TEM)和 表面扫描电镜(SEM)观察。结果表明:TPU在PTFE中能够均匀掺混,经二次双向拉伸后PTFE 形成了网状结构,TPU依附在PTFE纤维上也被拉伸成细小纤维,二者共同形成了多微孔薄膜,而且TPU的加入有效地改善了PTFE薄膜的弹性性能。  相似文献   

17.
ACS树脂改性PVC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丙烯腈(AN)、苯乙烯(St)在氯化聚乙烯(CPE)存在下进行悬浮接枝共聚,获得了ACS树脂.研究了不同用量ACS树脂对PVC流变行为、力学性能、热性能的影响,用SEM观察其拉伸断面.结果表明,ACS树脂的加入改善了PVC的流动性,其效果比抗冲型ACR好.当ACS加入量为25%时,抗冲强度可提高2~3倍,而抗拉强度变化不大,同时热性能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