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峰 《科学大观园》2009,(14):45-46
屯兵艺术与布依文化的生动结合在安顺一带,只要有屯堡村寨就有地戏,地戏已成为屯堡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据介绍,地戏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傩舞”,即先民们戴着神和猛兽的面具舞蹈,希望驱邪酬神,消灾纳福。“傩戏”则是蜕生于这种祭祀歌舞仪式的综合艺术。所谓地戏老百姓称为“跳神”,也叫“屯堡地戏”,属于军傩,  相似文献   

2.
赖格全身90%的部位都纹上了图案。在地这去几年中,他平均每个星期要往身上添加4到5个新纹身,其中1400个图案都是在过去0年中纹上的。除双手、脸部和脖子没有纹上图案,因为他是一名魔术师。  相似文献   

3.
张雄 《科学大观园》2006,(16):33-34
最近,由中美科学家共同在《自然》杂志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引起了科学界的关注,被关注的焦点是一种最新发现的尖嘴兽化石。媒体更是用“狮身人面兽”的原型,和改变哺乳动物的传统进化观念来形容这个科学界从未见过的“怪兽”。这块“狮身人面”的尖嘴兽是如何引起科学家的注意,并给科学界带来了哪些未解之谜?记者电话采访了身在大洋彼岸的罗哲西教授和我国的李罡博士。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1枚传世银白色花纹钢剑的外部形态及其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分析的基本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对其材质、成花工艺、影响花纹钢性能的某些工艺因素进行了一些推测。该剑底色青黑,其上满布银白色重圈纹和组丝纹;它们都是平面花纹、自然花纹;看得见,难触摸;可摄影,不可拓摩;既自然流畅,又有一定规则。从科学分析可知,除铁外,基底和花纹都含有少量的铬、锰、铜。这种剑应是以两种含碳量相差较大且皆含有少量铬、锰、铜的铁碳合金加工成的;重圈纹和组丝纹的基本工艺当与髹漆中的犀皮相似,应是在多层积叠的钢铁料上,进行“做坑锻平”等一系列加工。该钢剑耐蚀能力较强,应与原料选择较好、锻打较为充分等都有一定关系。这种花纹钢的制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古代金属冶炼和加工的高超技艺,以及在古代世界花纹钢技术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龙驹古寨古时为声誉南北的水旱码头,传说当年汉高祖刘邦入关途经此地时,其乘马生驹,因而此地得名龙驹寨。《商志》中称此地为"北通秦晋,南连吴楚,水趋襄汉,陆入关铺"的水陆交通枢纽。  相似文献   

6.
季风唐朝     
之所以叫季风,是因为循时而来,再按时而去。亚洲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季风区,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并且它们之间的转换是具有爆发性的突变过程,因循往复,伴随着季节的变化。对于依靠农牧的唐帝国及周边民族来说,风调则雨顺,意味着天下太平,国力强盛。也因此,帝国的兴衰亦随季风的突变,具有明显的转折。  相似文献   

7.
井冈山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历史厚重,民风纯朴.现境内居住的人口有两种:一是唐宋时期由山东、河南等地迁徙此地的北方人,后来称之为"土籍";二是明清时期由广东、福建等地迁徙此地居住的,称之为"客籍".客家人在井冈山落脚生根,逐步形成一个具有独特的客家方言、客家文化及民族习惯的民俗语系.  相似文献   

8.
汽车缓缓驶进了海南岛霸王岭林业局的管辖区,路边零星传来几声沼蛙的呜叫,稍微解除了一下旅途的疲乏。此地是为保护仪存的黑冠长臂猿而建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留了7万余亩的天然雨林,这里的原始林与原始次生林生态环境相对充整,因此是拍摄和观察蛙类理想的胜地。雨林中的蛙种类繁多,但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种类是蛙亚科,另一种是树蛙科,  相似文献   

9.
言论     
《科学大观园》2010,(15):80-80
现在大学精神有点迷失,出现了一种相对来说比较广泛的精神虚脱。作为全社会来讲,包括大学,功利主义盛行。具体到老百姓,就是嫌贫爱富。  相似文献   

10.
<正>一件文物的历史价值在于能让不同时代的人们通过它交流对话。这件匈奴人面青铜革带装饰物无疑实现了它的价值。在距离蒙古国乌兰巴托市以东约50千米处的成吉思汗塑像博物馆展出的几百件青铜器展品中,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额德内楚伦先生从1996年至2011年在全蒙古范围内收集到的个人藏品之一。  相似文献   

11.
沈好 《科学大观园》2013,(19):72-73
沙特阿拉伯的麦加被称为“宗教之都”,是伊斯兰教石造圣堂的所在地,传统认为是亚伯拉罕所建造的。麦加是每个穆斯林在一生中必须试图朝圣的宗教中心。每年来此朝圣的人更是摩肩接踵,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说着不同语言的穆斯林来到此地朝圣。每年在伊斯兰教历的第12个月,数以百万计的穆斯林都会聚集在沙特的麦加,参加一年一度的朝圣。  相似文献   

12.
一.汝官窑的发现 汝窑系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与官(河南开封)、钧(河南禹县)、哥(浙江龙泉)、定(河北曲阳)窑齐名于世。汝窑向来以产青瓷著称,南宋时就有“近尤难得”的记载。汝窑的主要特征是采用了南方越窑的釉色,同时又吸取定窑的印花技术,创造了印花青瓷的特殊风格。汝窑产品土质细腻,胎骨坚硬,釉色润泽。釉中含玛瑙未,其色有卵白、天青、粉青、豆青、虾青,虾青中往往微带黄色,还有葱绿、天蓝等。尤以天青为贵,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藏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称誊。釉层莹厚,有如堆脂,视如碧玉,扣声如磬。釉面沙眼显露了蟹爪纹、鱼子纹和芝麻花。另外有印花或刻花。划出的云山禽鸟、海水游鱼和各种缠枝、折枝、团菊和菊瓣花卉图案,刻花风格比较犀利而有锋芒。  相似文献   

13.
年画     
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是与年俗密切相关的民间艺术,是伴随春节祈年和驱凶避邪的活动而产生的.年画起源于春节贴在门上的"桃符".殷商时代,是我国巫文化的繁盛期,年头岁尾,先民喜好祭神、祭祖,形成了一系列的年俗活动.这就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古老传统"春节"的来历.  相似文献   

14.
该文研究了清末学者劳乃宣《古筹算考释》的手稿影印本。在西学输入 ,笔算盛行之际,劳乃宣对传统筹算进行系统整理,在记数法,乘除运算和解题方法等方面提出一些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5.
肤纹表型是人体外观表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指纹,因其恒定性及高遗传性,已成为目前研究最广泛的肤纹类型.不过,人类对指纹形成的生物学机制仍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6.
江陵战国青铜器科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江陵是楚郢都所在。多年来这里出土了许多很有价值的青铜器,为我们了解东周青铜技术的发展状况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该文通过一批考古实物的科学分析得知:至迟战国时代,江陵青铜合金技术便已达到了较高水平,为了满足不同的需要,人们对许多青铜器都进行了镀锡处理,部分器物还作了渗硫处理和特殊的花纹工艺。该研究一个比较重要的收获是:首次发现了青铜剑的淬火回火组织,初次考察了龟裂纹剑、白点星纹剑的纹饰技术,再一次看到了青铜器的纯硫化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7.
张荣富 《科学大观园》2009,(15):I0001-I0001
蜡像的制作被普遍认为源于西亚,而盛行于欧洲。据说古巴比伦人首先掌握蜡制人像技艺,因为那里盛产石油,用蜡塑形是可信的。公元前四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夫帝曾请人为他制作蜡像。占埃及殡葬仪式中亦把蜡像放在墓穴里。  相似文献   

18.
杨柳青年画     
《科学大观园》2011,(2):2-3
杨柳青年厕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制作时,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上面,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既有版味、木味,又有予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由此,民间艺术的韵味浓郁,富于中国气质。  相似文献   

19.
菁文 《科学大观园》2010,(22):20-21
海南是镶嵌在蓝海水中最精致的中国省份之一,而世居此地的岛屿族群——黎族人,更是有着十分精致而细节的生活。海南的黎族按语言分为五大支系:侾、杞、润、美孚、赛,他们是海南的土著居民,早在远古时代,就在以五指山为中心的山谷坡地或山间盆地结茅为屋,刀耕火种,繁衍生息。  相似文献   

20.
1、南非巨大的钻石坑。它不是火山口,而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坑。它有215米深,463米宽,据说总共从该坑中挖出了2,72吨的钻石。2、"地狱之门"火坑。它位于土库曼斯坦达瓦札天然气火山口。该火山口是1971年被发现的,当时前苏联在此地发现了地下天然气资源并加以利用。但无人知晓它要烧到何时。3、哥斯达黎加的一座活火山,山顶上遍布火山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