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支声字考释     
依据王国维“补高邮王氏说文谐声谱”选取《说文解字》中从支得声的一组形声字作为考释对象,试图从中梳理出字族,旨在辨清母文和母文孳乳字之间的孳乳分化关系,把握汉字发展孳乳过程中的内在联系性,进一步探索汉字孳乳发展的内部规律,从而在动态发展中了解汉字,把握汉字。  相似文献   

2.
汉字形声字中存在孳乳现象.对这类形声孳乳字作谱系分析,能够从"源"上掌握这类字的造字途径和方法;从"流"上理清它们的上古音来源及其语音的历史演变,加深对形声字声符表音准确度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汉字形声字中存在孳乳现象。对这类形声孳乳字作谱系分析,能够从“源”上掌握这类字的造字途径和方法;从“流”上理清它们的上古音来源及其语音的历史演变,加深对形声字声符表音准确度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汉字是表义文字,从汉字的体制看,汉字有语素字和非语素字,从汉字的字音看,汉字不光有单音字,还有许多多音字,从汉字的形体看,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有不少汉字的形体相近或相似,构成了形近字。这些语素字、非语素字、多音字和形近字出现在普通话水平测试(PSC)的单字试题中,用来检测应试者的普通话水平,应试者的错误率极高,严重影响普通话测试目标的实现。本文根据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提出改变试题的形式,以期真正实现测试目标。  相似文献   

5.
“堇”在《说文解字》中释为“黏土也”,分析为形声字,一直存在争议.从古文字角度,结合先民社会生活,对以“堇”为声符的同族字进行考释,探析“堇”字的本义,考察其引申义,得出“堇”从不同角度进行引申孳乳,显示了“堇”字族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6.
汉字的造宇理据和形体结构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表现出新的特点:现代汉字"见形知义"的特征不再突出,汉字的象形性功能逐渐丧失,表音性功能大大降低,半理据字和无理据字的比例上升.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汉字已由最初的表词文字发展成一种语素一音节文字.了解汉字的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利用汉字的理据特征进行对外汉字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整个汉字发展的整个历史长河中,形声字可谓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甲骨文到楷书书写系统,它一直处于递升状态.由此,对于形声字的研究也就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梳理汉字字族源起与发展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从字族角度考察形声字声符表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从"字中心"看对外汉字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之一。"字中心"教学论的提出体现了汉语的综合性和模糊性特色。它以字为起点,进而为中心,来展开对外汉语教学。在"字中心"的指导下从汉语自身的特点出发,同时借鉴国内小学生识字教学的经验来提高对外汉字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王筠认为,词的声、义寄托于汉字形体,解析汉字必须遵循字词关系规律。在对“六书”内涵阐释的基础上,王筠创立了“累增字”“分别文”概念,对汉字发展过程中新造字与原字进行沟通,从历时动态角度对同词异字和汉字分化的成因进行阐释,对汉字发展史的研究产生深远影响。王筠立足于整字与“六书”相对应的关系,但鉴于有大量字不能纳入“六书”,于是设置变例,又把假借扩展至构件层面,这些说明王筠把整字与构件混杂在一起,把汉字结构理论与具体字的结构模式相互混淆。  相似文献   

10.
王筠所论的"古今字",指的是为记录一个词,不同时期的文献中使用了不同的字符这一现象。王筠使用"古今字",是以沟通字词关系为目的的,"古今字"和专门论述汉字造字演变的术语"分别文"、"累增字"并不处在同一理论层面上。把王筠的"分别文"、"累增字"概念与"古今字"概念混同起来是有违学术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11.
切音字考     
论证了早期汉字中存在的切音现象,指出这些切音字的发现,说明在汉字发展的历史上,曾经有过拼音化的萌芽。同时,也对汉字拼音化的萌芽没有得到发展以至于湮没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对汉字古今字的再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今字是汉字发展演变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字现象,与通假字、异体字、同源字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又有着明显差异。本明其同,辨其异,旨在对古今字的定义、范围作再界定。  相似文献   

13.
汉魏六朝碑中存在不少形似字,其区别性特征比较复杂,分析各类区别性特征的产生、发展演变,对于认识汉字内部系统的矛盾运动以及人们对形似字的改造,对区别性特征的筛选,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从一个方面丰富汉字发展史的内容,为汉字的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字本位”观与汉字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教学通常强调言文并重,然而与其他教学要素相比,汉字教学从研究到教学一直都处于滞后状态。“字本位”观把汉字当做是书面汉语的基本单位,紧扣汉字的表意性特点,从形、音、义三位一体的“字”着眼来理解词的意义与读音,强调汉字的理据性,以字带动词的学习,重视汉字书写的训练。这样,汉字的形、音、义就能完整地呈现于学习者的脑海中,并由此而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相似文献   

15.
汉语教学通常强调言文并重,然而与其他教学要素相比,汉字教学从研究到教学一直都处于滞后状态。“字本位”观把汉字当做是书面汉语的基本单位,紧扣汉字的表意性特点,从形、音、义三位一体的“字”着眼来理解词的意义与读音,强调汉字的理据性,以字带动词的学习,重视汉字书写的训练。这样,汉字的形、音、义就能完整地呈现于学习者的脑海中,并由此而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相似文献   

16.
方块古壮字作为一种逐渐衰落的古文字,近年来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这有力地推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可以在前贤的研究基础上,利用数据库,从文字学角度出发,通过定量和定性研究方式对方块古壮文的来源问题进行分析。若以字的形体为研究对象,不难发现,借源方块古壮字中的同形汉字与汉字之间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7.
"亦"甲骨文作■、"夜"甲骨文作■,"腋"字在甲骨文未见。从隶变和形声造字法来看,"亦"是"腋"的本字,为指事字,"夜"是从夕亦声的形声字,副词"亦"为"本无其字"的假借字。"腋"字出现在隶变时期,从汉字分化理论来看,表"胳肢窝"义的"腋"字为"从肉亦声"构形的形声字,但隶变后的"月"与"肉"书写形式相混,古文中"夕"与"月"字皆从月象形,故"从肉亦声"构形与"从夕亦声"构形相似。从文字构形避让原则考虑,后来才造出"从月(肉)夜声"的后起字"腋"。  相似文献   

18.
汉字"一音一字、一字一义"的特点、汉诗独特的平仄规律与音韵要求、汉民族追求均衡中和的对偶性思维,共同促成了中国古代诗歌节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汉文化孕育了汉字,汉字承载了汉文化,汉字与汉文化互证为学术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文章通过分析从女之字,揭示了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邓明 《晋中学院学报》2004,21(3):185-186
汉文化孕育了汉字,汉字承载了汉文化,汉字与汉文化互证为学术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文章通过分析从女之字,揭示了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