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婚俗是一个民族在经过长期积累演变后形成的独具特色的风俗。自晚清以来随着欧风美雨的反复涤荡,时至民国时期,民众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已出现了显著的变革,地处内陆的陕西关中地区同样经历了社会文化及风俗习惯的极速变迁,其中婚姻礼仪风俗因社会环境影响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该时期关中地区的婚礼风俗既有对传统习俗的继承,也融入了大量现代文明的元素。这缘于传统婚礼风俗有其稳定生长的土壤,与此同时,新的文化元素也推动了关中婚礼风俗向更加开放和文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抢婚风俗的研究过程及其现状,认为中国古代文献和现代文献中记载着十分丰富的抢婚风俗资料,但历来人们都较少对之进行理论上的探索,中国乃至世界对抢婚风俗的研究目前仍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当时社会中的各种风俗现象,其中也以生动的笔调描写了一些人物的葬礼,从中可以看到当时的丧葬礼仪、风俗和观念。  相似文献   

4.
除了古籍文献和出土文物,诗歌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之一,也是了解古代风俗的重要来源之一。辽代东北地区以契丹族的风俗为主流,对东北地区风俗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辽诗中东北地区饮食、穿着、生产、酒乐舞蹈等方面诗歌的归纳总结,为辽代东北地区的风俗与文化做一粗浅勾勒。  相似文献   

5.
风俗是一个民族标志性的稳定形态。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伴随着军事行动将文化风俗也带人了广大汉族地区,尤其在获得统治地位之后,大批北方少数民族成员进入中原和其他汉人居住地区,汉人进入传统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由此产生各民族间的融合。各种风俗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构成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现象,从而显示出民族融合中风俗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6.
广西桂东各县客家人丰富多彩的风俗,展示了客家人的风俗文化,为客家研究提供了田野调查材料。  相似文献   

7.
风俗与禁忌是居住在某一固定区域的人们祖祖辈辈长期总结积淀且约定俗成的生活习俗,在现实生活中起到规范人们行为习惯的作用。随着时代的推移,传统风俗在逐渐演变与消失,挽救文化遗产迫在眉睫。通过对中越边境麻栗坡县董干镇八里坪村汉族风俗与禁忌的实地调查,记述了八里坪村汉族传统的风俗与禁忌情况,对人们认识、了解边疆地区汉民族的传统风俗与禁忌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浙东人如何对天然水资源进行利用、优化和开发等方面入手,还原出浙东旧时水风俗的传统风貌,从而揭示了浙东水风俗的区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羌族万余句古歌诗《羌族妮莎诗经》的发现、收集、出版,是近百年发掘羌族文化工程的又一个里程碑。从艺术人类学的审美视角透视,妮莎演示了藏羌彝走廊中社会成员在共同饮酒的各类集社活动。以男女社会文化性别作为不同声部与歌唱的藩篱制,以领头人为主体发声和导引和声者是群起应和,贯穿酒的刺激与游戏玩笑的乡土风俗,实现了羌族社会在审美中的合群凝聚机制,彰显了把多声部应和作为游戏与笑玩的最高价值的推升,圆合了羌族独特的社会价值观与美学观。妮莎诗经带着一个古老民族的狩猎、耕织、风俗生活的高原泥土芳香,增厚与光辉了中华民族审美文化宝库。  相似文献   

10.
李娜 《咸宁学院学报》2008,28(5):104-105
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广州市风俗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风改委)大概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但在其“昙花”一现的短暂存在期间内,做了大量的改良风俗、破除迷信的巨大努力。虽然遇到很多困难,但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广州市地区乃至周边地区的风俗改革运动,对此后广州市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与此同时,分析风改委这一民国历史上的风俗改革个例对我们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做好风俗改革工作也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顾炎武《日知录》抄本卷十七或刻本卷十三主题论风化、士习,卷首"周末风俗"、"秦纪会稽山刻石"、"两汉风俗"、"正始"、"宋世风俗"五条蝉联相接,历论五个时期的风俗、风化,实际上可以视为一部古代风俗简史。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后,由于政府的提倡,进步人士的倡导,物质文明和教育事业的进步及人们观念的变更,江苏社会风俗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风俗的变迁有其时代进步的意义,反过来,又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保存和发扬了革命成果。  相似文献   

13.
西湖风俗刍议:以香市、放生、祈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西湖风俗史料全面回顾和梳理的基础上,就其中的“西湖香市”、“佛诞放生”、“于祠祈梦”三个个案进行初步解析,认为当前许多传统风俗正在发生一系列嬗变;在对传统风俗全面调查、深刻理解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移风易俗,已经刻不容缓地提到了当前的议事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14.
风俗是劳动人民全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的独特反映。因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使丰富多彩的巴渠风俗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许多古代传说解释了风俗的由来,这些解释反映了人们的思维特点、心理因素;千百年来,在人们心理上、行为上已成了一种民俗。民俗的作用不可低估,要善于区分良俗与陋俗,移风易俗,弘扬传统文化,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英汉民族由于文化背景、生活风俗及生活习惯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即汉民族的主体意识、整体性意识及悟性思维与英民族的客体意识、个体性意识及理性思维方式的差异.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英汉思维方式差异对语言表达的影响,提出了研究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对英语学习者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食鼠风俗为问题的切入点,从壮族食异文化的民俗事象表现,食鼠风俗的渊源与汉壮文化心理差异,农耕文化观念与食鼠风俗的仪式化,食鼠风俗的弱化脱落与文化生态功能转换等方面,对壮族食异文化心态及其文化生态功能转换作一些尝试性探讨。结论认为,壮族食鼠风俗不是一种单独残存的饮食文化现象,而是壮族饮食文化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并且是与整个南方侗台语族、苗瑶语族和汉越饮食文化结合产生的广东汉族共有的饮食文化现象,要想改造传统食异文化中落后的风俗,就要壮大雅正文化的影响,突显并重构壮族传统的鱼羹稻饭、禽畜副食和杂粮果蔬三个系列的饮食文化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丁玲作品真实地描写了不同时期多姿多彩的历史风俗画,描绘了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风俗民情。以多种手法,反映民族灵魂的巨变和一代新人靳风尚的成长。鲜明的时代特色、地域特色,浓郁的民族风味,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生育古往今来被人们紧紧地抓在手里,为它而产生了各种礼仪、礼制、风俗等民间生育信仰。生育信仰是古代人类传宗接代最重要的活动,但是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作为生育信仰主体的女性的生育信仰意识则逐渐淡薄弱化。以民俗的视角就现代女性生育信仰意识的弱化试谈笔者的观点,以期为传统民间习俗的传承和保护做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一风 俗作为一个民族或国家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窥测这一民族、国家社会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因此 ,研究一个民族、国家风俗文化形成、发展和变迁的历史 ,也就成了研究这个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变迁的历史的重要内容。然而 ,由于风俗文化从本质上来说 ,是一种主要由社会基层民众所创造、传承和享用的民俗文化 ,千百年来虽然身处社会上层的文人学士们为了实行他们文治教化的理想 ,早就提倡“移风易俗”、“入境 ,观其风俗” ,给风俗文化以一定的关注 ,但对风俗文化形成、发展和变迁的历史加以系统研究则一直未能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面花是一种古老的饮食文化,本文从面花的历史风俗及制作特点入手,阐述了其种类、制作工艺、品种特点以及地方文化内涵.通过对面花制作特点的描述,认识和了解关中地区节庆风俗文化与民间手工艺术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