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巴渠风物传说,是指那些解释巴渠地方山川古迹、地名物产等由来的传奇故事。人们运用奇妙的幻想、超自然的形象,将深厚的情感寄托于地方风物,赋予山川古迹物产以个性和生命。它是巴渠劳动人民对于地方性事物的集体审美评判,反映了历史形成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性格情感、文化心态,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巴渠文化的风采,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化史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人们又开始重视对人民群众风俗民情的研究,人民群众也继承着富有民族特色和积极意义的生活习俗,应该说这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反映,也是继承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适应民俗研究的需要和满足人民群众对传统民俗的兴趣,我校中文科古典文学教研室编选了一部《唐代民俗诗选》(待出版).这里选登书中节日民俗的寒食和饮食民俗的饮茶两类.  相似文献   

3.
本文稽古证今 ,古今贯通 ,对巴渠俚俗词的本字、读音、意义进行了归纳整理 ,考证阐释 ;旨在使这些世代传承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词语有较固定合理的文字记录和较科学公允的义理解释  相似文献   

4.
比较民俗学     
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相同或相近的民俗现象,比如关于人的起源的解释,中国《风俗通》的解释是女娲造人,希腊神话说宙斯造人,而北美印第安人迈部族刚认为是大地创造神创造了人,而这些解释的共同点在于:人类起源于神的创造,神用泥土造就了人。这一有趣的文化现象引起了民俗学家们的研究兴趣,从而引起一门新兴学科的产生和发展,这就是比较民俗学。  相似文献   

5.
长工与地主的故事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产物 ,是劳动人民对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所作的艺术反映。故事的模式表现为 :长工“智斗”地主 ,最后总是取得胜利。尖锐泼辣的讽刺、幽默风趣的嘲弄 ,构成它特有的艺术风采。故事为人们研究社会、历史、经济、文化、民俗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资料。它具有宝贵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同时也有明显的思想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所谓民俗体育是指在民间发展并和民间的风俗紧密相连的体育形式.民俗体育的发展需要学校体育的支持,同样学校体育也需要民俗体育的补充,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文章分析了民俗体育和学校体育相互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学校体育引进民俗体育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从古代人们岁时观念入手,追溯“端午”名称的来历,考究相关的民俗事象如五月禁忌、端午与屈原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得出:端午风俗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缓慢发展的历史过程,完成从单纯禁忌向兼有纪念屈原综合性质的节日转变,最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成型,它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方言俗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河套方言俗语是河套民俗借以流传和记录的主要载体。源于农耕文化和畜牧业文化的河套方言俗语的民俗文化探究可以从三方面展开:文化气质、北方传统饮食风俗和蒙古族特色文化民俗。河套方言俗语既是河套民俗传承的工具,也是图解河套民俗的文化符号,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地走访、入住民居、参与生产劳动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方法,对漳州云霄县6个乡村重要的历史节日民俗进行挖掘考证,以管窥闽南乡村节日民俗的特点和社会文化内涵。调查发现:闽南节日民俗所包涵的内容和信息颇为丰富,但地理区隔与宗族传统造成了各村节日民俗在内容、时间和形式上的显著差异性;不同的节日民俗亦反映出闽南乡村民众的思想动向与精神寄托,反映了乡村传统民俗文化与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广西地区的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及其民俗的起源、演变、特征等问题,为中国现代民俗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系列极富价值的选题。众多学者开展的民俗学意义上的田野调查以及形成的代表作,对民俗学科的确立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选取清代、民国时期的十八种著作,撰作叙录。体例包括研究著作、调查报告、游记等,内容涉及广西地方和民族的民情、风俗、习惯,以及歌谣、石刻、旅行风光、农业生产、动植物分布等,是了解和研究广西民俗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1.
反映杭州山河之秀丽、物产之丰饶和节令之习俗的风土谚语,由于优越而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古老而丰富的社会风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它的时代性和地方性的特点。这为我们研究杭州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人情,提供了一份难得的珍贵的材料。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杭州古时的风土谚语进行概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浙江省文联、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重视民俗的调查研究,出版了《风俗》杂志。1992年8、9月间,浙江省文联又接待了中日民俗学者“江南农耕文化联合考察团”的活动。1990年中日两国民俗学者曾进行第一次联合考察。以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教授福田阿鸠为团长的日本民俗学者一行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初浙江学者蒋观云作为现代民俗学的先驱之一,是进化论学说的早期引进者并将其运用于中国社会风俗的分析.他率先引进神话概念,并发表第一篇具有现代意义的神话学论文.总体而言,中国社会的衰败根源于农耕社会的主静保守风俗,鼓荡民性,培养刚性、强国新民是蒋观云风俗学说的重要内容;社会改造与学术研究相统一,西方人类学思想与中国传统民俗观相统一,是蒋观云民俗观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4.
乞巧最早属于北方风俗,且和远古秦先民密切相关。丰富的唐宋七夕诗文,为我们考察乞巧在陇南的流传提供了全新视角。和六朝七夕诗文相比,唐宋诗文反映陇南(陇右)乞巧的面不够大,但唐人从六朝的代意模式中走出来,展示了自身的情感与思想。诗文的思想情感在士气激扬的唐代,显露了诗人对乞巧民俗的关注;而宋人沉著于坚持,将唐代七夕诗描述陇右(陇南)乞巧的理念和事件踵事增华,对今天陇南乞巧民俗流传影响最为直接。在宋金对峙时期陇南(陇右)成为前线和要地,民俗活跃起来,乞巧随之也发扬光大,以足够的规模和独到的品质,终于在今陇南西和、礼县保留了下来,堪称是个奇迹。  相似文献   

15.
二人转的传统剧目中蕴含了大量的民俗语汇,包括饮食民俗语汇、服饰民俗语汇、居住民俗语汇、年节民俗语汇、婚姻习俗语汇等。这些民俗语汇纷繁复杂,具有独特的时代特征、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反映了东北二人转的民俗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湖南是当代乡土文学的重镇。湖南当代乡土小说家,将社会矛盾家庭化,政治冲突伦理化,民风民俗人情化,自然风物人性化,在作品中体现出浓郁的地方色彩、风俗画面和人道主义情怀,在全国和世界上都有一定影响,对湖南文学创作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郭雅冬 《科技信息》2007,(6):214-214
拙中藏巧,朴中显美的传统民俗文化,以它特有的民俗风格千百年来在人们的生存繁衍中生根发芽,它给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本文从传统民俗文化的现代意义,论述了我国传民俗设计在现代生活中的表现形式及其寓意的本质,从而反映了传民俗是现代设计中不可移落的文化,必须要传承和发扬它,把传统民俗文化精神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去,必定会使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  相似文献   

18.
读《四川方言与民俗》●农学冠/著自周秦至两汉,朝廷每到秋后派出使者到各地采录民歌童谣和方言俚语,根据这些材料来考察风俗民情。由此可知语言现象与民俗的密切关系。青年学者黄尚军的《四川方言与民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一书,把四川方言置于民俗...  相似文献   

19.
生育古往今来被人们紧紧地抓在手里,为它而产生了各种礼仪、礼制、风俗等民间生育信仰。生育信仰是古代人类传宗接代最重要的活动,但是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作为生育信仰主体的女性的生育信仰意识则逐渐淡薄弱化。以民俗的视角就现代女性生育信仰意识的弱化试谈笔者的观点,以期为传统民间习俗的传承和保护做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苏轼不仅是一位才气横溢的文学家、画家、书法家,还是一位民俗学家。他的有关民俗方面的真知灼见,散见于他的大量著作中,诗词中所涉及到的民俗事象更是屡见不鲜。他在《上韩太尉书》一文中说:“独好观前世盛衰之迹,与其一时风俗之变。”他在荆州所写的《荆州十首》诗,被胡朴安全部收录在《中华风俗志》一书中。苏轼生长在天府之国的四川,一生宦海沉浮,历居京城汴梁、陕西关中、山东密州、江苏徐州、常州、湖北黄州、浙江湖州、杭州乃至岭南惠州、儋州等地,足迹几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