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证实原则是逻辑经验主义的理论基石,对同类命题还是异类命题的证实是"乌鸦悖论"与逻辑经验主义的主要区别.无论哪种意义上的证实,其主要目的都是对确定性的寻求.本文从一个范例入手,采用了系统内部时间分析方法,在哲学史视阈下指出了逻辑经验主义寻求确定性的哲学旨向.  相似文献   

2.
数学基础的研究,形成了逻辑主义、形式主义和直觉主义三大学派,其运用理性主义构造数学,认为数学是一个欧几里得系统。拉卡托斯通过对三大学派所做工作分析之后,认为数学是一个拟经验系统,数学的真理性是被“说明”,而不是被“证明”的,它的发展模式是:问题——猜测——反驳,数学理论具有可证伪性。由理性主义到经验主义是现代数学哲学研究的历史走向,这种走向表明数学在不断追求完美与和谐。  相似文献   

3.
毛献峰 《科技信息》2007,(31):414-415
"休谟问题"即归纳问题,是西方近代哲学认识论中的重要问题。不同研究倾向的科学哲学家对该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从逻辑经验主义者的执守、批判理性主义者的反驳再到非理性主义者的超越,"休谟问题"在近代西方科学哲学家眼中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同时也能体会出哲学家们在研究它时思路在发生着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4.
整个语言学史可以分为经验主义语言传统和理性主义语言传统。经验主义传统重视语言与社会、历史、文化之间的联系;理性主义传统注意语言结构本身,而不在乎语言之外的东西。通过梳理西方经验主义语言学家对语言和社会文化的探讨,深刻地理解语言对于主体人和文化世界的意义。语言地位的变化经历了从作为思想和经验的表现工具到语言具有认识世界的功能,最后到语言作为本体的确立。每个社会和文化中的语言的文字和结构都表现了那个社会和文化自身的观念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Muynck的量子力学的经验主义解释文本的解读,区分爱因斯坦和玻尔关于量子力学的完备性之争中"广义上的完备"和"狭义上的完备"的差异,以及他们对于量子力学描述物理实在所持有的"客观性"和"情境性"的不同理解,同时说明Muynck所倡导的量子力学的新的经验主义解释是对"哥本哈根解释"的修正与发展,它强调理论需要解释而不是非解释,不同于范.夫拉森的严格经验主义。这种新的经验主义解释有助于我们理解量子力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回顾了科学哲学从经验主义到逻辑经验主义演化的历史进程;综述了维也纳学派的基本观点和科学发展的基本模式;强调了逻辑经验主义在科学哲学中的正统地位;提出了证实和证伪对立统一的科学发展模式,指出了科学认识和科学发展模式中的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相互交替与回归。  相似文献   

7.
科学假说向科学理论的转化究竟是怎么回事?它有哪些必要的环节?各个环节分别处于什么地位?这是科学方法论的一个中心问题。逻辑经验主义者将它描述为经验证实或确证,历史主义学派将它归结为价值评价,真理的连贯论者则认为它是一个逻辑连贯性的论证过程。这都是一种简单化、片面性的认识。其实,经验论证、逻辑论证、价值评价都是科学确立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对理论提供支持。其中,经验论证无疑是科学确立的基本步骤和决定环节,逻辑论证和价值评价则各有其特殊的作用。本文仅就逻辑论证在科学确立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吴秀龙 《科技信息》2008,(21):143-143
经验主义和唯理论的对立以不同的形式,贯穿整个语言学历史。经验主义的影响使得语言中丰富的多彩的画面得到全方位的描述,而唯理主义的影响使得我们逐步加深对语言和思维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经验主义是英国文化传统的独特之处,其主要特征是注重经验和调查,崇尚实证和实验,它对英国的科技教育、教育政策、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等方面影响深刻.  相似文献   

10.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理论联系新的实际有可能重蹈主观主义:教奈主义、功利主义、经验主义、实用主义之嫌。“弄通”马克思主义,深入实践,掌握实际是克服主观主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意义理论是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的核心,一直备受人们关注。作为一种哲学理论,它是西方哲学逻辑发展的结果,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此同时,它又因在解决一些哲学基本问题上的方法论作用而具有重要的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出发,用其典型性和家族相似性对语义模糊做出解释,论证了有些语义的模糊来自于客观世界的模糊。原型范畴为这种由客观世界的模糊导致语义模糊提供了解释的理论依据,而对由观念导致的语义模糊却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13.
黄鸣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30(9):96-98,103
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Paul Grice)1957年在他的“Meaning”一文中从人的心理意图上探讨了意义的本质,将意义分为自然意义(natural meaning)与非自然意义(non-natural meaning)。该理论一出现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格赖斯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探索意义的本质,从说话人的意图出发探讨意义,把交际过程看作是交际意图识别和传递的过程。格赖斯在非自然意义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对语用学的发展有很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印度诗人泰戈尔受古印度哲学“梵我一如”思想的影响,在其诗歌中表现出浓重的宗教哲理意蕴,其中既有对生命、自然的礼赞,也有对和谐的追求,还有跨越时空,从有限到无限的超越,正因为其诗歌思想的丰赡深刻以及独有的东方情调和神韵,他的诗歌在世界文学中具有了永恒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夫之"情景"论在其诗学体系中主要讨论的是诗学意象论,其诗学意境论主要是通过大量的"象外"论的研究来体现.正是以情景关系的全面阐释而构建的意象论为基础,形成了以"象外"论为核心的意境论,实现了中国古代诗学思想的继承、突破和超越,使得王夫之意境论具有特殊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应用语言学是一门把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尤其把语言教学作为其研究的基本内容。本文围绕什么是应用语言学,它的研究范围是什么,以及应用语言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如何等一系列问题,深刻剖析应用语言学的学科含义。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汉语谚语的研究主要从修辞、文化、社会等角度进行,而对其意义构建的认知过程的研究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也缺乏系统的理论分析。Fauconnier(1997)提出的概念合成理论及其概念整合网络模式可以被用来深入细致地分析汉语谚语的意义构建和推理机制。研究人员以意义具有双层性的汉语谚语为研究对象,根据概念整合模式从认知层面将它们分为四类,并对每一类谚语意义构建的幕后操作进行探索和分析,以揭示谚语在线理解过程中这种无意识的、动态的概念整合现象,从而进一步地证明了概念整合是一种普遍的认知活动,具有较强的认知阐释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言意论"的现代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意关系是中国古代论不断探讨的重要的学理论问题,它缘起于日常表达中的言意困惑,上升而为学表达中的言意辨析,形成中国古代独特的言意理论。从现代角度观之,言意论包含着丰富的化价值,主要体现在:(1)使中国古代学话语方式体现出本体论意义;(2)在这种学话语中触及了中国独特的认识论方式;(3)促成了中国学创作特色,并实现了中国学理论的独特建构。  相似文献   

19.
关于"巴"字的本义,历来众说纷纭,如水形说、芭茅说、虫蛇说、地形说、石穴说等等.其实巴字本义,与古代巴人的品格与精神紧密联系,由巴人精神产生,巴人精神又因"巴"字形构与表意而得以传扬.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依存,不可割离.  相似文献   

20.
介词“into”的中心意象图式及其空间概念延伸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象图式是一种抽象的框架结构,它基于我们的身体体验,感知互动及人认知操作逐步形成。以意象图式为支点,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小品词into的中心意象图式,并基于图形一背景理论解析into的空间概念延伸意义,其主要表现为从一个认知域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