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以苯胺、聚硫橡胶预聚体为主要原料,采用电化学一步法原位复合,制备季聚苯胺/聚硫橡胶复合膜。淫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方法考究了复合膜两个表面元素组成、相对含量和官能团类型,并用曲线拟合分峰技术对基本元素谱进行数学处理。结果表明,复合膜溶液面聚流橡胶含量远大于电极面;电极面上部分聚硫橡胶中的硫原子被氧化成含氧基团;聚茉胺与聚硫橡胶在原位复合过程中,聚硫橡胶预聚体与聚本胺分子链中的部分N原子或  相似文献   

2.
以苯胺,聚硫橡胶预聚体为主要原料,采用电化学一步法原位复合,制备了聚苯胺/聚硫橡胶复合膜。用LCR电桥,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X-射线能量散射谱,热分析对复合膜的导电率,结构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它们的组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吡咯蒸汽的化学氧化,在聚丙烯纤维表面原位生成了聚吡咯及其与氧化镍的复合物.用XRD、SEM对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用四探针法测试了样品的电导率.用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电化学电容性能.结果表明:复合膜的形貌、电导率和其用作电容的性能受到反应条件、聚吡咯度其复合物含量的影响;掺入氧化物有利于改善电容器的充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4.
新型铝电解电容器中导电聚吡咯对电极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铝电解电容器介质表面形成导电聚吡咯膜作为电容器对电极的方法。导电聚吡咯的沉积分为两个步骤。首先用化学聚合方法在介质膜上形成一薄层导电聚吡咯大此基础上再进行电化学聚合。实验分析了聚合条件对聚吡咯电导率的影响。制备出电导率力10S/cm的聚吡咯膜和以此为对电极的新型固体铝电解电容器。  相似文献   

5.
化学聚合法制备电容器用聚吡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聚合法制备电容器用聚吡咯,研究了不同的氧化剂和掺杂剂对PPY电导率的影响,并利用TGA,DSC,FT-IR等分析手段,对聚吡咯的热老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聚吡咯在有氧条件下热老化比无氧时快很多.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化学聚合法制备了聚吡咯(PPY)/聚砜(PSF)复合膜,分别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复合膜的表面形态和化学组分,并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法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膜呈双层不对称孔结构,其内层(与工作电极接触的一面)是由黑色聚吡咯组成的带少量微孔的致密导电层,而外层(与溶液接触的一面)则是由白色聚砜组成的具有许多微孔的绝缘层;相同条件下所制的复合膜电化学重复性好,在酸性溶液中具有较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和电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善和提高聚吡咯的溶解性和导电性能,利用化学氧化聚合法设计实验,制备聚吡咯。采用木质素磺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和对甲苯磺酸三种掺杂剂,通过改变掺杂剂的种类、掺杂剂的掺杂量、氧化剂的掺杂量、氧化反应时间、氧化温度等反应参数来优化聚吡咯的制备工艺。采用XRD、FTIR、SEM和四探针电导率测试仪等对产物的组成、结构和导电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三种掺杂剂均可以成功制备聚吡咯,有效地改善聚吡咯的水溶性能,其中木质素磺酸钠掺杂的聚吡咯性能最佳,当木质素磺酸钠取0.002 mol、n(Py)∶n(Fe Cl3·6H2O)=1∶1.2、反应在0℃下进行16 h时,电导率最高能达到0.818 S/cm。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对聚吡咯-聚酯透明导电复合膜的电导率及其与温度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应用渗流理论解释了复合膜的导电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复合膜与非晶态半导体具有相同的电导率-温度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苯胺与聚硫橡胶原位电化学复合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讨论了苯胺与聚硫橡胶电聚合时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聚苯胺与聚硫橡胶之间具有互相催化作用,且随着复合膜厚度的增加催化活性增高;同时还可提高聚硫橡胶电氧化还原的可逆性  相似文献   

10.
溶剂和酸处理对聚吡咯膜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气氛围中,采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在钽电极表面合导电聚吡咯膜,实验发现,机械拓磨促进了电极表面缺陷位置的增加,有利于聚吡咯膜的形成,从对支撑电 液老化机理的探讨出发,讨论了溶剂组分对聚吡咯膜电气性能的影响,由于吡咯单位的质子化作用是导致支撑电解液老化的根本原因,因此采用亲核性强的1,2-丙二醇碳酸酯(PC)和亲核性稍弱的乙腈(AN)混合溶剂配制支撑电解液,既可以合成出具有较高电导率的吡咯膜,又可以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铝电解电容器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评述了近年来铝电解电容器用高介电常数复合阳极氧化膜及工作电解液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相关的技术难点和存在问题,探讨了高比容铝电解电容器的未来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制备了C60与聚吡咯的单层及双层复合膜。应用电化学分析法研究了它们的循环伏安性质以及石英晶体微天平性质。发现无论是单层还是双层C60聚吡咯薄膜的电化学行为都与C60固态薄膜和聚吡咯薄膜的电化学性质不同。结果表明,多层C60聚吡咯薄膜的电化学性质不如单层C60聚吡咯薄膜的稳定。且单层C60聚吡咯薄膜的电化学性质基本不受C60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利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和动电位扫描,研究了聚苯胺/聚硫橡胶复合修饰电极在半胱氨酸的硫酸溶液中对含有S-S键的电化学反应的电催化作用及复合膜对碳钢的防腐作用和它本身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与聚苯胺膜相比,此复合电极对含有S-S键物质的电化学反应具有更高的电催化活性及更好的防腐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用偶联剂KH550、KH560、KH570、NXT和H3PO4刻蚀对尼龙短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将改性后的尼龙短纤维与天然橡胶制成母炼胶,然后用母炼胶制备尼龙短纤维-天然橡胶复合材料。通过力学性能测试以及RPA检测等手段,分析不同偶联剂和H3PO4刻蚀改性尼龙短纤维对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影响,发现用偶联剂KH570处理尼龙短纤维是改善复合材料综合性能较好的方法。在偶联剂KH570处理的尼龙短纤维基础之上添加不同相溶剂制备复合材料,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分析不同相溶剂对综合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SEM)对复合材料断口形貌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添加进口相溶剂能有效提高偶联剂KH570处理的尼龙短纤维在天然橡胶中的分散性,同时也能减少复合材料表面的孔洞即提高了尼龙短纤维与天然橡胶之间的界面粘结力。  相似文献   

15.
研究经钛酸酯偶联剂NDZ101表面改性的碳酸钙晶须对于天然胶乳胶膜的补强作用。结果表明:经改性后,碳酸钙晶须与天然橡胶界面结合作用增强;与纯胶胶膜相比,改性碳酸钙晶须/天然胶乳复合胶膜的力学性能显著提高,热稳定性也有所提高。改性碳酸钙晶须用量为3%时,复合胶膜综合力学性能最佳:300%定伸应力、500%定伸应力、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133.6%、121.1%、35.8%、34.1%和15.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