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探讨淫羊藿甙对高浓度葡萄糖抑制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是否具有保护左右,采用含10 mmol/Lβ-磷酸甘油、50 mg/L维生素C以及10~(-8)mol/L地塞米松的α-MEM培养基诱导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根据培养基葡糖糖含量不同分别设置对照组(5. 5 mol/L葡萄糖)、高糖组(22 mol/L葡萄糖)和药物干预组(22 mol/L葡萄糖)。药物干预组各组细胞换液时分别加入0. 1μmol/L、1. 0μmol/L和10μmol/L的淫羊藿甙。通过茜素红染色、钙含量检测方法检测诱导培养25 d后细胞外钙含量,使用Real time PCR检测诱导培养7 d后成骨标志分子表达,观察各组MC3T3-E1细胞的成骨分化情况。使用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诱导培养7 d后的各组MC3T3-E1细胞内自由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水平。结果表明:22mmol/L葡萄糖组细胞钙含量最低,成骨标志分子ALP、Osteorix及Runx2表达降低,细胞内自由氧生成水平升高,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受到抑制。使用不同浓度淫羊藿甙干预后,细胞钙含量升高,成骨标志分子ALP、Osteorix及Runx2表达升高,细胞内自由氧生成水平降低,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抑制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的减弱。可见淫羊藿甙能够通过降低细胞内自由氧水平,减弱高浓度葡萄糖对成骨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体外培养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FL-I)的方法,应用qPCR技术检测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人胚肺成纤维细胞中α-SMA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5μg/L TGF-β1组、10μmol/L ATRA组、5μg/L TGF-β1+0.1μmol/L ATRA组、5μg/L TGF-β1+1μmol/L ATRA组和5μg/L TGF-β1+10μmol/L ATRA组(TGF-β1和ATRA同时加入).处理24h后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细胞相比,TGF-β1诱导HFL-I中α-SMA基因表达明显上调(6.36倍).不同浓度ATRA干预后均可以明显抑制TGF-β1诱导的HFL-I中α-SMA基因表达(分别为正常组的3.89、1.94和1.42倍).以上结果表明,ATRA可以明显抑制TGF-β1诱导的α-SMA基因表达.ATRA对HFL-I细胞增殖和TGF-β1诱导分化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α-SMA基因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以成熟红豆果为外植体,在新成熟红豆果外壳生长点处进行机械剪口破壳处理后,接种于经高压灭菌的种子胚芽诱导培养基WPM+6-BA4.44μmol/L+NAA0.54μmol/L+Su 3%+AC 0.15%+Ag 0.65%中,待种胚芽长至5~6 cm时,切取芽的顶部、中段分别作为扩大繁殖的繁殖体,余下的子叶部分采用机械处理方式诱导潜伏芽的形成.适宜下胚轴芽诱导培养基为WPM+6-BA 4.44μmol/L+NAA 0.54μmo儿+TDZ 0.05μmol/L+Su 3%+AC 0.1 5%+Ag 0.65%,芽诱导率约达80%;适宜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WPM+6-BA 4.44μmol/L+TDZ 0.05μmol/L+NAA 1.61μmol/L+KT 2.23μmol/L+Su 3%+AC 0.15%+Ag 0.65%;适宜壮苗培养基为WPM+6-BA2.22μnol/L+NAA 1.6lμmol/L+KT 2.23μmol/L+Su 3%+AC 0.15%+Ag 0.65%;适宜生根培养基为1/2WPM+IBA 4.92μmol/L+NAA 2.67μmol/L+Su 3%+AC 0.15%+Ag 0.65%.成功诱导下胚轴潜伏芽萌发并形成完整植株,为木本植物红豆树高效繁殖提供了一个新途径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木犀草素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人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细胞(MuM-2C)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采用CCK-8法测定0,5,10,15,20,25μmol/L浓度木犀草素处理24 h后的MuM-2C活力,以筛选合适的药物作用浓度.将体外培养的MuM-2C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木犀草素组及木犀草素+氯化锂组,木犀草素组以15μmol/L木犀草素处理,木犀草素+氯化锂组以15μmol/L木犀草素和10μmol/L的氯化锂联合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MuM-2C的凋亡情况,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MuM-2C的迁移、侵袭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各组MuM-2C中凋亡蛋白BAX与BCL-2表达,采用免疫印记检测各组MuM-2C中EMT标志蛋白(E-cadherin, N-cadherin, Vimentin)和Wnt/β-catenin信号相关蛋白(Wnt1,β-catenin)表达,结果表明:不同剂量木犀草素均可抑制MuM-2C生长,并在一定范围内随剂量升高而作用增强;与对照组比较,木犀草素组细胞核形态固缩而大小不一,...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市面上的奶茶产品进行调研和测定,结合人们日常消费习惯,以奶茶中总糖和咖啡因浓度的中位数为标准灌胃小鼠。在常规饲料和高糖高脂饲料喂养的基础上,使用C57BL/6J雄性小鼠模拟人每天喝1杯奶茶摄入的蔗糖和咖啡因量,以体重、血糖、血脂、炎症因子和组织学检查作为评价指标,研究蔗糖和咖啡因的持续摄入对小鼠生理代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选取奶茶样品中总糖质量浓度范围为25~135 g/L,咖啡因质量浓度范围为190~853 mg/L;与常规饲料组相比,常规饲料加蔗糖和咖啡因组空腹血糖值由(4.27±0.06)mmol/L上升至(5.43±0.39) mmol/L,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质量浓度由(89.48±2.85) ng/L上升至(112.94±1.76)ng/L,血清白细胞介素-6质量浓度由(49.31±3.23)ng/L上升至(65.44±4.70)ng/L,体重增加值由(3.33±0.64)g下降至(2.45±0.51)g,血清甘油三酯浓度由(0.88±0.29)mmol/L下降至(0.74±0.04)mmol/L;与高糖高脂饲料组相比,高糖高脂饲料加蔗糖和咖啡因组体重增加值由(8...  相似文献   

6.
无花果蛋白酶具有过氧化物模拟酶活性,能催化H2O2产生·OH,从而氧化底物ABTS发生显色反应,而具有强抗氧化性的维生素C可清除自由基,从而诱导绿色ABTS+·还原为无色的ABTS,基于此建立高选择、高灵敏、快速检测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比色检测方法,优化方法并对维生素C的检测性能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检测方法较优方案组合为:H2O2浓度0.5mol/L,无花果蛋白酶质量浓度0.5μg/mL,温度50℃,孵育时间30s。在优化条件下,维生素C浓度在0.001~0.080m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7.381x+0.1091,相关系数R2值为0.9923,检出限为0.43μmol/L,说明该检测方法灵敏度高;同时此比色检测方法加标回收率在95%~105%,且其选择性高和稳定性好,在食品分析、生物化学和医药应用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用高糖(25mmol/L葡萄糖)和胆固醇(0.8, 1.6, 3.2mmol/L)处理EA.分析高糖高胆固醇诱导EA.hy926细胞凋亡中对HSPD1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表明随胆固醇浓度的增加,EA.hy926细胞活性下降,呈浓度依赖性.0.8mmol/L胆固醇低糖培养液培养12h的细胞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0.8mmol/L胆固醇高糖培养液培养12h的细胞活性与正常对照组(高糖培养液+0mmol/L胆固醇)具显著性差异(P<0.01).低糖或高糖培养液+0.8mmol/L胆固醇处理EA.hy926细胞不同时间后,细胞活性呈时间依赖性下调,48h后细胞大部分变圆,脱落.高糖高胆固醇处理的细胞大部分发生凋亡(50%),HSPD1基因表达显著上调.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缺氧对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的肾成纤维细胞(NRK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PEDF)表达和变化情况.将NRK细胞分为:正常组(5.6mmol/L葡萄糖)、高糖A组(15mmol/L葡萄糖)、高糖B组(30mmol/L葡萄糖)、缺氧对照组(100μmmol/LCOCl2)、缺氧A组(100μmmol/LCOCl2+15mmol/L葡萄糖)、缺氧B组(100μmmol/LCOCl2+ 30mmol/L葡萄糖).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及ELISA法测定24h、48h后NRK细胞VEGF与PEDF mRNA及蛋白的表达及其变化情况.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的NRK细胞在缺氧条件下VEGF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1,P<0.05),VEGF mRNA表达升高(P<0.01,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各组NRK细胞的VEGF蛋白含量呈上升趋势(P<0.01),VEGF mRNA表达亦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组NRK细胞的PEDF蛋白含量明显下降(P<0.01),PEDF mRNA表达下降(P<0.01,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各组NRK细胞的PEDF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P<0.01),PEDF mRNA表达亦下降(P<0.01).缺氧加重高糖培养的大鼠肾成纤维细胞VEGF与PEDF的表达失衡,从而探讨了缺氧在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中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田口方法(Taguchi method)对影响surfactin生产的各因素进行筛选,并对显著因子的水平进行优化后得出最佳配比。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粉、硝酸铵和O43-对其产量影响显著。获得高产工业发酵培养基的配方为:玉米粉35g/L,硝酸铵为15g/L,尿素6g/L,O43- 20mmol/L,Mn2+ 0.5mmol/L,Mg2+ 0.1mmol/L,Cu2+ 12.8μmol/L,Fe2+ 1μmol/L,Ca2+ 0.5μmol/L。此培养基surfactin产量达2294.28mg/L,较原有Landy培养基产量提高15%,生产成本降低40%,为实现surfactin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不同浓度的Mg2+、模板DNA、dNTPs、Taq酶、引物、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的单因素试验,筛选海南普通野生稻最佳ISSR-PCR反应体系为:15μl反应体系中含2.0 mmol/L MgCl2,50 ng模板DNA,200μmol/L dNTPs,1.20 U Taq酶,1.5μmol/L ISSR引物,50 mmol/L KCl 10 mmol/L Tris-HCl(pH8.3).反应程序:94℃预变性5 min;94℃,1 min,52℃,1 min,72℃,2 min,35个循环;72℃延伸10min,4℃保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分布于横断山区中缅树鼩的肥满度进行测定,探讨中缅树鼩肥满度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将56只体重相近的中缅树鼩随机分为7组(每组8只):对照组(自由取食,control);分别禁食12h(F12h)组、24h(F24h)组和36h(F36h)组;以及禁食36h后重喂食12h(R12h)组、48h(R48h)组和7d(R7d)组.实验结束后测定动物的体重和体长.采用体重与体长立方的比值(K=100 W/L3)作为测定肥满度的指标.结果发现:中缅树鼩雌雄个体肥满度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年龄组之间肥满度差异不显著.中缅树鼩不同季节的肥满度差异极显著,肥满度的季节变化趋势为:冬季最高,秋季较高,春季较低,夏季最低.禁食和重喂食极显著影响中缅树鼩的肥满度,禁食后肥满度降低,禁食24h时达到极显著水平,禁食36h时最小,重喂食7d后能恢复到对照组水平.中缅树鼩肥满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模式与其生存的食物波动大、高海拔低纬度和年平均温度较低的横断山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雌二醇处理不同时间的情况下,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中NF-B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探讨胃癌中雌激素对NF-B蛋白表达可能存在的影响.方法:SGC7901细胞经10 10mol/L和10 8mol/L的17-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处理6 h、12 h和24 h,应用Western B...  相似文献   

13.
当pH=5.2时茜素红与过量的Al3+反应生成发射橙黄色荧光的络合物,该络合物的最佳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469 nm和585 nm,Cu2+能够使茜素红-铝体系荧光猝灭,且荧光猝灭程度与Cu2+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一种灵敏的“开关式”测定Cu2+的方法.探究了茜素红-铝-铜体系的最佳用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缓冲溶液等因素对反应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定Cu2+的工作曲线为 ΔF=19.7c+101.2,R2=0.999 5,线性为0.2~30 μmol/L,检出限0.022 μmol/L.该方法准确度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用于水中微量铜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首次采用了染料萘酚绿B作为葡萄糖氧化酶电极的电子媒介体制备电流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检测电位低,抗干扰能力强,灵敏度高等特点,其对葡萄糖的线性响应范围为1.5-18μmol/L,检测下限为0.5μmol/L及响应时间小于30s.  相似文献   

15.
为讨论缝隙连接阻断剂18β—GA在脑血管收缩反应中的可能作用。采用压力肌动图技术,在急性分离的Wistar大鼠的大脑中动脉(直径〈300μm),观察18β—GA干预前后不同浓度的收缩剂KCl对血管直径的影响。结果显示,KCl可以浓度依赖性的引起脑中动脉收缩,且30~80mmol/L引起的收缩与血管静息状态下的直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n=7)。18βGA也可浓度依赖性的引起脑中动脉收缩,且10~100〉mol/L引起的收缩与未加药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n=8)。预灌流18β—GA(100/amol/L)后,50~80mmol/L KCl引起血管收缩幅度减小,拟合曲线下移,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7)。由此可知:18B—GA可抑制KCl对脑血管的收缩作用,提示细胞问缝隙连接参与脑血管收缩活动。  相似文献   

16.
利用L18(37)正交试验,考察了联合诱导时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地塞米松和胰岛素用量以及联合诱导时间,胰岛素单独诱导时间以及胰岛素用量对3T3-L1前体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的影响.极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各条件对3T3-L1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IBMX、联合诱导时间、胰岛素单独作用量、联合诱导时胰岛素作用量、地塞米松、胰岛素单独作用时间;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IBMX的诱导效应极显著,联合诱导时间和胰岛素单独作用量呈显著水平,而其他条件(联合诱导时胰岛素作用量、地塞米松和胰岛素以及单独作用时间)对结果的影响并不显著.3T3-L1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最适诱导条件为:500~750μmol/L IBMX、0.25~1μmol/L地塞米松与1μg/mL胰岛素,在联合诱导72 h后,再用5~10μg/mL胰岛素诱导48 h.油红染色镜检结果显示,在该条件下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率均高于联合诱导时胰岛素作用量、地塞米松和胰岛素以及单独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4例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诺和锐30(A组)和诺和灵30R(B组)治疗4周,以空腹血糖(FBG)控制在6~7mmol/L、餐后2h血糖(PPBG)控制在7~10mmol/L为达标.4周结束时两组均行72h动态血糖监测.结果:(1)24h血糖最低值(分布):血糖〈5.0mmol/L,A组95%发生于0~3Am;B组80%发生于0~3Am,13%发生于午餐前.(2)24h血糖最高值(分布时段):血糖〉10.0mmol/L,A组100%分布于午餐后;B组47%分布于午餐后,35%分布于早餐后,18%分布于晚餐后.两组血糖最高值及两组血糖〉10.0mmol/L分布于午餐后的百分比两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低血糖.72h动态血糖监测A组有4人共发生5次低血糖,B组有9人共发生14次低血糖.结论:(1)口服降糖药物继发失效的T2DM患者应用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可较理想控制全天血糖.(2)动态血糖监测显示血糖漂移情况:A组漂移幅度比B组小;(3)A组早、晚餐后血糖控制优于B组,午餐后血糖稍差于B组.(4)A组发生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B组.  相似文献   

18.
首先通过多周期的电化学循环伏安处理法在Ni金属丝(Niw)上原位生长Ni(OH)2/NiOOH活性层作为电化学氧化葡萄糖的电极材料,然后通过逐个周期改变葡萄糖浓度(1~15 mmol/L)的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葡萄糖在电极上的氧化机理及动力学特征,详细分析了不同电位下氧化电流与葡萄糖浓度的数学关系。结果表明:葡萄糖的电化学氧化机理是基于NiOOH对葡萄糖的化学氧化和电化学氧化再生NiOOH的耦合过程;0.16~0.24 V为葡萄糖氧化电化学控制区;在0.24~0.36 V间,响应电流随葡萄糖浓度呈等阶梯式增加,为典型的扩散控制。进一步研究表明所制备的Ni(OH)2/NiOOH/Niw电极在葡萄糖定量分析时展现了较好的线性关系(10 μmol/L~5.5 mmol/L,R2=0.9999),灵敏度达到62.7 μA/(mmol·L-1),且对模拟腹膜透析液、血液中常见共存物展现了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