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了研究城际列车下的运输通道内客流特征,选取云南省昆明到曲靖运输通道开展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收入偏低的旅客选择城际铁路比例大,而收入偏高的旅客选择汽车的比例大;通道内客流主要由工人及公司职员、个体劳动者构成;旅客出行目的主要为公务出差、探亲访友;旅客每年乘坐城际列车的次数要高于乘坐汽车的次数;所有旅客出行偏爱火车;旅客选择城际列车最主要原因为速度快,选择汽车最主要原因为随到随走;旅客对城际列车最不满意因素为出行时间和发车时间不合适,对汽车最不满意因素为主城客运站外迁和不安全。  相似文献   

2.
十余年来,我国地铁快速发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相继迈入地铁网络化运营时代,各地均已实施安检措施.本文梳理了国外、国内主要城市的地铁安检形式和内容,通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国情差异带来安检形式的不同,提出了要探究符合大客流特点的地铁安检新模式,借鉴国外地铁警员和巡逻警犬方式,提高见警率等,创新国内地铁安检模式.  相似文献   

3.
核电子学通过电子学方法获取和处理核信息,在核科学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翻转课堂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流程的彻底颠覆,可有效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参与感;行李安检是核电子学在民用领域的典型应用之一,为了保证旅客以及运输系统的安全,行李安检广泛应用于地铁、火车站、汽车站、机场等人群密集场所。该文结合翻转课堂教学和行李安检案例,探索核电子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北京-郑州运输通道内旅客出行的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研究运输通道内客流变化规律,结合北京郑州铁路客运专线建设,运用简单抽样方法确定样本抽样率和样本容量,对通道内不同运输方式旅客出行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出行旅客中企管人员最多;月收入小于1 000元的旅客主要选择公路出行,高于2 000元的旅客主要选择民航出行,介于二者之间的旅客多选择铁路出行;旅客多以出差、经商和探亲为出行目的;在小于300 km的出行距离内,公路占绝对优势;在300~1 500 km内,铁路优势明显;服务属性中,旅客最为关心的是安全,最不满意的是运行速度。  相似文献   

5.
针对旅客联程运输中旅客中转换乘行为,构建了多项Logit(Multinomial Logit,MNL)模型进行刻画分析.首先,设计了陈述偏好(Stated Preference,SP)调查问卷进行数据采集;其次,基于MNL模型对联程中转旅客的城市枢纽间换乘行为进行建模,并利用Biogeme软件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最后,计算出各方式的分担率并与实际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出行目的、行李大小等因素相比,联程旅客个人特征(年龄、职业、收入等)的影响最为显著,考虑了旅客个人差异的MNL模型拟合误差在1.5%以内;此外,旅客对交通工具拥挤度、舒适度、班次数量以及准时性的关注程度也影响了其选择行为;联运旅客对时间效率尤为关注,超过50%的联运旅客选择地铁,当公交出行时间下调0%~20%时,可以一定程度上将换乘地铁的联运客流转移至公交上.研究结果对于枢纽间换乘需求预测、多方式协同调度以及提供旅客个性化出行服务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型煤化工项目由于工期紧、施工人员结构复杂、危险源繁多等因素,施工过程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论文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等方面分析了大型煤化工建设项目施工过程存在的主要风险以及安全管理中存在问题和不足,从提升人员安全素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改善作业安全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措施,以期提升大型煤化工建设项目施工过程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7.
旅客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的模糊机会约束规划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旅客出行心理,将其所考虑的因素归结为衡量客运产品服务质量的安全、舒适、方便、快速、准时、经济6个因素;并通过分析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导出并求解描述旅客出行意愿的模糊机会约束规划模型;然后采用理想交通方式模型得到旅客方式选择的结果;最后给出一个算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铁的快速发展,给公路客运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了提高公路客运企业竞争力,结合中长旅客出行需求和发展态势,笔者从旅客特性、出行特征、运输方式特性等角度,分析了旅客出行行为偏好影响因素,构建了基于非集计的多元Logistic旅客选择方式回归模型。论文依据北京公路客运数据,对0~400km和400~800km的中短途和中长途旅客出行选择行为进行了敏感度分析实验。实验表明,0~400km中短途出行的旅客对便捷性和准时性的敏感度高,而400~800km中长途出行的旅客对出行费用、出行时间、舒适性和安全性的敏感度高。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现有旅客列车车票实名制安检时存在的采集信息、认证手段、比对传输方式等问题,研发基于人工智能的火车站人脸、身份证、火车票、站台、车厢、出站口"六合一"乘客实名制核验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购验票、检票、登车等环节采集到的人脸、指纹等人体生物特征数据,开展特征码提取等工作;借助人像识别技术和视频结构化技术,开展铁路人像数据的"一人一档"建设,生成旅客个人乘车全流程完整的人像出行记录,建立模型实现预警,进而建立所有乘客乘车档案记录。系统实现了从旅客购票进站到出站全过程的动态信息采集、核对和嫌疑人员排查等,确保了铁路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0.
郑伟 《甘肃科技纵横》2015,44(1):39-40,33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旅客对出行中的环境,特别是长途出行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火车作为现代主要的出行工具,其车厢内的空气质量等环境问题特别受到旅客的关注,因此列车空调过滤、除霜降温、除湿、通风功能的正常使用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对空调的维修保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面对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空调出现的故障也要求随车机械师能快速的找准故障点采用正确的方法快速处理。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中国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现状及趋势的基础上,从人、车、路和环境4个方面分析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分析表明:人的因素主要表现为驾驶技术不过关、安全意识淡薄;车的因素主要表现为机动车车型繁杂、安全性能低;路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农村公路配套设施不全、线形设计存在隐患;环境的因素主要体现在气候、照明和管理等方面。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应重点从加强安全意识教育、规范车辆安全状况、提升农村公路基础设施水平和提高环境整体安全水平等方面来改善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12.
王辉  秦华  王玥  陈宁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11):4818-4825
为加大盲人自主出行乘坐地铁的能力,对北京地铁盲人导向标识做出相关研究。采用用户实地测试的方法,选取了影响寻路绩效的路线复杂度和标识的可用性程度作为自变量,寻路中的用时、迷茫出错次数作为因变量,通过AHP层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选择实验路线,招募参试者实地测试盲人出行寻路的效率。结果表明,路线复杂度和标志可用性程度均对迷茫出错次数和寻路用时有显著影响。路线转弯次数是影响盲人寻路中安全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安检处前后是盲人用户出现安全问题最多的位置。可见减少路线转弯的次数即降低路线复杂度,提高安检处前后盲人导向标识的可用性,均能提高盲人用户的寻路绩效。根据实验结果,得到了一般致盲者达到较高寻路效率的数据范围,今后可以主要针对这几方面做出改进以及新的设计,使得盲人在寻路时可以顺利通行,增强其寻路的安全感,为盲人独立出行增加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升旅客运输通道交通需求预测的准确性,针对现有旅客出行选择模型未充分考虑交通方式运输能力约束的不足,在深入分析旅客出行选择机理和运输能力约束机制的基础上,通过经典多项Logit(MNL)模型效用函数的优化设计,引入惩罚因子表征运输能力对旅客出行选择的约束,建立运输能力约束条件下的旅客出行选择Logit模型(约束MNL模型),并设计模型求解算法预测各交通方式的分担率。以西宝(西安—宝鸡)客运通道为对象进行实例分析,通过2种MNL模型预测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约束MNL模型预测性能的优越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旅客出行选择过程中,交通方式运输能力的约束具有普遍性,是有效交通需求预测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约束MNL模型考虑了运输能力对旅客出行选择的影响,更符合旅客出行选择的决策过程,从机理上为提升交通需求预测的准确性提供了可靠保障;惩罚因子反映了运输能力约束对旅客出行选择的影响,代表了运输能力约束条件下运输服务质量的下降和旅客出行效用的损失;通过惩罚因子的合理赋值,建立旅客出行选择概率重新分配机制,能有效模拟旅客出行方式的转换、控制旅客出行选择的概率;与传统MNL模型相比,约束MNL模型表现出了...  相似文献   

14.
地铁已经成为民众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地铁一旦发生事故,将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恢复运营.因此,为了提高地铁运营的安全性,降低紧急事件后果的严重性,对地铁网络脆弱性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从"人、设、环、管"四个要素构建地铁网络脆弱性评价体系,对地铁网络脆弱性进行分析.以福州地铁二号线为例通过DEA模型评价风险因素,确定风险因素的影响权重及有效指标.结果显示一级指标中"设"和二级指标乘客的行为与客流量大等方面对地铁网络脆弱性影响较为显著.根据分析结果对地铁网络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降低地铁网络的脆弱性,保证地铁的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铁已成为目前城市内的主要交通工具。人口的急速增长、经济的飞速发展都给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地铁在当今人们的出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地铁线路已投入运行。由于地铁建设的位置特殊性、工程量、施工难度等因素给地铁的施工带来了很大程度的困难。近年来,许多的铁路工程由于缺少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给人们的出行安全带来了隐患。  相似文献   

16.
基于联网售票数据,提出公路旅客群体识别方法,建立了基于K-means聚类及决策树CHAID算法的公路旅客群体识别嵌套模型,提取了平峰与高峰时期旅客群体的细分规则及群体细分特征,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获取了需求强度对公路旅客出行行为异质性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平峰时期,购票方式、出行时刻及提前取票时间是划分旅客群体的主要因素.高峰时期,旅客出行计划性更强,提前16h以上取票的旅客占比相对平峰时期高约2%;将需求强度等级由高至低划分为1至4级;需求强度提升将导致常规出行型旅客更倾向于人工购票,计划出行型旅客更倾向于网络购票;常规出行型旅客受票价的影响程度高于计划出行型旅客0.113%,揭示了常规出行型旅客对票价提高不敏感;计划出行型旅客的出行时刻选择几乎不受需求强度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了能够科学合理地制订突发事件下旅客安全疏散方案,提出一种航站楼出发厅应急疏散仿真方法。核心思想是:根据航站楼出发厅实际布局,创建应急疏散物理环境。通过研究旅客行为特征,确定应急疏散仿真核心参数;并归纳总结旅客正常业务流程和旅客应急疏散业务流程;然后基于社会力学理论,利用Anylogic软件模拟仿真旅客应急疏散方案、计算疏散总时间。以绵阳机场为仿真实例进行实验,发现疏散过程中安全出口及安检出口旅客过度拥挤堵塞;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仿真结果表明应急疏散优化方案的服务水平标准级别平均提升了1个级别。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西安地铁2号线对沿线通勤者出行方式的影响,本文调查了2号线沿线通勤居民,从"人-车-路"多维角度分析影响城市通勤者交通方式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时间、经济性及个人体验等,并建立Logit模型对交通方式选择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地铁2号线自2011年开通以来,超过半数的沿线通勤者从传统交通方式转移到地铁出行,且对地铁依赖程度逐渐上升,超过70%的通勤者选择地铁出行。研究成果可为西安南北客运交通走廊上常规公交线路调整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地铁是城市交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地铁的成本控制对地铁的运营经济效益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地铁的成本包括地铁的地铁造价和运营成本。本文主要讨论了通过合理的统筹规划从土木工程、设备选择等方面最大程度的降低地铁的造价,利用泊松分布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了地铁检票闸机的使用时间控制,达到既不滞留旅客,也不至于使闸机闲置,有效的延长了闸机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地铁的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20.
图说     
7月22日中午,湘阴县汽车站。车站对乘客例行"三品"安全检查,是保障旅客人身财产安全的重要方式,应该认真执行,可是在湘阴县汽车站,安检设备不运作,安检人员也不在岗,整个安检系统形同虚设。运管驻站工作人员也均不在岗。7月22日,岳阳县汽车站,消防通道竟然"铁将军"把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