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重庆气温资料均一性检验和订正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惩罚最大T检验并结合元数据对重庆34个台站年平均气温资料进行了均一性检验和订正,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应用于重庆年平均气温资料的均一性检验;重庆年平均气温资料的非均一性在空间上普遍存在,东北部最为明显;迁站是影响其非均一性的最重要的因素,仪器变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相较订正前,订正后重庆年平均气温资料的整体质量和连贯性明显要好,线性趋势空间分布更为合理,消除了个别台站线性趋势明显异常的情况;最后建立了建站至2010年重庆34个台站均一的年平均气温资料序列,为准确地评估气候变化趋势和变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甯春蓉 《甘肃科技》2011,27(8):66-67,58
通过对德阳站迁站前两年新观测场与旧观测场的气温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新观测场比旧观测场低,但各月偏低的程度不同;最高气温总体来说,新观测场比旧观测场低,但有个别月份差值趋势不一致。通过假设检验分析,两站的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整体差异不显著,采用新观测场地的气温资料能反映旧观测场地的气温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3.
自动气象站已成为今后我国地面气象观测的发展主流,将逐步取代人工观测。人工观测与自动观测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观测差异,这种差异对历史气象资料的连续性提出了挑战。因此,对比分析两个观测系统之间的差异及两个序列间订正方程的建立是非常必要的。结果表明,合作气象站两种观测数据序列中,自动站日最高和最低气温系统性偏低于人工观测值,平均气温则反之。在分析两个数据序列差异的基础上,建立了各季的气温订正方程。订正后两个序列的差值明显减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基于珠江三角洲关键气象站点数据,分析了1960~2016年各个站点极端气温、平均气温的变化差异.用线性回归分析和城郊取差法对各个站点的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平均气温进行趋势评价,得出各站点3种气温的变化特征,以及城镇化对3种气温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珠三角各站点的极端最低气温上升最明显,其次是极端最高气温.城镇化对珠三角平均气温变化的影响最明显,其次是极端最低气温,对极端最高气温变化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5.
方永侠  申双和 《科技咨询导报》2010,(16):140-141,198
本文选用了北京2006年6个台站的自动站和人工站气温平行资料,对两个观测系统间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进行对比差值和原因分析,并建立人工观测与自动观测气温之间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台站系统性偏差较明显,朝阳、观象台和海淀人工观测气温系统性偏低,丰台、石景山和延庆则系统性偏高;但两系统间气温相关系数在0.99以上,偏差稳定。研究认为,自动站型号及温度传感器的不同和天气变化对气温偏差影响较大。人工与自动观测气温之间的回归分析表明,可用自动站气温值对人工站气温值进行订正和推算。  相似文献   

6.
对云南1961—2010年124个地面站的年平均气温作了均一性检验,并对存在非均一台站的年、月平均气温做了订正试验.首先从与待检台站距离较近的10个台站中选择相关性最好的5个站,用相关系数的平方作为加权平均值建立参考序列,然后分别采用标准正态检验(SNHT)、Buishand-range以及Pettitt 3种方法对各台站的年平均气温进行了均一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有45个台站的年平均气温存在非均一性,占被检验站的36%;在此基础上,采用待检台站与参考台站线性拟合的方法对存在非均一性台站的年、月平均气温资料进行订正,使其能够更好地反映气候的真实变化;订正前后的年、月平均气温的对比分析表明,对序列的订正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7.
利用福州市气象站及周边8个气象站1961~2010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资料,分析福州地区城市热岛强度变化及对气温序列的影响。结果表明,50年来,年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且福州站的增温速率明显大于郊区站的增温速率,最低气温的增温速率大于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的增温速率;对同一项气温,增温速率的季节差异明显,尤其是冬季增温速率非常显著;对于同一季节,除了春季之外,其他三个季节都是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温速率最大,最高气温的增温速率最小,年平均气温居中,非对称性明显。  相似文献   

8.
应用福建省9个代表地面测站气温资料,对1961—2001年月平均气温、月极端最高气温、月极端最低气温以及1981—1990年日平均气温稳定≥0℃积温和≥10.0℃积温(0.1℃)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1—2001年比1961—1980年的月平均气温、月极端最高气温、月极端最低气温均有所增高,尤以月极端平均最低气温增幅最大,福建省气候变暖主要来自最低气温升高的贡献,冬季升温幅度大于夏季.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咸阳10个气象站1960—2012年53a的气温资料,分析了咸阳区域温度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咸阳气温变化在空间分布上呈非均一性;最高、最低气温在时间变化上为非对称性增长;最高气温在1994年前后存在明显突变点,最低气温在1973年和1997年前后存在两个突变点;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在时间变化上具有对称性;年日较差变化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利用德钦气象站1954-2014年逐日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分析了梅里雪山气候变化特征,选用温湿指数、风效指数、着衣指数和综合舒适度指数对该山地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61年来梅里雪山年极端最高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呈极其显著的上升趋势,年极端最低气温、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年相对湿度、年平均风速呈不显著的下降或减少趋势.2梅里雪山最适宜旅游出行时间为每年5-10月,1990年以来,综合舒适度指数呈下降趋势,舒适期延长,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3年综合舒适度指数呈下降趋势,逐渐由不舒适型向舒适型转变,主要与年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高气温的显著上升、年日照时数和年平均风速的减少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三门峡市近50年气候变化及对农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门峡市1960—2009年逐月气温、积温、降水、日照时数、蒸发量、无霜期等气象资料,采用线性方程、累积距平法、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分析了该市近5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0年来,三门峡市气温在波动中呈现上升的趋势;极端最高气温下降,高温日数减少,极端最低气温的强度减弱,持续时间缩短,冬暖夏凉趋势明显;年降水量在波动中减少,年际波动较大;年日照时数和年蒸发量总体呈减少趋势;无霜期日数变化较大.根据气候变化情况,简单分析了当地气候变化对主要农作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气象因子是驱动径流演变的重要因素,运用交叉小波方法分析了石羊河上游四条典型支流的径流量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共振周期规律,揭示了不同时域、频域上相关性的程度变化和异常情况,对现有相关性研究进行了补充。结果表明:西大河水库站与大靖峡水库站径流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南营水库站与古浪站呈下降趋势,径流量与降水量的周期规律及相关性最显著,其次是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最差,共振周期范围为2~8a。通过与现有成果的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对探究气象因子突变性、水文气象要素相关性及其时频变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石羊河流域在针对性补水时应优先考虑从降水环节出发,实施人工增雨作业。  相似文献   

13.
选取广州市1953~2009年气温观测资料,应用Cubic函数拟合和线性拟合方法分析了气温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1999~2007年城市化指标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探讨城市化发展水平对年平均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近30年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广州市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变化率为0.38℃·10a^-1;...  相似文献   

14.
以1961-2016年河南省17个气象站逐日最高、最低和日平均气温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Sen’s倾向估计、Mann-Kendall检验、R/S分析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河南省16个极端气温指数(冷指数和暖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过去的56年,河南省极端气温冷指数和暖指数均呈暖化趋势.其中,霜冻日数、冷夜日数、暖夜日数和生物生长季暖化趋势最显著.空间上,河南省各地极端气温冷指数和暖指数均呈暖化趋势.其中,郑州、开封、新乡、三门峡等地暖化趋势最显著.极端冷指数开始变暖、显著变暖和变暖突变时间均早于暖指数,且冷指数变暖幅度大于暖指数,说明冷指数对全球变暖更敏感.河南省极端气温冷指数和暖指数可持续性均较强,意味着河南省极端气温指数暖化趋势将持续.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电力系统短期负荷的预测,建立了多元回归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分析了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温度、相对湿度、降雨量分别对日最高负荷、日最低负荷、日平均负荷的影响程度,以及预测出短期负荷,应用MATLAB、SPSS进行求解,研究得出:最高温度对日最高负荷、日最低负荷、日平均负荷的影响程度最大,且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模型可靠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利用山东地区17个气象站1961 ~2011年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法、Mann-Kendall法、累积距平法等方法,分析了山东地区近50年的气温变化特征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961 ~2011年山东地区各气象站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现增温趋势,平均增温速率分别为0.22℃/10a、0.17℃/10a和0.33℃/10a,年平均最低温度的上升幅度大于年平均最高温度的上升幅度,山东地区气候变暖主要体现在年最低温度的升高上.近50年来山东地区气温变化过程具有显著的阶段性,而不是单调递增.山东地区增温主要发生在最近的20余年内,各气象站点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发生增温性突变.山东地区气候变暖的区域差异比较明显,龙口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增温最明显;年平均最高气温增温最为明显的是日照地区;龙口地区年平均最低气温增温趋势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利用宁夏全区23个冻土观测气象站资料及对应气象数据,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分析、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采用自然邻近点插值法进行等值面推算,分析了宁夏最大冻土深度的分布状况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宁夏多年极端最大冻土深度为1-1.6m,多年平均最大冻土深度仅中部干旱带的兴仁、麻黄山和海原3个气象观测站在1m以上.近50a来,宁夏最大冻土深度呈逐年下降趋势.≥1m最大冻土深度出现频率20世纪以前呈依次降低趋势,但进入21世纪后又有增加趋势.分析了宁夏各地最大冻土深度年际变异系数介于13.5%-25.6%,说明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比较敏感.通过周期分析说明多数站点在1968-1975年和1978-1985年间存在一个3a左右的周期.通过对典型代表站最大冻土深度与相关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得出,影响灌区最大冻土深度的主要因素是日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影响中南部山区的主要因素是日平均气温和日均地温.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长春市PM10污染特征以及影响PM10浓度的因素,利用长春市PM10的实时监测资料,分析长春市PM10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和污染程度.并利用同期的气象资料,建立PM10浓度和气象因素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进行两者之间的相关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最优"回归方程,分析不同季节对污染物浓度有显著影响的气象因素,从而为长春市大气污染防治和雾霾天气预测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长春市PM10浓度冬季偏高、夏季偏低、春季和秋季居中,2013年全年中1、4、10月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污染现象,日平均浓度最高值达到591μg/m3.研究发现对长春市PM10有显著影响的气象因素主要有当日平均风速和最高最低气温温差.  相似文献   

19.
统计降尺度方法对江苏地区极端气温的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统计降尺度方法(SDSM)对江苏地区最高、最低气温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SDSM统计降尺度技术对江苏地区夏季最高气温和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值的模拟效果相当好;对年最低气温极大值和年最高气温极大极小值以及夏季最高气温极大值的模拟效果还不错;而其他极值的模拟效果不是很理想。由于对极值的平均值模拟较好,对未来气候的趋势模拟会比较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运用WRF3. 9模式并选取四种常用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YSU、ACM2、MYJ和BL)和两种近地层方案(Eta和MM5)模拟了2015年1月16~25日苏州东山的近地层气象要素,并与东山气象站观测实验数据进行对比,评估了四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近地层气象要素的模拟能力。同时设置了边界层参数化方案与近地层方案耦合的敏感性试验,分析两类方案的耦合对近地层气象要素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白天四种边界层方案对2 m温度的模拟差异较小,两种近地层方案的模拟结果有差异,对流混合较弱时Eta方案模拟较好,对流混合较强时MM5方案较好;夜间四种边界层方案和近地层方案均有影响,但是整个观测期间四种方案的模拟结果统计量差异较小;②无论白天还是夜间,四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模拟的2 m相对湿度均高于观测值,BL方案的模拟效果最佳,MYJ方案的模拟偏差最大;③无论白天还是夜间,四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10 m风速的模拟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MYJ方案的模拟效果最好,四种方案对风向的模拟均优于对风速的模拟,白天的模拟效果整体优于夜间;④选择不同的近地层方案对风速和风向的模拟结果没有明显影响,对2 m气温模拟结果的影响小于对2 m相对湿度模拟结果的影响,BL边界层方案与MM5近地层方案耦合对近地层气象要素2 m气温和2 m相对湿度的模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