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在室内条件下,对大眼隐翅虫Stenus(Stenus,s.str.)sp.1成虫对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的捕食作用及寻找效应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大眼隐翅虫对萝卜蚜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型模型,理论方程为Na=0.7937N/(1 0.1582N),日最大捕食量为5.018头.大眼隐翅虫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增加而降低,其数学模型为α=6.0131 P^-0.6254,其捕食作用与个体间相互干扰作用关系用Hasseu模型拟合为E=0.2530 P^-0.1468.  相似文献   

2.
大眼隐翅虫的生活习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眼隐翅虫Stenus(Stenus,s.str.)sp.隶属鞘翅目Coleoptera、隐翅虫科Staphylinidae、大眼隐翅虫亚科Steninae的大眼隐翅虫属Stenus,喜生活于河流漫滩等潮湿的地方.实验室观察研究发现,该种隐翅虫可捕食同翅目、鳞翅目、半翅目等许多昆虫的幼体及土壤小动物,但不捕食异色飘虫卵及幼虫;并观察了它的捕食量范围及空间异质性、食物数量对捕食量的影响以及避害、取食、运动、种内残杀等行为习性.  相似文献   

3.
记述了大眼隐翅虫属、缘隐翅虫亚属1新种:仲夏大眼隐翅虫Stenus(parastenus)solstitialis.  相似文献   

4.
川、滇束毛隐翅虫属初记(鞘翅目:隐翅虫科,大眼隐翅虫亚科)郑发科四川师范学院生物系昆虫学报199336(2):198~206.束毛隐翅虫属((Dianousteach,1819)为大眼隐翅虫亚科(Steniae)的二属之一。该属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南亚...  相似文献   

5.
记述了四川大眼隐翅虫属,缘隐翅虫亚属一新种:王朗大眼隐翅虫.模式标本保存在四川师院生物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述中国大眼隐翅虫属一新种及一新纪录:峨眉背点隐翅虫;涡饰大眼隐翅虫,模式标本保存在四川师院生物系.  相似文献   

7.
采用室内饲养观察的实验方法对大眼隐翅虫Stenus(s.str.)sp.的交配行为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发现:大眼隐翅虫Stenus(s.str.)sp.完成一次交配行为经过相遇、抱对、锁结、离开等几个过程.本文描述了大眼隐翅虫Stenus(s.str.)sp.交配行为的过程,记录抱对和锁结发生的时间.在2008年10月到2009年1月的饲养过程中大眼隐翅虫Stenus(s.str.)sp.在11月2日到11月8日一周时间内发生交配行为,第三天交配对数最多,且交配大多发生在上午9:00—11:00;记录抱对和锁结所经历的时间统计描述出,抱对2min左右,锁结时间长达0.5h.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述中国大眼隐翅虫属一新种:石岩大眼隐翅虫.模式标本保存在四川师院生物系.  相似文献   

9.
梭毒隐翅虫成虫捕食行为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梭毒隐翅虫Paederus fuscipes Curtis是农田常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本文观察了梭毒隐翅虫雌、雄成虫捕食成蚜、幼蚜的行为,发现其捕食行为包括6个部分,即搜寻、捕捉、嚼食、梳理、静止和排泄。棱毒隐翅虫成虫在捕食成蚜、幼蚜的过程中,其嚼食时间有显著差异,幼蚜嚼食耗时较少,成蚜嚼食耗时较多,而梳理时间、静止时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记述了中国梨须隐翅虫属1新记录种:Oedichirus lewisus Sharp,上海突眼隐翅虫属2新记录种:Stenus proclinatus L.Benick和Smercator Sharp,首次给出了S.proclinatua的特征图,并提供了上海突眼隐翅虫属10种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1.
记述了中国突眼隐翅虫属后突眼隐翅虫亚属2新记录种: Stenus (Metatesnus) pubescens fraternus Casey, 1884和S. (Metatesnus) depressus Puthz, 1973,对它们的分类特征进行了描述和绘图, 并提供了中国已知该亚属4种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2.
毒死蜱防治蛴螬的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3%、5%、10%毒死蜱颗粒剂对蛴螬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毒死蜱各制剂的有效成份(含210克)相同情况下,对丽金龟和鳃金龟幼虫毒杀效果均好。3%毒死蜱的90%致死时间两次数据分别为102.33、104.70小时,而5%和10%毒死蜱则均比前者长。室内毒力测定显示出3%毒死蜱防治蛴螬的效果较5%和10%毒死蜱均好。田间药剂试验,3%毒死蜱防效与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相吻合,每公顷挽回花生产量损失1713.75KG,明显高于其它两种。  相似文献   

13.
拟菊酯是80年代国际上广泛使用的高效低毒杀虫剂。为深入研究拟菊酯分子与受体结合过程,首先应对其在溶液中的构象有足够的了解.Owen等报道了部分拟菊酯的晶体结构,但拟菊酯分子很柔软,它在溶液中的构象是否与晶体结构相同,近来,Hopfinger等通过分子力学的计算认为两者有差异,本文根据NMR数据探讨溟氰菊酯在深液中的构象和性质。  相似文献   

14.
通过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获得了果蝇科(Drosophilidae)果蝇属(Genus Drosophila)[包括条纹果蝇亚属(Subgenus Dorsilopha)、果蝇亚属(Subgenus Drosophila)和水果果蝇亚属(Subgenus Sophophora)]、条果蝇属(Genus Phorticella)、姬果蝇属(Genus Scaptomyza)和花果蝇属(Genus Scaptodrosophila)的5个种6个单雌系的线粒体Cytb基因的部分DNA序列,用最大似然法、邻接法和Bayesian法分别构建系统树.研究结果表明:在选取的所有属和亚属中,花果蝇属的分化是最早的,其次是条纹果蝇亚属;姬果蝇属与果蝇亚属是近源的,条果蝇属同姬果蝇属和果蝇亚属形成的并系群是近源的;水果果蝇亚属早于果蝇亚属分化,水果果蝇亚属形成的支系是果蝇亚属和其它属(花果蝇属和姬果蝇属)形成的支系的姐妹分类单位.结果还表明线粒体Cytb基因可以作为有效的分子标记探讨高阶元的果蝇系统发育关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急性和亚急性暴露实验研究发现,不同浓度的溴氰菊酯可使蚯蚓体重降低,形态发生伤害性改变.进一步分析蚯蚓体内纤维素酶活力和乙酰胆碱酶的活力,结果显示:溴氰菊酯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对蚯蚓体内的纤维素酶活力、乙酰胆碱酶活力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进行了7种杀虫剂对榕管蓟马的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敌杀死的毒力最高,蚜虱净和氯氰菊酯也具有较高的毒力,锐劲特的毒力最小。敌杀死、艾美乐、乐斯本具有很好的速效性,药后3d防效分别为99.3%,98.9%和94.2%。艾美乐和乐斯本具有较好的持效性.药后21d的防效分别为92.8%和86.5%。  相似文献   

17.
以溴氰菊酯为分析对象,将一种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基质固相分散法(MSPD)应用于麻黄中的溴氰菊酯残留测定,建立了麻黄中溴氰菊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优化了MSPD法的实验条件及气相色潜条件。样品经MSPD处理后,不需要进一步净化就可直接用气相色谱检测;麻黄的三个添加水平回收率为83.4%~98.3%。RSD为3.5%-8.7%,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净化效果好、适用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五倍子蚜与寄主植物DNA序列系统发育关系及其协同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倍子蚜特指寄生在漆树科盐肤木属几种植物上形成五倍子虫瘿的一类蚜虫.本研究采用PCR直接测序方法测定了五倍子蚜10个种共19个样本的mtDNA COI基因部分DNA序列(660 bp),从GenBank下载瘿绵蚜科Pemphigidae瘿绵蚜属Pemphigus、卷叶绵蚜属Prociphilus和棉蚜属Eriosoma及纩蚜科Mindaridae纩蚜属Min-darus种相应基因序列为外类群,构建五倍子蚜种之间的MP和ML分子系统发育关系,两种方法得到一致的结果.五倍子蚜10个种共形成3个大的聚类簇,圆角倍蚜属的红倍花蚜和倍花蚜、铁倍蚜属的4个种(亚种)分别以很高的置信度聚为一支,铁倍花蚜属的铁倍花蚜、小铁枣蚜属的红小铁枣蚜与倍蚜属的角倍蚜和倍蛋蚜聚为一支,但是其置信度较低.同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GenBank下载五倍子蚜第一寄主盐肤木属Rhus植物cpDNATrnL-F区序列(980 bp),建立寄主植物种之间的MP和ML系统发育关系,与角倍蚜系统发育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二者之间明显的协同进化关系,但是五倍子蚜的聚类并没有完全和寄主植物之间形成一对一的平行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