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用透明胶法对蕨麻试管苗与土培苗叶表特征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土培苗与试管苗的表皮毛,均属单细胞、直的不分支的毛;表皮细胞形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均呈多边形,垂周壁平直、弓形,下表皮细胞不规则,垂周壁深波状;从气孔形态来看,试管苗气孔呈近圆形,土培苗气孔呈椭圆形,且试管苗气孔大小和开度都明显大于土培苗。同一叶片其下表皮气孔密度大于上表皮,试管苗与土培苗两者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草莓试管苗与土培苗气孔形态和气孔密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草莓(fragariaananassaduch)试管苗与土培苗气孔形态和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的观察比较,结果表明:试管苗气孔大小和气孔开度都明显大于土培苗,气孔无关闭能力;土培苗与试管苗两者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的差异不显著,说明试管苗叶片保水能力差可能主要与气孔无关闭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3.
试管植物的玻璃化现象是植物组织培养中出现的特有现象,本文通过对香石价试管正常苗和玻璃化苗茎叶的解剖结构的观察比较发现:二者共同表现为通气组织发达;叶表皮细胞单层,表皮细胞上具有泌水组织(水孔)等等。与正常苗相比:玻璃化苗叶片不具有栅栏组织,仅有海绵组织;叶片厚而长,维管组织发育不完全等特征。  相似文献   

4.
香石竹试管苗玻璃化现象给试管苗的应用带来困难,采用强光照10000—20000 LX,在培养基中提高蔗糖和琼脂浓度,降低激素用量,对克服香石竹试管苗玻璃化有明显效果.青霉素对克服香石竹试管苗玻璃化无明显效果,但对生根有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满天星试管正常苗与玻璃苗叶片解剖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本文中利用解剖学方法,对满天星试管正常苗和玻璃苗叶片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二者的表皮均由单层细胞构成。气孔突出,叶肉组织无细胞的分化,是等面叶,且叶肉中通气组织发达。与试管正常苗相比。玻璃苗的叶片厚。气孔突出明显。表皮细胞、叶肉细胞体积膨大,有的叶肉细胞的细胞壁发育不全,在某些区域出现空洞。壁的形态呈现不完整的现象。玻璃苗叶片的维管组织呈现退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福建柃属植物(山茶科)叶表皮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研究福建山茶科柃属18种1变型植物的叶表皮特征,统计并测量了气孔类型、气孔大小、气孔密度等有关特征.结果表明:该属植物的气孔为圆形或椭圆形,仅分布在下表皮,且多为无规则型,也有不等细胞型;叶表皮细胞形状有不规则形、不规则多边形;垂周壁较平直、浅波状、波状或深波状.在光镜下柃属植物在气孔大小、密度方面有明显不同,在表皮细胞形态、垂周壁样式和表皮毛等特征上差异较大,可作为种间区别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人参果试管苗与移栽成活苗气孔行为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人参果(Solanum muricatum Ait.)试管苗与移栽成活苗气孔大小、气孔开度日变化及保卫细胞对碘-硫酸反应的观察比较,研究了试管苗与移栽成活苗气孔行为的差异,结果表明,试管苗与移栽成活苗的气孔大小日变化幅度不大,但两者气孔开度的日变化明显不同;试管苗日变化曲线平稳,无明显波动;移栽成活苗日变化曲线呈明显波峰状,在13:00达到最大值,碘-硫酸反应表明,滴加硫酸后,试管苗与移栽成活苗气孔开度都显著增大,与硫酸作用前相比,移栽成活苗的增加幅度约6倍于试管苗,这可能与两者保卫细胞壁刚性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8.
香石竹离体快繁过程中玻璃化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香石竹(康乃馨Dianthus Caryophyllus)在离体快繁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激素种类,适当降低细胞分裂素的浓度,提高蔗糖和琼脂的含量,添加适量的活性碳,能有效遏制香石竹玻璃化现象并且可使玻璃化苗逆转成正常苗。  相似文献   

9.
天女木兰是集芳香、药用、食用和观赏于一体的珍稀濒危植物,呈“间断式”分布。为探知天女木兰种下分类及其亲缘关系,利用扫描电镜对7个分布地天女木兰叶表皮微形态特征指标进行定性描述及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①表皮细胞分为浅波状和深波状两种类型; 气孔器为椭圆形,分为凸起和凹陷两种; 叶表结晶体有圆球形和长柱形; 表皮毛密,分为单细胞毛、单列双细胞毛和单列多细胞毛3种类型; 叶表皮气孔大小、密度和表皮毛长短及密度等均存在差异。②主成分分析选出3个主成分,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87.394%。③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分布地天女木兰种群分为两类。第Ⅰ类包括吉林石湖和河北祖山的天女木兰,表现为叶下表皮细胞呈浅波状,气孔密度小,气孔凸起,气孔长轴小于10 μm,叶表结晶体呈圆球形; 第Ⅱ类包括浙江清凉峰、安徽黄山、贵州雷公山、贵州麻江和广西猫儿山的天女木兰,表现为叶下表皮细胞多呈深波状,气孔密度大,气孔多凹陷,气孔长轴大于10 μm,叶表结晶体呈长柱形。这表明各天女木兰间的亲缘关系远近与地理分布相关,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可作为种下分类和探讨天女木兰种群间亲缘关系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地榆成熟叶片表皮结构,为地榆的鉴定提供了可靠依据。根据相关性的分析发现气孔仅在下表皮且随机分布,保卫细胞半月形,上表皮的表皮细胞长度、宽度、周长和面积的数值均较下表皮大,上表皮细胞长宽比为1.76±0.62,下表皮细胞长宽比为1.92±0.48。相关性分析表明:保卫细胞宽度与保卫细胞面积呈显著负相关(r=-0.724,P0.05),保卫细胞宽度与表皮细胞周长呈显著负相关(r=-0.723,P0.05),保卫细胞面积与表皮细胞周长呈极显著正相关(r=0.999,P0.01)。根据以上结果可得出:叶表皮细胞形状、气孔指数、气孔大小、相关性等特征可以作为地榆分类鉴定的依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吊兰及其变种(银心吊兰、银边吊兰)是重要的室内观赏、园艺装饰植物。采用徒手切片、显微观察与测量及数理统计等方法,比较其叶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①吊兰、银心吊兰和银边吊兰均为等面叶;叶的结构由表皮、叶肉、叶脉组成。上下表皮由1层细胞组成;气孔器均分布于下表皮,且呈带状排列;叶肉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叶脉结构简单,由木质部、韧皮部和机械组织组成。②吊兰及其变种叶外观色彩区别明显,叶面积显著差异;上表皮细胞厚度约为下表皮细胞的两倍;上下表皮细胞径向厚度、切向长度、角质层厚度、气孔密度差异明显;叶肉细胞形态和叶绿体数量差异显著;叶脉维管束在横切面上的长度差异极显著;这些特征可以作为吊兰及其变种间的分类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花楸属直脉组(Sorbus Sect.Alnifoliae)5种及具有分类争议的2变种的基因组大小和叶表皮微形态研究,探讨其分类学意义以及基因组大小和细胞大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基于流式细胞术、光学和电子显微镜分别对研究对象的基因组大小、叶表皮细胞和气孔的质量和数量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基因组大小测定显示所有分类群均为极小基因组,大小介于神农架花楸(S.yuana)的1.348 pg至长果花楸(S.zahlbruckneri)的1.586 pg之间;虽均为二倍体,但分类群间基因组大小差异显著。光学显微镜下叶表皮细胞形状兼有多边形和无规则形,或者仅无规则形,垂周壁式样有平直状、弧状和波状;扫描电镜下表皮纹饰有近光滑、局部加厚、脊状、网纹、褶皱等类型,蜡质纹饰有壳状、颗粒状、线状、片状等;4个分类群的下表皮具带状单毛。气孔器均为无规则型,分布于下表皮脉间区;保卫细胞具明显的环形外缘或无。表皮细胞面积、气孔宽度及面积、气孔密度、气孔指数等指标在分类群间差异显著,基因组大小同表皮细胞面积、气孔长宽及面积呈正相关,同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呈负相关。【结论】基因组大小、叶表皮微形...  相似文献   

13.
温度对香石竹组织培养及其试管苗玻璃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品种的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 L.)为材料,研究温度对其组织培养及试管苗玻璃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当降低培养温度(15℃),可以有效地降低玻璃苗的比例,提高苗的健壮程度及移栽成活率.但温度对香石竹愈伤再分化及生根,没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用扫描电镜对几种绣线菊叶片的表皮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所观察的几种绣线菊叶片上表皮均呈波纹网状结构,而下表皮存在着较显著的差别,其细胞的形状,大小和排列方式不甚相同,此外气孔的大小,形态及密度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黄荆叶表皮形态结构及其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我国西南岩溶区典型次生灌草丛建群种-黄荆成熟叶的上、下表皮形态,观察指标包括气孔器、表皮毛、表皮细胞等.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分布广、适应性强的黄荆在叶表皮形态上具有气孔密度大(气孔密度为370~500个/mm2)并仅出现在下表皮、表皮细胞小、上下表皮被毛及具有蜡质文饰等特征,以上特征有利于减少黄荆体内水分的散失,进而适应岩溶干旱环境.  相似文献   

16.
接骨木属植物具有较高的食用、药用及经济价值,分布较分散.为探知接骨木属分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利用扫描电镜对吉林省接骨木属叶表皮微形态进行定性描述及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叶表皮具毛或无毛;上表皮细胞壁分为凸起和凹陷两种类型;气孔器有椭圆形和狭长椭圆形两种类型;叶表皮气孔大小、密度和表皮毛长短及密度等均存在差异.2)主成分分析选出4个主成分,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81.665%.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接骨木属植物分为两大类群.第Ⅰ类为有毛类,包括毛接骨木和宽叶接骨木,表现为叶表皮两面均具毛;气孔器为狭长椭圆形;气孔周边条纹小于1μm;上表皮细胞壁凸起,细胞呈不规则形,垂周壁式样为波状.第Ⅱ类为无毛类,包括接骨木、钩齿接骨木、东北接骨木和朝鲜接骨木,表现为叶表皮两面均无毛;气孔周边条纹大于1μm;上表皮细胞为多边形,垂周壁式样为平直-弓形.利用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编制吉林省接骨木属分种叶表皮分类检索表,说明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可以作为吉林省接骨木属种下分类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云南莲座蕨科植物叶表皮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光镜下对云南境内12种莲座蕨科植物的叶表皮细胞进行观察研究,发现:①气孔类型可作为莲座蕨属和原始莲座蕨属分类依据;②气孔密度可作为分种依据.叶表皮细胞结构特征具有重要的分类学及系统学意义,其中莲座蕨科12种植物的气孔器密度、11种植物叶表皮细胞结构解剖照片均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8.
肾蕨叶表皮结构和气孔器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下对肾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 (L.)Trimen)叶表皮结构和气孔器发育进行了观察.肾蕨成熟叶表皮细胞呈不规则形,含有叶绿体.气孔器仅存在于下表皮,每个气孔器有2个保卫细胞,但副卫细胞3~6个不等.仅有2个副卫细胞和保卫细胞同源.保卫细胞和副卫细胞都含有叶绿体.气孔器的发育过程可分为3个主要时期:1)保卫细胞母细胞形成期;2)气孔器幼期;3)气孔器成熟期.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覆盖在表皮基本细胞和气孔器细胞外壁的角质膜呈波纹状.  相似文献   

19.
紫山药试管芽苗不同光源的培养,其增殖数、生长势和生物鲜重的响应特征明显。芽苗在白光(日光灯)源培养下的增殖系数是LED红光的2.3倍,蓝光和紫红混光的1.6倍;生长速率是红光和紫红光的1.8倍。生物鲜重是蓝光和紫红光的1.5倍。实验结果表明,日光灯(白光)是紫山药试管芽苗培养较为理想的光质,其次是LED的蓝光和紫红光。  相似文献   

20.
牛膝菊属两种外来入侵植物叶片的形态解剖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布在辽宁省的牛膝菊属两种入侵植物牛膝菊(Galinsogaparviflora)和粗毛牛膝菊(Galinsogaquadriradiata)叶片的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的研究,观测指标包括叶片形态特征(叶片的长、宽、周长、面积、长宽比、叶形指数和比叶重),解剖结构(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P)、海绵组织厚度(S)、P/S比值)及叶片的表皮特征(气孔的面积、密度和气孔指数).结果表明:牛膝菊和粗毛牛膝菊叶片的长宽比、叶形指数、单叶干重和比叶重差异不显著,而单叶面积为牛膝菊<粗毛牛膝菊,差异非常显著(P<0.01).牛膝菊和粗毛牛膝菊表皮细胞均为不规则形,垂周壁呈波状;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分布,且下表皮数量多于上表皮的数量,差异非常显著(P<0.01).保卫细胞为肾形,气孔器类型为不规则形.牛膝菊和粗毛牛膝菊的上、下表皮细胞均为一层,上表皮细胞厚度>下表皮细胞厚度,差异显著(P<0.05);牛膝菊和粗毛牛膝菊具有明显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为异面叶.牛膝菊和粗毛牛膝菊的中脉仅有1束维管束,外有2层维管束鞘,属于C3植物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