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袁士畴 《科技潮》2002,(11):19-20
本刊在2002年第8期上,刊登了王方辰的署名文章《从猿到人的质疑》。该文的主要观点是,在同等的、大的自然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其它生物都没有大的变化,有的甚至几亿年不变,只有猿突飞猛进的演化成了具有高级智慧的生物,况且最能印证从猿到人演化过程的化石出现了几百万年的空白,而其它动物的化石可以说既完整连续且数量众多,可它们并没有进化成具有高级智慧的生物。由此作者对达尔文“从猿到人”的观点提出了疑问。文章刊出后,引起一些读者的兴趣,现选登袁士畴先生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生物课本的第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这句活揭示的,是人类作为“达尔文”学说而存在于进化链中的一部分。从细菌、爬行类动物、灵长类,再到人类的诞生。人可以说是从尘埃而来,可真相果真如此?  相似文献   

3.
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在分类学的奠基人林奈确定了现代分类学系统以后,任何一个被考查过的生物都被归入一个阶梯式的系统,人类也不例外。人是一种高等灵长类。灵长类是动物界的一个目,它包括低等灵长类(又称原猴类)和高等灵长类两大类。高等灵长类即猿猴亚目,包括新大陆猴类、旧大陆猴类、猿类和人类。现代人的分类位置,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动物纲、灵长目、猿猴亚目、人猿超科、人科、人属、智人种。在现生灵长类中,无论是解剖结构还是遗传物质DNA的序列比较,与人类最为相似的物种是生活在非洲的黑猩猩,二者有着最…  相似文献   

4.
几种灵长类毛发的亚显微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毛小皮形态、毛发髓部结构和色素颗粒分布等综合性特征,对几种代表性的灵长类动物(白眉长臂猿、猕猴、短尾猴、黑猩猩)和现代人的头发进行了亚显微结构的比较研究,发现现代人头发和其它灵长类毛发的亚显微结构存在明显不同的特点,而各科灵长类之间又有程度不同的差异,因此,它可以作为灵长类代表性种属鉴别有意义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东非寻根梦1871年,达尔文在《人之由来》一书中说:“在世界上每一个大的区域里,现存的哺乳动物都与在同一区域的古老物种关系密切。非洲现在生存有大猩猩和黑猩猩两种猿。因此,非洲过去可能生存有与它们密切相关的绝灭的猿类,而现  相似文献   

6.
几种灵长类毛发的亚显微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毛小皮形态、毛发髓部结构和色素颗粒分布等综合性特征,对几种代表性的灵长类动物(白眉长臂猿、猕猴、短尾猴、黑猩猩)和现代人的头发进行了亚显微结构的比较研究,发现现代人头发和其它灵长类毛发的亚显微结构存在明显不同的特点,而各科灵长类之间又有程度不同的差异,因此,它可以作为灵长类代表性种属鉴别有意义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艾敛菲 《世界博览》2010,(10):76-78
为什么在建国初期有那么多有关“从猿到人”的展览、文章和书籍呢?为什么各种研讨会和政治学习会的主题是达尔文学说呢?  相似文献   

8.
雨林精灵——海南黑冠长臂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臂猿是我国仅有的现生类人猿,与猩猩、大猩猩、黑猩猩一起被称为四大类人猿,是仅次于人类的高级灵长类动物。它们是中新世时的上新猿的后代,身材较为矮小,但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十分密切,是研究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的重要材料,也是灵长类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国有5种长臂猿,即白掌长臂猿、白眉长臂猿、西部黑长臂猿、海南黑冠长臂猿和白颊长臂猿,它们都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海南黑冠长臂猿栖息在海南岛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热带雨林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濒危物种。它们天性机警、行动敏捷,而且居无定所,野外观测十分困难。据1998年的普查,其…  相似文献   

9.
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理论,也是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主要依据。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即指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自然选择是通过积累微小的有利变异而促进生物进化。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兴起的现代达尔文主义,将群体遗传学研究成果运用于进化理论,重申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在生物进化中的主导地位,并用选择的新概念解释了达尔文进化理论中的许多难点。他们认为,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有害的突变,自然选择淘汰对生存有害突变,而一些对生存有利的突变则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得到扩散,增加了基因频率,促进了物种分化…  相似文献   

10.
声音通讯普遍存在于非人灵长类动物(后简称灵长类)中,具有维持社群稳定、 防御天敌、 防卫食物资源和领域等功能.灵长类声音通讯的研究也有助于理解人类语言进化.我国有3科8属27种灵长类,是世界上灵长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这为灵长类声音通讯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条件.当前,我国灵长类声音通讯的研究还相对薄弱,大多数集中在建立...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生物进化论的发生及其随着细胞遗传学、群体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相继兴起而在细胞水平、群体的基因水平及分子水平上得到迅速发展的历程。并提及在分子水平上出现的“中性突变漂变学说”和化石真正应用于进化研究后提出的“间断平衡学说”对达尔文式进化所构成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正>参观完"起源之谜"和"生命长河"两个展区,我们来到地下一层的"演化之道"展区。展区主要展示生物的进化历史和生物进化的机理、规律,由"演化历程"和"达尔文中心"两个主题区组成。"演化历程"主题区主要展示生命进化史中的历次重大进化事件,包括"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生命登陆""恐龙盛世""古兽生境""从猿到人"5个展项群。进入展区,首先了解到的是在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前出现的著名前寒武生物群,如淮南生物群、瓮安生物群、埃迪卡拉生物群等。  相似文献   

13.
正广东蓝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为生物医药和生命科学研究开发机构提供灵长类动物实验的CRO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由创始于1980年的广东省科学院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灵长类动物研究开发中心改制而成的企业,是国内最早从事灵长类实验动物研发的专业机构之一,是世界唯一集灵长类养殖、科研、CRO为  相似文献   

14.
灵长类动物是对与我们人类共同生活于这个地球上的所有新大陆猴、旧大陆猴和猿类的非正式叫法,其科学术语是灵长目,其中包括我们人类。灵长目作为一个动物学分类阶元(taxon),1873年由瑞典分类学家林耐命名,他首次把人类和猿猴一起归为一类,叫灵长目。人类之所以要和猿猴一起被归入到同一个目,是因为人类和这些猿猴在形态上、生理学上、习性上、遗传学上、进化上和生物学上存在着许多的相似、相近乃至相同的特征。为什么要研究灵长类动物?灵长目作为一个分类阶元算不上什么大单位,但它却包括了由低级到高级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种类,它们采用了…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文化史的灿烂星河中,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查理·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是一颗不灭的巨星。恩格斯把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连同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称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达尔文的学说对推动现代生物学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一般认为,猴王"妻妾"成群,并统帅全群,众猴莫敢不从。在诸多可以观猴的生态旅游景区中,工作人员及导游往往也按照这个套路向游客介绍。这种认识正确吗?猕猴(Macaca mullata)又称恒河猴,是地球上除人类以外分布最广的灵长类动物,也是科学研究最多的非人灵长类之一。从《庄子》中"朝三暮四"的故事,到《史记》里韩生讽刺项羽"沐猴而冠";从《西游记》中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美猴王"孙悟空,到现代马戏团里表演杂耍的猴,可以说,猕猴的形象已深入人心。即使没有见过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千世界中,现存的生物有五百万至一千万种之多.达尔文曾经指出,世界上复杂纷纭的动植物,都是由原始的、简单的生物,经过亿万年的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而进化来的.一个品种的形成,往往需要漫长的岁月,例如从猿到人就起码经过了一千六百万年.然而近年来,由于科学家们的努力,我们有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培育出人类所需要的各种新的品种.  相似文献   

18.
第四纪的时间跨度约250万年,是地球演化史上的一个崭新时代。这一时期地球的中高纬度地区经历了寒冷与温暖、干旱与湿润的气候变迁,即冰期与间冰期气候的交替,森林、草原和荒漠随着气候的变化而扩展或萎缩。早期地质学一般采用在地层中发现真马属E quus、真象属E lephas和真牛属B os的化石地层来确定第四纪的开始,即按化石断定第四纪地层的“毫格线H ang's line”。一般而言,真马属等现代哺乳动物类群的出现是第四纪陆地生物界的显著特点。值得关注的是,我们人类的祖先也于第四纪从猿类进化为早期原始人。因此,第四纪又可称为“灵生纪”或…  相似文献   

19.
CYP2D亚家族基因普遍存在于灵长类动物中,在药物代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同地域和种族的人的CYP2D酶对同一药物的代谢效果存在差异,非人灵长类动物的CYP2D酶代谢某些药物的效果比人类的更有效。此外,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灵长类动物CYP2D亚家族基因之间会经历频繁的基因复制或基因丢失,导致CYP2D亚家族基因数目存在差异,但尚未确定这种差异是否与物种的亲缘关系有关。本研究对CYP2D亚家族基因在灵长类动物中的药物代谢和进化研究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实现个体化用药和精准性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进一步了解CYP2D亚家族基因在灵长类中的进化情况。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的支持下,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灵长类研究中心加快了向国际一流水平目标的前进速度。灵长类动物在心理、生理以及病理等各方面都与人类非常相近,因此灵长类实验研究是转化医学“从分子到人”的重要一环。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灵长类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