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5 毫秒
1.
采用胶体化学方法制备了SnO2.ZnO微粒的水溶胶和有机溶胶,实验结果表明,SnO2.ZnO胶体存在着明显的量子尺寸效应。应用L-B膜技术制备了SNo2.zNo纳为微粒/硬脂酸交替L-B膜,用原子国显微镜观察了SnO2.ZnO纳米微粒/硬脂酸交替L-B膜的形貌。  相似文献   

2.
采用胶体化学方法制备了SnO_2.ZnO微粒的水溶胶和有机溶胶,实验结果表明,SnO_2·ZnO胶体存在着明显的量子尺寸效应。应用L-B膜技术制备了SnO_2·Zno纳米微粒/硬脂酸交替L-B膜,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SnO_2·ZnO纳米微粒/硬脂酸交替L-B膜的形貌。通过加热除去硬脂酸后的SnO_2·ZnO膜有好的气敏性及对酒精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3.
综合应用 SEM, WDS, SAM及 XPS等技术逐一分析了不同润滑状态下Mo/Cr2O3摩擦日表面膜的结构:观测到润滑状态转化和试件表面反应膜化学结构之间的对应联系;揭示了边界润滑状态下试件表面上形成了含有石墨和 MoS2的混合团体润滑膜,这是Mo/Cr2O3体系高温下具有良好摩擦特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Ni基与Ni-P基含MoS_2复会电刷镀层的减摩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球-盘”试验机上对Ni/MoS2与 Ni-P/MoS2两种复合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全面的测试与比较,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复合镀层在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系数,一般均可达到 0.05~0.06的水平,而 Ni-P/MoS2的承载能力或磨损寿命要比 Ni/MoS2提高 4~6倍以上。  相似文献   

5.
利用TEM,AES,XPS和EDAX方法,对用离子束辅助技术在多种钢基体上沉积的MoS2-Ta复合自润滑膜的形态、结构和组成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膜在沉积过程中已产生部分晶化,并在MoS2-Ta膜基体上出现第二相TaS2。两个区域都具有(002),(100)和(110)取向,面间距与晶格常数都比MoS2单晶的增长。实验表明,无论在真空或大气环境下,这种膜一开始就表现出优良的摩擦特性。其润滑持久性与耐  相似文献   

6.
表面修饰MoS2纳米微粒的XPS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了MoS2纳米微粒的结构及元素存在的化学状态。结果表明:不同合成条件和不同反应物对纳米微粒的结构和元素存在的化学状态有较大的影响。二烷基二硫代磷酸修饰于MoS2纳米微粒的表面所形成的表面修饰层,有效地阻止了MoS2纳米核的氧化。  相似文献   

7.
采用XRD,IR,Mobauer ESR,XPS,SEM和孔结构分析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比研究了新鲜,失活和再生三种丙烯氨氧化催化剂的体相结构和表面性质。结果表明,新鲜催化剂中各元素以Fe2(MoO4),α-CoMoO4,NiMoO4,γ-Bi2O3.MoO3,α-Bi2O3.3MoO3,η-MoO3,α-Bi2O3和β-Bi2O3形式存在2;失活催化剂中,部分Fe2(MoO4)3转变为α-Fe-M  相似文献   

8.
利用离子束辅助技术在黄铜与20^#钢衬底上进行了沉积MoSx膜的研究。对该膜在常温大气环境中的摩擦损特性用针-盘磨损试验进行了评价;用XRD和XPS检查了磨损前后膜的生成相,组分及Mo元素价态的变化,发现不同度衬底上的MoSx膜在磨损中出现显著不同的结晶学变化,并对这一现角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电沉积Fe—Ni—MoS2复合镀层及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Fe-Ni-MoS2复合镀层的制备工艺及其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依靠传统的电镀工艺,悬浮在酸性电解液中的MoS2微粒能与Fe,Ni共沉积形成Fe-Ni-MoS2自润滑复合镀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复合镀层的最佳工艺参数,并与45^#淬火钢和球墨铸铁等材料相比,Fe-Ni-MoS2自润滑复合镀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减磨性。  相似文献   

10.
对Fe-Ni-MoS2复合镀层的制备工艺及其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依靠传统的电镀工艺,悬浮在酸性电解液中的MoS2微粒能与Fe、Ni共沉积形成Fe-Ni-MoS2自润滑复合镀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复合镀层的最佳工艺参数,并与45#淬火钢和球墨铸铁等材料相比,Fe-Ni-MoS2自润滑复合镀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减摩性。  相似文献   

11.
手性膦(L)配位的钯化合物PdCl2L2,L=2-MBPA(1);L=3-MBPA(2),在DMF中的循环伏安法电化学研究表明,二个化合物的氧还性质相近,与膦在D-醣上的碳取代位置无关.化合物的氧还反应有一个还原峰和两个氧化峰.比较化合物(2)在乙氰和DMF中的CV图,显示两个氧化峰系由溶剂配位后的还原产物[PdL2(Solvent)2]1-氧化而得  相似文献   

12.
在1mol·L-1Al(ClO4)3溶液中,用微分极化电阻测量技术和交流阻抗法研究阴离子SH-和SCN-对溴化丁基三甲基 (BTMPB)对铝的缓蚀作用及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SH-和SCN-能显著提高BTMPB对铝的缓蚀效率,两者和BTMPB对铝的缓蚀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在高氯酸铝溶液中BTMPB在铝/溶液界面上的吸附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且为物理吸附,但是当在1mol·L-1高氯酸铝溶液中加入1×10-4mol·L-1的SH-或SCN-时,BTMPB在铝/溶液界面上的吸附为化学吸附,且服从修正的Bockris-Swinkels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13.
对MOCVD制备Mo2C膜的物理化学机理进行理论探讨。根据实验结果论证了MOCVD制备Mo2C膜过程中,Mo(CO)6遵从先被基底吸附、发生相变再进行分解的两步机制;Mo(CO)6的分解过程是级联式分解,最后由Mo碳化为Mo2C膜;利用Gibbs函数最小的原理,对MOCVD沉积Mo2以IP RC YID R FKF DMH ADWRBIB OVT FJTFYFTH,RPWSVF B DN EAJD  相似文献   

14.
铝二次电解着色膜微观分析及着色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6063铝材在硫酸电解液和锡盐电解液中得到的青铜色的二次电解着色;用SEM、TEM、EDAX和XRD测试分析手段观察了着色膜的成分及它们在膜中的分布;分析了锡盐在着色膜中的位置及相结构。结果表明,铝在H2SO4中阳极氧化得到γ-Al2O3膜,Sn在着色膜中以β-Sn金属胶体和SnO2氧化物胶体两种粒子形态存在;着色物质Sn以β-Sn和SnO2状态沉积在氧化膜孔中。最后探讨了锡盐在氧化铝膜中呈色原因。  相似文献   

15.
花毛茛植株再生途径的离体调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莉  田兴山 《河南科学》1997,15(2):177-180
花毛茛的叶接种子MS+2,4-Dlmg/L+NAAl+6-BA2的培养基上,3-4周后,形成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分别转移到MS+2,4-D1-2和MS+6-BA1.5-2.5的培养基上,培养4周左右,从愈伤组织表面通过胚状体发生和不定芽发生两条途径形成植株;而将叶接种于MS+6-BA2+NAA0.2-0.5+LH500的培养基上,则可在叶和叶片的过渡区不经过愈伤组织直接分化出芽并形成植株。  相似文献   

16.
液膜法净化含汞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LMS-2-MIBK-液体石蜡-煤油为膜相,以0.02mol/L EDTA水溶液为内相,对净化废水中汞的各种实验条件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pH≤5的条件下,一级处理除汞率可达90%以上,具有通透率大,速度快,经济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荞麦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无菌苗下胚轴切段在含不同激素配比的MS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发现在 2. 0 mg/L 2. 4-D与 1. 5 mg/L 6 BA组合时,可100%地诱导出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含 1.5mg/L 6BA和1.5 mg/L 2.4-D的激素条件下继代培养1代后转入含2mg/L 6 BA和1mg/L KT的 MS培养基上,计有80%以上可分化出苗。转入0.2mg/L NAA的 1/2MS培养基上则可诱导出根。研究建立了荞麦离体诱导高频率再生植株的实验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用二(2.6-二甲基-4-庚基)磷酸[HD(DIBM)P]作为萃取剂,用于镍阳极电解液中的Ni2+、Co2+、Cu2+和Fe3+的萃取分离流程。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测定了各种金属离子的平衡数据,建立了Ni2+、Co2+、Cu2+和Fe3+的分配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含有 140 克/升 SO4-2和 40克/升 Cl-的镍阳极电解液体系对其中 Ni2+、Co2+、Cu2+分离工艺进行了最优计算,并确定了水法处理该溶液的萃取流程。所得最优工艺参数为:温度=50℃;HD(DIBM)P浓度=0.23M; pH=5,74; 3级,有机相对于水相流比O/A=0.31。此时,镍回收率为99%,钴回收率为94.1%,铜回收率为99.99%。此项研究由北京第五研究所提供萃取剂。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非晶态(a)-Fe-TM-Si-B(TM=Co,Si,Mo,Nb)合金从1.5K到300K的磁化强度及室温穆斯堡尔谱,得到了成里温度Tc、饱和磁化强度σs(0)、自旋波颈度常数D及平均超精细场等。结果表明,(a)对于Fe83Si5B12,当Nb,Mo与Si,Co取代Fe后,Fe-(Nb,Mo)-Si-B的磁性质不同于Fe-(Si,Co)-Si-B;(b)a-Fe-(Mo,Nb,Cr,W,  相似文献   

20.
甲烷活化与转化是当今催化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在非氧气气氛下,MoO3/HZSM5在甲烷芳构化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这主要与金属Mo离子的存在、分子筛的酸性和孔道结构有关。本文要讨论MoO3在HZSM-5上的分散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应过程中金属离子的状态。实验中晶体结构及物相分析采用Rigagu D/max-Rb粉末X-射线衍射仪,表面组成和Mo的价态分析采用VG.ESCA LAB2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