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近期研究发现,适宜浓度的KK-42处理能显著缩短日本沼虾幼虾蜕皮周期.新旧表皮的更替是蜕皮的重要事件,蜕皮前期是表皮外骨骼结构变化最剧烈的时期.据此,从组织学水平观察了幼虾头胸甲外骨骼结构以及KK-42的影响,定量分析了肝胰腺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在KK-42处理后不同时间的活力.将处于蜕皮前期(D1-4)、体长(3.3±0.5)cm的日本沼虾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1.95×10-4 mol·L-1的KK-42溶液(实验组)或不含KK-42的溶液(对照组)浸泡处理1min,处理后不同时间,组织学方法观察头胸甲外骨骼结构,分光光度法测定肝胰腺NAGase活力.结果显示,KK-42处理后第3d,D3期和D4期幼虾头胸甲表皮厚度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29.76%和35.23%(P0.01);KK-42处理后12h,D3期和D4期肝胰腺NAGase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KK-42处理可显著增加蜕皮前期日本沼虾头胸甲表皮外骨骼的厚度,并对肝胰腺NAGase活力具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甲壳动物为了生长必须周期性地褪去旧表皮,新表皮的形成及矿化与蜕皮周期密切相关.前期研究发现,KK-42能够缩短日本沼虾蜕皮周期、加速表皮的形成.为了进一步探究KK-42对表皮矿化的影响,以矿化相对稳定的蜕皮间期(C期)头胸甲表皮为参照,选择蜕皮后3,6,12 h的头胸甲,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法(SEM/EDX),在超微水平初步研究了表皮的矿化进程及KK-42处理对表皮矿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对照组头胸甲表皮中钙、镁、磷信号在蜕皮后3 h开始出现,6 h钙、磷信号在上/外表皮的边缘处密集分布,此后逐渐向表皮内侧延伸.镁信号一直呈弥散状分布.半定量数据分析显示,与蜕皮后3 h相比,6,12 h及C期表皮中,钙原子比例分别提高了67.86%(P<0.01),402.78%(P<0.01),2 191.67%(P<0.01);镁原子比例分别提高了95.92%(P<0.05),122.45%(P<0.05),165.31(P<0.05);磷原子比例分别提高了82.46%(P<0.05),205.26%(P<0.01),591.23(P<0.01...  相似文献   

3.
采用浸润法,用1.95×10-4mol/L的保幼激素拮抗物KK-42处理平均体长3~5cm南美白对虾,而后常规养殖,不同时间取样,解剖大颚器官.RNA的提取采用适当改进的TRIzol一步法,Real-timePCR测定法呢酸O-甲基转移酶mRNA水平.结果:采用改进的TRIzol一步法提高了大颚器官组织RNA的产率和质量;KK-42处理后5d、10d,南美白对虾大颚器官法呢酸O-甲基转移酶mRNA水平均比同期对照组低86%和82%,表明KK-42处理的早期即可显著抑制幼虾法呢酸O-甲基转移酶的基因转录.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KK-42缩短日本沼虾蜕皮周期的可能机制,首次从日本沼虾步足表皮组织克隆了编码几丁质结合蛋白的一个新基因——MnCBP-1部分cDNA序列,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qRT-PCR技术检测MnCBP-1基因的表达水平以及KK-42的影响.结果表明,MnCBP-1基因部分cDNA序列为1396bp,含有特征性的几丁质结合结构域(chitin-bind-4),经BLAST比对,MnCBP-1与蚤状溞相似性为44%.qRT-PCR结果显示,步足表皮组织内MnCBP-1基因表达量随着蜕皮前期(D0-2)的开始逐渐增多.KK-42处理后,蜕皮间期(C)幼虾内MnCBP-1基因表达水平分别在6、12、24和48h比对照组显著升高,而在D0-2期和D3-4期MnCBP-1基因转录物仅在个别时间点有所增多.研究表明,MnCBP-1基因表达与蜕皮周期有关,KK-42处理可显著诱导MnCBP-1基因表达,且表达的高峰提前至C期,这可能是KK-42缩短蜕皮周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咪唑类物质KK-42对日本沼虾表皮蛋白(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cuticle proteins,MnCPs)基因表达的影响,首次在头胸甲中克隆得到一条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其属于CPs基因,并将其命名为MnCP-3.采用Real-Time PCR(RT-PCR)测定了MnCP-3基因在头胸甲中蜕皮间期(C)、蜕皮前早期(D0-2)、蜕皮前晚期(D3-4)和蜕皮后期(A)4个不同蜕皮时期中的表达水平以及KK-42处理后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MnCP-3在D3-4期和A期表达较高.KK-42处理后,C期MnCP-3的表达水平在处理后3~48h相对于对照组显著升高,在D0-2期MnCP-3的表达水平在3、6、24和48h显著升高.结果提示,MnCP-3可能参与新的外表皮和内表皮形成,KK-42处理可显著诱导C期和D0-2期MnCP-3的表达,提前启动蜕皮过程的进行,加快新表皮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木聚糖酶对鲫鱼生长性能和小肠绒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在以小麦为主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5%、0.10%和0.15%的木聚糖酶,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每组设4个重复,饲喂鲫鱼74d,测定鲫鱼的生长性能,观察肠道形态。结果表明:(1)0.05%组鲫鱼的增重率比对照组提高24.2%(P<0.01),0.10%组和0.15%组的增重率比对照组提高17.0%和15.7%(P<0.05);投饲系数分别较对照组降低19.2%、14.4%、13.6%(P<0.05)(。2)0.05%、0.10%和0.15%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3.19%、9.33%和8.93%(P<0.01);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9.98%、9.19%和8.82%(P<0.01);总糖表观消化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9.88%、26.67%和24.94%(P<0.01);(3)饲料添加木聚糖酶能促进小肠绒毛的发育。其中0.05%、0.10%和0.15%组前肠绒毛的高度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54.07%、34.96%和18.07(%P<0.01);0.05%组前肠绒毛的宽度较对照组提高了23.46%(P<0.01)。0.05%和0.10%组中肠绒毛的高度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6.60%(P<0.01)和3.96%(P<0.05)。0.05%和0.10%组中肠绒毛的宽度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10.95%和9.49%(P<0.01)。扫描电镜观察鲫鱼肠绒毛的超微结构,0.05%组前肠绒毛发育最好,绒毛排列整齐,微绒毛簇状结构致密,且很少黏附食糜颗粒。  相似文献   

7.
采用生化分析的方法,探讨台湾海峡自然海区日本囊对虾雌亲虾性腺发育过程中卵巢、肝胰腺和血清中生化组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自然海区的日本囊对虾雌亲虾性腺发育过程中,葡萄糖在卵巢中的含量呈不断上升趋势,0期到5期增幅达到96.53% (p<0.01);在肝胰腺中,0期和1期具较高水平,随后快速下降,从最高(1期)到最低(5期)总降幅达到72.11%;在血清中,1期处于最低水平,其余各期水平相当,1期与其他各期之间至少相差100%以上;2)胆固醇在卵巢中的含量由0期至4期呈上升趋势,增幅达到208.67%,随后开始下降,到5期时降幅为23.44%;在肝胰腺中0期处于最高水平,后呈持续下降趋势,从0期到5期降幅达到74.66%;在血清中含量水平比在卵巢中略高,在(10.45±1.03)~(23.19±3.59)mg/dL之间呈起伏状波动;3)甘油三酯在卵巢中的含量快速上升,从0期到5期增幅达到313.56%;在肝胰腺中含量呈下降之势,以1期为最高,0期最低,经产卵下降到只有原来的8.63%;在血清中含量水平各期虽有起伏,但相对较为恒定.推测日本囊对虾卵巢发育过程中,葡萄糖和胆固醇是通过肝胰腺提供,经血淋巴中的血清运输至卵巢储存.甘油三酯主要由肝胰腺和血淋巴中的血清共同提供.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放射免疫法研究了粘虫(Mythim(?) (?) parata(walker))末龄幼虫和蛹初期的脑和前胸腺cAMP含量及血淋巴20-羟基蜕皮酮滴度的动态变化,进而研究了灭幼脲对这两种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粘虫末龄幼虫仅具一个血淋巴20-羟基蜕皮酮的释放高峰,化蛹后则以更快的增长速度提高滴度,至蛹3日龄仍无衰减之势;(2)末龄幼虫前胸腺cAMP高峰出现后12小时,血淋巴中出现20-羟基酮释放峰位.而蛹1日龄出现前胸腺cAMP高峰后的较长时间内仍有血淋巴20-羟基蜕皮酮的持续增加;(3)末龄幼虫脑cAMP峰较前胸腺的峰位提早24小时发生,1日龄蛹前胸腺发生cAMP高峰前,脑的cAMP量也维持在较高水平;(4)1日龄末龄幼虫经灭幼脲处理后,脑和前胸腺的cAMP峰值以及血淋巴20-羟基蜕皮酮峰值分别降低约47%(P<0.001),25%(P<0.025)和75%(P<0.001),峰值期以外的cAMP量和激素滴度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探讨红车轴草异黄酮提取物(red clover extract,RCE)对雄性db/db 2型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选用6周龄db/db实验小鼠,随机分成三组,每组4只。每日一次定时定量灌胃,每周测其血糖水平。结果表明,用10和50 mg/kg/day剂量的RCE处理小鼠5 w后,血糖水平分别比未处理组显著降低了40.90%(P<0.01)和50.38%(P<0.001),血清甘油三酯比未处理组降低了47.57%(P<0.01)和43.47%(P<0.01),血清总胆固醇比未处理组降低了35.59%(P<0.05)和35.19%(P<0.05)。同时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50 mg/kg/day RCE处理组db/db小鼠肝组织APOC3的mRNA表达水平比未处理组显著下降了54.9%(P<0.05)。这些结果说明了红车轴草异黄酮提取物可能通过抑制肝APOC3的表达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0.
冬泳对老年男性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冬泳老年男性血清性激素水平,探讨冬泳对老年男性性激素的影响,对老年男性勃起功能的作用.方法冬泳组,男性50例,年龄60~75岁,对照组,男性30例,年龄60~70岁,测定血清睾酮(T)、雌二醇(E2)的水平和T/E2的比值,测评勃起功能(勃起功能正常;勃起功能障碍),进行比较.结果冬泳组T,E2和T/E2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勃起功能正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勃起功能障碍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冬泳对老年男性性激素和神经内分泌功能有明显的促进和调节作用,冬泳能够激发、维持和提高老年男性的勃起功能.  相似文献   

11.
日粮中添加大豆黄酮,研究其对大鼠生长及抗疲劳应激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大豆黄酮组大鼠平均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表明大豆黄酮具有显著促生长作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疲劳应激对照组大鼠血清GSH-Px活性极显著下降(P〈0.01),MDA含量显著上升(P〈0.05),血糖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胰岛素水平有所升高而IL-2水平有所降低,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疲劳应激对照组相比,大豆黄酮疲劳应激组GSH-Px活性极显著上升(P〈0.01),血糖含量显著上升(P〈0.05),胰岛素水平显著下降(P〈0.05),MDA含量有所下降,IL-2水平有所上升,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日粮中添加大豆黄酮一定程度上能增强机体抗疲劳能力.  相似文献   

12.
观察左旋精氨酸(L-Arg)对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一氧化氮(NO)含量,细胞增殖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发生机制。原代培养的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分为2组,对照组和L-Arg组。各组培养24 h后检测NO、XTT、VEGFmRNA。L-Arg组NO释放量,VEGF表达量远远高于对照组(P<0.01),但XTT显示细胞增殖活性明显下降(P<0.01)。L-Arg可有效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增加NO、VEGF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NO的作用,以及NO与VEGF之间的相互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3.
采用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Pb2 对河南华溪蟹心脏和肝胰腺细胞线粒体标志酶,即单胺氧化酶(MAO)、苹果酸脱氢酶(MDH)和细胞色素氧化酶(CCO)活性的影响.Pb2 处理浓度分别为0.5 mg/L、1 mg/L、5 mg/L、10 mg/L、50 mg/L,实验同时设对照组.分别在24 h、48 h、72 h、96 h进行MAO、MDH、CCO活性的测定.结果显示,随着Pb2 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MAO、MDH、CCO的活性基本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高浓度组(50 mg/L)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明显,同时线粒体酶活性的改变有一定的组织差异性,心脏比肝胰腺更敏感.结论:铅可以导致线粒体酶产生明显且不可逆转的损伤;线粒体酶可作为动物受逆境胁迫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4.
耐氨固氮菌浸种对黄瓜幼苗在干旱胁迫下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耐氨固氮菌浸种处理黄瓜种子,研究了耐氨固氮菌对黄瓜幼苗抗干旱胁迫的部分生化机理。结果显示,用2%菌液浸种处理黄瓜种子,干旱胁迫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清水组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及叶绿素含量降低,相对电导度、M DA含量升高(P<0.05),SOD与POD活性增强(P<0.05,P<0.01),而CAT活性则先降低后升高;经耐氨固氮菌浸种处理后,叶片SOD,POD,CAT活性相对增强(P<0.05),叶片相对含水量及叶绿素含量降低、相对电导度及M DA含量升高的幅度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经耐氨固氮菌浸种处理后,黄瓜幼苗生理得到改善,提高了幼苗的保护酶活性,黄瓜幼苗抗干旱能力增强,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及有害物质的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茵陈蒿汤对肝纤维化(LF)大鼠Caspase-12通路以及TIMP-1、Smad2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模型组和茵陈蒿汤组。使用腹腔注射CCl 4 建立LF模型,茵陈蒿汤组在建模时使用茵陈蒿汤灌胃,持续8周。比较8周后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分别使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和纤维化情况。分别使用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蛋白和mRNA的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肝损伤和纤维化,茵陈蒿汤组大鼠肝损伤情况和纤维化情况显著减轻。血生化结果显示,模型组ALT和AS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菌陈蒿汤干预后ALT和AST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建模后8周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GRP78、eIF2α和Caspase-12显著升高(P <0. 01),茵陈蒿汤组的GRP78、eIF2α和Caspase-12显著低于模型组(P <0. 01)。模型组的Collagen Ⅰ、Collagen Ⅲ、TIMP-1、Smad2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1),茵陈蒿汤组Collagen Ⅰ、Collagen Ⅲ、TIMP-1、Smad2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 <0. 01)。结论茵陈蒿汤可显著缓解大鼠肝组织的纤维化,这可能由于茵陈蒿汤具有抑制Caspase-12通路以及Smad2基因的表达发挥抗纤维化和抗凋亡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采用平板培养计数法检测大鼠肠道细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分光法检测大鼠血中5-HT含量,研究了部分肝切除大鼠肠腔细菌数量的变化及其对肠道5-HT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部分肝切除后0h、2h、6h、12h、24h、48h及72h各时间点肠道细菌数和血中5-HT含量显著增多(P<0.05或0.01);部分肝切除并灌服硫酸庆大霉素的大鼠与部分肝切除的大鼠相比,肠道细菌数和血中5-HT含量均显著减少(P<0.05或0.01).部分肝切除后肠道细菌的增多可能是5-HT分泌量增加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Homocysteine (Hcy), a highly reactive sulfur- containing amino acid, is an intermediate product of methionine metabolism. Elevation of plasma Hcy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many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such as atherosclerosis, thrombosis, etc.[1]. Inherited hyperhomocysteinemia cases usually suffer from occlusion or thrombosis in arteries and large veins before the age of 20. Hyperhomocysteinemia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survival rate[2] and dilatation funct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