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本文首次报导了一种新型吡啶衍生物反式4-[4′-(N,N-二乙基胺)苯乙烯基]-吡啶的合成方法,并且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电喷雾质谱、核磁共振谱、荧光光谱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
首次报导一种新型吡啶衍生物反式4-[4′-(N,N-二乙基胺)苯乙烯基]-吡啶的合成方法,并且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电喷雾质谱、核磁共振谱、荧光光谱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标题化合物具有很强的双光子吸收效应。  相似文献   

3.
通过微波合成法,在无溶剂条件下,制备了吡啶酰胺化合物2,6-双{N[(1′-羟基甲基-2′-羟基-2-(′4″-硝基苯基)乙基]氨甲酰基}吡啶,合成过程无需溶剂,反应速度快,操作简便、安全,过程节能、环保。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
报导一种新型吡啶衍生物4-[反式-2-(噻吩)-2-乙烯基]吡啶的合成,用元素分析、电喷雾质谱、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用量子化学方法进行了计算。将实验测得的紫外、红外光谱与理论计算结果相比较,所得到的理论值与实验结果一致,从微观上分析了该衍生物的光谱性质。  相似文献   

5.
以氨基吡唑、芳酮醛水合物和丙二腈为原料,醋酸为溶剂,在100℃微波辐射下高效制备一系列吡唑并[3,4-b]吡啶衍生物。此制备方式具有反应快(反应时间为20~30 min)、操作简单、选择性高和环境友好等优点。产物的结构可通过高分辨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进行表征;其中化合物6-氨基-4-(4-氯苯甲酰基)-1,3-二甲基-1H-吡唑[3,4-b]吡啶-5-腈4a的结构经由X射线单晶衍射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1-吡啶甲酰基-4-烯丙基氨基硫脲的合成.以3-溴丙烯和硫氰酸铵制得异硫氰酸烯丙酯(1);将2-吡啶甲酸,3-吡啶甲酸和4-吡啶甲酸酯化;由酯化反应所得(3a-3c)经肼解得吡啶甲酰肼(4a-4c);最后将化合物(1)分别和4a,4b,4c反应,合成了1-吡啶甲酰基-4-烯丙基氨基硫脲类化合物(5a-5c),其结构经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谱、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7.
从4-氯-2,6-二乙酸吡啶,经4步合成了N,N’-二(2,6-二乙酰吡啶-4-基-)-N,N’-二甲基-1,6-己二胺,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热分析确定了它的分子的结构式。  相似文献   

8.
一种D-π-D-π-A结构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光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一种新型的D-π-D-π-A结构的化合物:3-(4-溴苯乙烯基)-6-[(4-乙烯基吡啶)苯乙烯基]-N-乙基咔唑的合成.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和元素分析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紫外吸收光谱、单光子荧光光谱、单光子荧光寿命以及双光子荧光光谱.研究表明,目标化合物具有好的单光子荧光性质和强的双光子吸收效应.  相似文献   

9.
以3,5-二羟基苯甲酸乙酯为原料,在一定的条件下与4-氯甲基吡啶盐酸盐反应,合成3,5-二(吡啶-4-甲氧基)苯甲酸.研究发现,当使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作为反应溶剂时,目标产物的产率可达到65%.同时,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等技术手段对目标产物3,5-二(吡啶-4-甲氧基)苯甲酸的结构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0.
李荣强  闫凤美  闫红 《河南科学》2006,24(6):831-833
在利用太阳能为能源合成出顺式-1,5,8,8bβ-四氢环丁烷[1,2-b:3,4-b’]二吡啶-3,4aβ,7,8aβ(4H,4bβH)-四羧酸乙酯1的基础上,利用液相光反应,较高产率地合成出了笼型化合物3,9-二氮杂六环[6.4.0.02.7.04.11.05.10]-十二烷-1,5,7,11-四羧酸乙酯2,其结构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和元素分析确认.  相似文献   

11.
4-[1,2,4]三氮唑-1-基甲基苯腈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进4-[1,2,4] 三氮唑-1-基甲基苯腈的合成方法,以价廉易得的对氰基氯苄代替对氰基溴苄,研究对氰基氯苄与1H-[1,2,4]三氮唑的N-烃基化反应及合成4-[1,2,4]三氮唑-1-基甲基苯腈的工艺条件.实验所选用的最佳工艺条件:对氰基氯苄为0.03 mol,1H-[1,2,4]三氮唑用量为0.045 mol,乙腈溶剂为20 mL,混合碱(无水碳酸钾和氢氧化钾的量比为1∶1)的总用量为0.03 mol,反应温度为70 ℃,反应时间为5 h,在此条件下,4-[1,2,4]三氮唑-1-基甲基苯腈的收率可达76%.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在甲醇溶剂,碱性条件下,合成杂核原子簇状配合物[Ni(Mo_nS_4-n)_2]~(2-)(M=Mo,W,n=0-2)和[Ni(WOS_4)2]~(2-)的方法。共合成出13个化合物,其中10个为新配合物,3个为新骨架结构。用元来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得出化合物中阳离子的变化会影响簇阴离子M—S链的红外吸收。此外还用差热和热重法,研究了部分化合物的热分解。  相似文献   

13.
以对乙酰氨基酚、氯丙烯为原料合成了4-烯丙氧基乙酰苯胺,4-烯丙氧基乙酰苯胺经盐酸水解得到4-烯丙氧基苯胺,2步反应的总产率为66.5%.4-烯丙氧基苯胺与甲醛水溶液反应得到1,3,5-三(4-(烯丙氧基)苯基)-1,3,5-三嗪,产率为70.9%.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H-NM R)对目标产物及其中间体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维药多伞阿魏(Ferula ferulaeoides)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 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NMR和HRMS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采用计算电子圆二色谱法(ECD)判定新化合物的绝对构型. 同时运用MTT法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在人源乳腺癌(MCF-7)细胞系上进行细胞毒活性测试. 结果从多伞阿魏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 (2- hydroxyl- 4- methoxybenzoyl)- 2S*- hydroxy- 5,9,13- trimethyl- 4(E),8(E),12- tetradecatrien- 1- one ( 1 ),愈创木醇 ( 2 ),1- (2,4- dihydroxyphenyl)- 3,7,11- trimethyl- 3- vinyl- 6(E),10- dodecadiene- 1- one ( 3 ),dshamirone ( 4 ),2,3- dihydro-7- hydroxy- 2S*,3R*- dimethyl- 2- [4,8-dimethyl- 3(E),7- nonadienyl]- furo[3,2-c]coumarin ( 5 ),3- (2-hydroxyl-4-methoxybenzoyl)- 4S*,5R*- dimethyl- 5- [4,8- dimethyl- 3(E),7(E)- nonadien- 1- yl]tetrahydro- 2- furanone ( 6 ),fukanedone A ( 7 ),2,3- dihydro- 7- methoxy- 2S*,3R*- dimethyl- 2- [4- methyl- 5- (4-methyl-2-furyl)- 3(E)- pentenyl]- furo[3,2-c]coumarin ( 8 ),伞形花素 ( 9 ),2,3- dihydro- 7- methoxy- 2S*,3S*- dimethyl- 3- [4,8- dimethyl- 3(E),7- nonadienyl]- furo[3,2-c]coumarin ( 10 ),2,3- dihydro- 7- methoxy- 2S*,3R*- dimethyl- 3- [4,8-dimethyl-3(E),7-nonadienyl]- furo[3,2-c]coumarin ( 11 ),2,3- dihydro- 7- hydroxy- 2S*,3R*- dimethyl- 3- [4,8- dimethyl- 3(E),7- nonadienyl]- furo[3,2-c]coumarin ( 12 ),2,3- dihydro- 7- methoxy- 2S*,3R*- dimethyl- 2- [4,8- dimethyl- 3(E),7- nonadienyl]- furo[3,2-c]coumarin ( 13 ),2,3- dihydro- 7- methoxy- 2R*,3R*- dimethyl- 2- [4,8- dimethyl- 3(E),7- nonadienyl]- furo[3,2-c]coumarin ( 14 ),ferulaeone C ( 15 ). 其中,化合物 1 为新杂萜类化合物,化合物 9 是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化合物 3 、 4 、 5 和 15 表现出潜在的抗肿瘤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5.11,12.98,18.01和12.87 μmol/L.   相似文献   

15.
将N-2-(2-羟乙氧基)乙基-4-肼基-1,8-萘酰亚胺与N,N-二乙基氨基水杨醛缩合得到水溶性腙化合物N-[2-(2-羟乙氧基)乙基]-4-[2-羟基-4-(N,N-二乙氨基)-苯甲醛腙肼基]-1,8-萘酰亚胺(BHNP).研究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不仅在不同的溶剂中表现出明显的溶致变色效应,而且在不同pH的乙醇水溶液中表现出独特的化学变色行为,并具有质子调控的紫外-可见pH化学传感特性,有望在酸碱指示剂和光学pH光学传感器等方面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对-羟基苯乙酮为原料,经烷基化、Vislsmeier反应等,合成5-(2-甲氧基羰基-E-乙烯基)-7-甲氧基-2-(4-苄氧基苯基)苯并〔b〕呋喃。方法:查阅、分析、归纳相关文献设计出5-(2-甲氧基羰基-E-乙烯基)-7-甲氧基-2-(4-苄氧基苯基)苯并〔b〕呋喃的合成路线,运用化学合成法合成该目标产物,并检测其纯度。结果:通过实验研究,合成了5-(2-甲氧基羰基-E-乙烯基)-7-甲氧基-2-(4-苄氧基苯基)苯并〔b〕呋喃。结论:5-(2-甲氧基羰基-E-乙烯基)-7-甲氧基-2-(4-苄氧基苯基)苯并〔b〕呋喃的熔点170~171℃,收率25.2%,纯度99.08%。  相似文献   

17.
以H_2O_2为氧化剂与化合物[C_6 H_4{C(NMe_2)(=NPPh_2)}_2](1,4-;1,3-)进行反应,在乙腈溶液里得到了二(N,N-二甲基)苄脒离子型超分子聚合结构化合物C_6H_4[1,4-{C(NMe_2)(NH_2)}_2]_2+·2Cl~-(1)和C_6H_4[1,3-{C(NMe_2)(NH_2)}_2]_2+·2[Ph_2PO_2]-(2)的无色晶体.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分析了两个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并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对化合物2进行了详细的表征.详细表述了化合物1和2的晶体结构,并进一步讨论了化合物2的荧光性质与离子型超分子结构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8.
[XMo6O24]^n-(X=Pt,Mo)型多盐酸是一类具有体内抗肿瘤活性的多酸药物。运用密度泛涵理论中的离散变分方法(DFT-DVM)对平衡离子分别为K^ 和NH4^ 的[PtMo6O24]^8-的电子结构进行了计算并与平衡离子与NH4^ 的[Mo7O24]^6-的电子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平衡离子改变对原子静电荷、键级、HOMO、LUMO的组成、分子轨道能级以及态密度等,没有显著影响;而改变中心原子却对电子结构有显著影响。这一结果对 [Mo7O24]^6-的抗肿瘤活性高于[PtMo6O24]^8-的实验现象作出了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9.
The inclusion properties of two calix[4]arene derivatives 5, 11, 17, 23-tetra-tert-butyl-25, 27-bis (isopropyl carbamoyl-methoxy)-26,28-diundecenyloxy calix[4]arene (C[4]A) and 25, 27-dibutoxy-5, 11, 17,23-tetra-tert-butyl-26,28-diundecenyloxy calix[4]arene (C[4]B) were studied by gas chromatographic method. It was found that C[4]A could form inclusion complexes with benzene, toluene, methanol and ethanol while C[4]B could only form inclusion complex with methanol, which might be due to the different conformations of C[4]A and C[4]B. Molecular modeling showed that CH/π and OH/π interactions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the forming of inclusion complexes. Biography: YU Xiao-dong (1973-), male, PhD candidate.  相似文献   

20.
新型有机光致变色材料螺噁嗪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以1,3,3-三甲基-2-甲叉吲哚啉和亚硝基酚为原料合成了四种螺噁嗪光致变色化合物,分别是:(1)化合物A:1,3,3-三甲基螺吲哚啉-2,3′-[3H]萘并[2,12b][1,4]嗪;(2)化合物B:1,3,3-三甲基-6′-哌啶-螺吲哚啉-2,3′-[3H]萘并[2,12b][1,4]嗪;(3)化合物C:1,3,3-三甲基-6′-二甲胺基-螺吲哚啉-2,3′-[3H]苯并[2,12b][1,4]嗪;(4)化合物D:1,3,3-三甲基-6′-二乙胺基-螺吲哚啉-2,3′-[3H]苯并[2,12b][1,4]嗪。对各化合物进行了一些光致变色试验,并对所产生的现象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