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2个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小偃22号和小偃6号)对花后不同营养器官干物质的累积与转运、收获指数及籽粒灌浆过程中茎、叶、颖壳、籽粒的全氮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茎、叶干物质的积累量,从开花期到成熟期一直呈下降的趋势;穗干物质的积累量,在开花期和灌浆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均呈升高的趋势;灌浆期到成熟期无明显趋势。开花期,不同干物质转运量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为"茎叶穗";冬小麦不同器官转移的干物质对子粒的贡献叶片最大,其次是茎,穗部最小;施氮处理下,收获指数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在籽粒灌浆过程中,全氮含量在茎、叶、籽粒中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颖壳中的全氮含量呈"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冬小麦不同器官全氮含量为茎颖壳叶籽粒,施氮量在150 kg/hm2处理下,冬小麦各器官全氮含量保持较高水平。试验中选用的2个基因型冬小麦品种,小偃22号干物质的积累量、收获指数显著高于小偃6号;施氮处理下,小偃22号不同器官的干物质转运量、干物质转运率和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都显著高于小偃6号。小偃22号具有较高的氮素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2.
玉米是一种喜锌作物,通过大田试验得出:施锌肥能够增加玉米籽粒中锌元素的含量.但又必须配合氟钾肥。锌元素在灌浆期向籽粒中转移,有利于玉米籽粒的锌积等。人们可以选择含辞量较高的食物采调节膳食结构.以便达到安全有效的补锌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1种廉价的常见有机肥(菜枯)对稻田土壤中Cd的有效性、水稻糙米中含量及稻谷产量的影响,在2种Cd污染土壤中施用了不同添加量(0,7.5,15,30 g/kg)的外源有机肥,并进行水稻盆栽种植试验。结果表明:①施用有机肥显著增加了土壤p H值和有机质含量。与对照相比,施用7.5~30 g/kg的有机肥,土壤p H值在水稻分蘖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分别上升了0.40~0.68、0.55~0.65、0.56~0.52和0.15~0.33个单位,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上升了8.3%~47.6%、6. 2%~27.7%、12.0%~14.6%和4.8%~13.9%。②施用有机肥显著降低了土壤中TCLP提取态Cd含量。与对照相比,施用7.5~30 g/kg的有机肥使Cd低污染中TCLP提取态Cd含量在水稻分蘖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分别下降了60.2%~77.3%、38.1%~56.4%、30.3%~39.9%和10.0%~38. 6%,使Cd高污染土壤中TCLP提取态Cd含量,除灌浆期有机肥施用量7.5 g/kg略有上升之外,分别下降了34.2%~61.5%、12.1%~42.3%、3.0%~8.9%、39.3%~15.8%。③施用有机肥显著促进了水稻的生长和增加了水稻产量,与对照相比,施用7.5~30 g/kg的有机肥,使Cd低污染和高污染土壤中水稻稻谷生物量分别增加了14.9%~21.3%和8.0%~16.6%。④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成熟期水稻糙米中Cd含量。施用7.5~30 g/kg的有机肥,2个Cd污染土壤中糙米中的Cd含量分别为0.05 mg/kg~0.13 mg/kg和0.20 mg/kg~2.24 mg/kg,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17.4%~183. 2%和5.3%~1067.7%。  相似文献   

4.
对春玉米进行锌-65示踪实验表明,苗期叶面喷施锌肥后很快被吸收,8小时后大量转入茎部,4天内茎、叶对锌-65的吸收分别占总吸收量的47.5%和40.9%.抽雄期喷施,主要运转入生殖器官,最后大量积累到籽粒中.锌的放射性强度由植株顶端至根基各组织器官逐渐减小,幼嫩组织中锌的含量高于老化组织.成熟期春玉米植株中锌的分布不同,即籽粒>茎、叶>根,而玉米果穗中部籽粒的锌含量明显高于上下两端.  相似文献   

5.
石先罗  章卫 《江西科学》2021,39(5):805-809
稻虾共作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生态种养模式,研究不同生长阶段水体及土壤氮磷含量的变化特征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具有指导意义.以江西省新建恒湖垦殖场稻虾基地为研究对象,分别于不同生长期采集灌溉水、田间水、排水及土壤,检测3类水体及土壤中的硝态氮、铵态氮、总氮及总磷的含量.结果表明:水体中氮磷等物质均为排水>田间水>灌溉水,铵态氮及硝态氮在抽穗期及灌浆期远高于其他生长期,总氮在整个生长周期中变化不大,总磷为逐渐上升;土壤中硝态氮在分蘖期及成熟期最大,土壤全氮在成熟期最大,土壤铵态氮及全磷变化不明显.可见,应针对不同生长期合理施肥,在抽穗期及灌浆期减少肥料的投入,同时加强农田排水氮磷的防控.  相似文献   

6.
水稻对硒的生物富集作用动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试验表明,土壤含硒量越高,水稻集累硒的量越大,集累作用在水稻全生育期逐渐增强,成熟期达到高峰,有60%的硒是在水稻生育后期40%的生长时间内累积的;植株的各个器官均有硒累积,且随器官的发育成熟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以内蒙古小茴香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方式,研究了10 mg/L锌浓度下,不同水杨酸浓度(100μmol/L,200μmol/L)处理对茴香植株株高、生物量、地上部和根系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锌胁迫下,水杨酸处理不利于茴香植株株高的生长,且高浓度水杨酸对株高生长的抑制较大;高浓度水杨酸处理能显著降低茴香植株的生物量累积,但可提高茴香植株的根冠比;200μmol/L水杨酸处理能显著促进茴香植株对锌的吸收累积;水杨酸处理在茴香不同阶段对锌的吸收累积的影响不同;水杨酸处理后,不利于锌在茴香植株体内的迁移.  相似文献   

8.
硒对水稻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土壤施入亚硒酸钠的盆栽水稻籽粒中的蛋白质和17种氨基酸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适量的硒会使水稻籽粒中的蛋白质和大多数氨基酸的合量增加,其中以土壤施入硒量为2mg/kg时,水稻籽粒中蛋白质的含量和氨基酸的总量达到最高,分别比对照增加15.0%和18.1%;17种氨基酸除含硫氨基酸(胱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受硒的影响减少外,其余15种氨基酸的含量均增加,最高增长率为32.0%。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灌浆期淹水对小麦胚乳淀粉粒度分布的影响,以烟农19和偃展4110为材料,于籽粒灌浆期进行淹水处理,分析其对小麦胚乳淀粉粒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期淹水显著降低小麦籽粒粒重、淀粉含量与积累量.与对照相比,灌浆期淹水显著降低小麦籽粒B型(10μm)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增加A型(10μm)淀粉粒体积百分比,进一步分析,淹水显著降低B型淀粉粒中5-10μm淀粉粒组与A型淀粉粒中22μm淀粉粒组体积百分比,可见灌浆期淹水不利于B、A型淀粉粒个体体积的增大.灌浆期淹水对籽粒B、A型淀粉粒数目百分比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B型淀粉粒中0.52μm淀粉粒数目百分比.可见淹水不利于小淀粉粒的产生以及淀粉粒个体体积的增大与数目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在田间条件下,冬小麦(丰抗15)地上部硫浓度的最大值为孕穗期,含量为0.369%,地上部各器官中硫的含量亦为孕穗期最大,其茎、叶、穗中含硫量分别为0.327%,0.477%和0.283%。硫素在小麦植株中的累积高峰在孕穗期。累积的硫素主要分布于茎叶中。成熟期,籽粒中的硫占总量的一半左右。冬小麦自孕穗期后吸硫很少,主要是前期吸收的硫的转移,且硫的损失很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新显色剂4-(2-吡啶偶氮)-邻苯三酚(PAPG)与Zn(Ⅱ)的显色反应.在pH=8.6的缓冲溶液中, 该试剂与Zn(Ⅱ)反应生成稳定的蓝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03 nm,对比度103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14×104 L*mol-1*cm-1.Zn(Ⅱ)质量浓度在0.002~1.04 mg/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该方法应用于人发中Zn的测定,同时用原子吸收法对照,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湘钢高炉锌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对湘钢3#、4#高炉取样检测,进行了锌负荷和锌平衡计算,结果表明,高炉中的锌富集主要来自烧结矿,3#,4#(特别是4#)高炉中的锌主要由渣、铁(含除尘灰)排出,这三者的排锌量占总排锌量的92.83%。  相似文献   

13.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肿瘤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质金属蛋白酶是一组Zn2+依赖性蛋白水解酶,能降解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则能抑制其活性,这两组酶在很多瘤组织中表达增高.文章就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的表达与肿瘤的关系及在淋巴瘤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载Zn白炭黑抗菌剂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取白炭黑载体,在一定条件下将具有杀菌性能的Zn2 附着在白炭黑载体上,制得含Zn2 杀菌活性成份的无机粉体抗菌材料。运用ICP、FTIR和SEM等手段对材料中抗菌离子含量、抗菌离子与载体的结合方式以及抗菌白炭黑的形态结构等进行了表征,并利用菌落计数法对材料的抗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载锌抗菌白炭黑结构较白炭黑松散,且分散性好;Zn2 是通过离子交换方式结合到白炭黑上的;改性后的载锌抗菌白炭黑的杀菌率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5.
粤西徐闻九亩硅藻土热处理前后的SEM、XRD、FTIR研究表明:800、1000℃热处理下,硅藻土微观结构没有太大的变化,但至1200℃时,管状壁孔洞发生破碎。同时,主要矿物组成会由蛋白石变成方英石;热处理可以对硅藻土进行提纯,但温度不宜达到1200℃。热处理前后硅藻土对Zn2 的吸附实验表明:硅藻土可以用于吸附水体中的Zn2 ,且热处理可以改善其吸附能力,但不同质量的硅藻土所要求的热处理温度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6.
基于Zn2+对碘酸钾氧化孔雀石绿的增色反应有催化效应,据此建立了催化增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锌的新方法.Zn2+浓度在0.40 4.00pgml-1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工作曲线的回归方程为△A=0.04024+0.01584 CZn2+/pgml-1(n=6),r=0.9990.本方法的检出限为1.9×10-13gml-1,灵敏度高,并成功用于水样中锌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卫生填埋目前是我国固废物处理的主要方式,衬垫层是填埋场系统的关键部位.填埋场渗滤液中Zn2 含量较多,是主要污染物之一.以南京地区广泛分布的下蜀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吸附试验,分析了不同土样对Zn2 的吸附能力.试验发现下蜀黄土对Zn2 的吸附存在一个最大容量,最大吸附容量约为80 mg/g,提出了吸附量的线性最大吸附方程.  相似文献   

18.
研究适合于锌 -镍蓄电池使用的电解液组成及添加剂 ;并采用了循环伏安实验技术研究了电解液性质对锌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通过模拟电池恒流充放电实验对优选出的电解液组成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生物转化原理、将无机锌转化为酵母锌、制成富锌粉、添加到鲜奶中、利用乳酸菌制成强化锌酸奶.  相似文献   

20.
Cd,Zn复合污染菜地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布与植物有效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区绿洲土壤-胡萝卜系统中Cd,Zn的形态变化特征及其植物有效性.结果表明:供试绿洲土壤原状土中,Cd,Zn均以稳定的残渣态形式存在,而处理土壤中两种重金属残渣态质量分数变化很小,Cd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形式存在,Zn主要以铁锰氧化态形式存在.两种元素的活性大小为CdZn.根据相关和回归分析,Zn对胡萝卜茎叶和总吸收Zn量贡献以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态为主,其中碳酸盐结合态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