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实地调查了北京市郊野公园中游憩者的游憩行为和对游憩设施的需求,分别分析了游憩者的游憩特征,总体游憩偏好、餐饮设施偏好、林下游憩偏好、消费意愿以及路径座椅偏好,最后从游憩者需求出发,对北京郊野公园环的建设提出建议,以期为其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北京郊野公园游憩动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游憩者游憩特征、动机的研究,选取南海子郊野公园和东坝郊野公园为研究样地,结合实地调查中游憩者反馈的信息,从游憩体验偏好量表21个维度、328个项目中,本研究选出13个项目,建立一个新量表来测量游憩动机,对444位游憩者进行随机调查,以确定游憩者的主要游憩动机.利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公因子1回归自然与放松动机是人们来郊野公园最主要的游憩动机,解释了17.129%的方差变异量;公因子2为交往与体验发展动机,解释了16.142%的方差变异量;公因子3是情感与学习动机,解释了15.491%的方差变异量,感情动机是他们出游的主要动机.逃避动机作为公因子4,方差解释率为9.53%;公因子5为锻炼动机,解释了8.306%的方差变异量,属于最低的游憩动机.郊野公园的建设者,应该了解公园中游憩者的游憩动机和偏好,改善公园的建设设施项目、改进管理,以更充分地发挥它的游憩功能.  相似文献   

3.
以滇池湖滨带的6个湿地公园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旅行费用法(TCM)中的旅行费用区间分析法(TCIA)评估它们的游憩价值.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相关数据,并使用三次方函数对游客的旅游意愿需求曲线进行了拟合,以估算游客的消费者剩余.综合统计分析得出的旅行费用、时间机会成本和消费者剩余,可以得出湿地公园的游憩价值.此外,还分析了影响湿地公园游客支付意愿的因素,以及公园管理模式对游憩价值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在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捞渔河、海东、海埂、东大河、西华和古滇精品湿地公园的游憩价值分别为4 349.43、4 763.88、11 387.88、721.06、454.07万元和54 630.97万元,6个湿地公园的总游憩价值为7.63亿元.影响游客支付意愿的因素包括性别、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对花草树木满意度和对服务设施满意度.同时,公园的管理模式影响游客到湿地公园旅游的偏好,进而影响湿地公园的游憩价值.  相似文献   

4.
城市公园具有游憩、生态、美化等功能,但日益增长的游憩活动已给城市公园的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解游憩活动对城市公园土壤的影响效应,采用样方调查法对芜湖市赭山公园三条有代表性的游径附近的土壤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游憩活动对公园的土壤影响显著,游憩活动降低了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及土壤中全氮、全磷的含量,增加了土壤容重和土壤全钾含量.游憩活动对土壤显著影响的空间范围至少已达游径外3m.  相似文献   

5.
城市中的历史遗址公园是保护历史遗产、传承历史文化的有效载体,也是城市中较为特殊的游憩地。通过问卷调查及实地踏勘,文章运用李克特量表法和方差分析方法等研究游憩者对西安曲江池历史遗址公园的整体场所依恋水平及内部场所依恋程度,探讨游憩者的场所使用特征等不同变量对遗址公园场所依恋的影响。研究发现游憩者的整体及内部场所依恋水平均有待提高,其功能性依恋大于情感性依恋。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营造历史文化语境、丰富活动体验项目、精细化公园规划建设及完善功能性设施等途径来提高历史遗址公园的场所依恋水平,为城市中历史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在旅游解说规划技术研究基础上,从游客对解说需求角度提出游客导向型游憩公园解说系统规划技术,即以解说受众为中心进行游憩公园解说系统规划,且以自导式解说系统为主进行规划。  相似文献   

7.
城市生态型公园是游憩量最大的一类风景区,而在城市生态型公园中户外游憩刻划对被刻划的植物影响最大,对游憩景区的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对位于芜湖市中心的赭山风景区(生态型城市公园)进行了游憩刻划调查,调查了20条不同类型游憩步道上的409棵被刻划的树木,发现刻划主要集中在14个树种上,刻划的平均长度为88.5cm、宽度为27.8cm,最大刻痕的平均宽度为16.15mm、深度为2.07mm,调查区域的刻划频度为0.14棵/米;分析了刻划时间、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赭山风景区的游憩刻划程度较大,对景区内植被和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城市公园是人们重要的游憩场所。对城市公园的研究,特别是对游憩流时空分布的研究重要性日趋明显。以贵阳黔灵公园为例,通过抽样调查和对比分析,揭示城市公园游憩者时空分布特征,并作出结论。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词研、实地考察、数据定量分析等方法,对呼和浩特城市游憩资源供需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①呼和浩特城市游憩资源数量多、类型全,但空间分布不均匀;②城市游憩者倾向于选择1h车程范围内的商场、公园进行闲暇活动,游憩动机多为休息放松;③呼和浩特城市游憩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将会使游憩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显.  相似文献   

10.
水环境是郊野公园生态环境和游憩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游客的休闲游憩质量.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选择pH值、总磷(TP)、总氮(TN)、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为评价因素,对北京市旺兴湖、东小口、海子3个郊野公园内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从权重系数来看,总氮是影响各郊野公园水质的最主要的污染因子.旺兴湖公园水质达到了V级标准,基本满足一般景观水域的功能;海子公园和东小口森林公园的水环境质量均达到了Ⅰ级水平,属于未污染级别;东小口森林公园的水质略优于海子公园.  相似文献   

11.
以西安市灞桥湿地公园为例,通过因子分析法建立了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体验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包含6个公共指标和26个评价因子。依据因子分析中的共同度确立了指标权重,并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对灞桥湿地公园的游憩体验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游客的体验评价接近于"比较好"。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26个评价因子与总体体验价值之间均具有正相关关系,通过多重线性分析发现6个公共指标在衡量总体体验价值中都起着比较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园游憩者时空分布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公园是人们重要的游憩场所。对城市公园的研究,特别是对游憩流动分布的研究重要性日趋明显,以贵阳黔灵公园为例,通过抽样调查和对比分析,揭示城市公园游憩者时空分布特征,并作出结论。  相似文献   

13.
防灾公园的"平灾结合"规划设计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公园游憩设施和防灾设施的“平灾结合“是防灾公园的重要设计思想,确保一个公园具有一般公园和防灾公园的双重功能。探讨了避难所与公园广场、绿地,公园入口形态与外围形态,抗震减灾用水设施与水景设施,厕所,公园树木与防火树林带,广播设施、通信设施、发电设施、照明设施诸方面的“平灾结合“规划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4.
防灾公园的"平灾结合"规划设计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公园游憩设施和防灾设施的"平灾结合"是防灾公园的重要设计思想,确保一个公园具有一般公园和防灾公园的双重功能。探讨了避难所与公园广场、绿地,公园入口形态与外围形态,抗震减灾用水设施与水景设施,厕所,公园树木与防火树林带,广播设施、通信设施、发电设施、照明设施诸方面的"平灾结合"规划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5.
历史名人公园设计初探——以梅州市黄遵宪公园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容  王瑛 《科技资讯》2007,(12):200-201
历史名人公园主要以当地杰出的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作为公园设计的主题,彰勋其为国为民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弘扬其不朽的精神气节,给后人一个缅怀和学习先贤的场所。历史名人公园将历史教育和休闲游憩放置于公园绿地当中,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修身养性之所,是城市公园建设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石家庄市的环城公园已成为新型的城市休闲旅游区域。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从资源价值、公园硬件条件、旅游条件方面对该区域的休闲游憩价值进行评价,对评价较高的环城公园分析其建设成功的原因,可为政府的环城公园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水景观满意度指标,以游客的实际游憩时长tR与期望游憩时长tRexp之差表达.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大运河森林公园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tRexp,利用调查数据获取游客在公园内的行为参数并通过仿真获取tR,然后根据公园水体水质与游憩时长的统计关系对tR进行了调整.研究发现:1)水要素偏好明显受职业影响;2)在开阔水面景点的停留时长与多重因素有关;3)感官水质与总游憩时长之间存在显著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影响水景观满意度中的职业因素、水质因素等对于改进我国北方城市水环境建设具有直接参考价值;作为一个具有技术可行性和开放性的整体论指标,本文提议的水景观满意度指标,可用于水环境治理工程的成效评价.   相似文献   

18.
王祥 《广东科技》2012,21(9):221+207-221,207
根据深圳市羊台山森林公园设计施工中的实际情况,将森林公园划分为水源生态保护区、分散森林游憩区和集中森林游憩区三个功能区,各个功能分区具有不同的特点。公园设计在立意构思上有所创新与突破,结合公园、综合性园林工程的施工实践经验从分析当前综合性园林工程的施工现状和工程特点入手,在建筑、园林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在保证实现预定景观效果的前提下,围绕实现园林设计施工工艺应用,提出了一些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城市公园绿地游憩供需协同度评价及优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公园绿地与居民人口间的供需平衡及协同发展为目标导向,提升公园建设的时效性,为建设低碳、高效、节约、环保的城市绿地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综合选取定性与定量指标,构建游憩供需系统评价体系和协同度量化模型,以郑州市主城区为例,对供需协同度在行政区单元的空间分异进行评价分析,并结合上位规划,利用ArcGIS中的位置分配功能对公园绿地的空间格局进行优化。【结果】郑州市主城区公园绿地游憩供需系统总体呈低级协调等级和供给滞后类型,新老城区间存在供需错位现象。各行政区存在供需空间差异,金水区协同等级最高但供需差距最大,经开区协同等级最低而供需差距最小;通过对供需系统进行提质增量、跨界融合的协同优化,金水区和经开区的供需协同度增量分别为0.047 4和0.121 8。【结论】利用构建的评价体系和模型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出公园绿地游憩供需协同度的空间格局,从而有效指导供给侧各项指标的协同优化,提升公园绿地的供给能力,缩小各区内部的供需差距和新老城区间的资源差距。  相似文献   

20.
结合秀峰公园实例,从景观、游憩和生态等方面对园林水体景观设计进行分析,提出了园林水体景观设计要注重视觉美化、亲水可游和生态环境提升三者的结合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