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7 毫秒
1.
歌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包含着诸多方面的艺术因素,其中的咏叹调则集中表现了剧中人物的情感和个性,也是形成作曲家创作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作曲家歌剧咏叹调作品的艺术特征,无疑对表演者演唱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歌剧《梦游女》是意大利作曲家贝利尼的代表作品之一。剧中人物个性鲜明,富有戏剧色彩。文章试图结合女主人公阿米娜的角色定位,对其著名咏叹调《啊,满园鲜花凋零》的艺术风格及演唱作出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A·斯卡拉蒂两首小咏叹调《我多么痛苦》和《如果弗洛林多忠诚》的音乐分析和演唱处理,归纳总结出A·斯卡拉蒂声乐作品的创作特点,以及对我们的声乐表演和声乐教学的贡献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探索歌剧表演的二度创作为目的,以《原野》歌剧第二幕金子的咏叹调《啊,我的虎子哥》为表演实例,以塑造歌剧角色为重点,借鉴戏剧表演理论、声乐艺术心理学,从把握剧情,走进角色做起,全面实施与体验歌剧表演创作的实践过程,来谈谈对歌剧角色的内心探索。以期为声乐表演者提供可以参考的创造性表演观念与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4.
威尔第是19世纪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他在世界歌剧艺术史上有着非一般的杰出地位。威尔第在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歌剧作品。《这美好的夜晚多寂静》就选自威尔第的中期代表作之一《游吟诗人》。这首咏叹调真挚地表达了女主人公莱奥诺拉对曼里科的爱慕之情,同时在声乐演唱技巧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对后世的歌剧创作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歌剧咏叹调《姑娘的秋波》出自意大利著名的歌剧作曲家多尼采蒂的歌剧作品《唐·帕斯夸莱》,是整部歌剧中最受欢迎且极为经典的一首作品。这首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深入人心,艺术价值也非常高。本文将从咏叹调《姑娘的秋波》的演唱技巧及情感表达两方面探讨《姑娘的秋波》这一经典曲目。  相似文献   

6.
莫扎特在音乐创作中很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情感表达,而咏叹调女高音则是作者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有利工具。咏叹调女高音由于受生理及歌曲自身因素影响,表现出不同的声型特点与声音造型,并呈现出一系列文艺特征。《费加罗的婚礼》中伯爵夫人第二幕开头的《求爱神给我安慰》一曲,是不可不提的咏叹调女高音优秀范例。通过这一曲来对咏叹调女高音的三个文艺特征进行实例探究,旨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比中以彰显歌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贾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1858-1924),意大利歌剧作家。普契尼的创作跨越了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他一生为世人留下了《蝴蝶夫人》、《托斯卡》、《波西米亚人》、《西部女郎》、《图兰朵》等12部常演不衰的优秀歌剧及一些合唱作品,这些杰作奠定了普契尼在歌剧史上的地位。他的旋律动听,常常充满感伤,多半都以描写下层贫苦人物为主,而且他的歌剧咏叹调虽优美但并不华丽,没有炫技的倾向,与人物形象非常相符合。直到现在,《冰凉的小手》、《星光灿烂》、《晴朗的一天》、《今夜无人入睡》等曲目依然久唱不衰。  相似文献   

8.
同在九十年代,同样写了性描写,具有同样轰动效应的《废都》与《白鹿原》,却有着不同的创作心态。有“文曲星”之称的贾平凹由于个人创作思想的变化和自身生活境遇的影响,以颓废的心态创作了颓废的《废都》;而一直默默无闻的陈忠实,却凭二十七年的创作积累,以及对完成大命题长篇的强烈使命感,在知天命之年完成了关于民族心灵的秘史─—《白鹿原》。  相似文献   

9.
浅谈歌曲《嘉陵江上》的创作与演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鹏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2):103-104
《嘉陵江上》这首歌深刻地反映了抗战时期尖锐的民族矛盾,并且表现了中国人民当时的思想感情,运用了西洋歌剧咏叹调与朗诵调的艺术特点,借鉴了欧洲艺术歌曲的创作手法,同时又很好的结合了中国传统的声韵和节奏,使这首歌成为独树一帜的中国艺术歌曲,一直传唱至今。因此,这首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成为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抗日歌曲。  相似文献   

10.
毛庆先生提出《九章》的创作,乃屈原有着整体构想,历三十年而完成的;从《九章》的语言形式、诗题的排列规律、篇中和篇尾所展现的心路历程等方面看,诗题存在着排列密码。毛先生的上述结论是倒果为因的,屈原对《九章》的创作主要是创作过程中和之后的整理。  相似文献   

11.
《多么冰凉的小手》是世界著名的男高音咏叹调之一,它选自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歌剧《艺术家的生涯》,歌曲内容感人肺腑,旋律优美动人。领会作曲家写作风格、剧情、角色心理,可以更好地演绎、把握作曲家所要表达的音乐情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贾平凹的几部长篇小说来分析他的创作风格的演变,作一个简单的陈述。贾平凹从第一部长篇《商州》到长篇《怀念狼》,逐步体现出由写实到“以实写虚”的转变。这一变化是由作家自己的文化底蕴的积累和文字驾驭能力的增强而逐步完成的,本文着重分析了《浮躁》《高老庄》《怀念狼》三部作品,从中看出贾平凹创作风格转变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与《资本论》的关系问题,是《资本论》创作和传播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活经历与学术理路的细致考察,不难发现,恩格斯自始至终都参与了《资本论》的创作与传播过程.在《资本论》问世前,恩格斯一直在敦促和资助马克思完成创作,并启发和影响着马克思的写作;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一方面费尽心力地编校和出版《资本论》的后续几卷,另一方面则通过论著保卫和发扬着《资本论》.因此,可以说,在《资本论》的创作和传播过程中,马克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资本论》带有马克思的“印记”,也印有恩格斯的“标签”.  相似文献   

14.
一年多来,冠以各种纪实之名的文学作品纷至沓来,张辛欣、桑哗的《北京人》、刘心武的《5.19长镜头》、《公共汽车咏叹调》等作品掀起了一个又一个浪潮,《十月》、《收获》等大型刊物又辟了“纪实文学”的专栏,给异军突起的“纪实文学”造了一个不小的声势。  相似文献   

15.
歌剧中的咏叹调是歌剧音乐的主要部分,是塑造人物性格、抒发情感,推进剧情的主要手段。本文以《不幸的人生》为例,分析了子君的音乐形象及如何通过演唱把握人物的情感。  相似文献   

16.
巴金晚年创作的《随想录》,是一部和当下思想文化状况有着极高关联度的作品。《随想录》特定的思想内涵奠定了文本在读者中传播的基础,借助大量印行、多次论争以及多个传播节点获得大众读者、专业读者、当代作家的积极反应,其思想启蒙意义得到了高度释放。巴金《随想录》中影响最大的话题是"讲真话"。对共同的思想文化命运的关心是《随想录》能够继续传播下去的理由。  相似文献   

17.
汤显祖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弃官回临川后潜心于戏曲创作,他的四部剧作有三部完成于这一时期.如果说《牡丹亭》在情与理、理想与现实上,陷入了某种程度困境的话,那么在《南柯记》、《邯郸记》中,作者又陷入了入世与出世的矛盾与痛苦之中.从汤显祖退隐后的戏曲创作来考察,可以认为他将自己的灵根慧命、戏曲人生推向了辉煌的巅峰.  相似文献   

18.
亨德尔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大师,他的清唱剧代表作《弥赛亚》中的歌曲《欢呼吧,耶路撒冷的人民》是一首女高音咏叹调,通过对其曲式、演唱技巧、演唱风格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它对于女高音歌唱者的训练价值,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巴洛克时期亨德尔作品的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19.
赵红卫 《潍坊学院学报》2013,13(1):23-25,44
王邦直因清正为官留名青史,更因其罢官后潜心撰成的六十卷《律吕正声》奠定了他在中国音乐理论史上不容忽视的历史地位。《律吕正声》是王邦直罢官后笃志研思之作,是什么原因促使他闭户二十年,完成《律吕正声》的创作?《律吕正声》与其政治理想有无关联?《律吕正声》的创作目的是什么,又是怎样体现在这部音乐理论巨著之中的?这一切问题的答案无不与王邦直的儒家情怀密切相关:一、《律吕正声》体现着王邦直律以辅政的创作精神与创作目的。二、《律吕正声》重视乐教,始终贯穿着音乐与政治教化密切相关的思想。三、在王邦直所理解的律政关系中,"以民为本"始终是其政治理想的核心,充满着深重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20.
《风萧瑟》是歌剧《伤逝》中女主人公一首非常著名的咏叹调,这首咏叹调在推动整部歌剧情节的发展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从笔者目前掌握的相关材料来看,无论是对本首作品在剧中故事情节发展形势,即剧中人物的演唱环境分析、角色性格分析、音乐的本体写作分析还是人物情感与音乐两者相结合的演唱分析尚需深层次的挖掘,作为女高音,笔者试图从歌剧演唱的案头工作入手,对该片段回归到整部歌剧中,从事件发展的脉络对主人公情感的心理历程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从音乐分析的角度,把握该片段的音乐元素,以便更好的塑造歌剧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