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由康德对实践理性的分类开始,分析了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对准则与法则的区分以及道德自律的意义,解释了其实践理性与道德原则之间的关系,并对康德的理论进路有所阐发,认为正是面对工具合理性与道德哲学领域内的功利主义的挑战,康德才以单纯立法形式和道德自律来为人类的道德生活奠基。  相似文献   

2.
康德通过寻找实践理性至上原则来看待道德和道德判断。他在道德自律的基础上,就道德与幸福、理性与自由、动机与效果等问题阐述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主要浅谈康德的道德哲学思想,希望通过分析能够对现实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3.
欧洲的中世纪虽是一个基督教信仰的时代,但并不是否定理性的时代。理性和信仰的关系是中世纪哲学的核心问题,贯穿于中世纪经院哲学形成、繁荣和衰落的全过程。在当代科技和理性扩张、道德危机和价值迷失日益严重的境遇下,重视和重新审视、评价理性和信仰之间的关系,对于重建人的精神世界及推动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康德看来,人有道德.道德源于理性而非感性。因为理性的本质是自由。理性之自由即在于超越并征服感性.而这种超越与征服乃是一场无尽的斗争。  相似文献   

5.
理性和信仰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两大要素,在西方哲学的演进过程中,虽然理性的科学精神占了主导,但整个西方哲学始终运动在理性和信仰交织的精神网络上,尤其是中世纪哲学,理性与信仰的交融与调和孕育出的中世纪哲学,它以一种独特的形态延续着西方哲学发展的轨道。对于欧洲中世纪哲学探析和梳理,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西方哲学的基本精神及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6.
康德在实践理性的基础上建构了道德形而上学,并且进一步探讨了人类社会中以正义和权利概念为核心的政治伦理,进而逐步实现普遍法治的公民社会,从而保证公民作为同样的自由意志的存在者能够在这个社会中和谐共存。最终,人类要实现永久和平。由此,康德在马基雅维里之后重建了政治与道德的统一。康德提出的正义、自由、平等和国家和谐等思想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璐佳 《甘肃科技》2010,26(23):188-189
通过对康德《实践理性批判》的简要分析,就《实践理性批判》中的基本理念阐述、主要内容及理论旨趣进行了辨析,从而为进一步认识和学习康德提供了一个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8.
欧洲中世纪虽是一个信仰的时代,但不能把它简单地说成是否定理性的时代。中世纪哲学秉承了西方哲学的理性传统,以一种独特的形态延续着西方哲学发展的轨迹,其基本精神仍是理性的科学精神与信仰的宗教精神的交融。在当代科技和理性高度扩张,信仰危机和价值迷失日益严重的境遇下,重新对中世纪哲学的基本精神进行审视和评价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于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知性理论、先验统觉的综合统一性原理、图型说以及现象和本体的划出的研究,明确指出康德的认识论是不同于传统认识论的本体认识论,认识论在康德哲学中仅仅占有导出的地位,是康德哲学的入口.  相似文献   

10.
道德理性主义分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工具理性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至道德行为实施的目的,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终极目标仍需要通过建立大学生的价值理性、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感来实现,且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经过刻板印象改变、道德热情唤起、道德信仰建立、道德人格完善等多个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