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0 毫秒
1.
苏联在1957年10月4日发射成功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在人类和自然的斗争中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后来又发射成功两个人造地球卫星,一个比一个大。第三个人造卫星到今天还在绕地球运行。1959年1月2日苏联发射成功第一个宇宙火箭,使人类在征服宇宙空间的和平事业上又迈进了一大步。第一个宇宙火箭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科学的苏维埃化促进了苏联物理学的快速发展,50—60年代苏联物理学一度处于繁荣时期。但是,在科学苏维埃化过程中,很多科学家遭受迫害,意识形态对科学严重打压,苏联科学界与世界科学界被人为隔离,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苏联科学的发展,为苏联物理学在20世纪70年代的衰落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3.
新安江水电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五"计划补增的重要水电站。在官方宣传中,苏联专家对该电站建设的作用较为模糊。基于大量档案和文献资料,本专题研究以新安江水电站为案例,管窥苏联专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大中型水电站工程建设中的角色与影响力的转变过程。苏联专家在地质勘测、工程设计及工程建设等不同阶段对新安江水电站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帮助。"大跃进"运动期间,苏联专家对水电站建设中的急促冒进提出警示却并无作用。苏联专家撤走后,通过贯彻"八字方针",中方努力进行"填平补齐"和"技术革新",保障了工程的顺利完工。  相似文献   

4.
苏联科技政策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十月革命以来的70余年间,苏联的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与科技大国之一。如果说,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体系是苏联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那末,考察苏联70多年的经济发展,就不能不充分注意到它所制订和实施的科技政策。在这里,我们对苏联各个时期(也包括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至1922年苏联成立这一阶段)的科技政策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杜欣 《科学大观园》2007,(14):46-47
1932年,苏联的报刊宣传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建起了强大的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的基础,有了发达的农业,无论从经济的年增长率,还是从发展速度来说,苏联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苏联第一”、“苏联惟一”的思潮和行为急速  相似文献   

6.
俄南部海滨城市索契这个地名对我们而言并不陌生。无论是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还是俄罗斯两位总统叶利钦、普京,都喜欢来到这里度假。政治对手更是趁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远在索契,发动"宫廷政变",前者拱手让出权力,而后者则因此成了70年苏联史的"末代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地球最北端的亚热带地区索契位于俄罗斯的黑海沿岸,由于大高加索山脉阻断了来自北方和东北方的冷空气,使这里拥有了宜人的亚热带气候。索契的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如春,夏季不超过30℃,冬天在8℃左右。这里也是地球上最北端唯一一块属于亚热带气  相似文献   

7.
1963年10月18日苏联科学院主席团曾举行扩大会议讨论科学方法论问题。苏共中央意识形态委员会主席伊利切夫作了题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法论问题》的报告。报告共分四部分: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哲学和专门科学;二、自然科学的方法论问题;三、社会科学的方法论问题;四、几点结论。这里发表的是第二部分的全文;第三和第四部分的全文《外国学术资料》1964年第二期已译载。伊利切夫在报告中从哲学上为苏共纲领和苏共的修正主义路綫吹嘘,攻击马克思主义者(他称为“教条主义者”),全盘否定斯大材。在报告中也提出了现代自然科学发展中产生的一些方法论问题,但是把方法论的研究归结为首先要消除“个人迷信”的影响。这篇东西,对于我们观察和了解苏联在自然科学哲学问题方面的思想动向,是一个有用的材料。与此同时,我们还刊载会议上对该报告的讨论(与自然科学有直接关系的部分)和苏联科学院院长凯尔迪什的发言。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武器装备和干部力量基础非常薄弱。苏联通过签订协定、提供武器装备并转让技术、协办海军学校、接收军事留学生进入苏军院校学习等途径对中国海军实施技术援助。苏联对中国海军的技术援助一方面属于国际共产主义的援助范畴,另一方面又是基于苏联自身资源与战略利益考量、以苏联本国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在援助与限制中把握平衡。整体而言,苏联技术援助使中国海军在较短期限内完成了正规化、现代化的改造任务,在新中国海军建设进程中具有奠基性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9.
海峰 《科学大观园》2012,(20):57-5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不少民众都在暗中收听"敌台",其中犹太人就是之一。那他们为何喜欢收听外国电台?要准确地回答这一问题,就不得不对二战中和战后初期苏联犹太人的实际状况作一简要介绍。其实自从1939年8月斯大林与希特勒签定"苏德互不侵犯协定"到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政府就对其境内的犹太人实施了压制政策。在斯大林执政时党内领导人的更替已经体现出对犹太人的压制  相似文献   

10.
1991年的苏联剧变.距今已经20年了。 从时间上看。苏联剧变发生在戈尔巴乔夫执政的最后时期.与当时体制改革政策方面的失误不无关系。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积重难返,走进了死胡同。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成立之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处于刚成立的起步阶段,不管是武器装备还是干部力量,其基础都非常薄弱。苏联通过提供武器装备、派遣军事专家赴华工作以及接收军事留学生进入苏军院校学习三种方式对中国空军实施技术援助。苏联对中国空军的技术援助是真诚的国际无产主义形式的援助,但同时也是有偿的和有限度的。整体而言,苏联技术援助使中国空军在较短的期限内实现了现代化的改造任务,对20世纪50年代中国空军的发展和正规化建设具有奠基性的历史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1954年)出版之后,中国科学院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副院长竺可桢邀请并组织叶企孙、陈桢、谭其骧等学者对它进行了评介,科学院对李约瑟还进行了资助。中国学者对此卷既有高度的评价,也有具体的批评。中国科学院派遣代表团参加第八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又与李约瑟直接相关。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对中国科学院成立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起到了促进作用。科学史学科在新中国诞生后迅速走上建制化之路,主要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特别提倡爱国主义的时代背景下,由于竺可桢等科学院领导的倡导和支持、李约瑟与苏联的积极影响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苏联生物学家、遗传学家尼古拉.瓦维洛夫(НиколайИвановичВавилов)和他的胞弟、物理学家谢尔盖.瓦维洛夫(СергейИвановичВавилов)同是苏联科学院院士。他们都在自己的学科领域达到了当时的世界一流水平。由于苏联当局的科学技术政策急功近利,致使尼古拉.瓦维洛夫及他所研究的生物学、遗传学被彻底毁灭,而谢尔盖.瓦维洛夫荣升苏联科学院院长,苏联物理学也避免了一场劫难。  相似文献   

14.
萨哈罗夫是苏联氢弹工程的领军人物.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设计原理,成为苏联首枚氢弹研制成功的关键人物.在接下来的苏联二级氢弹研制中,萨哈罗夫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和同事共同提出辐射内爆原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最终研制成功威力更大的二级氢弹.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40年代末期,苏联开展了大规模的"反对世界主义"的政治运动,科学界也未能幸免。意识形态对科学的粗暴干涉导致苏联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彻底毁灭、物理学也遭到冲击,一些科学家遭到无端指控和迫害,苏联的科学事业遭到重创,其教训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但开风气不为师--论自然辩证法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外正在开展科学哲学社会责任的讨论,涉及到与认知的真理性的关系以及科学哲学在何种意义上为社会服务。本文主张,自然辩证法是启示性的,它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向度上,倡导符合时代进步方向的精神气质,致力于思想启蒙,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建构或提供合理的思维方式,启迪智慧,促进真理的发现。在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史上,苏联曾扭曲了自然辩证法的性质,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总体上说,中国自然辩证法学科定位正确,正走在健康发展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年代苏联对中国的技术援助是中国近现代技术发展历程中一次大规模的技术转移,这次技术援助主要是在经济和军事两个领域,从工业、科学技术、教育三个层面展开的。本文从苏联派出专家援助中国军事教育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参与空军教育建设的苏联专家的数量规模、分布范围、专业领域和专家所做具体工作等方面的分析,得出结论:在空军领域工作的苏联专家对空军院校教育的援助是最优先的也是力度最大的,他们的援助为建国初期中国空军院校教育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 5 0年代是苏联数学发展的强盛时期 ,也是中国全面开展向苏联学习的时期。从中国数学发展的角度看 ,中苏数学交流对于中国现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为建立中国自己的数学研究基础和体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中国和国际数学发展的背景出发 ,对一些原始档案材料和文献进行分析和研究 ,指出 2 0世纪 5 0年代中苏数学交流的方式、内容和结果。这一时期数学交流在中国表现的主要特点即学习苏联对数学研究进行整体规划 ,有计划地重点发展数学应用和应用数学 ,继续发展我国在国际数学界的强项专业以及重视数学史研究。并进一步探讨苏联数学在 2 0世纪 5 0年代对中国现代数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前苏联技术哲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技术本体论、技术科学的本质与特征、技术进步论以及技术价值论四个角度评述前苏联时期技术哲学的成绩与特色,并引出当今俄罗斯技术哲学对前者的批判继承关系和现今俄罗斯技术哲学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技术哲学难题.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前苏联技术科学哲学研究特点的同时,突出强调前苏联学者对于技术科学数学化问题研究的重要成果,主要包括对技术科学数学化的必要性、发展阶段、技术科学数学化职能与作用的研究。指出数学化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的发展趋势,而且也是具有实用特征的技术科学成熟的标志,并进一步揭示技术科学数学化的特殊性,从而完善人们对于技术科学哲学相关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