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校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的必要性和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文化技能过硬和思想素质过硬的新一代复合型人才,这给我国高校的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承担大学生素质培养任务的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是势在必然。我国当前思政课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不能很好地适应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本文分析了高校思政教师目前的素质现状、思政教师素质存在的问题,并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的素质快速提高给出了一系列的解决路径,对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改善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着高校思政教育的变革与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在提升中面临新的要求。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扎实的业务素养和高尚的道德素养。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在提升过程中还存在着现实问题,部分高校对数字教育时代提升教师核心素养的认识不足、思政课教师自身对提升核心素养重视程度不够。要解决这些问题,高校需要科学规划培训机制、优化数字化平台建设,教师必须从政治、业务、道德三方面不断提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相对局限、教学反馈容易被忽视等问题。近年来出现的自媒体技术,为解决思政课传统模式中的弊端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萍乡学院运用自媒体技术,从高校思政课教学运行的五个方面,即“5T”模式,来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进一步提升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时代以来,高校思政育人在“大思政”格局的引领下成效明显,但影响高校思政育人高质量发展的一些个别或普遍性问题仍然存在。推动高校思政育人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既有的“大思政”格局,并在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过程中持续实现思政育人理论和实践创新。首先界定了高校思政育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结构,其次分析了高校思政育人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从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和五大发展理念的角度对高校思政育人高质量发展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并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读图时代的到来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的问题。与传统思政课教学方式相比,读图时代的思政课教学更加依赖图片等形象介质,其教材更加强调直观性和生动性。同时,读图时代也对思政课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思政课教学应进一步更新观念,高度重视读图时代为思政课教学、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带来的新情况和新趋势,从“时”“度”“效”的角度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6.
以科研促进教学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现阶段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以支撑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为突破点,进一步理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高校"思政课"新课程建设的互动关系,不断提高科研能力,把科研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使教学和科研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7.
张敏华 《科技信息》2010,(32):86-86
科学发展观是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性指导思想,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上,也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三进”工作,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高校思政课教师应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出发,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选择好并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以便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使思政课成为真正受学生欢迎,能使学生受益终身的课程。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思政课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生道路的关键航标。高校思政课通过PBL的教学模式,在问题教学的基础上做“科研”,旨在“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师生的科研能力,以“教研”结合为目标开展高校思政课建设,师生之间双向互动,真正达到“教研”相辅。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和作用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金课"建设的提出为如何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以适应新的要求提供了新的思路。思政"金课"建设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破除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价值引领、多样化教学体系构建、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多重困境,实现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的高度融合。通过精品思政慕课、课堂革命、教师教学共同体等多种资源和渠道的综合作用,共同打造具有政治性、高阶性和创新性的思政"金课",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0.
精准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的必然选择。精准思政以精准思维为指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具有实事求是、问题导向同目标导向相结合和供需平衡三个基本特征。在精准思政视角下,高校思政课面临课堂教学供给与学生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失、课堂教学内容与课程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偏离、课堂教学效果与党和人民的期待存在一定的偏差等现实困境。精准思政旨在以精准思维提升高校思政课育人效能,破除高校思政课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建设有料、有趣、有情、有高度、有深度、有效度的“六有课堂”。  相似文献   

11.
高职思政课建构“知行合一”实践教学体系不仅是当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的题中之义,更是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忽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形式化严重、实践教学缺乏软硬件支撑等问题,高职院校应积极采取改革思政课教学理念、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完善软硬件建设、进一步规范思政课实践教学策略等措施,建构“知行合一”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课教学资源,为培育时代新人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价值逻辑方面,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守牢意识形态主阵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问题逻辑方面,部分高校对思政课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红色文化的运用存在“硬融入”“表面化”的现象,课堂教育和实践教学融合度不够;在实践逻辑方面,应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思政课堂、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与提升实践教学育人实效四方面构建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大思政课”是新时代高校为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创新实践。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是我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视角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大思政课”的价值本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大思政课”的本质要求;将新时代道德教育有机融入智、体、美和劳动教育,打造高质量专业课程,强化健康责任与体育精神,用好传统文化资源与红色资源,构建“大思政”格局下的合力育人体系是“大思政课”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大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基本遵循,有助于推动思政课教学达到新高度、新境界。讲好“大思政课”,用科学理论培养人,应确保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讲清、讲活思政课程。同时,通过社会实践,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立鸿鹄之志成为时代有作为的新人。  相似文献   

15.
党史故事具有鲜明的政治引领性、价值导向性和思想教育性,运用党史故事赋能高校思政课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当前,党史故事融入高校思政课在“叙什么”“谁来叙”“如何叙”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境与难点。思政课教师应通过激发叙事主体、优化叙事内容、创新叙事方式与拓宽叙事场域等方面重构党史故事教学叙事体系,不断增强党史故事赋能高校思政课的力度与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典型事例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广泛应用,其作用不容忽视.树立典型应满足大学生主体需要的层次性;选择典型事例时应尽量贴近学生;运用典型事例要强调对不同群体的“针对性”.增强典型事例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感召力,发挥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概论"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体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中,“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为了搞好“概论”课的教学,有效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需要妥善解决这门课在“思政课”课程体系中的定位问题,正确把握和深刻领会这门课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有序衔接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对“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论断的践行。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还存有硬件亏缺、各行其是、重知轻行、实施受限的问题,有序衔接严重不畅。这就需要从教材体系、实践教学基地、思维方式、网络教学空间、评价机制诸视角精准发力,进一步推进大中小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大思政课”理念是新时代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定位和实践要求的鲜明主线。“大思政课”从教育主体、教育内容、课堂容量、教育方法、情境创设等维度实现对思政课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新时代建设好“大思政课”,就要善用课堂教学,聚焦“大思政课”的“课程”属性;善用科学思维方法,完善“大思政课”的顶层设计;善用各种社会力量,充分结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加强思政队伍建设,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20.
大学课堂是高等教育的主战场,课堂质量建设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金课”建设要以回归课堂为重要核心方向。在分析“金课”内涵与建设导向的基础上,从教育学理论的视角,提出了专业课程首堂绪论“金课”建设的主导路径和具体实践措施。基于教学目标的“三重感知”逻辑,生成双重范式的课程教学过程,形成案例与理论融合、技术与方法融合、思政与专业融合的递进感知教学方法,并借助时间轴知识图实现深度学习,提升绪论课程的思想引领性、形式多样性、难度挑战性和内容前沿性,以期提高专业课程首堂绪论课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全面打造课程“金课”提供借鉴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