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产企业的材料替代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生产企业年总需求量一定,库存占用资金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材料之间替代率一定的情况下,生产企业减少库存成本的一种策略材料替代策略·为了研究该策略的可行性,分别给出了不采用替代策略和采用替代策略两种情况下企业的订货量确定模型·模型中考虑了库存成本的资金约束范围·在借入资金和所有者投入资金的情况下,都考虑了资金的持有成本,分别以库存平均占用资金所支付的利息率和资金的平均收益率来衡量·在采用材料替代策略时还考虑了材料之间的其他替代比率关系·应用进化规划算法对模型做了仿真计算·分析指出,一定条件下,材料替代策略可以降低库存成本·  相似文献   

2.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业库存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目前我国制造型企业的库存管理问题,对建立制造型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设计了在多级库存控制下进行库存成本优化的数学模型和制造型企业的库存优化管理,并对系统的库存优化决策模块进行了具体的功能分析。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本质,从供应链视角分析了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存在的库存控制策略单一、库存信息传递效率较低等问题,介绍了横向的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和纵向的联合库存管理(JMI)两种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库存管理策略,详细讨论两种策略的具体步骤、优势、局限性和适用条件,指出在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下适合企业库存管理的一些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小企业库存控制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通过对中小企业库存特点和物料库存随机变量进行分析研究,以一个制造型企业为实例,针对库存的物料进行不同模式的控制方法探索,提出了复合式优化库存控制思路,为实现ERP信息系统最优库存管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再制造系统的库存控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再制造系统库存控制的特点,提出了两个简单有效的库存控制策略:PUSH策略和PULL策略,比较了不同参数条件下传统制造过程和混合系统中库存控制分别采用PUSH策略和PULL策略情况下系统的平均生产费用,结果对于生产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改造的制造企业业务流程,从对"自立门户"的物控部的物料入库、库存控制、出库的研究着手,通过相应的接口覆盖到制造企业内部其他物流环节;并针对物料库存控制,提出了"ABC风险库存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吴攀  许晶 《科技资讯》2011,(2):148-149
库存管理对于生产制造型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诺基亚正是将先进的库存管理理念与自身企业特点相结合,打造出一套有诺基亚特色的库存管理模式,从而达到库存最优。  相似文献   

8.
服装库存管理中的定量订货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定量订货模型在服装企业库存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结合企业实例,对经济定购批量、安全库存、定购点、库存周转率、库存维持成本等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提出服装企业数字化库存管理的技术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延迟化制造是推迟中间产品向最终产品转化的时间点,来应对需求不确定性,并减少供应链成本的方法。Cr5Mo合金钢管是石化炼油厂关键部位的材料,其品种规格多、批量小,难以保证供货。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在该文第一作者影响下,应用延迟化制造方法,保留中间产品——钢锭的库存,可有效地应对最终产品——钢管需求的不确定性。该文在此应用背景下,研究了中间产品向最终产品转化的决策中保留部分中间产品不参与最终产品生产的情形,利用动态规划方法寻找到了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库存的最优分配策略。在此基础上,应用Matlab进行了数据实验,研究影响该策略的因素。结果表明:当最终产品的单位存货成本与缺货成本较高、中间产品的单位存货成本较低时,保留更多的中间产品库存可以降低供应链总成本。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在竞争中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企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对市场把握不准、工程材料使用欠缺等问题,造成了原材料库存积压不断增大的问题。库存原材料的积压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压力,提高了仓储、管理成本,降低了材料的使用效率,加大了企业的各方面的经营成本。该文研究者从物资积压的现状与企业管理问题入手,不断分析企业的预算材料与实际决算材料差距问题,并对如何提高企业库存材料的利用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多级库存复合而成的一般系统,首先通过分析安全库存与服务水平的关系,给出随机需求下安全库存随前置期和服务水平变化的函数关系;然后结合多级库存的控制特点,建立包含安全库存费用在内的多级库存成本优化模型,并给出遗传算法求解办法.该模型在供应链节点企业总成本最小的基础上,确定了最佳订购批量、最佳订购点和服务水平,以及对应的总成本和总利润,进而为各节点企业有效地减少库存量,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提供有力的依据.在随机需求供应链条件下,提出了级安全库存策略,并从理论上证明该策略能有效地减少供应链中的安全库存量,降低库存成本.  相似文献   

12.
对供应链库存成本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森 《科技信息》2011,(23):180-181
为了实现供应链整体运作成本的最小化,让企业获得更多的利益,通过对多级供应链中成本的介绍和成本结构的分析,运用综合比较、图表结合、列举实例等多种形式,阐述了库存控制的主要策略和方法,结果表明对供应链库存成本的深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当前印刷企业库存存在的问题,通过定额分析其主要因素,对如何降低印刷材料库存资金占用,实现最佳库存数量,给出了一个定性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
工业企业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设计和应用铝型材厂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提出工业企业库存管理信息系统(Inventory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简写IMIS)的模式,着重对工业企业库存决策支持环境作较深入的研究,为企业实现计算机辅助库存控制和管理提供系统的框架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5.
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利润模型及其优化策略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研究了供应链管理环境下新的库存策略·对有确定需求、有初始库存和库存短缺的一种畅销商品,建立了供应商管理库存的供应链模型·通过对此模型的进一步分析,证明了在供应商管理库存短期激励下,供应商管理库存将减少整个供应链的总的库存相关成本·但是这会增加供应商的库存相关成本,所以在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的起始阶段,应该首先考虑供应商和买方库存系统之间严重不匹配的商品·结果为双方企业合并其库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需求不确定条件下供应链之间的库存竞争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虑市场需求波动的条件下,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角度出发,研究两条供应链之间的库存竞争行为.讨论了当供应链采取集中控制和分散决策时的最优库存策略,比较了不同供应链竞争模式下的均衡库存水平和利润,并运用仿真方法分析需求波动对核心企业利润的影响.研究结果为供应链核心企业在竞争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提升供应链库存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材料的库存管理入手,来思考降低建筑的企业成本的途径。本文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首先对传统模式下的库存管理进行建模分析,从动态连续的角度分析了正常条件、材料超计划使用和交货延误三种情况下库存量的变化情况,发现企业的库存水平过高,存储成本过大。提出了利用供应链条件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行库存管理,通过建模分析,比较了此种模式和传统模式下库存量的变化情况,得出了采用合作伙伴关系可以明显的降低企业的库存水平,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最优购买数量和利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供应链管理环境下新的库存策略·在传统供应链利润模型基础上,对有确定需求、初始库存和允许库存短缺的一种畅销商品,建立了供应商管理库存的供应链模型,并进一步讨论了供应商管理库存下的采购数量和利润,证明了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链的最优购买量比传统供应链的最优购买量要高·同时也证明了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会使用户的利润增加,而在优化匹配条件或长期激励下,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也会使供应商的利润增加,为双方企业合并其库存提供了理论基础·最后以一个数值算例验证了所得结论·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规避传统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缺点,在VMI模式下对库存成本控制进行研究,建立了基于数量发货策略的库存成本控制模型。对库存成本进行分解得到了完整的总成本表达式,通过优化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最优化发货数量、发货次数和最优运营成本。优化结果有助于保证企业取得规模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的投入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20.
对于生产制作企业,为了满足更高的客户响应程度,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提高库存周转率,同时保证连续生产的稳定性,通常要保有适当的安全库存,包括材料库存,在制品和成品库存,以满足生产需要。对于采购周期较长,用量不稳定等特殊材料如何做好合理的库存及采购规划,该文所介绍的原材料需求系统以科学的方式计算出合理库存及采购量,希望为广大阅读者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