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船体曲面分段生产调度复杂且具有时空耦合特性,提出船体曲面分段建造动态空间调度方法,建立动态空间调度流程.根据船舶建造分段搭载网络计划图,确定曲面分段建造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并利用空域思想确定船体分段在工作平台上的空间位置;考虑到系统干扰和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提出了自适应时空调整策略.最后,以上海某造船厂曲面加工车间分段制造数据为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调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船舶生产效率和空间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贸易日益的频繁,世界各大企业都在极力寻找便宜的运输途径,海洋运输凭借运输成本低廉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也就促进了船舶制造业的发展,影响船舶制造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技术因素就是精度管理技术,它对船舶制造业健康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该文通过对造船精度管理的内容及实施步骤、补偿量的计算与分配、船舶建造过程控制和精度标准制定等方面的介绍来阐述精度管理技术对船舶制造业的重要性,探讨了其对未来船舶制造业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船舶制造企业供应链成本控制为目的,以船舶制造企业供应链构成及特点分析为切入点,将物流管理影响船舶建造成本的因素分析法贯穿于研究之中,旨在从采购、生产及销售3个方面对船舶制造企业物流成本进行优化管理,并提出对船舶制造企业的供应链成本控制策略。文章探究了建立企业物流管理机制与体制,保证物流管理的有效运行,同时阐述了以高效的物流系统协调生产,减少物资在各环节的滞留时间、缩短船舶制造周期,最终实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效益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大型散货船船体吊装顺序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型船舶船体分段装配的安排是现代化船厂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首先对分段装配过程所涉及的工艺约束、分段制造车间生产能力以及分段储备量进行分析,建立在给定船坞周期条件下实现分段储备成本最小的目标函数;然后提出一种适合此类问题的改进遗传算法(Modified Genetic Algorithm,MGA)来求解装配顺序,从而获得全局最优解或者次优解.通过合理安排每个总段(或分段)的装配顺序实现对分段需求量的控制,从而达到最低的建造成本消耗.以实际的某大型船舶74500DWT散货船为例阐述改进遗传算法求解船体装配顺序的方法,所得结果与传统经验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了船舶发展的趋势后,结合自己工作经验,对船舶制造过程中控制控制线精度、焊缝形状及尺寸误差、开孔外形及数量等提高船舶安全检验质量的要点进行了详细归纳,最后对船舶结构日常修理应采取的安全检验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动态性、离散型强的船舶分段制造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过程资源组织、产品加工不透明等因素导致管理者知识获取成本高、效率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加工节拍数据流的知识图谱动态生成和更新方法.通过分析船舶分段的加工流程与工位数据特点,给出加工节拍数据信息模型定义;提出静态资源与加工节拍数据的图映射步骤、模型以及融合连接算法,实现工位动态时序数据与知识图谱的语义关联;利用工位流程与产品结构关系生成车间级动态知识图谱.以某船舶分段生产过程为例,设计开发知识图谱可视化原型系统并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利于船舶分段制造过程中知识的组织、获取与重用.  相似文献   

7.
赵亮  彭凡林 《科技资讯》2013,(14):24-24,26
分段精度管理是以船体建造精度标准为基本准则,通过先进的测量手段,对船体分段进行尺寸精度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船台合拢的误差,从而达到提高建造质量的目的。通过对分段精度管理的认识,探讨和分析了利用EcoMES软件模拟某分段测量与数据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船舶虚拟制造系统体系设计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船舶虚拟制造系统的定义,设计了包含船舶产品虚拟开发、虚拟工艺和虚拟造船企业环境架构的体系架构,讨论了船舶虚拟制造系统与船舶实际制造系统的相关关系,并从实施船舶产晶开发活动的并行开展和支持船舶生产经营活动的角度出发,为实现虚拟制造技术与造船设计、制造及装配、生产调度、质量管理等环节的有机集成.对船舶虚拟制造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科技飞速发展,船舶制造业在市场中所占份额递进式增长,我国已然成为造船大国,并在行业内居领先地位。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国际国内水运市场对船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船舶制造也不仅仅满足于以质量、数量、效率而取胜,向着更高端、更精密的制造目标行进,通过对船舶制造的精度管理和过程控制,使船舶满足现代化船舶制造标准的要求,提高船舶的制造水平,促进我国船舶制造行业进步。  相似文献   

10.
孙汉振 《今日科技》2009,(11):20-21
日前,国家专利审查员与浙江船舶制造企业知识产权对接活动在舟山举办。在报告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资深专利审查员围绕国内船舶领域专利现状、船舶制造企业专利申请与撰写、专利文献检索、船舶制造企业专利工作等进行了全面阐述,并和与会代表就有关具体问题进行了交流。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审查部曾武宗副部长、舟山市科技局陈文斌副局长分别在会上讲话。  相似文献   

11.
船舶制造业随着国际贸易的频繁和快速发展,呈现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以其运输成本低廉的优势进入到了国际贸易的视野,成为了一种极其普遍而有效的运输方式。为了促进船舶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要关注船舶制造过程中的精度管理和过程控制技术,在科学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技术引领下,最大程度地减少船舶制造现场的返修量,应用一定的精度控制技术,有效地提升船舶制造产品的生产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2.
徐莉 《海峡科学》2012,(11):54-56
以福建省某造船厂的船舶快速搭载管理为例,分析了影响船舶总段快速搭载效率的因素,建立了影响船舶总段快速搭载效率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选择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影响因素指标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影响因素指标进行权值确定;根据综合评价的结论,针对各个影响因素的特征及影响大小分别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杜佳悦  李聂 《天津科技》2010,37(5):36-39
国内各造船企业的精度造船和总装造船的发展程度不一样,主要是在精度造船和总装造船的一些细节上还存在重视不够的问题,提出无余量分段合拢的精度控制是一个细节问题,这个细节问题直接影响船体成型的精度.应以精度无余量分段在合拢时适当加放补偿量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船舶焊接变形的形成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船体建造过程中,大量焊接构件的变形不利于船体制造精度的控制,从而影响到船舶建造的质量。为此,通过对船体焊接过程中构件焊接变形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焊接变形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考虑到船体构件建造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特点,总结出了船体建造不同阶段减少船舶焊接变形的结构设计措施和建造工艺措施,从而达到满足船舶强度、使用性和经济性要求。  相似文献   

15.
船舶监造工作是保障船舶制造质量的重点。通过船舶监造工作的开展能够提高船舶制造过程中的制造管理与质量管理效果,促进船舶制造质量的提高。如何有效地开展船舶监造工作,是现代船舶制造、监造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从实际工作经验出发,以现代船舶监造研究为重点对船舶监造工作的有效开展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6.
陈进 《科技咨询导报》2013,(18):186-186
为了完善造船企业的内部建设,必须以推动经济发展作为首要目标,再着手改进生产管理体系,优化各部门之间的合作能力,完善各种控制问题.该文针对船舶制4造企业的特点分析井探讨船舶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控制问题,并提出几点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船舶制造中,船舶的焊接是制造管理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加强船舶焊接工作的管理是现代船舶制造与监造管理的首要任务。通过船舶建造过程中的焊接管理保障船舶建造质量。本文针对船舶焊接管理的重要性,对船舶焊接工作的管理方式与重点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船舶分段装配的工艺设计效率与智能化水平,提出了一种基于装配关系的组立结构划分方法.通过分析船舶分段的焊接形式与装配工艺特点,考虑零部件间接关联关系对装配紧密度的影响,建立了分段装配强度关系矩阵.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聚类分析理论构建分段组立结构划分的数学模型,并针对聚类结果与划分粒度不唯一的问题,提出了以装配单元内部聚合度为评价指标的方案优选方法.最后,以两个具有代表性分段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分段组立结构的自动合理划分,并且能够自主决策方案划分的粒度.  相似文献   

19.
基于JIT船舶分段建造调度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船舶分段建造虚拟流水线生产模式的特点,各工序作业量存在很大差别.要实现均衡生产,必须合理有效配置资源,各作业班组的人数和拥有的资源应该不相同.借鉴JIT的思想,在对工序作业量比较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作业班组,再运用控制看板管理,达到各工序之间均衡生产,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船舶生产的效率.选择某企业实例,运用MATLAB对案例进行求解.  相似文献   

20.
傅晓斌 《科技信息》2009,(34):I0184-I0185
本文通过对船舶建造精度控制工艺的概念和内容的阐述,分析国内精度管理和研究水平的进展和现状,探讨了制约中小型船厂发展精度控制技术的因素,介绍了DACS精度控制系统,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