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浮岛在水体原位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浮岛技术是水上湿地,是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对人工浮岛的现状、原理及浮岛设计进行了概述;指出人工浮岛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净化效率低,浮岛技术没有形成规范,浮岛植物及载体选择无相关标准,抗风浪能力差,这些阻碍了人工浮岛技术的推广,这也是今后研究中需要重视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双龙湖治理前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状况及原因,介绍了双龙湖原位修复综合治理措施(如环湖截污、湖底生态清淤、复氧措施、边坡护理、湖滨带生态重建与景观恢复、后期监管等措施)。对原位修复综合治理措施实施后湖水净化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位修复综合治理措施是治理双龙湖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措施,能够为国内外城市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提供方法和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以南京市某黑臭河道为例,通过对其污染现状的综合分析,采用微纳米曝气—固定化微生物—浮岛滤床一体化生态修复集成系统分别从水体增氧、微生物负载增殖、植物吸收降解、填料吸附等途径对黑臭水体进行全面水质净化,使处理后河道水体消除间歇性黑臭,水体DO提高2~3mg/L,部分水质指标达到或优于地表V类水标准。  相似文献   

4.
人工浮岛的制作解析及其在湿地中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人工浮岛在水体污染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结合人工浮岛的制作,详细解析了人工浮岛的组成及构造、植物选择及移植、栽培基盘及盘内填充物筛选,以及总体的设计与构建;同时阐述了人工浮岛重要的生态功能和景观美化功效,并在湿地水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广州古廖涌生物修复的指示藻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氧化塘—河道原位生物修复的方法对广州市古廖涌河道黑臭水体进行治理,并对治理前、氧化塘处理、原位生物修复河段上游和下游四个不同治理阶段的水体进行水质和浮游藻类的监测,试图通过对监测结果的对比分析,确定反应河涌黑臭水体不同治理程度的藻类生态结构特征和指示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修复阶段,水体COD、BOD、氮磷等污染物逐步得到去除,透明度大大提高;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优势藻由蓝藻转变为裸藻,藻类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增加;种群结构和优势种也发生演变,耐重有机污染种逐步减少或消失,耐中–轻污染种出现;研究还确定了可作为城市污染河涌水体修复的指示藻类。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玉米、土豆和番薯等蔬果类浸出液在景观水体原位生物修复中的作用。其作用机理是蔬果类浸出液能促进水体中微生物生长,加快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添加10 m g/L的玉米浸出液,模拟废水中的COD最终去除率增加了12.37%,并且混合浸出液对微生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强于单一组分。在景观水体的原位生物修复中,投加玉米-土豆混合浸出液,COD、NH3-N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增加了6.01%、8.05%和20.59%,取得了一定的生物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水生植物原位修复水体污染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摘 要:随着水体环境污染的加重和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不断地寻求新的水污染治理技术。水生植物原位修复作为一种高效、低耗、环境友好的水污染治理技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文中介绍了近年来水生植物原位修复技术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嘉策铁路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太阳能、风能资源情况。对嘉策铁路车站两种供电方案从前期投资、后期运行成本和运行效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对太阳能、风能发电在铁路系统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调研,确定了发电系统的方案、构成,阐述了各部分的功能。总结了太阳能、风能、柴油机互补发电系统的特点,对试运行效果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发电系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提出了利用风电为嘉策铁路远期运输服务的设想和前期所需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反硝化细菌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反硝化细菌的种类及其作用机理,反硝化细菌在水体除氮中的研究;阐述了反硝化细菌在养殖水体中的应用,以及作为微生态制剂的成分之一,反硝化细菌在配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对养殖水体实现氮素污染原位修复的研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是目前两种主要的新能源发电技术.由于风能和太阳能是随机变化的,因此单独的风力发电或太阳能发电具有输出不稳定、效率不理想等一系列缺陷.风光互补发电技术综合考虑了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特性,并充分发挥了风能和太阳能所具有的天然的互补性,与单独的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相比有许多优点,是将来微网建设和研究的重点方向.本文主要对风光互补发电的基本结构进行概括,分析了一些基本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对于我国城市景观水体由于水体特性和外源性污染严重引起的水质不良现象,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净化技术开展异位及原位水质修复与保育工作。而在相应的水质净化工程设计与运行中,净化规模的确定依据与方法还有待完善,本研究就景观水体水质修复及保育工程开展净化循环比计算模式的研究。通过对基本处于封闭状态的水体水量及水质内外源污染物的平衡分析,进行了修复与保育两个阶段水质净化循环比数学模式的推演,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模式与方法,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水质净化循环比可以作为合理确定工程规模,控制建设投入与运行费用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人工浮岛栽培蔬菜及花卉对水质的净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泡沫塑料作为浮岛载体,进行7种蔬菜、6种花卉的单物种单池室内试验,通过跟踪水体TN、TP、COD、BOD5,研究不同蔬菜和花卉对栽培污水水体的净化作用.结果显示,13种植物对TN、TP、COD、BOD5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2.31%(60 d生长期)、69.30%(60 d生长期)、73.23%(45 d生长期)、85.94%(45 d生长期);单位生长量的去磷效果最好的是茄子,其次依次为:吊兰、叶用莴苣、石竹、辣椒、苋菜、空心菜、一串红、番茄、芹菜、万寿菊、矮牵牛、美人蕉.综合各因素,认为美人蕉和苋菜作为浮岛花卉和蔬菜类植物较为适合.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强化混凝法原位修复黑臭水体中易形成的二次污染和底泥负荷问题,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新型碳素纤维(carbon fiber,CF)生态草填料协同曝气技术对强化混凝处理后的黑臭水体的净化效果。试验原水采自某流动性差的小型封闭黑臭水体,经高锰酸钾强化聚合氯化铝混凝沉淀处理后的出水作为试验用水,分别研究了空白处理、单独曝气处理、单独CF生态草修复和CF生态草协同曝气处理后水体中的浊度、氨氮、COD (chemical oxygen demand)和UV254(ultraviolet absorption)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CF生态草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吸附性和生物亲和性,10 d后即可形成成熟较厚的活性生物膜。CF生态草协同曝气技术修复黑臭水体的效果显著高于其他三种处理方式,水体中的浊度、氨氮、COD和UV254的最高去除率分别达到95. 37%、80. 78%、77. 27%和77. 50%。可见CF生态草与强化混凝技术联用修复黑臭水体,可解决混凝沉淀技术易产生的二次污染和底泥负荷问题;强化混凝、曝气和CF草生态修复三种技术相组合的新型黑臭水体修复工艺,在黑臭水体的整治和修复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湿地恢复已成为当今社会生态恢复的重要课题之一,开展河道湿地生态修复是提高河道水环境承载能力、改善河道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本文在长园河中下游段进行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实践,在全面分析长园河湿地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生态修复目标,按照一定的修复原则把工程分为4个区域即湿地生态修复与景观优化示范区、河岸缓冲过滤带重建示范区、连通性修复与生态护岸示范区、生物浮岛示范区进行重点修复,修复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未来华北地区山区型河道退化湿地的生态修复提供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可再生能源在解决云南边远地区供电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论述了云南水能、太阳能、风能和地能的资源及其特点,介绍太阳能、风能等供电的经济性,提出了一些边远无电地区用新能源供电比架设电风更有经济性,应该因地制腚多能互补地解决了无电地区的供电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设计风光储智能微网测控终端系统,实现对电网侧、微网侧、直流侧的各种参数的采集和显示,控制微网进行离网和并网运行,风能和太阳能可以直接在微网中消耗,也可以将能源回馈公共电网,提高风能和太阳能的消纳能力,实现洁净能源的高效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对环境、资源方面的影响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集波浪能、海洋风能、太阳能为一体的浮海型全天候混合发电装置的设计。该装置主要由振荡浮子式波浪能、立轴变桨式风能、旋转式太阳能组成。装置安装在浮体平台上,通过锚泊浮于工作海域。系统采用了多能互补道路和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利用波浪能、海洋风能、太阳能互补特性,通过传感器对外界环境的检测,单片机发出信号进行实时处理,实现全天候发电的工作效果,其性能优于单一的能源发电装置,具有工作效率高且发电稳定。本设计主要用于海洋浮标等海洋观测设备以及海上航标灯设备持续供电,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能源专家认为,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和氢能这五种新能源,在今后将肯定会优先获得开发和利用。1.太阳能太阳能利用的形式很多。例如太阳能集热为人类供暖、供热水;用太阳能电池驱动交  相似文献   

19.
《科技成果纵横》2005,(3):33-34
联合国环境开发署组织的太阳能与风能资源评估小组表示,发展中国家再生能源资源潜力大,开发风能与太阳能的时机也已成熟,大力开发再生能源将有助于减少贫困人口,缓解世界石油紧张问题。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风光互补开发清洁能源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秉斌  于清阳 《科技信息》2010,(34):I0383-I0384
青海省是我国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有着广阔的荒漠地区,可利用土地大,地势平坦,为开发利用太阳能和风能提供了有利的土地条件,2010年后青海电网将逐步形成以750kV主,330kV为辅的网架结构,因此,其综合开发条件较好。风能和太阳能是目前全球在新能源利用方面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的行业,并且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两者互补性的结合实现了两种新能源在自然资源的配置、技术方案的整合、性能与价格的对比等方面达到了对新能源综合利用的最合理,更为新能源在社会发展中的教育、普及、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针对青海省风光互补发电专题开展工作,旨在对青海省风光互补开发清洁能源等相关方面问题进行有益的探讨,以促进青海地区新能源的有序开发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