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命运、历史与真实——读余华《活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先锋派的一员,余华一直沉湎于对暴力、血腥、死亡的描述,他一直是冷漠、严峻的作家。然而在《活着》中,余华则更多展示了主人公福贵屡遭磨难而始终乐观生活、超然面世的生活经历。叙述中充满了个人“现在”的感受、对历史的消解和对“真实”的理解。《活着》大胆地采用了艺术领域的另一种艺术形式——音乐中的重复手段,即在作品中重复死亡。余华的小说从物质世界变成了一种精神现象,认为真实的本质是自己精神的象征,真实存在的只能是精神。这是对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真实观的悖逆。  相似文献   

2.
德莱塞是20世纪美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作家,他发表的第一篇长篇小说<嘉莉妹妹>是一部具有较强思想性和艺术力量的成熟作品,体现了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的有机契合.这部作品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来自生活实感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小说时报>是近代著名的小说杂志,以刊载翻译小说为主是它的主要特色,而短篇翻译小说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小说时报>中的短篇翻译小说数量可观、题材完备、形式新颖.虚无党小说作为晚清特殊的译介现象在<小说时报>中占有重要地位.短篇翻译小说以其新颖的艺术形式,推动了我国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的革新步伐,为传统型小说向现代型小说过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叶俊峰 《开封大学学报》2005,19(2):61-64,82
作为英国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弗吉尼亚*伍尔夫一直致力于小说的改革和创新,主张通过表现人的意识流动来构建主观"内在的真实".在其早期的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中,作者纯粹从个人心理反应的叙述角度,运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诗化语言等写作技巧,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社会造成的巨大创伤,表现了人们压抑、苦闷、空虚和绝望的心情.<墙上的斑点>堪称现代主义与意识流创作的经典.  相似文献   

5.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诗歌产生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与卦爻辞的产生时代大致衔接.<周易>卦爻辞象征艺术的三大特点鲜明性、典型性、含蓄性,已初见"比"、"兴"之端倪,对<诗经>"比"、"兴"表现手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二者又不可等而视之.卦爻辞的"象征"是一种思维方式(即隐喻思维),而<诗>之"比"、"兴"则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6.
人与鬼怪的关系是志怪小说表现的一个重要主题.纵观以<搜神记>为代表的六朝志怪小说和以<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为主的清代笔记小说,即见一种由对立走向友善的人怪关系.这与佛教的影响分不开.同时,在由对立走向友善的过程中,也可窥见封建社会由"尚力"到"崇德"的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7.
梅里美的小说<马铁奥·法尔哥内>、<高龙巴>、<卡门>塑造了三组对立的人物形象,他们的前者是不同层面的精神守护的典型,后者则是渐次深化的物欲的代表,梅里美通过对前者的褒扬、对后者的批判表现了他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8.
莫言的《红高粱》与“新历史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言是新时期的重要作家,莫言的写作突破了当代文学的传统规范,具有一种革命性的意义.莫言的中篇小说<红高粱>既被视为"寻根文学"的终结,也被视为"新历史小说"的重要起源和代表作品.<红高粱>中人物描写的方法与当时有关人物性格复杂性的理论探讨有着密切的关联,反映了当代典型理论的重要变化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规范的崩溃及其对于创作的影响.<红高粱>和"新历史小说"的潮流与20世纪50年代<红旗谱>等"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强大规范构成了明显的对话关系,其"情欲化的历史"和"迷宫般的历史"鲜明地体现了对"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颠覆和重写.同时,<红高粱>的解读和"新历史小说"现象的命名与阐释本身也是一个在阐释中不断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黄羽 《海峡科学》2006,(2):14-15
重复保险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保险欺诈行为,为了防止投保人利用重复保险而获得超过其实际损失的损害赔偿,各国的保险法都规定了禁止重复保险这一原则,我国也不例外.我国的<保险法>规定了重复保险的定义和分摊方式,但仔细研读可以发现,我国的<保险法>对于重复保险的规定是不完善、不严谨的,本文拟从重复保险制度的立法意旨出发,分析<保险法>对重复保险的规定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0.
文章探讨了夏洛蒂的创作原动力及在其小说<维莱特>中企图传达的个人情感,表明夏洛蒂@勃朗特的生活经历本质上就是其小说叙述的源泉,<维莱特>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  相似文献   

11.
霍桑在其代表作<红字>中不仅体现了当时的浪漫主义及其巅峰超验主义的影响,同时也突出了他本人独特的思想和对"自然"的理解.<红字>里的"自然"涉及到三方面物质世界中的自然,自然的人性以及自然的生活本质.这也是霍桑本人在现实生活中一直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迷惘的一代"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欧内斯特·海明威以他非凡的才华和真实的情感写出了一部部几乎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小说.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是其中之一.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充分反映了美国20世纪20年代理想破灭、精神空虚与孤独的"迷惘一代"的坎坷命运.笔者通过对美国战后的一代人的精神危机,着重从男女主人公在动荡的历史背景下对爱情的态度与追求截然不同出发,分析了海伦的无私给予、哈利的麻木索取;海伦的温柔体贴、哈利的冷酷无情;指出是战争毁了人们的理想与爱情,战后的和平与繁荣亦无法抚平他们心灵上的创伤;小说中男女主人公都曾想与命运抗争,最终都以失败告终.高大、宏伟、洁白无暇的乞力马扎罗山被哈得看作是"上帝的庙殿",但对于海伦却是渴望而不可及的地方.透过<乞力马扎罗的雪>中无望与无爱的"爱情",海明威激起了我们对战争的痛恨与谴责、对自由与和平的追求、对爱情的珍惜及对妇女前途、命运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在美学思考起步伊始就从<红楼梦>"接着讲",目光远大,思想敏捷.前人忽视了<红楼梦>与民族的精神底蕴的内在关系的角度,忽视了<红楼梦>作为民族的伟大灵魂苏醒与再生的史诗的一面,而王国维正是由此人手,进入<红楼梦>所开创的灵魂的维度,尤其是进入对于"第三种悲剧"即"悲剧之悲剧"的揭示,从而开创了一种阐释<红楼梦>的新的可能性.但是,在经由人与灵魂的维度进入悲剧之后,他却转而寻求"解脱",结果为自己的美学思考留下了深刻的遗憾.  相似文献   

14.
<歧路灯>是清李绿园用河南方言创作的一部长篇白活小说,书中记载了丰富的河南方言口语词汇,河南大学张生汉教授出版了阐释<歧路灯>方言词汇的专著<<歧路灯>词语汇释>,收词较完备,但小说中"古董"、"费气"、"厮跟"等词在今洛阳等地方言中仍频繁使用,张教授的专著中却并未收录,现试做补充.  相似文献   

15.
小说创作史上的两类作家经验型与超验型,潘军小说在经验世界与超验世界"双轨"推进.以<日晕>为代表,作者塑造了官场人物群、知识分子人物群、乡土人物群,建构了与现实对应性很强的经验世界.而<省略>等中篇小说,以象征的手法,从本质上展示了人与人关系的异化,从本体论上进行概括抽象的思考.而其形式上的探索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意蕴--希望有一种健全理想的人与人和睦相处的关系存在,正是潘军艺术创作的恒性品格所在.  相似文献   

16.
"元小说"作为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在英国著名作家约翰·福尔斯的名作<法国中尉的女人>中有着鲜明的体现以小说为对象进行自我反思--作者一方面进行小说创作,同时又在字里行间对自己的创作行为加以评论,展示小说的叙述成规和创作过程,从而把小说创作的人为性和虚构性充分地揭示出来,还这一活动的神秘性为真实性.其实对后现代性的一些反思也一样小说的虚构与真实原本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现代生活给予我们的也具有同样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DH劳伦斯是一位有争议的作家.他倡导通过重建男女关系来拯救病态的工业社会.其小说一再浮现他本人关于创造完美爱情的哲学思考.本文试图从人与自然、精神与肉体、互创与永恒三组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入手,分析<虹>、<恋爱中的女人>中主要人物的爱情历程,探索劳伦斯完美爱情的主张.  相似文献   

18.
评述费耶阿本德在<反对方法><自由社会中的科学>以及<告别理性>三本书中,分别从科学方法论、社会和文化三个层面对多元方法论、"怎么都行"的原则进行的论述和对科学沙文主义和理性主义进行的批判,表明其"告别理性,走向生活"的哲学观点.  相似文献   

19.
<诗经·周颂>是统治者创作的诗歌,它直接、真实的反映了西周统治者的天命观.周人虔诚地相信天命,以天命为自己享有天下的解释.虽然他们在雅诗和<尚书>中表达了一些诸如"天命靡常"、"天不可信"之类的思想,但在本质上,周人是并不怀疑天命的,只是认为它是可变的而已.  相似文献   

20.
<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与<香港基本法>、<澳门基本法>在许多关键问题上非常相似,它的基本精神主要源于当时邓小平领导的中共中央西南局提出的和平解放西藏的十条政策.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西藏的和平解放是"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