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记载我国严重为害林木、果树的星天牛属的黄斑星天牛、星天牛、光肩星天牛、黑星天牛和绿绒星天牛等五种幼虫,可供识别这些害虫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药用天牛成虫和幼虫的名称、基原与主治功效进行考证,为后续药用天牛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考证结果表明,古时药用天牛成虫的基原为星天牛,主要用于治疗疔肿与恶疮.宋代以前,星天牛的幼虫常与蛴螬混用.历代本草中收载的木蠹虫、柳蠹虫、桑蠹虫与枣蠹虫实为天牛的幼虫,用于治疗血瘀与月经不调等多种疾病,由于缺乏生长环境与形态特征等描述,尚不能确定各蠹虫的基原物种.现代记载的药用天牛成虫与幼虫来源于多个种,功效差异较大,且与本草记载存在较大出入,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光肩星天牛与黄斑星天牛分类地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关于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ulsky)和黄斑星天牛A.nobilis(Ganglbauer)的分类地位一直争议较大,为了区分和辩识这两个种是否为同一种,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RAPD(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对天牛科2亚科7属11种昆虫(包括这两个近缘种)成虫的RAPD图谱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多次引物筛选试验,选择6种对多数天牛都能出带的引物(S4,S8,S22,S24,S105和S823)进行了RAPD扩增。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翅斑白色)和黄斑星天牛(翅斑黄色)及其过渡型(翅斑黄白相问)的谱带一致,同属一种。黄斑星天牛应订正为光肩星天牛的同物异名。因此,可在光肩星天牛这个种下根据翅斑颜色划分为三个型:白斑型(forma glabripennis Motschulsky),黄斑型(forma nobilis Ganglbauer)和黄白杂合型(forma mixturae Tang)。  相似文献   

4.
注干法施用吡虫啉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养虫笼捆绑树干法,接入配对健康光肩星天牛成虫,待卵孵化率达80%时,以注干法施用不同浓度的吡虫啉胶囊防治光肩星天牛初孵幼虫。结果表明:树木胸径注药量为0.32mL/cm时防治效果最好,可达90%以上。用HLPC方法分析树叶片中的残留量,并对施药后不同时期药剂残留量与光肩星天牛幼虫的防治效果进行分析,得出防治效果与树叶片中的残留量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天牛科昆虫初步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天牛科的昆虫绝大多数是林木害虫,以幼虫蛀害树木和木材;有些种类是严重害虫。福建天牛的种类十分丰富,弄清其名称、分布和寄主,对进一步开展天牛的研究和防治工作是有益的。据文献记载,福建天牛科昆虫有247种。本名录记载已采到标本的76属、142种,其中(122)吉安樟筒天牛是新种,还有67种是福建新记录(种名前面作§号)。一、锯天牛亚科 Prioninae1.土天牛属 Dorysthenes§(1)蔗根土天牛 D.granulosus(Thomson)华南热作学院标本  相似文献   

6.
南京地区天牛幼虫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鉴定出南京地区天牛科幼虫24种,分属锯天牛亚科、幽天牛亚科、天牛亚科、沟胫天牛亚科。经对比发现,在原来的种类记录基础上新增了5属9种,目前南京地区共有天牛46属67种,其中5种为江苏省分布新记录,分别为光胸断眼天牛(Tetropium castaneum(Linnaeus))、浙江脊虎天牛(Xylotrechus savioi Pic)、白带窝天牛(Desisa subfasciata(Pascoe))、构树筒天牛(Oberearufotestasea Pic)、金合欢坡天牛(Pterolophia persimilis Gahan)。此次研究获得了上述24种天牛幼虫的主要鉴定特征图片,并描述了金合欢坡天牛(P.persimilis Gahan)、浙江脊虎天牛(X.savioiPic)幼虫的外部形态,其中苜蓿多节天牛(Agapanthia amurensis Kraatz)幼虫属于国内首次描述。  相似文献   

7.
竹材是华南主要林产,也是建筑业及家用器材。竹材受天牛幼虫为害十分严重,这里就多年来在华南以及四川省竹林中采得天牛幼虫四种,它们是竹绿虎天牛(Chlorophorusannularis(F.))槐绿虎天牛(CH.diadema(Motschulsky))竹紫天牛(Purpuricenustemminckii Guerin-Meneville)和叉尾吉丁天牛(Niphona furcata(Bates))由于我国过去对天牛幼虫形态深入研究不多,上述幼虫过去没有记录,种间区别较困难,给防治害虫工作带来不便,为此本文记载了这些幼虫形态特征,以供鉴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黄岩县森林病虫防治站应用肿腿蜂防治果木害虫星天牛,取得成功。他们从1985年开始,三年来在该县上墙乡放蜂防治柑桔星天牛和金清镇沿海一带防治木麻黄星天牛,效果显著,星天牛幼虫校正死亡率均在90%以上。星天牛是梨、桃、柑桔、枇杷、法国梧桐、白杨、柳树,以及沿海防护林木麻黄等  相似文献   

9.
CSⅡ不育剂对光肩星天牛的小面积林间喷雾防治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不育剂室内筛选试验已获成功的基础上,为弄清野外应用的效果,采用CSⅡ不育剂(可湿性粉剂)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ulsky)进行了小面积林间喷雾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此不育剂20倍液在天牛成虫羽化盛期进行林间喷雾可得到理想的不育效果,天牛卵及初孵幼虫的校正总不育率达72.08%。  相似文献   

10.
天牛Longicoron beetles在昆虫纲中的分类地位属于鞘翅目天牛科,(Cerambycidae),是本目中种类和数量较多的一个大科。是较为常见的一类重要的树木(包括果树)钻蛀性害虫。全世界目前已知近2万种,我国的天牛种类,根据Gressitt,J.L,1951年所著“Longicoron deetles of China”一书中记载为1675种。此后我国天牛分类学者陈世骧教授(1959)、蒲富基(1980)在先后编著的《中国经济昆虫志——天牛  相似文献   

11.
天牛(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为树木重要的钻蛀性害虫.本文研究了伊朗西北部Arasbaran生物圈保护区及邻近地区的天牛种类,采集鉴定了5个亚科26属33种,提供了一些种类的植物寄主.  相似文献   

12.
广西星天牛属记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共记述广西星天牛属14种,其中2种为广西新记录,对广西星天牛属部分已知种的学名变更作了简单介绍,并对有疑问的种类作了简单说明.  相似文献   

13.
针对郑州市郑汴路白蜡多斑白条天牛的发生及生长过程,通过采取甲胺磷乳油原液注射、毒签熏杀、百虫杀乳油喷药防治三种方法进行防治比较研究,探索出一条治理多斑白条天牛简便、高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介绍光肩星天牛不同时期的特点及防治方法基础上,通过对光肩星天牛木质部幼虫采用打孔注射药剂的试验,得到了新的防治方法,防治效果可达到97%。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不同的脉冲磁场处理,观察了磁场对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幼虫存活和发育的影响,探讨了脉冲磁场处理下松褐天牛幼虫在活力、生长发育、细胞膜透性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脉冲磁场在一定程度上可杀死松褐天牛幼虫,脉冲前沿宽度是影响松褐天牛生存的主要因子,5ms(磁场峰值3180Gs)脉冲前沿宽度处理松褐天牛幼虫的平均校正死亡率为63%,脉冲前沿宽度越大,松褐天牛幼虫校正死亡率越高;(2)松褐天牛受到脉冲磁场作用后,幼虫出现畸形而不能正常化蛹,出现滞育现象,不能正常进入下一个生活周期。化蛹所需平均时间延长;(3)脉冲磁场可破坏松褐天牛幼虫的细胞膜结构,细胞内部分电解质外渗,脉冲前沿宽度是主要影响因子,脉冲前沿宽度越大,松褐天牛幼虫相对电导率越高;(4)脉冲磁场作用后,松褐天牛幼虫纤维素酶活性降低,脉冲前沿宽度越大,脉冲串个数越多,纤维素酶活性越低,C1酶降低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16.
福建各茶区常见的天牛类害虫有黑跗眼天牛(Bacchisa atritarsis Pic)、四脊茶天牛(Trachylophus sinensis Gahan)、油茶红翅天牛(Erythrus blairi Gressitt)和楝树天牛Aeolesthes indula(Newman),其中黑跗眼天牛和四脊茶天牛以闽北武夷山区发生较普遍,油茶红翅天牛和楝树天牛以害油茶为主,亦偶害茶树。由于我国过去对天牛幼虫形态没有深入研究,上述幼虫种间区别较困难,往往需要长期饲养到成虫才能确切鉴定,给  相似文献   

17.
记得上中学时,读过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这是茅盾先生对白杨树的形象描写.而今,我走过许多地方,已很少看到白杨树它那笔直的身影了,究其原因是林业害虫——天牛在作怪.近十年来,由于天牛泛滥,致使白杨树——这种大西北最易成活,最常见的绿化树种遭了灭顶之灾.天牛属无脊椎动物门,昆虫纲、鞘翅目、天牛科.在我国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是星天牛.成虫整体漆黑,有金属光泽,每个鞘翅上具有白色小班点约20个,故名为星天牛.星天牛后翅膜  相似文献   

18.
光肩星天牛及其近缘种mtDNA序列和基因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光肩星天牛及其近缘种mtDNA的7个基因片段的测序,分析了光肩星天牛mtDNA的特点。结果表明,所测的光肩星天牛mtDNA7个基因序列与其近缘种差异达11.3%以上,光肩星天牛种群及个体间碱基差异小于3%,大部分基因基本没有差异,光肩星天牛mtDNA的这一特点说明这些基因在种内较为保守,可用于该虫的鉴定和系统遗传分析;光肩星天牛与黄斑星天牛在这些基因上差异很小,有可能为同一个种。在COI,Cytb等基因测序中,发现部分个体出现差异大的序列,有的为其近缘种基因。  相似文献   

19.
木麻黄是我国东南沿海防护林的先锋树种,而星天牛对木麻黄海防林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选育抗性优良品种是控制星天牛危害的有效手段之一。笔者以福建惠安木麻黄种质资源库中48个无性系为测定材料,2010—2012年通过对各木麻黄无性系抗虫能力的林间调查以及林间人工接虫鉴定其抗性的方法,以虫口密度、有虫株率、羽化率及无性系生长情况等为指标,确定了惠13、惠76、惠83等3个无性系为抗虫优良无性系。这3个无性系林木上,星天牛林间幼虫虫口密度小于0.12头/株,有虫株率低于12%,成虫羽化率为0; 幼虫在被人工接种后能生存并到成虫的不超过20%。惠58、惠88等2个无性系为感星天牛的无性系,其虫口密度在1.0头/株以上,有虫株率超过了66%,成虫羽化率在35%以上; 幼虫在被人工接种后能完成生活史的高达60%以上。因此,筛选出的3个抗性无性系可做为抗星天牛的优良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20.
利用松墨天牛早期监测松材线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希 《武夷科学》2009,25(1):36-43
探索快速检测松墨天牛成虫携带线虫的情况。利用室内松枯死木段中羽化的和FJ—MA—02引诱剂及活虫捕捉器林间诱捕的松墨天牛成虫,用解剖方法和显微镜,对其携带的线虫部位、线虫量和速检做了研究。结果表明;5min后就能检测出其体内有无病原线虫的存在,15—30min后线虫游离率达92.04%-100%。松墨天牛携带线虫率高达44.59%~78.98%,平均为68.63%。在检测有线虫的天牛中,携带线虫量最高为116333条·头^-1,最低为398条·头^-1,平均为10303.85条·头^-1;雌成虫平均线虫携带量(14134.14条·头^-1)高于雄成虫(1366.5条·头^-1)。天牛携带的线虫量以腹部最多,占整个身体线虫量的77.78%以上,平均为82.62%,头胸部线虫量最高仅占25.90%。多年来的研究表明:松墨天牛头胸部有线虫的,其腹部一定也有线虫。因此,在利用松墨天牛成虫预测松材线虫病时,可取成虫含线虫量高的腹部进行分离镜检即可。该方法具有在病害传入早期及时发现和检测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