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寒山区紫花苜蓿人工草地退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祁连山东段旱泉沟小流域为例,通过连续6年的定位观测,研究了紫花苜蓿人工草地退化特征.结果表明: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建植以来,草地群落的盖度逐年下降,而群落密度增加,草层高度呈波动变化,地上生物量呈单峰曲线变化,最大值出现在建植后第3年;草地的物种数由7种增加到16种,物种替代速率为2.5~5.5,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呈上升趋势,Pielou均匀度指数表现出增减交替趋势,而Simpson优势度指数呈下降趋势.建植第5年,紫花苜蓿出现了自然稀疏,干草产量下降至129.8 g/m~2,草地裸斑增加、质量下降,部分草地已失去利用价值.2003-2008年人工草地群落经历了紫花苜蓿、多年生杂类草、多年生禾草优势阶段,草地退化严重,割草能力丧失,群落结构和功能趋于撂荒地演替格局.  相似文献   

2.
施肥对高寒地区多年生人工草地生产力及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选取高寒草甸常见禾本科牧草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和羊茅建植多年生人工草地进行试验.试验设计为施肥和对照,共4个密度,7种播种组合,连续3年调查人工草地的地上生物量以及杂草丰富度和杂草生物量,分析施肥对草地生产力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有效补充土壤对植物的养分供给,使牧草获得较高的生物量,提高草地生产力.施肥使人工草地生产力连续2年增加,第3年的增加幅度变小.随着草地建植时间的增加,施肥能有效抑制杂草的入侵和生长,降低人工草地的杂草丰富度和杂草生物量,维护人工草地的生产力和稳定性,有利于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3.
草害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有效抑制党参大田杂草生长,通过样地调查方法,对比研究覆膜打孔移栽种植方法和传统种植方法党参大田杂草生长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覆膜打孔移栽种植方法进行党参种植能有效抑制杂草的生长,覆膜区内仅有牛膝菊3株、香薷1株、土木香1株、魔芋2株,其余均生长于两侧耕作道区域;杂草总株数为181株/m~2,总重量为1 252.7 g/m~2,总生物量为164.56 g/m~2。传统种植方法中,党参垄内杂草占37%,其中藜的生活力明显强于耕作沟内植株;样方内杂草总株数为284株/m~2,总重量为4 415 g/m~2,总生物量为554.3 g/m~2。因此,采用覆膜打孔移栽种植方法进行党参种植,不仅能降低党参种植人工成本,而且可有效抑制杂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呼伦贝尔草原6个主要草地类型初级生产力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各类草地地上生物量累积动态符合Logistic曲线,草地地上生物量衰减动态符合Y=a+b/x曲线,峰值期为8月;草群粗蛋白质含量随生长季的进展逐渐减少,粗纤维含量随生长季的进展逐渐减多,二者均符合Y=A+BX线性方程;草群中无氮浸出物、钙和磷含量的季节动态曲线为单峰型,草群粗脂肪、粗灰分含量的季节动态曲线均为双峰型.  相似文献   

5.
草地植被结构对奶牛放牧强度的反应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通过对黑麦草-三叶草人工草地进行受控放牧实验,定量研究了草地植被结构对不同放牧强度(放牧率)条件下的反应特征变化。结果表明:(1)黑麦草-三叶草人工草地的禾草生物量季节动态,在不同放牧强度下基本上均呈明显的“双峰型”变化,而且随放牧强度的增大,峰值逐渐降低;(2)草群中禾草的留茬高度(相同放牧时间),随放牧强度减小而升高,诚意脏乱牧强度的降低有利于草地植被的后期再生;(3)草地禾草的叶面积指数(LAI)在放牧条件下呈“三峰型”变化,低放牧强度下,禾草的叶面积指数较大;(4)放牧有利于草地禾草的分蘖,使草群植物密度提高,7至8月份各小区的植物密度达到最高,从草地植被结构的综合性参数-相对生长速率(γRGR)与叶面积增量(LAIincrement)对放牧强度的响应分析还表明,梯度放牧实验中存在一个最适放牧强度(或放牧率)范围,可由此提供确定草地最适放牧率的植被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6.
发展优质高产的人工草地是有效解决草畜矛盾的途径之一。以羊草、披碱草、冰草、紫花苜蓿为实验材料,在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克氏针茅草原区开展人工草地实验。结果表明:建植当年,四种牧草都有较好的出苗率。建植第二年,羊草、披碱草和冰草的株丛数之间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紫花苜蓿的株丛数;羊草和冰草的返青率高于30%,显著大于披碱草的返青率,紫花苜蓿的返青率最低,低于2%,显著小于披碱草的返青率;羊草、披碱草和冰草三种禾草之间的叶氮和叶绿素含量差异均不显著,紫花苜蓿叶片氮和叶绿素含量高于三种禾草;羊草、披碱草和冰草的植株高度为30~40 cm,差异不显著,紫花苜蓿的植株高度最低,为21.6 cm,显著低于其他三种禾草的植株高度;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显著低于三种禾草。受该区域冬季寒冷和生长季干旱的气候限制,需要综合评价确立该区域建植人工草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由于管理费用高,全国各地的草坪存在一种“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尤其是建植成功以后对杂草的防除不重视,结果导致很多草坪由于杂草的蔓延而退化。杂草防除的方法目前主要是物理防除和化学防除。物理防除也就是手拔和锄头锄,虽无副作用,但劳动量大,效率低。化学防除就是用除草剂杀灭杂草,虽然效率高,但杀草剂的种类和剂量把握不好,可能在杀死杂草的同时也杀死了草坪草,尤其针对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我们用了两年时间,以草地早熟禾草坪为研究对象,作了大量试验,对除草剂的选择、搭配和用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新建植的放牧型扁穗牛鞭草混播草地在超载条件下连续4年的植被调查分析,探讨了该草地的放牧演替规律,结果表明,采用扁穗牛鞭草+狗牙根.+百喜草+苇状羊茅+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混播组合,可建立扁穗牛鞭草+狗牙根-百喜草-白三叶型草地,该草地超载利用多年,植物群落稳定,生产力高,耐牧性好,可作为我国温暖湿润气候区放牧型人工草地的适宜类型.  相似文献   

9.
棉田药剂防除三棱草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二师塔里木垦区防除棉田杂草长期单用氟乐灵,棉花长年连作及近几年栽培技术措施的改变,导致了棉田杂草群落的演替,使三棱草湿生作物迅速上升,危害日趋严重。三棱草出苗早,苗期与棉株争肥、争光、争水,影响棉株的正常生长。三棱草是以地下块茎繁殖,块茎种皮坚硬,耐低温,抗干旱,生命力强,出苗不一致,防除很困难。为此,我们从2002年开始进行药剂防除三棱草效果研究,为棉田防除三棱草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草坪杂草因其生物学特性,具有多结实性、连续结实性和落粒性,对草坪草造成巨大危害,在防除过程中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建植前期进行诱杀,成坪后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采用适当的化学方法进行防除,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四棱豆“桂丰三号”主要性状观察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龙明华 《广西科学》1994,1(1):68-69
报道了“桂丰三号”的主要植物学特征、农艺性状和生长发育特性.“桂丰三号”是一个无限生长型的中晚熟品种,主蔓长3.5~4.5m,其第15~20节开始着生花芽、第3~10节上共长出3~7条侧蔓.3月15日至6月30日期间,从播种到开花约需75天;7月10日至20日期间,从播种到开花约需50天.3月至7月20日期间,无论何时播种,其开花结荚盛期都在9月中旬至10月中下旬。单株结荚数30~50荚,荚长19cm,荚横断面呈正方型,每荚有15粒种子,老熟种子黄褐色、圆形,千粒重300g。嫩豆荚淡绿色,成熟豆荚黑褐色.  相似文献   

12.
以补骨脂为试验材料,研究三种种植模式对补骨脂生长及其产量的影响。通过对补骨脂大田生育期、相关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种子产量指标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种植模式对补骨脂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宽垄双行-两边地膜覆盖-中间稻草覆盖种植模式的综合表现最好,农艺性状表现为株高整齐,茎围粗,有效叶片多,长势强,抗倒伏,产量居于试验产量的第一位166.33 kg/667m2,较对照多40.63 kg/667m2,增产极显著,比较适合西昌地区补骨脂的生产栽培。  相似文献   

13.
对青海环湖区浅、深耕农田收割后落入土壤中杂草(野燕麦、黎)种子量及分布进行了调查,并分别对浅、深耕田春灌用水、播前土壤水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收割后及时浅耕能将当年产生的杂草种子全部耙入0~10cm的土层中,通过配施除草剂,对杂草的防除效果较好;浅耕田较深耕田春灌节约用水37.5%。  相似文献   

14.
超载放牧对那曲地区高山嵩草草甸植被退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选择那曲地区中部超载严重的高山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超载程度的草地植被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那曲地区中部高山嵩草草地超载严重,定居点附近超载高达3.60倍,超载最轻的草地也达到1.69倍;超载草场的多样性指数、植被盖度、地上现存生物量都显著低于围栏禁牧区;随超载程度的加大,莎草科植物、耐旱的杂类草、牲畜不喜食和不食的植物种有增加的趋势;综合分析超载下植被的不同特征变化并与现有的高寒草甸、草原类退化草地分类指标体系比较,初步认为,那曲地区的高山嵩草草甸都呈现退化加剧的趋势,已达到重度-中度退化程度,极重度超载区达到重度退化程度,重度和中度超载区达到中度退化程度,其比例分别达到9%和91%,远大于1996年的调查数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太行山草地植物生物量,结果表明,在4—9月生长季节中,禾本科、莎草科和豆科等牧草生物量7月份出现高峰值,鲜重799.68(公斤·亩~(-1),以下同),干重298.11。杂类草生物量8月份出现高峰值,鲜重466.74,干重122.60。半灌木9月份出现高峰值,鲜重46.85,干重18.79。总生物量7月份出现高峰值,鲜重1235.27,干重427.07。年平均生物量鲜重621.14,干重225.76。结果还表明,总生物量与气温、光照强度和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茶苗根结线虫的季节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茶苗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uita)虫口密度的季节消长规律和在不同深度根系中的分布,以及茶圃杂草作为其保虫寄主的感染情况。感染率10~12月最高,8月最低,平均感染强度10月最高,7月最低;从上到下在第10~15 cm处雌虫最多,第20~25 cm侵袭期幼虫最多;10种杂草感染该虫种。虫口密度随月积温的上升而上升,而雄性比则随月总雨量的升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17.
对种植于贵州安顺市的白玉枇杷的枝梢生长特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白玉枇杷枝梢一年四季没有明显的休眠季节.1月底开始抽生新梢,一年有3次生长高峰:2月上旬至4月下旬抽生春梢,是第一次生长高峰,生长时间最长,枝梢抽生整齐、数量较多,数量仅次于夏梢,生长量不大;6月上旬至7月下旬抽生夏梢,是第二次生长高峰,枝梢抽生整齐、数量多,生长量为一年之最;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抽生秋梢,生长总量仅次于夏梢,是第三次生长高峰.在一定范围内,枝梢的生长量与气温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探究植被根系力学性能,对于山区小流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如何评估植被护坡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境内热水河小流域的常见植物香薷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原位拉拔试验与室内单根拉伸试验以获取其根系力学性能指标,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香薷根幅、根长、地径、冠幅、株高与其原位抗拔力的关联性,分析了香薷单根根径、根长、根系含水条件对其室内单根抗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香薷不同生长量指标与其原位抗拔力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根幅、根长、地径、冠幅和株高,换言之,由香薷地下生长量指标(根幅与根长)表征香薷原位抗拔力效果更好;(2)香薷室内单根抗拉力与根径之间关系呈现正相关;香薷自然根系和浸泡根系的平均抗拉强度随根长增长总体呈现降低趋势,而干燥根系情况正好相反;香薷根系平均抗拉强度随根系含水率降低总体呈现增大趋势。上述研究结果可为热水河等山区小流域植被生态护坡和水土保持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香薷的嫩茎段为材料,对生长点生长,生长芽分化,试管苗生根、移栽和移植进行了研究,成功地建立起香薷快速繁殖技术。试验结果表明:1/3MS+KT 0.1 mg·L-1+IAA 0.1 mg·L-1是生长点生长培养的理想培养基;MS+6-BA 0.6 mg·L-1 +NAA 0.1 mg·L-1是生长芽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White+IBA 0.1 mg·L-1+IAA 0.3 mg·L-1培养基是生长分化芽生根培养、试管苗生根继代培养和快速繁殖的理想培养基。  相似文献   

20.
呼和浩特地区草坪杂草生态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分析了温带半干旱地区不同类型草坪的杂草种类组成及数量特征,结果指出共有杂草122种,隶属82属29科.在管理水平较高的草坪中,主要杂草为鼠掌老鹳草、鹅绒萎陵菜、赖草,且在不同季节里优势度相对稳定;在管理水平一般的草坪中,主要杂草是止血马唐、早开茧菜、西伯利亚蓼、艾等.7月到9月中旬以止血马唐为主,9月下旬以后以早开茧菜、西伯利亚蓼、艾等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