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种改进的多用户检测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串行干扰消除算法和并行干扰消除算法的不足,提出一种将串行干扰消除检测算法和部分并行干扰消除检测算法的基本思想结合起来的新的干扰消除多用户检测算法.该算法相对于串行干扰消除算法和并行干扰消除算法性能在某些方面有所改进:克服了串行干扰消除算法时延大、不能实时实现的缺点,并对功率分布均匀时系统的误码率性能有所改善;改善了并行干扰消除算法在系统中没有严格功率控制时的误码率特性;同时具有合理的计算复杂度和简单的实现结构等特点.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都验证该算法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将CDMA系统与OFDM系统相结合,提出了多载波CDMA系统,在该系统中应用干扰抵消算法,并对这类算法的误码性能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并行干扰抵消算法明显优于传统匹配滤波器检测法和串行干扰抵消算法,并且随着并行干扰消除级的增加,系统统性能将得到进一步地改善,其中第2级的干扰抵消法可获得最大的性能改善,但3级之后性能又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一种改进的多级并行干扰对消算法-部分干扰对消算法(P-PIC),该算法在不增加算法复杂度的情况下能有效地提高算法性能.从干扰消除器输入的判决变量入手,从理论上分析了该算法对性能的改进,并给出了计算机的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M C-CDM A系统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基于并行干扰抵消(P IC)的多级检测技术改进方案.该方案以一种改进的ORC(EORC)获得初始数据估计,且后续各级采用EGC技术.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多级检测相比,改进方案经过一级P IC之后即可达到MM SE的性能;随着级数的增加,系统性能改善越来越小.在算法性能与复杂度之间折中考虑,三级P IC是比较实用的一种检测方案.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分布多跳式网络吞吐量的优化方法并不能满足用户高移动性、高数据速率的要求.为了提高分布多跳式网络吞吐量的优化性能,提出并实现了分布多跳式网络吞吐量的分布式并行优化算法.首先将分布多跳式网络等效成M/M/m级联排队系统,并用流水线技术实现了优化算法.然后研究了用户移动速度和网络环境对吞吐量的影响,并以此得出一般的近似最优的分布式算法.最后分析了多用户之间的干扰问题对网络吞吐量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并行优化算法可以提高分布多跳式网络的吞吐量和降低通信时延;理论分析结果也说明了在某些情况下可将干扰看作高斯噪声.  相似文献   

6.
将CDMA系统与OFDM系统相结合,提出了多载波CDMA系统,在该系统中应用干扰抵消算法,并对这类算法的误码性能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并行干扰抵消算法明显优于传统匹配滤波器检测法和串行干扰抵消算法,并且随着并行干扰消除级的增加,系统统性能将得到进一步地改善,其中第2级的干扰抵消法可获得最大的性能改善,但3级之后性能又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一种改进的多级并行干扰对消算法一部分干扰对消算法(P—PIC),该算法在不增加算法复杂度的情况下能有效地提高算法性能。从干扰消除器输入的判决变量入手,从理论上分析了该算法对性能的改进,并给出了计算机的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一种改进的多级并行干扰对消算法-部分干扰对消算法(P-PIC),该算法在不增加算法复 杂度的情况下能有效地提高算法性能。从干扰消除器输入的判决变量入手,从理论上分析了该算法对性能 的改进,并给出了计算机的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在3小区多输入多输出(MIMO)干扰对齐通信系统中, 提出一种基于系统总干扰泄漏最小的预编码矩阵组的选择算法.首先求出系统中所有变换矩阵,并基于干扰泄漏最小准则从中寻找出最优的变换矩阵;再依据干扰对齐的最大自由度选出一半的特征向量组成预编码矩阵.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干扰对齐预编码矩阵的设计方案相比,文中提出的算法在系统和速率性能上有明显的改善,而且该算法在统计信道状态信息下同样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在对数字卫星通信系统中存在共信道窄带干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多个FDMA-DQP-SK信号组成的共信道窄带干扰作为实例,建立了干扰的数学模型,并结合项目自身的特点提出了FFT干扰检测算法.该算法对传统干扰检测算法的能量门限选择、干扰带宽计算等方面进行了改进,新算法的检测结果作为陷波器设计的主要参数.根据这些参数设计的陷波器仿真干扰抑制,得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将陷波器的仿真输出结果与传统方法设计的陷波器仿真输出结果进行了比较,充分显示了新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UWB和IEEE 802.11a WLAN的相互干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超宽带(UWB)通信系统与基于IEEE 802.11a标准的WLAN设备之间的干扰问题。介绍了UWB和WLAN的理论背景,给出了干扰信号对系统信号与干扰的比率(SIR)影响的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在视距(LOS)环境中,UWB干扰对IEEE 802.11a系统的性能影响不大,IEEE 802.11a系统可以维持正常的通信;在非视距(NLOS)环境中,UWB信号对IEEE 802.11a WLAN系统的性能有很大影响,同时IEEE 802.11a WLAN干扰也会严重影响UWB接收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超宽带(UwB)通信系统与基于IEEE802.11a标准的WLAN设备之间的干扰问题。介绍了UWB和WLAN的理论背景,给出了干扰信号对系统信号与干扰的比率(SIR)影响的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在视距(LOS)环境中,UWB干扰对IEEE802.11a系统的性能影响不大,IEEE802.11a系统可以维持正常的通信,在非视距(NLOS)环境中,UWB信号对IEEE802.11a WLAN系统的性能有很大影响,同时IEEE802.11a WLAN干扰也会严重影响UWB接收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多频带干扰对超宽带调制技术性能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多频带干扰对超宽带调制技术性能的影响。在高斯脉冲波形的条件下,推导得出了超宽带调制技术抗多频带干扰能力指标的数学表达式。在多频带干扰下,分别对超宽带调制技术、直接序列扩频调制技术和跳频调制技术进行了抗干扰性能比较分析和性能仿真。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超宽带调制技术抗多个频带干扰的能力明显优于直接序列扩频调制技术和跳频调制技术。  相似文献   

14.
认知无线电系统的重要原则是保障授权用户的通信质量,为了提高授权用户的通信质量必须有效抑制授权用户与认知用户的载波间干扰,为此提出了基于多目标优化的认知无线电干扰抑制算法。该算法通过分析频谱池中影响授权用户的载波间干扰能量,定位出认知用户子载波中对授权用户产生最大干扰的子载波序列,在满足认知用户数据传输率目标的前提下,屏蔽这些最大干扰子载波能有效抑制系统干扰能量。仿真结果表明,在满足认知用户目标误码率条件下,新的干扰抑制算法能明显抑制影响授权用户的载波间干扰,使授权用户获得更好的误码率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抑制MIMO干扰信道下的多小区干扰,采用子空间干扰抑制算法和功率分配相结合的干扰抑制方案,该方案充分利用系统总功率,将多小区干扰尽可能地重叠,以提高系统的性能.理论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干扰抑制方案相比,该方案仅牺牲极微小的系统容量,却明显地降低了系统的干扰功率.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认知无线电系统中的载波间干扰问题,设计了智能算法获得认知用户的最优干扰子载波,屏蔽最优干扰子载波能消除认知无线电载波间干扰。由于智能算法的计算复杂度较高、速度较慢,因此,提出了载波间干扰抑制并行算法,并对智能算法进行并行化设计和改造,新的并行算法能在多核处理器上实现并行计算,从而提高了智能算法的计算速度,能更好地满足认知无线电系统的实际应用需求。仿真结果表明,在满足认知用户目标误码率条件下,新的干扰抑制并行算法能明显抑制影响授权用户的载波间干扰,使授权用户获得更好的误码率性能。  相似文献   

17.
WPAN应用环境下IEEE 802.11b最优包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WPAN应用环境下IEEE 802.11b的吞吐量,首先分析IEEE 802.11b DCF协议应用时的数据包传输时序,得到IEEE 802.11b系统的吞吐量性能与包长及包错误概率的关系,然后对WPAN干扰网络存在时包错误概率与PLCP服务数据单元(PSDU, PLCP service data unit)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在理论上证明了在一定的WPAN干扰强度下,IEEE 802.11b系统存在一个最佳的数据包长度,可以使得系统的吞吐量最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WPAN干扰网络存在时的自适应包长方案.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络吞吐量.  相似文献   

18.
TD-CDMA系统中的小区间干扰消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TD-CDMA系统中的小区间干扰问题,在接收端联合检测算法(JD)的基础上,具体阐述了一种新的算法,用于同时消除本小区其他用户对本用户的干扰和邻近小区对本小区的干扰,将其称之为全联合检测(全JD)算法,该算法是传统JD算法的一种扩展.仿真结果表明,使用该算法可以有效地消除邻近小区对本小区的干扰,与不使用小区间干扰消除技术相比较,其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multi-stage paralle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cheme by modifying the conventional multi-stage parallel interference canceller (PIC). At each stage, it first converts the interference-cancelled outputs from previous stage into the a prior information, in terms of which the bit mean values are computed and the multi-access interferenee (MAI) for each user is evaluated, and then an interferenee cancellation is performed to obtain further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To reduce the implementation complexity, wegive an approximation expression for bit mean value. The performance over AWGN channel is analyzed and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PIC. The user number K= 7 and spreading factor N= 13 are chosen as simulation parameters.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PIC has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e conventional PIC both with 2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C) stages, at bit error rate of 10^-3 , for example, about 3 dB performance gain is obtained by using the proposed PIC. It is also shown that our proposed PIC with 1-stage is superior to the conventional PIC with 2-stage in performance, which is of practical value because PIC with fewer stages can bring about shorter processing delay.  相似文献   

20.
为了在非理想信道和给定时延约束下提高IEEE 802.11n系统的吞吐量,推导了有传输差错条件下采用聚合后一次成功发送的平均数据量;将该数据量代入描述理想信道DCF系统的Markov模型的饱和吞吐量表达式,得到非理想信道下DCF系统的饱和吞吐量计算式;分析DCF机制下采用数据包聚合方案的平均时延及各退避阶的平均时延,将业务的时延约束转化为对平均时延的限制;在平均时延限制下,提出一种根据信道状态和所得计算式动态调节包长和聚合个数的算法,使系统的饱和吞吐量最大.仿真结果证实采用最优数据包长和聚合个数调节算法的系统饱和吞吐量明显高于用固定包长和聚合个数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