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复殖目吸虫除了裂体科以外,其尾蚴均须经二个中间宿主才能完成感染期——囊蚴的发育。有的吸虫第二中间宿主即为第一中间宿主,尾蚴(如 Echinostoma revolutum)从螺体逸出至水中后再侵入原来或另一螺体结囊,或尾蚴(如 Echinoparyphium recuvatum)离开裂蚴后再在自身螺体结囊。有的吸虫除第一中间宿主为螺狮外,其第二中间宿主可为另一种贝类,或甲壳类、桡足类、昆虫、鱼类等,而第二中间宿主不同于第一中间宿主者,则又在其第一中间宿主发现囊蚴属罕见。本文是在日本棘隙吸虫(Echinocasmus japonicusTanabe,1926)的第一中间宿主纹沼螺(Parafossarulus striatulus)体内发现日本棘隙吸虫囊蚴的报告,现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北部山区是几类重要吸虫的流行区。1993年5~6月间,用重力沉淀法对闽北九牧乡的1171头耕牛进行粪检调查,结果表明:水牛的胰吸虫感染率为0,前后盘吸虫感染率为96.05%,肝片吸虫感染率为38.16%;黄牛的胰吸虫感染率为53.19%,前后盘吸虫感染率为93.62%,肝片吸虫感染率为34.04%。另外,对中间宿主的感染情况也进行了剖检。所得结果对认识吸虫在自然界流行的保持机制,进行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陆地蜗牛是可供多种重要寄生虫作为中间宿主的种类,其中对人及牛羊等经济动物危害严重的双腔科吸虫即是需要陆地蜗牛作为它的第1中间宿主(唐仲璋和唐崇惕1975[1],1977[2]1978[3]),也是寄生在鸟类和哺乳类的短咽科吸虫、寄生在两栖类的半肠科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片形吸虫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住院治疗的7例肝片形吸虫感染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研究其使用三氯苯达唑与其它抗寄生虫药物治疗的对比。结果:7例患者均有相同的临床表现,阿苯达唑、吡喹酮等药物治疗无效,三氯达苯唑有效。结论:通过这次肝片形吸虫感染的治疗和临床分析,三氯苯达唑是一种具有良好抗肝片形吸虫药效的药物,对今后治疗肝片形虫病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肝片形吸虫病是牛羊等反刍兽最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遍布于世界各地,我国普遍流行,特别在低洼潮湿多沼泽的牧区,由于肝片形吸虫的中间宿主分布极广,流行更为严重。川西北草地(红原、若尔盖、阿坝)是四川省牦牛、绵羊主产地区之一,其沼泽地(又称四川若尔盖高原沼泽)是我国最大的一片沼泽区域,三县沼泽面积742万亩,约占该区草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是肝片形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研究湖北省咸宁市居民华支睾吸虫感染与患病状况.方法:流行病学随机抽样调查中间宿主、保虫宿主和当地人群.结果:发现第一中间宿主2科5种,尾蚴感染季节为5~9月;第二中间宿主以麦穗鱼感染率最高,棒花鱼次之,虾未发现阳性;保虫宿主主要以家猫和犬为主;人群感染者各年龄组均有,感染率以20岁以下青少年组为最高;人群感染的主要方式是半生食或生食含华支睾吸虫囊蚴的鱼虾.讨论:咸宁市存在华支睾吸虫生活史各个阶段的动物宿主,疫源地分布较广,部分调查点人群感染率较高.加强卫生宣教。把住“病从口入”关是防止华支睾吸虫感染,控制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补充叙述了胰阔盘吸虫生活史各发育期的形态特点,并报导在黑龙江省呼伦贝尔盟南部地区牧场上胰阔盘吸虫的贝类宿主经调查和试验证实是枝小丽螺(Ganesella virgo(Pilsbry)),昆虫宿主种类是中华草螽(Conocephaluschinensis),讨论了胰阔盘吸虫与其他阔盘吸虫的虫种以及黑龙江兴安岭南部牛羊胰吸虫病的防治问题。  相似文献   

8.
福建嗜眼科吸虫种类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嗜眼科(Philophtalmidae Travassos,1918)吸虫是禽类寄生虫,其中某些种类系寄生于宿主眼中致病如我省沿海尤其闽南地区的鸡嗜眼吸虫(Philophthalmus gralliMathis et Leger,1910)在许多鸡、鸭中流行产生严重病害。此外,本科吸虫中尚有种类是寄生在禽类的泄殖腔及肠管等部位如平睾亚科(Parorchiinae Lal,1936)吸虫等。  相似文献   

9.
<正>片形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由片形科的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引起,主要寄生于哺乳动物的肝脏胆道内,也可寄生于人体胆道中。片形吸虫对家畜牛、羊、猪等危害很大。对有关片形吸虫病,在家畜体内寄生和流行情况,我省迄今未见报道。我们于1985年8月,在永顺县对山、新寨和杉木三个乡,调查了耕牛553头,其中黄牛329头,水牛224头。在调查中发现,耕牛片形吸虫感染,以肝片形吸虫为主,仅数头耕牛有大片形吸虫感染。现将553头耕牛肝片形吸虫感染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肝片吸虫和巨片吸虫染色体和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来自国内数省份的片形吸虫的染色体和同工酶,发现肝片吸虫的染色体为三倍体型,巨片吸虫的染色体为二倍体型。根据二者核型相近、酯酶同工酶一致以及生活史各期虫体形态相似,作者认为肝片吸虫是巨片吸虫的同源三倍体的种类。  相似文献   

11.
海南自然保护区的陆生和淡水贝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海南自然保护区的陆生和淡水贝类资源 ,采获陆生贝类标本 2 4种 (包括 1未定种 ) ,隶属于 1纲 9科 19属 ;淡水贝类标本共 16种 ,隶属于 2纲 7科 11属 .区系分析表明 :海南的陆生和淡水贝类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种类为主 ,其中热带种类占优势 ;海南的陆生和淡水贝类区系与广东大陆有密切关系 ;海南自然保护区的热带季雨林中 ,随着海拔升高 ,淡水贝类的分布呈减少趋势 ;海南的陆生和淡水贝类的大型种类多 ,人畜寄生虫中间宿主螺多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多样性指数和对应分析方法,对采自香港14个地点的22种海产贝类及其感染吸虫蚴虫期情况进行数量分析,研究海产贝类群体及其寄生吸虫蚴虫类群之间的生态关系。结果表明:在贝类—吸虫蚴虫期的统计调查中,最小样本量为贝类4000,其中阳性贝类要30个以上。由于自然选择的结果,使分布在大面积区域上的淡水及海产贝类群体及其感染吸虫蚴虫期的群落结构连续变化。随着贝类群落结构、数量组成复杂程度的增加,吸虫的多样性也增加,其结果将使群落的稳定性增加,并进而抑制贝类群落中优势种的发生发展和吸虫优势种的流行  相似文献   

13.
新乡市区的淡水贝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密切。有的可以食用,有的可做养鱼饵料,或者做饲料和肥料使用,对人类有益。另外也有些种类是人、畜、禽、鱼类寄生虫的中间宿主,传播疾病,对人类有害。进行调查研究,摸清淡水贝类的种类与地理分布,是开发利用这项资源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鉴定结果,计有7科29种,其中12种为河南省的新记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日本棘隙吸虫Echinochasmus japonicus生活史各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补充了未被报告的蚴虫期,使生活史得以完整;调查并感染实验证实在我国纹沼螺是该吸虫第一中间宿主,18种螺、鱼和蝌蚪充当第二中间宿主(其中6种为新的中间宿主);首次报告本省纹绍螺及家禽自然感染情况;同时找出该吸虫病传播的新途径,为防治本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片形吸虫(Fasciola sp.)是严重危害畜牧业的世界性分布的寄生虫之一,常可寄生于人体。近些年来国内外对片形吸虫的细胞学、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发展得很快,先后报告了片形吸虫染色体的二倍体型、三倍体型及二倍体与三倍体混合的镶嵌型(Y.Sakaguchi,1980)。最近作者发现同一个细胞染色体的体臂既有双价,又有单价的,它们  相似文献   

16.
矛形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lanceatum Stiles et Hassall,1896)不仅是牛羊的寄生虫,而且亦能寄生人体肝脏胆管使人致病。在国内外均有广泛的分布。本吸虫的生物学问题虽已阐明,但在国内广大的流行区中有关病原生物学资料还十分缺乏,尤其在国内本吸虫病是大流行区——新疆其传播媒介是何种贝类及何种蚂蚁均不了解。为此,我们几年来多次采集新疆各地本吸虫标本,并于1979年7月份到乌鲁木齐白杨沟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家鸭光口科吸虫及其病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寄生于我省家鸭的光口科Psilostomidae吸虫4属11种,其中2种为国内新记录;发现淡水虾类充当福建光孔吸虫新的第二中间宿主,首次报道杯叶科Cyatho-cotylidae的囊蚴寄生于福建光孔吸虫裂蚴体内;种不同科的吸虫蚴虫寄生于蚴虫属罕见寄生现象;对单睾球孔吸虫和福建光孔吸虫的流行病学、病害和防治作了叙述;试验表明硫双二氯酚是治疗本病的高效、低毒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渤海湾虾蟹类的复殖吸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了天津渤海湾几种虾蟹寄生复殖吸虫的状况。其中日本大眼蟹(Macrophthalmus japonicus)体内已发现有2种吸虫囊呦,经体外培养,获得一种策茎科成虫-后睾异类茎吸虫(Allomicrophalloides opisthorrchis)和另一种隐孔科侧孔吸虫(Paragono sp.)的童虫。此项研究发现了后睾异类茎吸虫的中间宿主,囊蚴的形态和新的囊蚴分布区,进一步描述了侧孔吸虫的  相似文献   

19.
牛羊胰脏吸虫病的病原生物学及流行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本文报导了本省沿海地区屠宰场、乳牛场及农场或生产队等处的淘汰牛、乳牛和耕牛的阔盘吸虫病感染情况。屠宰埸中淘汰牛阔盘吸虫的感染率为62.22%—72.22%;乳牛场乳牛的感染率为66.67%—70.88%;农场及生产队中耕牛的感染率为14.2%—18.6%。 2.经过野外调查及实验室内生活史研究证实阔纹蜗牛Bradybaena similaris Ferussec及中华蜗牛Cathaica ravida sieboldtiana Pfeiffer是本省牛羊胰脏三种阔盘吸虫(腔阔盘吸虫Eurytrema coelomaticum,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ncreaticum及枝睪阔盘吸虫Eurytrema cladorchis)的第一中间宿主。阔纹蜗牛和中华蜗牛的天然感染率在屠宰埸牛舍附近分别是1.27%—3.46%和0.59%;在乳牛场分别为5.06%和7.41%;在生产队及农场耕牛放养埸分别为0.54%—0.89%和0.08—0.11%。在福州南台岛的阔纹蜗牛中曾发现天然感染的矛形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lanceatum)的子胞蚴和尾蚴等幼虫期。 3.东北双辽草原中经调查得知丽光属蜗牛(Ganeselld)是当地绵羊的胰阔盘吸虫及矛形双腔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丽光蜗牛感染此两种吸虫幼虫期的感染率分别为2.65和7.19%。 4.本文详细比较了上述三种阔盘吸虫成虫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异情况。也详细地比较了胰阔盘吸虫和腔阔盘吸虫在第一中间宿  相似文献   

20.
引言肝片吸虫 Fasciola hepatica Linnaeus 的历史记载甚早。远在1379年法国牧童 Jehan de Brie就知羊多食毛棘植物毛莨(Ranunculus flamulla)而感染肝片吸虫病。Leeuwenhock(1704)报告羊食附有微生物(即囊蚴)之草叶而得肝片吸虫病。后来 Swammerdam(1752),Müller(1773)都曾先后发现肝片吸虫的尾蚴(Cercaria)。Bojanus(1818)首先报告其裂蚴(Radia)。Siebold(1835)发现其毛蚴(Mericidium)。最后,Thomas(1881-83),Leuckart(1881-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