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都安县土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都安县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根据该县土地资源特点、土地利用现状和各种土壤类型的理化性质及其对农、林、牧业生产的适宜性和限制性,采用多因素分级指标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按照土地的用途划分宜农(耕)土地类。宜园土地类、宜林土地类、宜牧土地类。并选择对土地用途影响较大的因子为评价项目,依其影响的程度制定分级指标,按指标评定每个土地适宜类的适宜等级,分别评出一等地、二等地、三等地三个级别,统计其面积。然后,根据评价结果对该县的土地资源提出合理利用意见。  相似文献   

2.
当前,全国各省、地(市)、县正在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规划编制的重要基础和依据.然而,由于土地评价的分类系统较多、评定方法繁琐,给规划工作者带来许多困难. 从国内看,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服务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大体有三种:一是全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分类系统.适用于大区域的评价,如全国、省级评价.二是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适宜性评价系统.三是国家土地管理局在上述评价体系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规划特点,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技术规程》中拟定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本系统采用土地适宜类、土地适宜等、土地限制型三级分类,与上述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土地资源图是土地资源综合评价的图形记录。 自贡市幅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编制方法,以土地类型为基础,参考土地利用现状,按照土地对农、林、牧各业生产的适宜性、限制性及生产潜力水平,选定评价的项目和指标,用指数评分法进行等级系统的划分。  相似文献   

4.
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模糊聚类分析是依据客观事物间的特征、亲疏程度和相似性,通过建立模糊等价关系对客观事物进行分类的数学方法。文章针对泸定县的14个复垦区的土地,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运用Matlab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以衡阳盆地为研究区域,选择了土壤、气候、地形、水文和交通等5类指标,建立了适用于南方丘陵区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基于GIS技术,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衡阳盆地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对衡阳盆地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耕地适宜性以临界适宜性和一般适宜性为主,不适宜区域分布和数量与建设用地不适宜区域的分布和数量大致相当;林地适宜性整体较高。根据评价结果,在土地管理中应该大力开展山区植树造林,并加强耕地和建设用地不适宜区域还林,以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江汉平原湖区农业用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的前提,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中,土地适宜性评价主要是通过对土地的评分来确定其相对于某种用途的适宜程度,其过程一般包括选取评价因素,单因素评价,多因素乘权叠加即多因素综合评价。相对于传统的纯数值评价方法,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将数值计算和图形处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简洁,直观,易操作和快速等特点。运用GIS工具,对  相似文献   

7.
生态适宜性评价是区域发展规划的基础,对北京市昌平区的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在地质环境方面,昌平区地质结构环境处于较适宜水平,地质水文环境已处于不适宜水平;在农、林和草地环境方面,农林用地结构的总体趋势是缩小种植业和林业用地的比例,倡导发展绿色食品基地、发展休闲农业、保留自然地,应将草地和农地的建设提高到景观经营的高度,促进产业升级;在城市人居环境方面,具有良好的人文宜居性以及气候宜居性,但如果不控制外来人口迁入,2020年后可能会出现"潜二代问题";在土地资源环境方面,城市建设用地已处于不适宜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昌平的生态适宜性分区,该分区结果用于区域发展规划将有助于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平台,构建与海口市美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的评价体系,选取区位、交通、资源等5个方面的评价因子,对美兰区共享农庄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根据最后分值,将建设用地划分为适宜发展区、较适宜发展区和不适宜发展区,研究结果表明,美兰区共享农庄适宜性最高区域大多位于灵山镇、演丰镇等地区,不适宜区域大多位于滨海、滨湖区域.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进一步丰富地区土地适宜性评价体系,为美兰区共享农庄的合理选址规划、科学发展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和林格尔县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制约土地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综合分析,评价了和林格尔县土地资源对农林牧各业利用的适宜程度及限制条件。  相似文献   

10.
以黑驼沟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合理选取评价因素、划分评价单元和选择土地资源评价的归类法,对区域内土地资源进行了适宜性评价,指出这是区域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必不可少的部分,同时为评价该区域土地资源质量、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黑驼沟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合理选取评价因素、划分评价单元和选择土地资源评价的归类法,对区域内土地资源进行了适宜性评价,指出这是区域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必不可少的部分,同时为评价该区域土地资源质量、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前提条件。本文根据侯马土地资源的实际,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试图全面反映出该市土地资源适宜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合理利用提出了一些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南宁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为了评估城市土地用作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程度,以南宁市为例,识别市域内可用于进行城市建设的土地资源和生态敏感、脆弱、必须重点保护的区域。应用了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采用A rcM ap空间分析软件,综合考虑了水域、保护区、用地现状、地形地貌、工程地质等多项因子,并对不同因子赋予不同的权重进行叠加得到适宜性评价,为合理有效地安排土地资源的用途提供了重要依据。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角度为城市的土地利用提出建议,为城市规划提供有益尝试和补充。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首先利用MAPGIS和ARCVIEW进行图层信息采集(数字化),建立区域图形库的同时,建立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特尔菲法确定因素权重,并建立GIS系统管理下的各图层(评价因素)空间属性信息数据库,接着利用GIS叠加分析功能,确定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最小评价单元,最后利用累加求和模型计算评价单元的分值并划分适宜等级。对城口县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利用GIS对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其方法切实可行,具有传统的评价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杨慧荣  陈英  魏丽慧 《甘肃科技》2014,30(18):52-54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开展土地整治的基础性工作之一.采用综合因子评价法,对榆中县高崖镇拟列土地整治项目区进行了适宜性评价.项目区3个评价单元分别处于适宜、较适宜和临界适宜范围内,从适宜性讲项目区可进行整治,须针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措施进行土地保育措施,增强地力.  相似文献   

16.
范英英  尹魁浩  李娟  周丽娜 《科技信息》2010,(5):354-354,364
本文通过对梧桐山村居住区的生态适宜度评价,分析居住区各类用地与片区自然、社会和环境特征的适应性,综合判断居住区土地利用规划是否合理,从而寻求最佳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合理的规划方案,建设适宜性居住区。  相似文献   

17.
土地适宜性的综合评判物元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耕地的适宜性评价是合理利用耕地的重要前提.该文中采用物元模型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不仅可以克服在评价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且可对参评因子进行量化处理,从而提高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精度.该文中选取长乐市某区域为评价样区,应用物元模型对其耕地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样区土地适宜性等级为中等适宜,与实际相符,表明了物元模型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以贵州省安顺镇宁县丁旗镇为例,就丁旗镇土地开发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研究方法:基于GIS平台,实地采取土样并实验测试,在问卷调查基础上综合应用SPSS数理统计软件,综合喀斯特岩溶山区山地多平地少、土层较薄、基岩裸露率较高和"水文二元结构"等特殊自然状况和社会经济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最终确定了喀斯特山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得出相应有效地评价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基于GIS平台可有效地对喀斯特山区土地适宜性、适宜等级进行评定。研究结论: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在对喀斯特山区土地适宜性评价中具指导意义,为土地开发项目区域实施方案的设计和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城镇土地利用规划及城市建设应重视土地的防灾适宜性评价。概述了城镇土地利用防灾适宜性评价目的和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借助IDRISI软件,分析GIS—OWA方法与布尔决策和权重线性叠加(WLC)等多准则评价方法在决策策略上的区别,并计算了唐山市地质灾害影响下的土地利用适宜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小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呈现逐渐扩大趋势,非农用地需求量日益增大,人地矛盾更加尖锐.在丘陵山地地区,受特殊地理条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小城镇发展一般沿着交通干线及河流呈带状分布.对小城镇建设扩展用地进行适宜性的评价及空间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盲目扩张造成的土地浪费,为区域土地资源有效、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本文以重庆市南川区鸣玉镇为例,对小城镇建设扩展用地适宜程度及其空间布局进行了初步研究,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区域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选取了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交通建设和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小城镇扩展空间的土地适宜性级别,以便为研究区及相似区域的城市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