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测定了Mn-Zn铁氧体磁流体的二向色性规律,线性二色性ΔA随外磁场的增加而增加,并随着外磁场的增加而趋近于饱和。由实验数据证实了在外磁场作用下磁流体中磁粉的存在状态。在外磁场中,磁液中的磁粉一方面要形成链条,另一方面仍保持磁粉粒子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2.
磁流体的Shliomis体积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Shliomis体积满足的解析关系式,理论分析了磁性颗粒浓度、环境温度和外磁场强度与方位对磁流体的Shliomis体积的影响,并通过数值模拟计算进行了定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磁流体的Shliomis体积随磁性颗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环境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在远离磁流体熔点温度时趋于稳定值;随外磁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且与外磁场和磁矩方位夹角有关.纵观各种因素,磁流体的黏度对其Shliomis体积的影响起着关键的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磁流体中固体磁性颗粒磁矩的弛豫现象.  相似文献   

3.
在有效质量近似下,运用变分法研究了外电场作用下球形量子点GaN/Al_xGa_(1-x)N的光吸收系数,数值计算了基态和第一激发态的波函数和能级,获得了吸收系数随电场、组分、量子点尺寸以及光强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随电场强度和量子点尺寸的增加,总吸收系数曲线峰值的位置向长波方向移动,总吸收系数曲线峰值降低;随着Al组分的增加吸收峰发生蓝移,总吸收系数峰值升高;总吸收系数随着光强的增加吸收峰值降低.  相似文献   

4.
基于磁流体的折射率可随外磁场的变化而变化,提出利用传统的电介质材料和磁流体构成含缺陷的光子晶体结构来实现磁场传感。光子晶体缺陷层可以是传统的电介质,也可以是磁流体。利用传输矩阵法比较研究了两种情况下的磁场传感特性。计算结果表明,两种结构的缺陷模特性随光子晶体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但以磁流体为缺陷层的缺陷光子晶体结构具有相对较高的探测灵敏度。研究结果为实际磁场传感器的设计、制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磁流体的折射率可随外磁场的变化而变化,提出利用传统的电介质材料和磁流体构成含缺陷的光子晶体结构来实现磁场传感。光子晶体缺陷层可以是传统的电介质,也可以是磁流体。利用传输矩阵法比较研究了两种情况下的磁场传感特性。计算结果表明,两种结构的缺陷模特性随光子晶体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但以磁流体为缺陷层的缺陷光子晶体结构具有相对较高的探测灵敏度。研究结果为实际磁场传感器的设计、制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外磁场对磁流体油膜轴承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油膜轴承的工作性能。本文设计一多层密匝螺线管作为外磁场为轴承提供磁场强度作用力。该外磁场模型所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分布方程已计算得到。通过实验测量螺线管内部磁场强度分布;通过控制温度和磁场两个影响因素对磁流体粘度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合理施加外磁场作用可有效提高磁流体轴承承载能力降低轴承失效率;此外,还可以增强轴承密封性能。  相似文献   

7.
作者在研究了H2对CO红外吸收系统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He,N2,CH4与CD4对CO超精细红外谱收系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单原子分子、非极性双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CH4与CD4,对红外活性分子CO谱收系数都会产生影响,吸收系数随气体分压的增大。CO驿红外活性分子CO谱收系数都会产生影响,吸收系数随气体分压的增大而增大。CO谱收系数还受气体种类的影响,随气体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大,,与气体分子量近似呈线形关系。  相似文献   

8.
永磁体能否在磁流体中自悬浮,是实现磁流体惯性传感器的关键。通过标量磁势法计算封闭容器里永磁体在磁流体中产生的磁场以及对磁场分布进行数值计算,借助边界积分求得永磁体在磁流体中的受力大小,分析永磁体在磁流体中的悬浮能力。结果表明,在没有外磁场作用情况下,合理选择磁流体、永磁体及容器参数,可以实现永磁体在磁流体中自悬浮。  相似文献   

9.
用有效质量理论对Ga1_xAlxN/GaN量子点的红外吸收谱进行研究.采用差分方法求解量子点的薛定谔方程,给出量子点的导带子带能谱.计算发现量子点的基态束缚能随Al分数x的增加而增大,随其半径的增大而减小.计算量子点的吸收系数发现,量子点的体积大小严格控制着它的光子吸收特征,量子点半径变小时,其吸收峰发生蓝移,相应吸收峰的峰值也就越大,研究结果对于设计高性能的红外光电探测器和激光器具有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在线动平衡方法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磁流体流变效应的在线动平衡方法。从理论上分析和阐明了局部磁场作用下磁流体由于内部压力变化导致产生质量偏心的原理,利用线激光投影测量法,对不同磁场条件下的磁流体表面进行实验测试。对所得磁流体三维形貌图分析可知,在局部磁场作用方向上,磁流体质量偏心程度随磁感应强度的增加而增加,验证了利用磁流体流变效应实现动平衡的可行性。为实现对任意大小和方向失衡量的校正,设计了平衡容器及3个互成120°的共轭C型电磁铁,通过构建电磁铁有限元模型,对给定电流下电磁铁周围磁感应强度进行了分析。实验中利用电磁铁线圈电流变化实现在线动平衡,实验结果表明,磁流体流变效应产生的质量偏心可用于转子失衡校正,一次校正后不平衡量下降率达65.14%。实验验证了提出的动平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新型磁性亲和载体的制备及其对溶菌酶的吸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兼具亲和作用和磁分离优点的磁性亲和吸附过程进行了研究。采用氯化沉淀法制备强磁响应性纳米级磁流体,并通过聚乙烯醇包埋,获得磁性高分子载体。经NaBH4还原和活性色素辛巴蓝修饰,使载体具有特异性亲和吸附能力。通过透射电镜、红外光谱、磁化率测定等手段对载体物性进行表征,以溶菌酶为目标蛋白,考察了吸附时间及温度对载体吸附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选用高纯Fe-0.12C,Fe-0.36C,Fe-0.52C及Fe-0.76C合金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强磁场退火条件下碳质量分数对Fe-C合金先共析铁素体晶粒形状和尺寸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碳的质量分数增加,先共析铁素体晶粒不但逐渐减小,而且沿强磁场方向伸长并呈链式排列的趋势不断减弱.产生上述现象不仅与Fe-C合金的碳质量分数相关,而且与先共析铁素体晶粒的形成过程和演变机理密不可分.并由此提出一种碳质量分数较低的Fe-C合金在先共析铁素体转变初期或碳含量接近共析成分的Fe-C合金中先共析铁素体晶核距离较远的情况下适用的磁偶极子模型.  相似文献   

13.
用IR,UV,XRD分析了聚苯胺/磁流体纳米复合粒子性能与氧化剂过硫酸铵(APS)的定量关系。对制备的系列不同氧化剂含量的导电聚苯胺(PANI)/磁流体(Ni0.5Zn0.5Fe2O4氧体)纳米复合粒子样品的电性能和磁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聚苯胺/磁流体纳米复合粒子的导电性随着APS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聚苯胺/磁流体纳米复合粒子UV谱线随着APS用量增加的峰逐渐红移,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4.
含SrFe_(12) O_(19)铁氧体吸波材料磁织构化处理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两种铁氧体吸波材料中掺入SrFe1 2 O1 9单畴颗粒 ,经垂直和平行磁场织构化处理后 ,在 8~ 1 2Ghz频段测试其性能 ,发现垂直磁场处理获得最大吸收量分别由 1 6dB和 1 4dB提高到 2 0dB和 2 5dB ;平行磁场处理使吸收特性感生各向异性 ,其择优方向获得最佳吸波特性 ,最大吸收量分别达到 2 3dB和 2 7dB。匹配厚度有所增加。本文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对处在磁场中的薄层流体在Boussinesq近似下,用线性稳定性分析的方法,讨论了磁场中临界Rayleigh数R_c的影响。用简捷的方法给出了弱磁场情况下的临界Ratleigh数R_c与流体所在磁场强度H_o的函数关系。从而证明了磁场对流体的致稳效应。  相似文献   

16.
通过溶液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镧掺杂L iN i铁氧体(L iN i0.5La0.08Fe1.92O4)纳米复合物,采用X-射线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热失重分析、原子力显微镜和振动样品磁强计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磁性能.研究表明,铁氧体颗粒与聚苯胺之间存在化学键合作用,铁氧体纳米粒子的引入能够提高聚苯胺的热稳定性,并对复合材料的形貌有一定的影响.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复合材料表现出亚铁磁性物质具有的磁滞现象,且其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都比纯铁氧体小.  相似文献   

17.
磁场对正丁醇与乙酸酯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发现在0.3T磁场强度下乙酸与正丁醇混合酯的生成量最高,正丁醇的粘度和表面张力的下降率最大,IR显示经磁场处理后,正丁醇的羟基伸伸缩振动吸收峰变窄,表明,磁场能够降低体系内分子间的氢键缔合,增强醇与酸的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18.
用SEM、TEM和磁性测量等手段分析了各向异性烧结SrFe12O19的晶粒取向对宏观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锶铁氧体磁粉中有废磁体经破碎、球磨后成粉状的SrFe12O19针状颗粒,沿C轴方向整齐排列,对产品质量无害.烧结SrFe12O19磁体中,颗粒呈六角型,其取向度越高,磁性越好.取向磁场的大小和添加剂的加入量对SrFe12O19磁体的取向度和磁性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利用SOHO/MDI的磁图及相关数据对连续几个自转周期内同一活动区的变化情况进行简单分析,结果显示:此活动区的磁场有相互绕转现象,其磁轴倾角由最初的0°左右增大到演化后期的-180°.磁极距开始时平稳上升,到演化后期则由于正、负磁极相互挤压逐渐减小.活动区正、负磁通量的长期变化都呈现下降趋势.但在每个自转周期内,正磁通量由上升和下降幅度基本相同,变为上升幅度小于下降幅度;负磁通量则由上升幅度小于下降幅度,变为上升幅度大于下降幅度.因此活动区总磁场强度基本为正,演化期间曾出现负值,但随着活动区范围的扩散,总磁场强度仍为正.  相似文献   

20.
利用柱坐标下圆电流磁场分布和迭加原理,借助于椭圆积分求出Helmholtz线圈磁场的一般表达,分析磁场特性,而中心轴线上的场仅仅作为一特殊情况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