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政 《科技咨询导报》2010,(17):143-143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使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走近生活的小学数学,不仅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素质,而且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从而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小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数学的合理性,使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的和谐同步。  相似文献   

2.
高中数学新课标指出: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高中数学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与数学有关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深化理解基础知识.鼓励学生重视观察生活,收集生活中有关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是数学的宝藏,从而把理论知识链接到生活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勤于动脑,拥有严谨的思维习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差异,激励学生大胆实践,倡导合作交流、质疑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3.
做为一个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地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即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下面谈谈自已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是大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同时大学数学的教学也有其独特之处,在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也要让学生们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大学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要逐步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熟知数学原理,深刻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对知识点记忆深刻,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地探索数学,能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主要思考在大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方法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家都知道,不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基本过程.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心理特征和抽象性的数学学习之间的矛盾,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被动.现实学习中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数学的抽象使图像变换形象起来,学生变的更主动,对学习的态度由恐惧变成爱,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开始,合理利用"原型"的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是生活,生活,让学生知道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必须加强基础.  相似文献   

7.
王丽玲 《科技信息》2009,(22):243-243
要使数学教学有效,就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做数学、在数学教学中体验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快乐。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使学生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与价值。在教学中我力求联系生活组织教学,让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解决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总结出了使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提高学生能力的一些方法:变生活素材为学材,激发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数学知识;演示生活场面,攻克教学难点;回归生活空间,解决生活问题:联系生活现象.综合运用知识。  相似文献   

8.
范莉 《科技信息》2010,(15):287-287,420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会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注重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方法的教学,但是落实到新课程中,形成学生的有效学习才是数学教学追求的目标。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打破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创新的主人。新课程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的是"有效的学习",减少学生学习的无用功,真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种种现状要求教师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研究适合本班学情的每个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9.
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对他们学好数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创设情境,动手操作,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通俗形象,诱发求知欲等方面阐述了如何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认识数学学科的重要性;考虑到数学本身的抽象性,要注意联系生活学习数学;学习过程中还要不断的发掘数学美,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简洁、对称、统一与奇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有为的情绪之中。  相似文献   

10.
现在小学课改逐渐深入,数学课堂更加的注重自由和灵活度,学生能够沉浸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这是数学教学改革对数学教育产生比较好的转变。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机会,创造机会,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能够产生兴趣,利用好课堂实践,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喜欢熟悉,热爱数学,去深入的探究数学,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这是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教师要具有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通过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学生深切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教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启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让学生的思维飞扬起来。  相似文献   

12.
闫玉姣 《科技资讯》2010,(36):182-182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验和理解数学,获取数学知识,并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生活经验和教学实践告诉人们数学的知识、思想、方法必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实践活动去理解和发展,并不是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就能获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情境,依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发生、发展过程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那么课堂中如何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王淑敏 《科技信息》2013,(5):317-317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相信学生,并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乐于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理念要求数学教学应将活动融入真实的、发展的、和谐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学会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实践中更好地学习,丰富与成就学生数学学习新平台。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教学阶段,数学是一门重点学科。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师结合创新的教学形式,将生活素材融入小学数学课堂中,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将生活和教材相结合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数学学习上的不断进步,同时也能够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教学中,老师运用数学文化的教学模式新型兴起,不仅能够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增加互动,而且也多方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老师需要跟进时代发展的方向,并且结合所进行教学的内容,把数学文化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更加地融入到课堂的学习中。不仅能够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增加互动,而且也多方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8.
在高职数学应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应对教学方案不断地进行优化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为核心。文章阐述了高职高专数学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倡导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依据实际情况对高职数学应用案例进行深层次的探讨,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让学生们培养能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本文对高职数学应用案例教学进行了深入了探讨,以提高高职数学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是创造性活动,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积极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并有效整合学生熟悉的教学资源,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在体验中领悟,在实践中升华.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兴趣是影响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动力,教师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有效教学的手段和着力点。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作为优化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才能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